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後的憂慮
清晨
整個王都格外熱鬧。
因為處決韓山武的王詔引來了無數圍觀的民眾跟地方官員。
各個國家安插在周王室的間諜也顯得格外興奮。
因為周王室死氣沉沉的這幾年,讓他們在周國幾乎無事可做。
也就無法體現出自己在本國的地位跟重要性。
這個爆炸性的新聞也賺足了他們的口味。
可以大書特書的往國內稟告,說不定能多討些外出的勞務經費。
此前周建國一覺睡到了下半夜,醒來以後就隨便吃了點東西。
又一頭紮進了天祿閣研究起各國的史料。
更重要的開始詳細了解周國周圍各國的曆史跟地緣政治。
畢竟國與國的博弈都是地緣政治導致的。
這個時候的大中華沒有宗教,也沒有大一統的思維。
每個國家都像鬆散的部落一樣。
國與國的爭鬥很多是沒有長久利益訴求的,基本都是為了蠅頭小利或者搏個美名。
更重要的是每個國家內部也並不是一個君主就能決定所有事情。
更加不是鐵板一塊,各個國家的君主遭受很多大家族的製肘。
想到這裏周建國再次覺得慶幸。
此時的周國除了朝政被鄭國公把持,內部還沒有形成其他家族。
畢竟周國此時還算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沒有世家大族形成。
很多世家大族都是前任或者前前任君主的各種子嗣形成的。
總的說來跟之前周王室走向虛弱是一樣的道理,內部不停的分封。
周建國現在隻需要奪回周國的實際政權。
那麽年輕的周國就算領土小,也是比其他國家有優勢的。
其實鄭國能在各中等諸侯國裏麵脫穎而出。
很大的原因也是鄭國是個年輕的諸侯國,國內暫時沒有其他大家族。
此時的鄭國公也隻是第二任國君,國內各勢力都凝聚在他的周圍。
周建國讀了這麽多史料。
越來越覺得後世商鞅與秦孝公當年的變法遇到的強大阻力。
總之變法的都沒一個好下場,可是自己想強國變法也是必經之路啊?
況且這個時代還沒有掀起變法的潮流。
周建國覺得自己思考的有點遠,還是多研究研究鄭國的史料。
鄭國立國太短,自己擁有的記憶就已經可以回顧了鄭國的史料。
那未發生的事呢?
根據自己看過的未來史料記載,鄭國公的夫人,既是自己的親姨母又是叔母。
也就是說鄭國夫人是太後的親妹妹。
這位鄭國夫人非常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姬叔段。
自己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霸主鄭莊公繼位以後,
她竟然逼迫自己的大兒子把鄭國的大部分領土都分封給了小兒子叔段。
被欺壓多年的鄭莊公,在時機成熟時忍無可忍發兵與自己弟弟決戰。
一舉滅掉了自己的親弟弟叔段。
掌控了整個鄭國,同時囚禁了自己的母親。
後世對“鄭伯克段於鄢”這段史料是大書特書。
也成了鄭莊公的一大“美談”。
當年周建國讀到這個史料的時候,非常不理解。
為啥鄭國夫人如此偏愛小兒子?
甚至逼迫自己的長子把鄭國的首都都封給了自己的小兒子。
史料上的理由是,鄭國夫人生大兒子的時候。
因為難產險些喪命,所以一直很不喜歡自己的大兒子。
這個理由實在有違母親天性,如果真的是難產,又是第一個孩子。
應該更加疼愛有加啊,為何會心生厭惡呢?
周建國正在沉思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外麵侍從通報喊道“太後到!”
周建國趕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物,準備行禮迎接太後。
“你們都退出去吧!”太後進來後吩咐了身後的侍從。
“王兒,給母後請安。”
“行了,起來吧,告訴母後你到底要幹什麽?”太後轉過身,背對著周建國。
語氣明顯壓抑著怒火。
周建國一愣,但立刻明白了母後怒從何來。
太後應該也獲知了他要做的一些事情。
“母後這是興師問罪嗎?王兒何事做的不妥?母後指正就是。”
太後見周建國態度還算懇切,怒火也就消了一些。
隨即也歎了口氣,語氣平和的問道
“王兒,你抓了韓山武?還要公開處斬?你不知道韓山武是什麽人嗎?你這是要闖禍啊”
說完,太後焦急的來回跺著步子。
“本來是想處決他哥哥的,但是他哥哥跑掉了那寡人隻能拿他開刀了。畢竟他的罪孽也不少。”周建國話語間非常坦然自若。
“他可是鄭國公的得力愛將,你擅自殺了他。鄭國公豈會善罷甘休?”
太後轉過身,眼神死死的盯著周建國。
周建國雖然內心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他確切的明白,跟鄭國公示強是目前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也是周國一改之前頹廢之勢的重要方式。
雖然顯得莽撞,但不是沒有回旋的餘地。
首先周建國堅信,晉國侯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出手。
再者,經過這半宿的思考跟謀劃。
周建國準備今日召見,曹,衛,蔡,陳等,幾個中等諸侯國,在周國的內官間諜。
初步計劃就是,他們誰能出兵牽製鄭國。
那周建國就同意他們分享太宰的權利。
把太宰這個職位一分為幾,分別由他們的國君兼任。
周建國之所以敢認定這個幾個中等諸侯肯定會有人出麵,是有原因的。
第一就是鄭國這幾年的擴張速度太快。
這幾個中等諸侯國都是鄭國的鄰邦。難免會心生畏懼。
第二,雖然周國已成一個弱國,小國。但是還是擁有天下共主的頭銜。
周國太宰這個職位就像一把尚方寶劍,鄭國公之所以能不停的滅掉周邊小國。
都是用太宰這個官職,借助周天子的名義討伐的小諸侯國。
出師無名隨意討伐小諸侯國,不但會讓大的諸侯國反感,也會讓自己家軍隊士氣不高。
所以周天子太宰這個職位對於大諸侯來說沒啥意思。
對於這些中等諸侯國可是香饃饃。
而且每年大諸侯國給周天子的朝貢財物,大部分都被太宰瓜分。
這也是背後的實際利益。
周建國便把自己內心的盤算,一一說給太後聽。
太後聽後吃驚不已,她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還是自己的兒子嗎?
當初他在每次危機前顯得如此懦弱無能。
都是靠她在苦苦支撐,來回周旋。
這幾日感覺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王?
而且似乎還透露出想王天下的野心。
太後收拾了一下情緒問道,
“如果,曹,衛,蔡,陳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出麵呢?那你作何打算?”
周建國坦然一笑,
“現在鄭國不是在跟胡國打仗嗎?把寡人逼急了,寡人公開發布王詔,支持胡國。譴責鄭國私吞他國土地”
這樣做會在國際社會的道義上,讓鄭國非常被動。
“那樣我們就毫無退路了?”太後問道。
“母後,事到如今我們還有退路嗎?周國還是寡人的國嗎?”周建國反問道。
胡國國君雖然能力一般。
但是鄭國以周天子的名義強占了胡國不少土地,胡國無力反擊,不停的割地求和。
但是被逼急的胡國一直在謀求反擊,這幾年的拉鋸戰從未停歇。
現在兩國幾乎成了世仇。
周建國記得曆史上,鄭國最後滅掉了胡國。
但是自己隻要製肘鄭國公,胡國也就沒那麽容易被滅掉。
太後神情突然顯得有點哀怨
“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你外公的支持,他現在已經被實力更強大的女婿鄭國公收買了。每次鄭國公滅國都會給他送去大批財物,申國的存在也成了其他國家顧忌的緣由之一”
周建國回到書案前,邊整理自己弄亂的書簡,邊說道“母後,在權利麵前是沒有親情的。我與父王對峙戰場的時候,誰有顧忌了父子之情?”
太後聽到這裏抹起了淚水哭訴起來
“母後十分後悔聽信你外公的話。最後讓你們父子反目,弄得你父王身死,國都被破,你又成了傀儡。最終得益的卻是那些諸侯跟你外公。當初你太子被廢就算做一世的逍遙公子也比這傀儡王灑脫的多啊。”
周建國趕忙放下手中的竹簡,上前安撫道
“事已至此,母後也不必自責。當時的情形並不是我們母子所能決定的,沒有權力跟兵馬的我們也隻是棋局上的棋子而已。”
太後聽周建國如此一說,心安了許多
“王兒,你能告訴母後,你怎麽突然想起要與鄭國作對?”
“母後,寡人不想再做他人的棋子了。寡人想做下棋的人,寡人還想找到自己的使命”周建國一臉認真的說道。
“使命?”太後聽的一頭霧水。
“是的,凡事都有因果。我出現在這裏果是何因造成的?”周建國說著又陷入了思索。
太後聽到周建國說了這些不著邊際的話。內心一驚。心想,又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