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學生作品展大受歡迎!

葉洛初主要是給孩子們,普及自己搜集的關於“胡同”的資料,組織學生們分析他們課前準備時的新發現。

“動手做”環節,是由張老師負責的部分。

但葉洛初的這一部分,和張老師的那一部分,要有一個銜接點,這是所謂的“環環相扣”。

不管是教學過程中的哪兩個環節,環節之間,是得有一個相對合理的過渡點的。

葉洛初展示的最後三張圖片,是蘇遠之送給自己的手繪,這便是自己的“過渡點”設計。

有孩子提高聲調說:要不是老師提醒了,還以為這三幅是手機拍出的照片呢!

這是對蘇遠之畫工,發自內心的讚揚,葉洛初不知道他本人聽說了,會是怎樣的感受。

張老師給孩子們,展示了不同的作品創作形式,說他們可以利用各自手頭現成的工具,進行個性化創作。

孩子們真正操作起來後,葉洛初觀察到一個現象:還是選擇手繪的,占大多數。

但張老師卻注意到:其中一個男孩的作品,拿出來時,已經是半成品了,用到的是紙盒等一些廢舊材料,還特意用彩色畫紙,對它們進行了外部改造,然後搭建出一個微觀“胡同”模型!

張老師沒有給男孩子太多建議,想讓他發揮得更自由。

對於對方的這一做法,葉洛初能想得明白:參加社團這麽久之後,基本技法,孩子們都已經基本掌握了。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的道理,在任何學習過程中,都是基本法則。

但因為男孩子的這個作品,工程量有些大,即便已經是半成品了,但在今天社團活動課的剩餘時間裏,也是很難完成。

張老師考慮到孩子將作品,從學校搬回家裏,實在麻煩,便讓男孩子將作品留在社團活動室,下周活動課的時候,繼續完成剩餘部分。

葉洛初覺得張老師的這個決定,還是因為她經驗豐富:將半成品帶回班裏,難免會招引更多的孩子圍觀,不小心損壞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況且回家的路上也拿著它,實在不方便!

張老師已經跟學校德育辦,提出自己的想法了,準備針對學生的這次製作,舉辦一個小型展覽。

德育辦負責人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建議將參觀範圍,擴大到整個小學部。

葉洛初來到這個學校之後,一個最大的感觸:教職工之間溝通的交流效率很高!原本以為遇到齊主任、周老師、張老師,是因為自己幸運。

現在看來,是這座學校的整體氛圍很好,換言之:理念,是包容和開放的。

環境的確影響人,而且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帶動,才能達到良性成長。

因為必須等男孩子的作品完成,才能正式開展,所以籌備時間,相對充裕。

張老師告訴葉洛初,德育辦幫著協調了,展品可以在文化長廊展出。

葉洛初幫著她,去收拾整理場地的時候,發現長廊兩邊有專門的透明櫥窗,孩子們可以貼近觀察,還不用擔心作品被損壞。

男孩子作品的衝刺階段,是在社團活動室展開的。

又到了社團活動課時間,葉洛初走進活動室時,見男孩子正單獨坐在一個桌子前,耐心地搭著他的模型。

葉洛初刻意將步子放輕緩,靠近男孩子。

看著他全神貫注的模樣,實在覺得可愛,拿手機給他拍了幾張特寫。

男孩子眼睛裏,透著認真專注的光芒,是一種很難在成年人眼睛裏,看到的純粹感。

張老師說這個孩子,平日裏其實是話多的類型,但今天完全不說話,就沉浸在他的製作過程中。

葉洛初想到之前跟蘇遠之,在書店的那場對話,不禁反思:一節課,孩子愛不愛聽,內容很重要,形式其實也重要!

當你給了他一個方向,然後再賦予他一定程度的自由,讓他自己去摸索。

參與感,似乎能將他的注意力,留在這節課上。

這次展示課的嚐試,其實就是對形式的優化。

教師成了豐富課程素材的營造者,與同行之間的溝通者,孩子們則是參與者,在任務中構建,獲得新知。

葉洛初覺得之前讀過的一些,和這個理念相關的教育期刊論文,裏麵的一些觀點,現階段,自己領悟得更深刻了!

在不斷嚐試的過程中,教師也做到了學以致用,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壁壘,被一點點打破。

學生們的“胡同”主題作品,正式展出的這一天,葉洛初去了現場。

德育辦為了保證參觀的秩序,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前往文化長廊的。

葉洛初見孩子們看得極認真,還有將小腦袋湊在一處,討論各自最喜歡作品的。

這次的作品評獎環節,投票權是交到所有來觀展的學生手裏的,每個作品都有一個投票箱。

投票箱是虛擬的,是本校的信息技術教師,研發的一個小程序,能夠自動統計每個作品的票數。

葉洛初覺得這其實也算是一次,人文和科技的融合,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

讓這樣的融合,一點點滲透在日常中,也是符合“五育並舉”要求的。

不出所料,男孩子的模型,是得票數最高的作品。

為了不打擊其他孩子的積極性,所有參賽作品,至少是能獲得“優秀獎”的。

願意積極參與,便值得鼓勵。

看到了孩子們的熱情,德育辦決定將這個活動,打造成係列活動。

這個男孩子的作品,是一條胡同的模型,張老師準備發動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拚接出一個胡同片區,或者說小型“建築群”。

葉洛初聽到消息,自是驚喜!一個臨時生出的想法,竟然可以收獲一係列驚喜。

張老師說其實工作量不算小,但因為參與人數多,而且有了之前這個小模型的經驗,再操作起來,應該比之前簡單一些。

孩子們的熱情極高,即便不是社團活動日,也會一見到張老師就詢問她,能不能去活動室繼續製作。

考慮到孩子的學業也很重要,便隻能建議他們,還是等到這周的社團活動日再動手。

一些家長通過班主任反饋回來了消息,說這些參與活動的孩子,在家準備原材料的時候,非常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