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吃鈾的哥斯拉
當原生體接近建造在海濱的裂變反應堆的時候,它方圓五公裏的範圍內已經空無一人了。這座核電站位於半島尖端的一塊被平整的土地上,緊緊貼著黃海岸邊。
這座世界上最先進的商用核電站采用的是第四代反應堆①,和壓水堆用燃料棒進行反應不同,第四代高溫氣冷實驗堆的反應原料是被高溫陶瓷所包裹住的二氧化鈾小球,內部還覆蓋了一層石墨用於減速快中子。
如果是經典的柱狀燃料,想要終止反應隻能通過控製棒,但是由小球構成的反應堆可以在內部混入用於吸收中子的大截麵顆粒,整體上安全性要高得多。
事實上就算由於人為或者自然災害的原因導致所有控製裝置全部失效,使用了新技術的反應堆堆芯也不太可能融化,核泄漏也是幾乎不存在的。而且由於島鏈的阻擋,黃海西岸的發生海嘯的幾率幾乎沒有,各種地質災害的強度也不會太大。
想要造成致命損害,除非有一個哥斯拉過來直接把電廠整個全拆了。
按照應急處置規定,核電站有泄露危險的時候其周圍半徑十公裏的範圍內都屬於應急計劃區,其中五公裏範圍內是撤離區,五到十公裏的範圍是隱蔽區。
當然,如果真的發生大規模核泄漏的話,受到影響的半徑必然是大於十公裏的。
切爾諾貝利發生事故的時候,距離反應堆方圓三十公裏內的所有居民全部都被搬遷至其他的地區,普裏皮亞季變成了一座空城。
“……注意,注意……親愛的同誌們,由於普裏皮亞季市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為了保證人民的絕對安全,特別是兒童的安全,有必要臨時疏散市民到基輔州的避難點……”
而福島核電站的強製疏散距離隻有二十公裏,雖然它的事故等級要比切爾諾貝利高,而且災害發生在之後所進行的應急處理也不如前者。
而至於現在這個鐵皮哥斯拉造成的損害會蔓延到多遠的範圍,沒有知道。
從昨晚到今天下午,整個北部戰區已經動用了所有除了核武器以外幾乎所有的攻擊手段,光是火箭彈就打了幾千發,對這個怪物卻似乎並沒有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而此時此刻,兩個團的防化兵和一個重型合成旅正在相當近的地方嚴陣以待。
人類大多數武器所追求的都是對“點”的破壞,萬噸巨輪隻需要在船底被破個洞就會喪失戰鬥力,裝甲厚重的坦克也隻需要被肩扛式導彈打穿裝甲就徹底報廢,甚至還可能因為殉爆被炸上天。
這是因為機械和自然界絕大多數係統一樣,是並不滿足還原論的,破壞部分就會對整體的功能造成影響。人體也是必須看作一個整體,在關鍵部位鑽個直徑幾毫米的眼就足以讓整個人當場斃命。
金屬生命則不一樣,如果不把它的軀體和連同被包裹在最深處的大腦一起全部蒸發,它就永遠可以再生,地表上的鋼鐵對他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事實上它根本就沒把人類向他發射的武器當成是一種攻擊,可能隻是當做某種自然現象了。
在這種生物在宇宙中剛剛誕生的時候它所受到的攻擊和現在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除了要忍受各種各樣的高能射線之外還有劇烈的地質活動和熔岩噴發,甚至會還能遇到時不時落下的隕石。
地球這種能夠把它表麵的生物嚴格保護起來的培養皿在宇宙中少之又少,所以才能孕育出人類這樣弱不禁風的物種。
※※※
生命在誕生之初是如何尋找食物維持自身的能量供應的?
感知電磁波似乎是地球上各個版本的標準答案,在三葉蟲進化出嵌入式的凸透鏡用來收集光線之前,單細胞生物早就已經擁有了由感光色素構成的眼點。地球上的生物選擇這種方法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它們的身體結構強度太弱,無法使用物質波,簡單的點說就是中子射線。
而原生體意識到自己能夠發射中子來進行“透視”的時候,整個世界在它眼前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樣子。
它也是誤打誤撞才做到這一點的,學校裏麵正好有一個實驗用的小型反應堆②,它在擴展自己的身體的時候無意中把它全部吸收了。
這也是為什麽它誕生之初就學會了發射高能射線。體內有一個快中子源讓它覺得酥酥麻麻的,這種體驗似乎會上癮。
所以當它用自己的身體整個覆蓋住核電站,揭開厚厚的鉛蓋找到成堆的鈾燃料球的時候,那場麵就像是貓發現了貓薄荷。這種快樂對它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商業級的反應堆比實驗室裏麵要大得多,並且這次是有意地對所有放射性元素進行攝入,每一個小球都嘬了好幾遍,直到完全吃幹抹淨。
在細細品味的時候它發現了一個更加令人激動的現象,那就是普通的金屬材料通過一些工序與鈾元素結合之後,密度和硬度會有飛躍式的提高,它之前在地表上從來沒有找到過硬度如此高的材料。
普通的金屬隻需要摻入0.2%的鈾235就可以得到比鎢強度和密度更大的合金,在聚變能廣泛使用之後,從行星上開采出來的絕大多數鈾元素都被用作製造裝甲和武器了。
不過第二次技術革命之後,空間武器的廣泛使用使得提高飛船裝甲的物理強度已經沒什麽意義了,對高硬度合金的研究和製造自此陷入停滯,現在金屬文明的飛行用身體也隻是比人類的貧鈾裝甲硬度高五十倍而已。
注釋:
①筆者語:事實上石島灣核電站裏麵是有第三代堆芯的,屬於是混合供能,但是為了好寫就假設他隻有第四代堆芯了,也不影響什麽。
②筆者語:不管你信不信,清華校園裏麵真有自己的實驗用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