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寧容以致遠
三匹馬,三個人,緩緩而行。
郭嘉和寧容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宦官幹政,外戚掌權,帝勢衰弱,惑亂朝綱,若是能有太公一般的人物,整肅朝綱,扶持幼帝,這天下許是還有救吧!”郭嘉感歎的說了一句。
寧容不讚同的撇撇嘴,卻是沒有說話。
郭嘉一直注意著他的動作,雖然交流不多,可是他往往能夠聽到些新奇的語言,讓他耳目一新。
現在見他一副不屑的表情,哪裏還不知道,自己這個新認識的好友又有不同的見解了。
“致遠,難道你不認為這是大漢衰敗的原因?”
寧容搖搖頭,這種事情,千年之後的人早就討論了無數遍了,他也的確沒有興趣再複述一遍,不過,郭嘉可是自己的潛力股,自己不能讓他太寒心了。
寧容歎息一口氣,“奉孝說的自然是有道理的,可是,這大漢滅亡不能全部歸罪在桓靈二帝的身上,說起來這光武帝劉秀早就為後世子孫埋下了禍根!”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各久必分,奉孝有沒有考慮過這其中原因?”寧容反問道。
“這個……分久必合,各久必分……果然有道理!”郭嘉沉浸在他的話中,不斷點頭。
西周滅亡,遂有春秋戰國,在到秦一統天下,卻不想二世而亡,漢高祖騰龍而起建立大漢王朝,再到後來,王莽亂政,赤眉綠林並行,最終光武帝成為中興之主,如今這天下眼看就要陷入戰亂,這還真應了這八個字!
分久必合!各久必分!
“隻是這原因?”
郭嘉搖搖頭,他能夠舉出許多原因,可是他知道,這些並不是寧容想要的。
“願聞其詳!”
寧容輕輕胖子,“咳咳!咱們反著說吧,大漢為什麽走到如今這地步?最直接的原因!”
郭嘉沉思道,“黃巾之亂!”
寧容點點頭,就知道你會這麽說,“黃巾之亂,聲勢浩大,朝廷震動,一方起義,八方支援,這天下八州紛紛響應,除去極個別心懷不軌之人,大部分解釋農民!”
看郭嘉同意自己所言,寧容繼續講道:“百姓最是良善,但凡他們有一絲活路,誰願意做這殺頭的買賣?難道他們不明白,就算換了朝廷,他們還是要回家種地嗎?”
“不錯!那……嘉明白了,你是說百姓沒有了活路!”郭嘉心思一動,瞬間明白了他想說什麽。
“土地兼並乃是這動亂原因之一!世家大族,橫征暴斂,魚肉鄉裏,強買強賣,多少人家走投無路上吊自殺,有多少人賣兒賣女家破人亡,豪強視百姓如浮萍,百姓視豪強如仇寇,這才是正真的官逼民反!”
寧容滿臉鄙夷的神色,讓郭嘉明白了,自己這位好友隻怕對世家大族沒有什麽好感。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鬼!想想吧!若不是這些世家大族推波助瀾,這天下怎麽會如此破爛不堪!若不是世家大族貪得無厭,這天下又怎會屍橫遍野!”
郭嘉沉默了下來,不可否認他說的都是對的,可是,這根本就是個死結,世家大族掌握知識,沒有他們這天下不會重建,而且一旦重新建立天下,總會有新的貴族淩駕百姓之上,也許百年之後,又是一場災難。
這個……
郭嘉突然迷茫了,那自己所學又為了什麽?
難道隻為了完成這個百年的太平天下!
不對!
他說過,為萬世開太平!那他定然有良策了?
郭嘉眼眸瞬間亮了起來,請教道:“致遠有何教我?”
教你?
自然可以!
寧容歎息一聲,想要結束這個怪圈,太祖他老人家早就說過了,可是在東漢,這個文字把持在世家手中,天下皆是文盲的時代,談那些為時尚早啊!
搖搖頭,“不瞞奉孝所言,這天下九州動**不安,改變山河輕而易舉,正所謂打天下易,守江山難!更何況是一守數百年,這就需要與時俱進的製度!
就像周天子分封天下,以為屏障,故做江山八百年而變,秦始皇收天下以為郡縣,二世而亡,漢高祖郡國製安定天下,漢武帝推恩令中央集權,製度沒有一成不變的,隻有適應的才是最好的!”
郭嘉一邊看著寧容平淡的眼眸,另一邊心裏卻是掀起了驚天駭浪!
自己到底認識了什麽樣的怪才!
所有人正在抱著幻想拯救大漢王朝的時候,自己等人已經在盤算著重開九州了,本以為自己的謀略已經走在了天下之最!
卻不想,這個寧容,寧致遠卻在考慮著如何奠定萬年江山的根基!
聽起來好像是癡人說夢,可是郭嘉有種感覺,他並不是信口開河之人!
郭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努力的平複下自己的心情,“致遠,你的意思是,若想天下長治久安,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土地兼並和官僚製度!”
“不是!”寧容斷然搖搖頭。
郭嘉疑惑的看著他,這不是你自己所言嗎?
“第三個,君主思想!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覆舟,亦能載舟!再好的江山碰到昏庸之才,也會分崩離析!”
寧容說到這,想起了那個遺臭千年的隋煬帝楊廣,那可以說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範了,若不是他胡作非為,大隋怎麽會百年而亡!
“你這是儒家思想?不對!儒家忠君愛國,你可算不上;你是墨家思想?也不對!墨家兼愛非攻,你這滿口殺伐,也算不上……那你這是……”郭嘉迷惑的嘀咕著。
寧容親切的拍拍郭嘉的肩膀,“什麽思想,我已經也不知道,若要起個名字,那就喚作,寧容思想吧!”
“寧容思想?嗬嗬……”
沒人知道,後世撲朔迷離的寧容思想就這樣被兩個人三言兩語確定了下來。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
這句話也成為寧容一派最大的爭議,有人說這是謙謙君子的典範,也有人說這是剛強內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