第27章 自閉

通往老楊家的小巷,充滿斷代史的味道。橋頭一帶,是磚房,而過去一段是土屋,再過去一段又是磚混結構。三個年代錯雜交叉,特別是中間老屋一帶,就顯得陰暗荒涼,難怪這一段路沒有路燈,因為這裏根本就沒有人家居住。老楊被搶的那天,就發生在這個路段。如果是晚上,王燕一個人走訪肯定害怕。

王燕當然是一大早去的。她得安穩自己結對的那幾戶人家,不要在野廟拆除的時候,有什麽抵抗的行為。

王燕沒有走八一大橋,而是走石橋。車子停在指揮部,走一段路就到了石橋。擦子街裏人來人往,他們的忙碌各懷心事。行人可以簡單地分成兩幫,一是幹部,一是群眾。幹部的身份非常明顯,他們兩個一組或三四個一夥,拎著藍色的文件袋。說說笑笑的,表情嚴肅的,滿臉氣憤的。而當地居民則大都匆忙詭秘,在屋角悄悄說話,在街頭大聲招呼,不時有一些車輛進來,裝著玻璃和鋁合金材料,水泥和沙子。

最近搶建的風潮不小,指揮部要求大力勸止,因為新建的部分肯定不給補償,這樣就容易僵持,影響進度。

老楊家就在一個小巷的拐角,三層磚混房帶有一個小院,樓梯間也極不規則,沒有貼好瓷磚。老楊沒有回來,估計還在菜地裏。老楊的妻子坐在一張塑料小凳上,一邊拾掇著菜把,一邊清理著菜葉。阿姨看到我進去,微微一笑,那算是招呼。王燕從袋子裏拿出一份表,說,阿姨,指揮部要對這些房子重新測量,我們先交個申請,你要在申請書上簽字呢。

王燕想讓她簽完後馬上去下一家,提高工作效率。阿姨卻說,等他們回來吧。王燕有些難堪地把手縮了回來,把申請表捏在手上,卻聽到樓上有人吃吃地笑。回頭一望,卻是一個俊秀的男孩。王燕知道跟阿姨急不得,隻好無話找話,聊起家常。

王燕問,這孩子是租房子的?

阿姨說,那是我兒子,租房子的住在這一樓呢,現在接孩子去了。

王燕說,你兒子不要上學或上班?你們這麽忙,也不下來幫幫手?如今的青年人真是懶哈,你不能慣壞了他們。

阿姨說,他有病。

王燕心裏一驚,想起朱平說起過老楊賣房治病的事情,也聽素姑講到楊杭家的煩心事,但她沒想到生病的是一個二十來歲的俊秀男孩。在阿姨的一番歎息中,王燕知道了這個男孩叫楊明,得的是自閉症。王燕想起楊樹父子的事情,心裏暗暗歎息,說,又是一個不爭氣的兒子,但楊杭總算是比楊樹還好一些。

阿姨說,都說對症下藥,這病根本無法對症,贛州南昌上海廣州廈門,我們一個個城市都走遍了,但沒有用。

王燕問,什麽時候開始這樣的呢?

阿姨歎了口氣說,初中畢業開始就這樣了,躲在家裏不肯出來,最多就是出來買包煙,弄得我們家裏負擔重呢,每天都要吃氮氨平片,每天都要抽一兩包煙,藥和煙每個月要一兩千元。從阿姨憂鬱的眼神裏,王燕深深地感覺到,這孩子成為老楊兩口子的一塊心病。

兩人正說著,老楊回來了,原來騎著電瓶車接孩子去了。孩子跑進小院喊著外婆。而租房的母女倆也回來了,小院裏頓時熱鬧起來。雖是深秋,這幾天氣溫升了四五度,老楊一進小院就脫下了衣衫,露出瘦瘦的身板,光著身子和王燕聊天。

王燕說,老楊,上次我采訪過你,還記得吧,你說起路燈的問題呢,抱歉,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政府說這地方要拆除了,不想浪費錢物。老楊說,說拆就能拆嗎?要等到猴年馬月呢?那麽幾家的祠堂眾廳,能拆得動嗎?我們世代在這裏居住,如今怎麽說遷就要遷了呢?

王燕安慰說,從你們下一代起,或者過幾代人,就會說,他們世居在另一個地方了!隻要你們積極支持,就能快起來的,到十一月底就能見分曉呢!

老楊擔憂地說,拆遷當然是好事,但現在群眾意見大著呢,拿我家來說吧,我的老房子明明是兩層的,測繪的隻給算一層的,我當然不肯簽字了!

王燕說,現在政府正在重新測繪呢,說不定這次能算兩層,你先在申請一下,在這裏簽個字吧!

老楊一邊簽字一邊說,你要把我們的意見反映上去,現在每個平米政府才補償2900元,我們都覺得太低了,鬧得沸沸揚揚的,都說這點錢把我們趕出去哪裏能換來新房?你看現在的房價還在上漲,都漲到4500了。

王燕說,不能說是2900元,要加上按時簽約騰房後的獎勵900元,加起來不是達到3800元了嗎?4500元的是什麽房子呢?我們這老街的舊房子又是什麽環境?記得你上半年還賣了棟舊房子,賣給朱平,還不到2900元吧?

老楊歎了口氣說,家裏急著用錢,有什麽辦法,早知道就向親友借一點錢撐過來。

王燕應道,如果你們不早點簽約,大家不帶個頭動起來,這裏拆遷不了,房子就還是這個價。老楊說,不拆就不拆,拆了我們要住到別處去,我的菜地怎麽辦?我們都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現在把我們趕出去,太不講理了,我們要求就地安置,政府就是不肯。

氣氛頓時有點僵。這時門外響起摩托車的引擎聲。是老楊的女兒回來了,孩子歡快地叫著媽媽,並爬上了摩托車後座。老楊兩口子一邊忙碌著整理菜葉和農具,一邊問,是不是在這邊吃了飯回去?女兒笑著說,下班先回了下家裏,下了飯。

女兒看到王燕手中的表,警惕地問,是不是簽訂協議了?可要想好,不要急著簽訂,不能隨便簽字。王燕說明情況,解除了她的疑惑。

楊萍在一家旅行集團公司工作。看得出來,老楊一家的事情,女兒是重要的參謀。王燕決定做做她的工作,畢竟年輕人更容易理解這年代的事情。王燕誇讚老楊生了一個好女兒,聰明漂亮,這讓兩口子立即得意起來。老楊說,可不是,我家楊萍小學的時候去跟著老師去過北京,參加手拉手活動。

楊萍坐在摩托車上,對父母說,元旦你們兩口子去一趟北京旅遊吧,我們公司在搞活動,為了組團,公司還支持員工的家屬一起去,打五折。孩子我在家裏帶著,你們年頭忙到年尾,也該玩玩了,再說楊明也需要帶到外頭走走。

老楊說,你們呀就鼓動人們出去玩,我們哪有空呢?

楊萍笑著說,我們旅遊公司就是叫人進來玩,叫人出去玩,大家不去玩,我們吃什麽?

我知道你們舍不下那幾塊菜地,你少賣幾天青菜生活不會受到影響的。

老楊說,你說得輕巧,你孩子一天不幫你看著,你就會心慌,這菜也好比人,幾天不伺候它不會好好長,批發蔬菜的販子一天不接觸就成了別人的顧客,你說會不會受影響?!

楊萍說,你們一年一頭在地裏在街頭轉,就是隻顧著生意了,忽略了楊明的病情。楊明那病不是得多多外出走動?可你們倒好,成天說要掙錢給他看病,倒因為掙錢把看病耽誤了!

楊萍的聲音裏有些異樣,似乎動了感情。楊萍衝樓上喊,楊明,爸媽帶你去北京玩,喜歡不喜歡呀?楊明卻沒有應答,隻是衝姐姐傻笑。王燕這才發現,在小院裏呆了半個小時了,楊明隻有表情,沒有說過一句話。

阿姨聽了,說,到時再看吧,不是還有幾天嘛,到時看看地裏的蔬菜,看能不能走開,可以我留下來。聽了老楊家的旅遊計劃,王燕也趁機鼓動說,去吧,人家說兒孫的孝心長輩一定要接受,你們兩人都去一趟,帶上楊明,這可是大事。

王燕改變了主意,沒有立即去往馬阿姨家送測繪申請,而是跟著楊萍去了她家裏。楊萍住的是父親的老房子,兩層的土屋,就在朱平家對麵。

楊萍叫孩子看一本繪本,熱情地招呼王燕。屋子雖然外麵破舊,但裏頭經過一番裝修,地麵和廚房都貼了瓷板,樓板是木頭的,是贛南農村常見的樓房。楊萍從冰箱裏拿出王老吉,撕開了一包鹽花生,招呼王燕坐下。

兩人說起了旅遊發展。由於采訪的原因,王燕知道一些情況,所以有共同的話題。楊萍說,旅行社越來越難做了,現在旅遊都是在搞培訓,公司另外成立了培訓中心,這樣公司其實有三個部門了,以前隻有外聯和地接,外聯負責組團外出,地接負擔入境團隊,現在她所做的地接幾乎沒有生意,入境的大團隊都走培訓中心,培訓發票才能報賬,眼看我這個計調也得跟著轉型做培訓去。

王燕笑著說,你們都習慣了叫苦,我對這些專業術語不大明白,隻知道景區裏經常人山人海,旅遊這碗飯隻有越來越好。楊萍說,有人歡喜有人愁,任何時候都這樣,就像這拆遷。王燕也笑了,說,你們家老房子拆遷是最合算的,人家剛剛建好裝修好的房子才最吃虧,你們歡喜人家愁,是吧?!

楊萍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子,任何階段任何領域的蕭條和繁榮,裏頭都會有個人發展的挑戰和機遇,所以說總會有人歡喜有人愁的。我們在旅遊集團打工,沒有團隊就沒有業績,業績是我們的飯碗,政府也是這樣,根據入境團隊的人數確定我們業績,給予我們獎勵,我們就是靠政府這塊獎勵發業績提成的。

王燕笑了起來,說,政府也好公司也好,個人也好集體也罷,這業績就像你父親的菜地一樣,把每一個人都綁得牢牢的,看來我們整個社會都被業績綁住了。我們的拆遷也要講業績,十一月底就是出業績的時候,你可得好好勸你父親,早點簽協議幫我把業績搞好。

於是又談起了拆遷房產或錢款的分配問題。按照小城的風俗,一般人家是不會把房子分給嫁出去的女兒的。但王燕看出來老楊不同,楊萍現在還沒有房子,一時也沒有能力買,特別是弟弟楊明的情況,將來老楊終究得依賴楊萍,這樣老楊肯定把楊萍當兒子看了,何況老楊家還有兩處房產呢。

楊萍果然證明了王燕的判斷。王燕讚歎楊萍遇上了一個好父親。楊萍高興地說,他當然是一個好父親,他一個種菜的繳我讀完大學,你能夠想象,這有多麽不容易!這是我這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

一番交心,楊萍表示支持拆遷工作,父母最終都會聽她的,老楊早就叫她留心,如何爭取到最好政策最大利益,如何選擇要房要錢才最合算。王燕於是跟她說,雖然我是拆遷幹部,但我是站中間立場,幫助雙方完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