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在於如何說

原文

捭闔者,道之化,說之變[1]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係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2]。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3]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注釋

[1]道之化,說之變:道的變化規律,說的變化形態。

[2]終始其義:始終保持的義理,即善始善終。

[3]諸言:各種言論。

譯文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些變化,事情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係於此。口是心靈的門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誌、情欲、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把守這個關口,以控製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協調,開放與封閉才能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欲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作“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毀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戮、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些遵循“**”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其計謀。

鬼穀錦囊

掌握和運用捭闔術,就是要做到陰陽平衡、進退有度、趨利避害、穩操勝券。通過對捭闔之道的理解和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人生智慧。

第一,處世之道。人生要捭闔有度,進退自如,這是為人處世的宗旨和要領。進和退是人生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這種靈活的選擇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往往會對以後的人生軌跡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順境中,有很多機遇和“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一定要堅決果斷地把握機會,大踏步前進;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戰和阻礙前進的不利因素,你必須暫時停下腳步思考。

第二,待人之道。人世間,人和人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我們對待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應對方法:對賢德之人要讚頌、褒獎,對不肖之人要懲戒、教育;對聰明之人要器重、提拔,對糊塗之人要開導、舍棄;對勇敢之人要敬重,對怯懦之人要鼓勵;等等。運用到企業管理領域,用人要量體裁衣、因材定崗、因人施管;運用到教育領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等等。總之,我們要做到:識人心、待人正、用人長。

第三,談判之道。談判講求“知己知彼”:可以“合”上自己,不讓對方察覺自己的真實意圖,“合”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對方的實力和意圖,以爭取和尋找最佳合作方案。可以“開”啟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但是要“開”,必須考慮周詳才能在談判中達成雙方共識,實現“雙贏”。

第四,“開口”之道。俗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言可興邦,一言可喪國。”口是心靈的關口,用開闔之法把守這個關口,當開則開,當閉則閉;當多則多,當少則少;當高則高,當低則低;當急則急,當緩則緩;當硬則硬,當軟則軟。隻有這樣,才能做到言談有度,揮灑自如。

第五,商戰之道。在商海裏,倘若遇到強硬勁敵,可采用“捭”,以勢壓人;亦可采用“闔”,以柔克剛。若是遇到弱小對手,則比較適於采用“闔”,以德服人;但同樣可采用“捭”,兼並收購。一言以蔽之,在商戰中,掌握了捭闔之術,就是掌握了製勝之術,就能縱橫商海。

延伸閱讀

鬼穀子認為,掌握並靈活運用捭闔之術,便能洞悉世事、人情練達,萬事皆能獲得成功。

戰國時代縱橫家的代表人物蘇秦遊說六國的活動,就是運用捭闔之術進行遊說的典型。

戰國時期蘇秦遊說六國,力主合縱抗秦。

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麵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麵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南麵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麵有肴山、函穀關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裏沃野上有多種出產,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可以兼並諸侯,獨吞天下,稱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我請求協助您來實現這件事。”

秦王回答說:“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飛上高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我願改日再聽您的教誨。”

蘇秦的主張遲遲未能實行,他隻得返回家鄉。經過反複選擇、研究、體會,蘇秦得出結論:當時的秦國日益強大,其他各國都受到秦國的威脅,說服六國聯合抗秦是有可能的。於是,蘇秦決定改變策略,遊說六國,合縱抗秦。

最早信服蘇秦計謀的是燕昭王。他給了蘇秦許多車馬銀錢,資助他到各國進行合縱抗秦的活動。蘇秦到魏國,用激將法,使魏昭王接受了合縱抗秦的主張。然後他又到了趙國,用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了趙惠文王。蘇秦又連續說服了韓國、齊國、楚國,經曆了許多曲折,終於形成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聯合抗秦的局麵。蘇秦被公推為縱約長,組成了六國聯軍,駐紮在滎陽,聲勢浩大。

蘇秦派人把合縱盟約送到秦國,使秦國受到了震懾,秦軍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秦國還把蠶食魏國、趙國的一些土地和城池,還給了這兩個國家,使東方各國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安寧。蘇秦合縱勞苦功高,各國都封他為相國,趙惠文王還封他為武安君。

蘇秦遊說秦惠王時是初出茅廬,缺少經驗,隻知道“開”,不知道“闔”,而且沒有摸準秦惠王的心理,所以以失敗告終。接著,蘇秦改其道而行之,遊說六國,合縱抗秦,針對不同對象,順應其心意,指陳其利害,或激或勵,或羞或誘,開闔並用,使六國合縱締約,一致對秦,使秦人閉函穀關達十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蘇秦的遊說是基於他對列國的政治形勢有深入的鑽研,對天下政局及其變化趨勢的熟悉程度遠在各國君主之上,因此在遊說中可以縱橫捭闔,開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