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原文

將欲用之於天下[1],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製[2]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3]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4],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5],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注釋

[1]用之於天下:把飛鉗之術推廣到全天下。

[2]製:控製,引申為掌握、了解。

[3]諸侯:古代對中央政權所分封各國國君的統稱。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4]審其意:詳細考察他們的思慮和希望。

[5]說其所重:遊說其所重視的問題。

譯文

要把“飛鉗”之術向天下推行,必須考核人的權謀和才能,觀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寬窄和山川險阻的難易,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在諸侯之間的交往方麵,必須考察彼此之間的親疏關係,究竟誰與誰親密,誰與誰疏遠,誰與誰友好,誰與誰相惡。要詳細考察對方的願望和想法,要了解他們的好惡,然後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進行遊說,再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的愛好所在。最後再用“鉗”的方法把對方控製住。

鬼穀錦囊

“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是說要詳細考察對方的願望和想法,了解他們的好惡,然後針對對方所重視的問題進行遊說,再用“飛”的方法誘出對方的愛好所在,最後再用“鉗”的方法把對方控製住。簡而言之,就是說要想控製對方,就必須了解對方的好惡,尤其是對方的喜好,然後投其所好,就能成功控製對方的心。

延伸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發兵攻打絞國,大軍行動迅速。楚軍數萬人馬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

絞城是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城池。強楚雖然多次進攻,但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莫敖屈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隻可智取,不可強攻。

他對絞城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後向楚王獻計:“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他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這樣,在開始的幾天裏,讓他們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

楚王卻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小而輕躁,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鉤。”

楚王認為很有道理,就依計而行。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並無兵士跟隨。絞侯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著柴火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這樣一連幾天,收獲不小。

絞國出城劫奪柴草的士兵越來越多。第六天,絞國士兵像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地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隻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裏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隻得投降。

投其所好就是抓住對方心中的欲望,想方設法地滿足他的,然後讓他為我所用。人之“所好”者,無非是金錢、名譽、美人、地位、忠義、誠信、顏麵,等等。人都是有弱點的,而人的最大弱點就是人的欲望都“需要”別人的逢迎。隻要抓住了這個弱點,然後投其所好,就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