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 異口同聲

對著鄭經溫言道:“哦,是這麽回事。那你覺得派個皇子下去統領全局,會不會好點?”

鄭經一聽,好生高興,我的陛下真是聖明,終於問到點子上了,好讓人感動。

一個**澎湃,豪言壯語道:“陛下,要是皇權能到,各州府必然要聽從號令,不出一年,定能清剿成功,讓荊湖平複,永享太平。”

其他皇子一聽,立馬站了出來,搶到皇帝跟前,一同跪下,爭先恐後道:“父王,兒臣願意前往,為朝廷分憂解難。”

皇帝一見,好生高興,真是我的好兒子,心裏時刻係著朝廷,係著我大夏國的江山社稷。

但你們也不要一起站出來啊!就一個職位,你們這麽多人,叫我如何安排!

但還是應該給你們一聲鼓勵,歡言道:“吾兒都是好樣的,先起來說話。”

說完話,覺得自己好像站的有點久,走上龍椅,坐了下來,休息去了。

嚴相生怕皇帝睡著了,走上前來,開導道:“陛下,何不讓太子前往,更能彰顯朝廷威嚴,必能事半功倍。”

皇帝聽過,覺得有些道理,想了想,睜開眼,溫言道:“嚴相,太子本是最佳人選,但我近來身體不好,他要留在京城幫我處理一些政務,還是另選他人吧。”

剛等皇帝說完,從第二排走出一個文官,溫言道:“陛下,我看二皇子合適,他曾帶過兵。”

皇帝道:“徐相,我知道你的意思,帶過兵好,輕車熟路,不瞎忙活。”

剛等皇帝說完,又從第三排走出一個人來,打著兩個燈籠,說道:“陛下,三皇子極為合適。他曾在南方遊玩過,對江南的一些風俗人情多少有些了解,做起事來也容易些。武陵那邊民族不是很統一,民族有好多個,且大小不一,需要多多撫慰,最少該讓他們感覺到,每個民族都是大夏的瑰寶,族族平等,不會以人數多少論。”

皇帝道:“顏愛卿,你的意思我懂,其實不管哪個民族,都是一樣的膚色,應該都是同根生,哪能分個彼此,分個輕重,就應該相互融合,和平共處,都是我大中國的一份子。”

剛等皇帝把話說完,從第三排又走出一個人來,對著皇帝道:“陛下,匪盜也是人,願意投降的也可以從寬處理。五皇子熟讀兵書,也曾在西北領過兵,又滿懷仁德,實至名歸的一代賢王,定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殺戮。”

皇帝道:“是啊,簡愛卿,減少殺戮,是莫大的功德。何況端王是我這些兒子中,最為優秀的一個,文武兼備,仁德雙修,眾皇子的楷模。”

剛等皇帝說完,又從第四排走出一個人來,對著皇帝道:“陛下,七皇子性情闊達,心懷仁義,遇事果敢,能跟人打成一片。這份差事要是交給七皇子,再合適不過了。”

皇帝笑道:“楊愛卿,我也覺得七皇子能夠勝任。畢竟他年輕氣盛,精力旺盛,就應該多磨練磨練,磨去一些不必要的棱角,方顯圓潤。”

皇帝好生奇怪,怎麽就沒人願意站出來為襄王跟益王說上一句好話,難道他倆就是兩個草包,或是兩個討厭鬼,不討人待見。

正在悶思之際,除了太子跟襄王外,眾皇子一起跪了過來,俯身請願,同聲道:“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皇帝一看,極為為難,不小心將眼光向鄭經投了過去,溫言道:“鄭經,你過來。”

鄭經一聽,立馬跪了過去,俯拜在地。

皇帝問道:“鄭經,依你看,那個皇子做統帥更合適些?”

鄭經抬起頭,有些不敢相信,於是結結巴巴道:“陛下,我...”

皇帝說道:“說說吧,恕你無罪。”

鄭經立馬拜倒在地,苦聲道:“陛下,那我真就說了。”

皇帝溫言道:“說吧!”

鄭經聽過,想了想,剛才要不是襄王救我,我早已在黃泉路上了,雖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要是不能在這次剿匪中立功,那還是死路一條。

要想立功,那我得找位能信得過我的,必須還是個聰敏人。

襄王是不行的了,他都沒有跪下來,況且也不怎麽讓人待見,沒戲。

那就益王吧!此人雖沒打過交道,但他跟襄王一個鼻孔出氣。

剛才襄王的言語,絕對不是他倆兄弟想出來的,必定有高人指點。

對了,就選益王。

雖人心隔肚皮,但急病也可亂投醫啊!不是嗎!

想到這裏,抬起頭,對著皇帝大聲道:“陛下,我覺得益王殿下更合適些。”

皇帝聽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怎麽會選益王呢!他跟襄王,沒一個人願意相幫他們,你是不是搞錯了!你得為自己的負責啊!搞不好,你的小命就沒了。

算了,你想幫誰就幫誰吧,那是你的自由。

對著鄭經溫言道:“起來說話。”

一等鄭經站起,又怕他改變心意,接著問道,“你怎麽覺得益王更合適?”

鄭經很是激動,回話道:“回稟陛下,益王殿下對著我這條賤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能救多少人,而不是能害多少人,說明益王不是個好殺之人。這份仁德之心,對那些不是硬要做匪盜的人來說,就是一份生存的希望,這能給荊湖剿匪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傷亡。還有就是,益王殿下連我這種該死之人都能想到去怎麽利用,別說對其他那些可用之人了,這是一個統帥最該具備的才能。”

皇帝聽過,極為高興,微笑地問道:“那你是願意死心塌地的跟著益王了?”

鄭經趕緊打出包票,豪言道:“是的,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嚴相一聽,這怎麽能行呢,益王連幾根毛都沒長齊,讓他領兵,這不是兒戲嗎,不行。

趕緊站了出來,對著皇帝道:“陛下,鄭經一個有罪之人,他的話怎能信服。”

顏大人站了出來,溫言道:“陛下,鄭經自己都沒擺脫嫌疑,讓他來選主帥之人,我們這些朝中大臣的麵子往那裏放啊?”

楊大人站了出來,溫言道:“陛下,益王什麽經曆都沒有,連個京城都沒出去過。荊湖剿匪這可是國事,關係到國計民生,讓他領兵打仗,是不是兒戲了些?”

簡大人走了出來,對著皇帝道:“陛下,這麽多皇子中,能文善武的有的是,要是選個什麽都不會的益王下去剿匪,不說朝廷的那些官軍會覺得不可思議,就是荊湖的匪盜都會高興得睡不著的。”

眾位皇子一聽,趕忙站了出來,一起跪拜在地,大聲請願道:“父王......”

皇帝一見,心裏好生難過,剛找到一個理由能可憐一下益王,現在看是沒戲了。

走上龍椅,對著下邊的臣工道:“你們覺得益王不合適,那你們覺得誰合適啊?怎不能所有的皇子都派下去吧。”

張守城見到皇帝犯難,走了出來,大聲道:“陛下,臣有一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最看好這些不會說話的武將了,連忙回話道:“老張,有話就說,有屁就放,拐什麽彎,繞什麽口令啊。這是在商量國事,無須遮遮掩掩,況且屬於軍政,兵部本就該獻言獻策。”

張守城回話道:“陛下,所有皇子都覺得自己能夠勝任這一剿匪統帥之職,而又隻需要一人。何不來個以武會友,公平較量,比試一番,誰贏了誰去。”

皇帝一聽,好有道理,回話道:“怎麽個比試法?”

張守城答道:“陛下,文比謀略,排兵布陣;武比拳腳棍棒、張弓射箭。”

皇帝很是疑惑,詢問道:“可是所有的皇子都不善武藝,這怎麽比?”

張守城笑道:“陛下,你忘了,你當年禦駕親征,還不是劉雲飛帶著我們這些將領衝鋒陷陣在前嗎!那需要你親自上陣。皇子們也一樣,讓他們每人選出一人,來代他們比試武藝。皇子們比試謀略,代皇子出戰的人比試武藝,文試跟武試的成績相加,贏得第一的出征洞庭湖。”

皇帝一聽,很有道理,對著站在一旁的徐相道:“徐相,你覺得呢?”

二皇子一見陛下問上了徐相,立馬給了徐相一個友好的眼色,叫他讚同。

徐相接過二皇子的眼色,大聲回話道:“陛下,張守城這法子好,我舉雙手讚同。”

皇帝向嚴相看去,詢問道:“嚴相,你覺得這個法子怎麽樣?”

嚴相被安思景看了一眼,大聲道:“陛下,張守城真了不起,這法子再好不過了。”

皇帝又將眼光送給顏、簡兩位大人,詢問道:“顏愛卿,簡愛卿,你們覺得呢?”

顏、簡兩位大人異口同聲道:“陛下,這法子,公平、簡單、有效,好的很。”

皇帝聽過,對著所有的皇子道:“你們覺得呢?”

皇子們覺得硬搶名額,不一定能輪得到自己,還不如到比武場上去爭一爭,或許還真有點希望。

大聲回話道:“兒臣謹遵聖意。”

皇帝聽過,大聲道:“好,既然大家意見一致,那就比武定勝負,謀略論輸贏。嚴相,你跟張守城負責武試;徐相,你跟楊愛卿負責文試。明日巳時比試,文試講謀略,武試論武功。”

徐任楓,張守城,嚴鬆,楊懷寧四人出列,同聲道:“是,陛下。”

皇帝見事情通過,對著所有臣工看了一眼,大聲道:“那就散朝吧。”

隨著董公公的一聲“散朝”,所有臣工,跪拜行禮,歡送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會結束,人人抱著各自的小心思,走出奉天殿,四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