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縣丞提字,小豐生計

送走了兩位舅舅,葉小豐這才記起來葉秋告訴過他,他們去了蘇家莊的這幾天,有一個十多歲的公子來找過他,讓他一回到鋪子就去縣衙一趟。

葉小豐知道那應該是鄭斯年,正好有事想找一下縣丞,他便向葉冬要了二十兩銀子,到了縣衙。

到了縣衙門口,跟那門吏一說,那門吏立即放行,看來應該是鄭斯年早就跟他打過招呼了。

鄭斯年見到葉小豐非常高興,道:“小豐老弟,你終於回縣城了,周兄回府城去了,臨走之時,對你是念念不忘,再三交代我跟你說,讓你要是去府城一定要找他。”

葉小豐心想,這個周惟聰看來是個喜歡交朋友的人,或者是與自己一麵之緣便真的有點看重自己了。

當下行禮道:“鄭哥,你與周哥都是尊貴之人,我一農家小孩能認識你們就已經是件大幸之事,怎敢勞煩兩位哥哥這麽記掛小弟。”

這恭維之話在適當的時候還是要說的,何況以後要求到他們的地方說不定還真不少呢。

鄭斯年對葉小豐的話也很是受用,道:“老弟快別這麽說,周兄說他見你人看上去不大,可眼神透著一股靈性,還說從來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小孩子,如果你去念書,必定是個大才。”

葉小豐忙道:“借你與周哥的吉言了,我也有去念書的打算,隻是暫時忙於幫父親做買賣,等過段時間,我會找家私塾去念書的。”

鄭斯年又道:“哦,周兄還交代過我,你如果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讓我盡量幫你,說實話,我也有心交好老弟,你若是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不妨直說便可。”

葉小豐很是感動,實際還隻是一麵之交,對方竟然如此看重他這麽一個小孩,看來這個年代的人,尤其是像鄭斯年這個年紀的還是挺單純的。

葉小豐首先表示了感謝,然後就提出想請鄭大人幫忙寫一塊招牌。

鄭斯年連忙把葉小豐帶到他父親那裏,行禮過後,縣丞大人熱情接待了葉小豐,並詢問他們店鋪怎麽樣了。

葉小豐告訴他一切準備妥當了,又趁機提出來請大人寫一幅名為“小豐煤鋪”的招牌。

葉小豐奉上那二十兩銀子道:“大人,這個請求有點唐突了,可我們一家都是農人,若是沒有人照拂一二,怕是這店鋪也難以開下去,隻好冒昧請大人幫忙了,這是給您的潤筆費,不知夠否?”

鄭大人看著葉小豐手裏那二十兩銀子,笑著問道:“你這是令尊讓你來的?”

葉小豐道:“不敢欺瞞大人,我隻跟家父說了要來您這裏,來幹什麽沒有跟他說,是我自己的主意。”

鄭縣丞不禁嘖嘖稱奇,難怪那周公子走時反複交代兒子要與他交好。

這小子真不簡單啊。

鄭縣丞於是也不客氣,按葉小豐的要求拿出一張宣紙,取來筆墨,刷刷下筆,“小豐煤鋪”四個行草大字躍然紙上,那字蒼勁有力,渾然天成。

鄭縣丞寫字的同時,葉小豐看到那書桌上有一份文書,葉小豐看書一目十行,隻一眼便看清楚了那是朝廷兵部傳來的一份北方韃靼起兵入侵大榮,命令益安縣趕製兵器的公函,接命令的簽字欄裏簽的是“孫達潭”。

葉小豐這才知道,那孫知縣原來名叫孫達潭。

鄭縣丞寫完之後提起筆來,看了幾遍,很是滿意,想了想後,又在左邊寫下“鄭永貴題”四個小字。

葉小豐心裏大喜,這二十兩銀子可花得太值了,原來縣丞叫鄭永貴,隻是不知道這是他的名還是他的字。

不過有了這幅字做招牌,一般的二流子都不敢招惹他家的店鋪了。

葉小豐連忙伏首跪地,向鄭大人表示感謝,並說道:“大人之恩,小可他日必將銜草以報。”

鄭大人這次更驚了,十二歲少年,居然說出銜草以報這樣的詞來,便問葉小豐道:“小豐,你懂得銜草以報是什麽意思嗎?”

“大人,我知道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鄭永貴深感驚奇,他聽說葉小豐還沒有入學,卻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不禁連連稱讚道:“奇人,奇少年啊!”

便也不再推辭,收了那二十兩銀子的潤筆費。

又問葉小豐沒有讀書,是怎麽懂得這麽多的。

葉小豐道:“大人,十多天前,小可家裏都還特別窮,沒錢去念書,便常去附近的私塾外麵玩,在外麵聽那先生授課,久而久之,便學了一些皮毛。”

鄭大人又問葉小豐是否識字,葉小豐便回答識得一些。

鄭縣丞就拿來一份文書讓葉小豐讀給他聽,葉小豐當然是一字不差地讀了出來。

這下,鄭永貴對這個少年是刮目相看了,便問起這段時間為什麽他家裏突然有錢了,

葉小豐編了一個故事,說是他父親葉冬以前在外討活時無意間救了一個貴人的命,十多天前遇到了那個貴人的兒子,那人感激葉冬的救命之恩,便給了他四百兩銀子。

鄭永貴不疑有假,連稱這是好人有好報,他父親既然是那樣一個好人,教出來的兒子必然也差不了。

之後,鄭永貴讓鄭斯年把葉小豐送出縣衙。

路上,葉小豐對鄭斯年道:“鄭哥,有件事很是冒昧,不知當問不當問?”

鄭斯年道:“你我一見投緣,當然直說便好。”

葉小豐道:“鄭哥,不知鄭大人與知縣關係如何,如果不方便說,權當我多問了。”

鄭斯年不由得一怔,他還真沒想到葉小豐竟然是問他這樣的問題。

“不知老弟為何有此一問?”

葉小豐道:“鄭哥不必多想,說實話,那天你與周哥去吃麵條之時,我聽到了你請周哥的父親幫令尊運作之事,如果鄭哥信得過我,或許,有個機會能讓令尊更進一步。”

鄭斯年聽到葉小豐這話,不禁大感驚訝,他可真不敢想一個十二歲的農村小孩能發現什麽機會讓他的縣丞老爹能更進一步。

葉小豐見鄭斯年這個表情,立即說道:“是小弟孟浪了,還請大哥見諒。”

聽葉小豐這樣一說,反而讓鄭斯年好奇了,想著聽聽葉小豐說說也無妨,若是說不出一個道道來,權當笑話聽聽也可。

鄭斯年於是裝作一本正經的問道:“葉老弟,不知你發現了什麽好的機會?”

葉小豐見鄭斯年答話了,不由心裏暗喜,想到那孫知縣幫著趙二流子坑了便宜老爹五十兩銀子,辦個地契都要收十兩銀子的好處費才肯辦理,這樣的官員有機會當然要好好整治一下。

葉小豐故作神秘地問道:“鄭哥還沒告訴我,令尊與孫知縣關係如何?請實話實說。”

鄭斯年想了想,表情嚴肅地道:“我隻能這樣說,知縣與縣丞之間,矛盾大於合作。”

葉小豐當下便心知肚明了。

便略作思考後,葉小豐道:“鄭哥,我剛才在鄭大人的書案上看到一份文書,好像是要孫知縣置辦兵器的事宜,你知道嗎?”

“知道,那隻是按照慣例讓我爹過目一下,真正置辦兵器這樣的好事是輪不到我爹頭上的。”

葉小豐心想果然如此,便附耳到鄭斯年的耳邊道:“機會就在此,你隻要能把置辦一些什麽兵器,由哪裏置辦,還有兵器的價格摸清楚,我想,以孫知縣那樣的人,不可能不在這上麵撈油水的,到時候你如果不方便出手,可告訴我,我幫你把一些證據搞到手,你再把這些東西交給周哥,到時候,那孫知縣可能倒黴,而鄭大人就是立功,如此,你不覺得就是鄭大人的機會來了嗎?”

鄭斯年聽到葉小豐這話,不由得眼睛瞪得老大,又仔仔細細地打量起葉小豐來。

葉小豐知道這是鄭斯年感到吃驚,為什麽他一個這樣的小孩,竟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

鄭斯年默默思考起來:以前,孫知縣置辦別的東西之時,也會征求他老爹的意見,為此還會給一些小恩小惠,故而他爹也習慣了,卻從來不會想到在這上麵做文章,這葉小豐隻是在書案上瞥了一眼,便能想出這麽個主意,最主要的是,以前沒想過能通過周惟聰幫忙,現在有了府衙的周惟聰,或許還真的能把事情辦成。

想到這裏,鄭斯年鄭重地問道:“老弟,這事恐怕不怎麽好辦,我要不要跟我父親一起商量一下?”

葉小豐見鄭斯年這樣一問便知他是心動了,當下又附耳鄭斯年道:“這事,我看最好就隻有你、我還有周哥三人知道就行,實話跟你說,我家與孫知縣有仇,我也想讓他下台,如果事情不成,你們都可推到我的身上,我將會說明是以前孫知縣坑了我家,我為報仇無意間知道了孫知縣要置辦兵器一事而去收集證據。再說,你,周哥還有令尊如此幫我,我絕不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

其實作為一個心理年齡三十歲的人,葉小豐還真有把握把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隻要舍得花錢,很多事情都很容易辦到的。隻是要算計好鄭斯年與周惟聰這兩人不要把事情辦砸就行。

鄭斯年又問葉小豐與孫知縣有什麽仇,葉小豐就把孫知縣幫趙二流子坑騙他家五十兩銀子的事說了,說得非常嚴重,說葉家因為損失這五十兩銀子差點家破人亡了。

葉小豐邊說邊還流出眼淚來。

鄭斯年聽得也是憤恨不已,覺得葉小豐說得非常有道理,又與葉小豐好好合計了一番,聽葉小豐計劃的越多,他越是佩服起這個比自己小幾歲的少年來,不禁感慨道:“還是周兄有識人之明,你果然是不同凡響之人啊。”

默默記下葉小豐交代他的一些事情之後,當即便答應了下來,讓他明日來取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