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試製藕煤

此時,葉冬買下了蘇運貴家的山地的事在整個蘇家莊都傳開了。

好多人紛紛說這葉冬莫不是暈了頭,花這麽錢買了兩塊荒山,用這錢買田地他不香嗎?

見到葉冬他們的牛車,當下便有好多蘇家莊的人圍了過來,問長問短,都想打聽葉冬買了這山打算幹什麽?

葉小豐看著這些一個個麵黃肌瘦,穿著破衣爛衫的農村人,心裏很不是滋味。

在他的規劃中,自己要改變世界,當然要獲得人心,那就先從蘇家莊開始吧。

葉冬見到有人問他,都是笑著一一回答:“過段時間,大家就都知道了,以後,還請大家多多關照。”

眾人散後,一家人才進了蘇家,根據一路上葉小豐的交代,葉冬開始安排各種事宜。

首先,他要請大哥蘇東軒組織人在山腳下麵的地方挖兩個不同規格的土窯,把土窯的大小等要求一一說清楚。

然後又請二哥蘇東華組織人去以前的山那裏用牛車拉兩車石灰石過來。

之後,蘇東華開始組織人員去開路,葉小豐的要求是要開出一條能並行走兩架牛車的路通到山腳下。

眾人不知道葉冬他們要幹什麽,但都照做了。

直到晚上,那兩個土窯才按照葉小豐的要求挖好,至於道路,一時還開不出來,但還是開出了一條臨時能挑石炭過來的毛路。

葉小豐開始指揮人先在土窯裏燒了不少柴火,直到把土窯燒幹。

第二天,蘇東方就組織了十來個人去山裏一擔一擔地把煤挑到土窯這裏。

葉小豐指揮,讓人鏟了一些木炭到土窯裏,並用火引燃,木炭在土窯裏燃燒的同時,讓人把外麵石炭澆水到一定程度,待見到土窯裏的全部木炭充分燃燒起來之後,蘇東軒開始把外麵的濕煤一鍬一鍬地鏟進土窯中,葉小豐在窯外認真地盯著土窯裏的煤炭燃燒情況,煤炭加水後,燃燒得更好,煙和氣味也更小。

待葉小豐見到所有裏麵的煤炭全部充分燃燒之後,葉小豐讓大舅趕快將整個土窯全部快速密封起來。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次日一早,葉冬迫不及待地打開密封的土窯,發現那裏麵的煤炭膠結成了一塊一塊的。

葉冬搬出其中的一塊給葉小豐看,葉小豐看後點了點頭,這就是土法製作出來的焦炭。

雖然比不了專業器具製作出來的,但用於燒製水泥也足夠了。

接下來,把石灰石讓人用鐵錘砸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黏土和鐵礦石等材料後,開始用焦炭在另一個土窯裏燒製水泥。

大約一個多時辰後,第一爐水泥便出爐了,葉小豐看了看水泥的質量,還行,差不多有325標號的標準。

有了水泥,焦炭,再加上一定比例的高鋁質黏土,很快,耐火泥便燒製出來了。

如此一番操作雖然繁瑣,好在這年代的人工不貴,一般勞力隻要五文錢一天,像挖煤這樣的重活也隻要十文錢一天。

有了耐火泥,葉小豐便開始教蘇東華製作藕煤爐。

燒製水泥和製作耐火泥的比例和配方,葉小豐都采取了保密措施,並交代二位舅舅一定要保密,不能讓別人學去了。

第一個藕煤爐製作出來以後,葉小豐讓葉冬按比例把煤炭加水、加土,和成煤泥後,拿出從縣城帶來的那個藕煤器,很快便製出來十來個煤球。

天公作美,這些天都是晴空萬裏,濕藕煤一天時間就曬幹了。

翌日,蘇家人也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結果。

葉小豐當然是心有成竹,一個化學材料的博士生,作藕煤當然是小兒科,何況他小時候的家裏,經常看父親製作藕煤。

把三個藕煤放進藕煤爐,用一支蠟燭燒溶滴在藕煤上,那用火一引燃,很快,那藕煤球就冒出來了藍色的火焰。

成了。

葉小豐讓母親蘇氏提來一個燒水的鐵爐鍋,放到藕煤爐上,沒多久的時間,那水就燒開了。

蘇家人都驚喜不已,這也太好用了,就是把藕煤點燃,之後不用再添柴,也不用看著,一鍋水就這樣燒開了。

這要是城裏人,誰不喜歡,誰還會去買柴燒呢?

……

幾天之後,藕煤爐製作出來了上百個。

一切就緒,隻等把煤炭運到縣城後開始營業,葉小豐交代兩位舅舅三天後一起隨著運煤牛車去一趟縣城,要商量一下合作方式。

除了自家的牛車,還在村裏又雇了兩架牛車,一車拉上所有的藕煤爐,另外兩車裝滿煤炭,一路送往縣城。

等煤炭一到,葉小豐就指導葉秋按一定比例給煤炭加水和加黃土,這幾天,葉秋已經把葉小豐交代的事情都辦好了。

鋪子後麵,整出來了一個大坪,坪上麵搭建了一個簡易茅草棚,茅草棚下麵一邊堆滿了黃土,另一邊就是製作煤球的平地了,那塊菜土,也被葉秋挖成了一個池子,已經蓄滿了水。

葉小豐感歎,這個三伯,這幾天之內,恐怕沒有怎麽休息啊。

當天,葉秋就按葉小豐的要求製作出來了上百個藕煤球,全部放在後院,隻等晾幹便能試燒了。

煤球製作出來了,放到藕煤爐裏一燒,免不了讓葉秋和夏氏都是一番嘖嘖稱奇,接下來,就隻等正式開業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葉小豐又與葉冬去了一趟之前的鐵匠鋪,再做了五個製煤器,他估計這煤球鋪一運營,肯定會生意火爆,到時一定還要招一些幫工幫著製藕煤球。

反正是有備無患。

葉小豐本來打算等一切就緒就直接開業,可葉冬堅持要找人選一個吉利的日子開業,葉小豐依了葉冬,時間選擇在四天後的三月初六,說這天是個黃道吉日。

等待開業的時間,葉小華和葉小富去私塾念書去了,蘇家莊不斷運煤過來,葉冬與葉秋就天在鋪子後麵製作煤球,隻幾天的時間,那煤球都堆成了小山。

看著這麽多的煤球,蘇氏心裏麵有點打鼓:“這要是賣不出去,那該怎麽辦呢?”可經過幾天自家燒煤之後,心裏又想,這麽好的東西,不應該沒有人要的。

這天,蘇東軒與蘇東華如約來到了煤鋪,葉小豐與葉冬一起與他們兩兄弟正式洽談合作的事宜,葉小豐提議20文錢一百斤向他們收石炭,兩兄弟一算,一天他們可以向縣城送三趟,一趟可運兩千斤,那一天就是1200文,扣除運費,扣除人工,一天也差不多能賺到一兩銀子。

其實兩兄弟根本想不到,後來,他們根本不是一輛牛車拉三趟,而是他們想都想不到的量。

兩兄弟覺得給的太高了,一定要葉冬他們降一點。

葉小豐道:“大舅二舅,給你們的這個價格我們還是有利潤的,都是親人,你們也是幹的辛苦活,就不要再爭了,先按這個價錢合作。以後如果你們覺得吃虧了,我們再行商議。”

“哎呀,小豐,哪裏是虧了,分明就是你們照顧我們,給得太多了。”

這兩人真是樸實,也生怕妹夫他們給得太多,寧願自家吃點虧,原來想著那東西滿山都有,本來是不值錢的玩意,隻要能賺幾個辛苦錢就行了,沒想到這外甥這麽照顧他們,而妹夫好像一切都是聽這個小外甥的。

葉小豐笑了,說道:“兩位舅舅,我看這樣,價格暫時這樣定下來,如果我們到時候賺不了錢,你們再降價。”

蘇東軒兄弟隻好也答應了,然後又談了煤炭爐的價格,雙方也都簽下了契約文書。

之後,葉小豐專門就如何開挖石炭跟兩位舅舅提了很多建議。

“我看蘇家莊那些人挖石炭也辛苦,我提議你們把他們的工錢提高一點,最好按數量計算工錢,也就是每天挖多少石炭,算多少工錢,有一個原則,每個成年勞力一天不能低於15文錢,還包他們的夥食,要讓這些覺得是咱們給了他們好處。”

“當然,你們可以跟他們說明,定這麽高的價格是我與父親出的主意,哈哈,以後我們回蘇家莊,他們也會對我們更有好感。”

“你們要定出一些規矩來,一是保障安全,二是保障團結,三是要讓這些人覺得與咱們利益一致。”

“以後,我們的石炭還要賣到府城,賣到其他縣城,生意做大了,難免有人眼紅,以後我們可能還要請專門的護院家丁,在這之前,那些幫你們做事的人即是工人,也要承擔保衛職責,還要有獎罰措施……”

洋洋灑灑講了很多,蘇東軒與蘇東華越聽越驚奇,以前也知道這個小外甥聰明,可他畢竟還隻有十二歲,怎麽懂得那麽多呢?

最後,葉小豐說道:“我會把我跟你們講的這些請個先生記錄下來,到時候,你們一定要按我說的做好,我們的生意才能長久下去。”

蘇東軒二兄弟從縣城回家,一路上都在回憶葉小豐跟他們講的那些,蘇東軒忘記了的,蘇東華補充上,蘇東華忽略了的,蘇東軒又指了出來,竟然把葉小豐教他們的那些差不多都記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