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西伯的反擊
姬悟生之前的自信開始慢慢有點動搖,他本以為自己一出麵。
這些個沒有實權的傀儡們還不乖乖低頭?
沒想到現在有些騎虎難下了,早知道直接讓韓山武的族人劫刑場到痛快。
現在自己出現,反而劫刑場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這裏了。
在此時西伯的逼問下,自己還不能認慫。
這裏可是聚集了周國大部分的士族貴族跟民眾。
他要是輸了,他丟的可不是自己的臉麵,甚至他們鄭國控製周國的權柄也會丟掉。
不就一個小小的內廷官嗎?姬悟生重新收拾了一下情緒,千萬不能自亂陣腳。
現在的場合說錯任何一句話都是致命的。
姬悟生用輕蔑的口吻,回答西伯質問為何滅掉丹國的問題。
“丹國國君經常在自家後殿私奏王樂,此乃僭越大罪,蔑視王權,罪該夷三族。”
其實自從天子東遷以後,哪個國家遵循過這些周國禮製?
一些闊綽的士大夫死後下葬的規製都遠遠超過了周天子。
更別說那些大諸侯國在生活中的規製。
哪個大諸侯國不想體驗一下天子的待遇?其實這個完全就是欲加之罪。
一聽姬悟生如此回答,西伯心中暗喜,上鉤了。
隨即西伯大聲質問道“先不論丹國國君到底有沒有私奏過王樂,姑且就算丹國國君私奏過王樂。私奏王樂就要被夷三族,那請問公子,處決韓山武是大王口詔。如果韓山武真的有罪,如有人擅自劫刑場是為何罪?”
姬悟生一聽,心裏大呼,自己中計了。
此刻真想扇自己一耳光,為啥要轉移話題?扯丹國人幹什麽。
如果在眾目睽睽之中,通過他自己的口說出劫刑場夷三族。
也就是說他此刻救不下韓山武,他之後也無法有效命令其他人劫刑場了。
這是自己堵死了自己的下一條路啊。
就算他們願意劫刑場,自己也不能讓他們去了。
因為還需要顧及自己仁義與寬厚的人設啊。
西伯看了看人群裏麵的太史大夫,示意他上來。
掌管司法早已就被架空的太史大夫趕緊跑上刑台。
其實西伯剛剛離開就是去找這些被架空的官員,告訴他們大王在晉國侯的支持下準備奪權。
如果奪回了王權,會讓他們恢複實權。如果奪不回,他們這些本來就被架空吃閑飯的也不會失去什麽。
他們隻需要過來幫忙站住場子,偶爾幫襯著說幾句公道話即可。
這些被架空的官員一看是西伯過來找他們都紛紛表示願意協助。
因為他們都知道西伯的背後可是現在整個九州大地的真正霸主國家—晉國。
雖然此時晉國還沒有公開稱霸,但實力上是獨一檔的存在。
這幫被架空的官員心想,跟在晉國身後,贏則百利,輸則無害,何樂不為?
太史大夫上了刑台後分別向西伯與姬悟生彎腰作揖行禮。
西伯就是生怕姬悟生打掩護,支支吾吾把自己這個重要問題回避過去,或者再次轉移話題。
所以趕忙叫太史大夫上來,這就讓姬悟生無法回避這個問題了。
西伯向太史回禮後問道“太史大夫,擅自劫刑場,是為何罪?”
太史大夫忙回答道“回公子與內卿,擅自劫法場,罪為誅三族!”
西伯趕緊再次詢問姬悟生“公子飽讀詩書,更是精通律法。敢問太史大夫說的對與不對?”
此時的姬悟生想的不是一巴掌拍死自己,而是想拿刀直接剁了西伯。
姬悟生麵帶怒色,看著西伯,冷冷的回答道,
“是,太史大夫說的沒錯,是夷三族”姬悟生說完,瞟了一眼原本準備劫救韓山武的那幫人。
發現他們個個麵帶難色。姬悟生知道裏麵有好些人是臨時湊來幫忙的江湖人士,別說這些人了。
連打扮成老百姓的韓山武衛兵,也都麵露懼色。
姬悟生心想,這下完了,這幫人的士氣徹底垮了,是指望不上了。
這時才發現原來西伯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將話題引到準備劫囚的人身上。
並不是真正要跟自己辯論些什麽,真是個老狐狸啊。
太史大夫說完後,在西伯的眼神示意中走下了台。太史大夫內心還暗自慶幸,非常感謝西伯。
因為他隻是上台講了律法而已。在姬悟生看來算不上站在東野西伯或者大王那邊,自己又沒有表態什麽。
就算鄭國公回來追究這些事情,他還是有辯駁的空間的。
畢竟此時的民意難為,就算鄭國公要追究,矛頭也應該是找東野西伯才對。
此時的西伯內心也終於放鬆了下來,因為他也觀察到本來企圖劫囚那些人的表情。
從他們神情來看他們不太有可能性劫囚了,現在剩下的危機就小多了。
不然他們真的孤注一擲劫囚的話,那個場麵的確不是太好收拾。
此時的圍觀民眾是一臉懵,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麽此時要扯劫囚會被夷三族的事情。
誰會有膽子劫囚啊?這是不是跑題了啊?剛剛不是在討論本國民生問題嗎?
但是準備劫囚的人心裏清楚的很,他們準備劫囚的事已經暴露了,這台上的鬥戲是給他們看的。
這讓準備劫囚的明眼人,心裏更是打鼓,昨天集結時候的壯誌豪氣已經快泄完了。
人群裏的周建國看的是心潮澎湃。
雖然之前他與西伯在書房談話的時候,設想過太宰府會派人幹涉。
也與西伯討論過與太宰府當麵打擂台的角度。
但是西伯現在完全就是在吊打姬悟生。
自己得到如此大才相助,這奪回周國,逐鹿中原,重啟華夏,指日可待啊!
姬悟生知道自己已經輸了一回合,此刻一定要在下一回合找回來。
質問西伯道,“西伯卿士,繞了這麽大的圈子,您還是沒有回答晚輩的問題。為何大王能知道丹國人為奴,卻不知道本國人受災?”
下麵的圍觀人群立馬來了興致,這終於回到了他們心中的正題。
個個都翹首以待,看西伯如何作答。
西伯看著下麵翹首以待的民眾,收拾一下心情,略顯悲痛的說道,
“大王如何得知丹國國人淪為奴隸?在下本不想說王室之家醜。但此時公子咄咄逼人,在下也隻能遵命行事了。據大王與臣下私下交談,在下得知。鄭國公趁丹國雨患,挖開運河淹丹國國都民眾死傷無數,縱使丹國國君有罪,丹國國人何罪之有?鄭國公未得王命,擅自覆滅丹國。縱然丹國國君有罪,為何鄭國公不遵‘興滅國,繼絕世’的周朝禮法?就是滅敵國也要保留敵國宗祀,不能絕其子嗣。商紂王如此殘暴,武王滅商仍然封紂王之子於宋。敢問公子,丹國國君之罪更甚紂王?”
姬悟生一聽此間話裏的深意,已經怒火中燒。
因為西伯已經開始攻擊他的父親,但是他又不好發作。
隻能冷冷的質問道“西伯卿士,你還是沒有回答晚輩的問題,沒有回答全體周國民眾想知道的答案。”
圍觀民眾雖然還沒聽到大王為何知道丹國人為奴,卻不知周國人受災的回答。
但是聽到西伯的這番話他們也是比較認同的,開始同情起丹國人,因為他們也是底層民眾。
國與國的爭鬥他們無法幹涉,但是也不應該讓他們承擔後果。
西伯看到姬悟生已經有點氣急敗壞,再看看民眾已經減少了對王室不滿的神情,更加淡定了。
西伯再次捋了捋山羊胡說道,
“在下馬上就要回答公子的問題了,公子稍安勿躁。我周朝,以德立國,以德治天下。但是丹國國君不但國都被破,頭顱還被跪在這裏的韓山武”
西伯說著用手指了指韓山武“用刀劍割了下來懸掛於丹國都城城門之上。丹國國君與陽樂王姬殿下幼子也被韓山武親手殺害,王姬殿下一夜之間喪夫喪子。雖然天降橫禍,讓王姬殿下痛不欲生,形容枯槁。但王姬殿下悲天憫人,逢此大劫之後仍不忘丹國國民。回到王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她的王兄可以出手拯救受苦受難的丹國國民。”
西伯說到此處時,他停了下來。
因為他聽到了陣陣哭泣聲,哭泣的正是人群中被解救的丹國國民,還有已經進入丹原衛隊的丹國之前侍衛與士兵。
他們想到最近被人欺淩,買賣,虐待再加上被王姬殿下行為的感動,無法控製住內心的情緒。
其中丹原哭的更是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在他的哭泣聲的渲染中,輕聲啼哭的丹國國民紛紛嚎啕大哭。
好幾百人的哭聲,響徹著天空,無數周國國民無不動容,也紛紛流下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