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籠絡人心招賢才

原文

凡度權量能[2],所以征遠來近[3]。立勢而製事[4],必先察同異之黨,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5],知有無之數[6],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7],然後乃權量之[8]。其有隱括[9],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鉗之辭[10],飛而鉗之。鉤鉗之語[11],其說辭也[12],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13],或先征之,而後重累[14];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15],或以毀為重累。其用[16],或稱財貨[17]、琦瑋珠玉、璧白、采色[18]以事之[19],或量能立勢[20]以鉤之[21],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巇。

注釋

[1]飛箝:飛,飛揚、褒獎。箝,亦作“鉗”,意為挾住、挾持。飛鉗,在這裏是指先褒揚對手,令其激動,待其露情竭誌時,因其所好緘束鉗持,令其不得後退。

[2]度權量能:度,度量,權衡;權,人的計謀,能,能力;意思是度量權略,權衡能力。

[3]征遠來近:征,征召;遠,遠方,這裏指遠方有才能之人。

[4]立勢而製事:造成一種態勢,掌握變化的規律。

[5]內外之辭:內是實情,外是表麵,指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

[6]有無之數:數,數量。指有餘不足的程度。

[7]親疏之事:有關親密或疏遠的事情。

[8]權量:權衡度量,計算長短輕重。

[9]隱括:隱伏不清之處。

[10]引鉤鉗之辭:鉤是彎曲金屬所做的鉤針,比喻引誘他人的言論。

[11]鉤鉗之語:即為引誘對方和挾持對方所說出的話。

[12]其說辭也,乍同乍異:乍,忽然;同,相同;異,差異。這裏是說鉤鉗之語,對於對方的言論,忽然相同,忽然不同。

[13]不可善者:即使運用鉤鉗之法也不能轉移的人。

[14]重累:反複。

[15]以重累為毀:通過反複試驗,以使對方瓦解。

[16]其用:準備要采用時。

[17]財貨、琦瑋:財貨,錢財貨物;琦瑋,珍貴寶玉。

[18]采色:帶顏色的美麗東西。

[19]以事之:給予試驗。

[20]量能立勢:量能,測驗,考察才能;立勢,造成態勢。指通過衡量才能,創造態勢。

[21]以鉤之:用來吸引他們。

譯文

揣度人的智謀和測量人的才幹,是為了吸引和招徠人才。想要造成一種聲勢,進一步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一定要首先考慮派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區別各種對的和不對的言論,了解對內、對外的各種進言,掌握有餘和不足的程度,決定事關安危的計謀。確定與誰親近和與誰疏遠的問題,然後權量這些關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借用引誘對手說話的言辭,然後通過恭維來鉗住對手。鉤鉗之語是一種遊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對於那些以鉤鉗之術仍沒法控製的對手,或者首先對他們威脅利誘,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反複試探;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反複試探,然後再對他們發動攻擊加以摧毀。想要重用某些人時,或者先賞賜財物、珠寶、玉石、白璧和美麗的東西,以便對他們進行試探;或者通過衡量才能創造態勢,來吸引他們;或者通過尋找漏洞來控製對方,在這個過程中要運用抵巇之術。

鬼穀錦囊

“飛鉗”“攻心”之術曆來為政治家和軍事家所推崇。能掌握“攻心”之術,不僅能事半功倍,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全勝”。“攻心”之術用於治軍,則將帥齊心,士卒誓死效忠,可以一鼓作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用於治國,則可令人心服,民心歸順,上下一心,國定邦興。推而廣之,凡是涉及人際關係,需要人做的事,攻心之術,無不可用之。

延伸閱讀

大才和賢才,都是領導者孜孜以求的棟梁,都想為己所用,加之人才本身具有流動性,所以想方設法控製住人才,讓其長期為我所用是一個英明和有遠見的領導者必須考慮的事。

所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用兵之道如此,製人之道亦是如此,若想控製一個人,最有效的上上之策便是抓住其人性弱點,控製其心。

“攻心”術之最善者,莫過於使“人心服”“敵心死”。所謂“人心服”,是使人口服心服,樂為己用;所謂“敵心死”,是使敵心完全瓦解,不敢再進行反抗。古往今來,最善攻心者,莫過於三國劉備。

他救徐州而三讓徐州,故深得徐州百姓的愛戴。他駐軍新野,政治一新,百姓稱頌他:“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因而取得了百姓的衷心擁護。曹操追擊,他棄樊城奔襄陽,兩縣百姓誓死跟隨,他擁民眾數萬,一日僅行十餘裏,有被俘的危險。有人勸他“棄百姓,先行為上”。劉備泣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後來劉備取蜀,也采取“攻心”戰略,即以結民心為先。

正因劉備能處處以百姓為重,又以恩義結將相之心,故人心歸之,願為之效死。“得人心者昌”,這便是劉備之能成大事的關鍵所在。曆史上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周文王為民請命,廢除炮烙博取民心;勾踐臥薪嚐膽,與民同甘共苦贏取民心;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籠絡民心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