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煤鋪開業 生意火爆

與鄭斯年告別後,葉小豐興衝衝地拿著鄭大人那幅墨寶回到了店裏,讓葉冬趕快請人定製店鋪招牌。

這番操作,令葉冬和葉秋麵麵相覷,尤其是葉冬,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要請人題字,而小豐卻都給想到了。

有了這幅字,雖隻是一個縣丞寫的,卻是這個店鋪的護身符啊。

次日,葉小豐把晾幹後的藕煤球放到藕煤爐裏,倒出一點桐油,用火引燃,很快,那煤球便冒出來了藍色的火焰。

蘇氏拿來一個鐵製小壺放在煤爐上麵,沒多久,一壺水就燒開了。

葉小豐非常高興,這第二桶金,應該無虞了。

葉冬葉秋也知道這事成了,都是麵露喜色,接下來,就隻看如何把生意做開,引導別人來買煤爐和煤球了。

第二天,鄭斯年果然帶著一份資料來到了小豐煤鋪,葉小豐知道他的來意,當下二人上了樓,關起門來,仔細看了那份資料。

葉小豐記憶力強,看一遍便記下來了,問了這是鄭斯年自己偷偷抄下來的之後,葉小豐讓他當場把那資料燒掉。

鄭斯年愕然,還打算把這資料交給葉小豐去辦事,不懂葉小豐為什麽要燒掉。

葉小豐道:“這上麵的內容我都記下了,幹這樣的事情,盡量不要留下把柄給別人,燒掉了就等於你我之間從來沒有談過這事。”

鄭斯年不敢相信葉小豐看一眼便記得了,就問了幾件兵器的價格,聯係人,地址等,見葉小豐果然記得一字不差。

當下把葉小豐驚為天人,天底下竟有如此記心性好之人,真是大開眼界了。

然後鄭斯年按葉小豐的要求把那幾張紙給燒為灰燼,又與葉小豐聊了一會兒天,葉小豐告訴鄭斯年,最近一段時間兩人還是不要走得太近為好,以免別人生疑。

鄭斯年也是聰明之人,當然理解葉小豐為什麽要這樣,欣然同意之後便離開煤鋪回了縣衙。

送走鄭斯年之後,葉小豐催著葉冬去城裏采購了一些石灰等化學材料拉回了鋪子,葉冬不懂葉小豐買這些東西幹什麽,葉小豐隻說怕以後用得著,也沒有跟葉冬詳細說是幹什麽用的。

……

這兩天,葉小豐反複教蘇氏和夏氏如何與上門的客人交流,如何讓客人了解燒煤的好處,一番培訓下來,蘇氏和夏氏都是信心滿滿。

這麽好的東西,又有現場示範,隻要知道了它的好處,不買才怪呢。

三月初六,“小豐煤鋪”正式開張,沒有搞什麽大型開店儀式,隻是讓掛了幾個紅色燈籠,葉家人都穿上了新衣裳,開門迎客。

人都有獵奇心理,路過的人大都好奇這煤鋪是幹什麽的,不少客人來問這是什麽?怎麽用?怎麽賣?

蘇氏和夏氏指著那正在燒水的煤爐和敞開燃燒著的煤爐一一詳細介紹,煤爐分單孔爐和三孔爐,單孔爐二十文錢一個,每次裏麵能裝三個煤球,煤球一文錢四個。隻要一文錢,一個四口之家一天的熱水和做飯都解決了。三孔爐主要用於一些人多的食堂。

而且十分方便,每天隻要換一次煤,不用像燒柴一樣,要時刻添柴才能生火。

燒柴做飯,經常還需要一人坐在灶前添柴,另一人炒菜。

雖然一般都是小孩子做的事,但有了煤爐,不就可以騰出一個人來了嗎?

開業這天一大早就來了一個貴客——吏目王德榮,葉小豐一家熱情接待了他。

王德榮一進來,哈哈笑道:“葉冬,小豐賢侄,不錯啊,生意做得這麽大了,幫工都請了這麽多人。”

葉冬趕緊道:“托大人的福,今天開業,還不知生意會怎麽樣。”

王德榮又對葉小豐哈哈笑道:“哈哈,賢侄啊,你托我辦的事幸不辱命,那劉二喜被打三十大板,逐出縣衙了,其餘參與之人被罰三個月的俸祿,不知滿意否。”

葉冬和蘇氏一聽,感覺心裏特別的暢快。叫她劉氏和劉二喜猖狂,叫她們欺負我家,這下可算是報仇了。

葉小豐卻沒有想到對這個劉二喜會處罰這麽嚴厲,看來,自家與大伯家的梁子是徹底結下了。

不過還是趕緊向王德榮行禮道:“我們全家在此謝過王大人,王大人若有差遣,定當全力以赴。”

聽葉小豐這樣一說,王德榮心中大喜,便知道葉小豐上次說的改進精鹽質量的事應是成功了,於是趁機提了這事。

接著王德榮又問起煤鋪的事來,經過葉小豐的講解和示範,王德榮當即下了訂單,他們鹽場有三百多人,盤算了一下要做飯,燒水,便一口氣買了十個三孔煤爐,定下每個月要三千個藕煤球的量。

葉小豐便建議葉冬幹脆到鹽場附近也租個鋪麵製煤,專門供應鹽場,如果當地有人需要,也可以供應。

葉冬把夏氏的一個兄弟安排去了那裏,如此,一下就又有了一個店鋪。

葉小豐便跟著去了一趟鹽場,帶去了一些磨碎了的熟石灰等化學材料,將鹽水中加入這些化學材料進行化學反應就可以徹底去除酸鎂等雜質的方法教給了鹽場。

試驗效果令王德榮興奮不已,看著那潔白無瑕的精鹽,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條不斷往上升遷的金光大道。

王德榮賞賜了葉小豐三百兩銀子,並與葉家談下了另一筆生意,即長期購買葉小豐提供的化學原料。

葉小豐這三百兩銀票沒有交給葉冬,隻說以後如果需要他再拿出來,葉冬也沒在意,本來這些錢都是葉小豐賺來的,他本就想著讓葉小豐拿點錢應急,隻是交代葉小豐一定要保管好這錢。

在葉小豐的要求下,三舅蘇東方與鹽場簽了保密契書之後跟著葉小豐一起到縣城的小豐煤鋪,因為接下來,葉小豐還有一件大事要幹,身邊需要信得過的人手。

由於葉小豐跟著王德榮去了鹽場,本以為這生意肯定很好做的,回來才知道第一天煤鋪開業的生意不行,令人失望的是,第一天開張,竟隻賣出了三個煤炭爐和幾十個煤球。

蘇氏和夏氏都是愁眉不展,葉冬葉秋更是非常著急。

葉小豐開始分析是什麽原因沒有人來買煤。

後來才知道,雖然吩咐過店鋪會派人送貨上門,但蘇氏和夏氏隻顧著介紹燒煤方便,燒煤便宜,是個好東西,除非有人問才會介紹送貨上門這件事。

而大部分人都隻是問問價格,怎麽用。

好多人一看到這東西這麽笨重,想著難以帶回去就不買了,卻也不願問一聲店鋪是否答應送貨上門。

葉小豐馬上就想到了辦法,便找人寫上一張告示貼在店鋪的牆上:“五天之內,對本店煤爐和煤球不滿意,無條件退貨退款,凡買一個煤爐加一百個以上煤球的,一律送貨上門。”

又讓蘇氏和夏氏向客人介紹之時,一定記得重點介紹他們店家負責送貨上門的事。

第二天,竟然賣出去了十個煤爐和一千多個煤球。

如此一來,人手就不夠了,又要製煤,又要送貨。

葉小豐又讓買了三架人力板車,再臨時雇了幾個勞力製煤和送貨。

幾天下來,隨著一傳十,十傳百,店鋪生意突然之間就火爆起來,竟開始出現排隊購買的現象。

蘇家莊那邊,三輛牛車每天送二趟煤和煤爐,可縣城這裏隻有一家店鋪,還是忙不過來。

如此,葉小豐隻得采用預訂和預售的辦法。

葉小豐每天都進行了記賬,葉冬看到葉小豐記賬用的那些阿拉伯數字,他隻知道是一些歪歪扭扭的符號,一問才知道那是小豐在記賬。

不過他已經見怪不怪了。

一個月下來,小豐煤鋪淨收入有三百多兩銀子,除掉人工費用和煤炭成本,純賺二百兩銀子,如此,幾乎把所有開銷都賺回來了。

不過葉小豐又有了新的主意,又在縣城裏尋找新的店鋪,這次不是買,而是租,店鋪也容易找了,因為不需要製煤的地方,那些店鋪隻要有鋪麵就行。

因為現在的店鋪在縣城北邊,就把這間鋪子稱為“小豐煤鋪總店”,再分別在縣城東南西三處租下三個店鋪,都是掛的鄭永貴書寫的招牌,隻是後麵分別加上東分店,南分店,西分店幾個字。

當然,葉小豐也抽空去了縣衙告知了鄭縣丞,這次沒有送潤筆費,而是送了一個煤炭爐和一車藕煤。

管理店鋪的人手不夠,就把蘇家莊的大表哥蘇昌明夫妻,二表哥蘇昌德,還有大姨蘇小梅與姨父劉二明請來,各管理一間店鋪。

製煤球和送煤球還需要人手,葉冬想回趙家村請人過來幫忙,葉小豐想到那些趙姓人家那樣欺負他們葉家,堅決不讓葉冬請趙家村的人。

葉冬覺得葉小豐說得有道理,就打算還是去蘇家莊和近郊請人。

葉小豐想到這煤炭生意搶了很多挑柴賣的人的生意,便讓葉冬打聽以前是哪些人經常來縣城挑柴賣,如果他們願意,就請他們來縣城的店鋪幫忙做事。

工錢都給得不低,如此,很多以前挑柴賣的人一開始咒罵他們,現在反而是感謝他們了。

葉冬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看望老爹老娘,才知道趙家村的人已經傳開了,那劉二喜被知縣打了三十大板,並且沒有了做衙差的活計,其餘參與了打砸葉家的人,各打十大板,罰俸三個月。

現在,那劉二喜的日子十分不好過,屁股打得開了花,沒有一個多月下不了床,沒有了工作不說,那些兄弟們被罰的俸祿還都向他討要損失。

現在,輪到劉二喜被人逼債了。

消息傳到趙家村葉春和劉氏那裏,兩人都傻眼了。

難道葉冬真認識了什麽了不得的人?可也沒聽說他去桃花縣告狀啊。

那劉二喜這段時間每天都鬱鬱寡歡,也托人不斷打探消息,那葉冬到底是找了什麽人才讓柳知縣對他們下這樣的狠手。

可終究是一無所獲,這種官官相護的事情,除非他們自報出來,不然怎麽也不可能讓別人知道?

葉冬一回家,這次那劉氏仿佛真的是發瘋了,扛著扁擔要打葉冬。

葉冬指著劉氏,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再敢胡攪蠻纏,我能把劉二喜和你都送進牢獄去,我就警告你這一次,要不你就試試,別忘記了,你們毀壞了我的東西都還沒有賠償給我,知道嗎?”

輕飄飄的一句話,這次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劉氏嚇得渾身顫抖。

這葉冬,他到底有了什麽樣的貴人,不是說隻是認識一個九品吏目嗎?

但她二哥的遭遇,又讓她不得不害怕。

可現在,她劉氏隻能對葉冬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讓她賠償,除非她死了。

這種人,全然意識不到自己的過錯,隻認為一切都是對方對不起她,她也不能吃虧。

指望她良心發現,幡然悔悟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正當葉冬與劉氏對峙之時,葉春趕來了,他見劉氏手拿扁擔怔怔地站在那裏,驚訝於劉氏怎麽不用扁擔狠狠地去幹葉冬。

同樣的,葉春沒有後悔之心,道歉就更不用說了,而是指著葉冬說道:“葉冬,你好狠的心啊,這麽一件小事,你就告到了柳知縣那裏,現在我二喜哥還躺在**動不了,衙差的活計也丟了。”

“我真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一個白眼狼,這麽不顧兄弟情誼,既然你想跟我葉春恩斷義絕,那我也成全你,從此以後,我們不再是兄弟,我們一刀兩斷,永遠不要有往來。”

葉冬對這個大哥真是感到無語,又不想與他爭吵,就淡淡地說了一句:“隨便你吧,不過除此之外,我還要加上一句,你們也不要再來找我麻煩,否則,劉二喜那樣的懲罰還是輕的,我那房屋的損失你們也不用賠了,那錢就留給你家二喜哥喝藥去吧。”

“葉冬,你,你你……”葉春與劉氏同時憤怒地指著葉冬。

葉冬說完,瀟灑地轉頭離開,去看望老爹老娘了。

二哥葉夏聽說了劉二喜的事,知道這事是葉冬幹的,見葉冬回來,這次倒是兄弟長兄弟短的跟葉冬拉起了家常。

葉冬想著畢竟是自己的親二哥,雖然自家被砸之時他沒有出麵阻止令人氣憤,也沒必要一直跟他計較下去,表麵功夫還是要做好的,至於葉夏提到的想請葉冬幫忙找點事做的事,他還是打算回縣城後與兒子葉小豐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縣城四家煤店生意做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燒煤而放棄了燒柴火,煤鋪的生意竟呈現井噴式發展。

從此,各家煤鋪都有了管理生意的人,葉小豐又製定出了各種店鋪管理規範,葉冬也隻做一些協調方麵的工作,煤炭生意正式走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