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書信挑鄭國內亂
正在太後胡思亂想之時,周建國突然用很好奇的口吻詢問太後。
“母後,王兒有一事不明,不知母後可知內幕。”
太後一看周建國神態語氣並無異常,也不再胡思亂想。
聽到兒子如此好奇的語氣,自己也多了份好奇。
“何事?”
周建國皺了皺眉毛問道,
“為何姨母,不喜愛長子姬悟生?卻非常偏愛幼子姬叔段?”
太後聽到周建國如此一問很是吃驚,
“王兒已經多年未見你小姨母了吧?也沒見到過姬悟生跟姬叔段了吧?你怎麽會知道你小姨母偏愛幼子叔段?”
周建國顯得很自然,
“寡人既然要與鄭國公撕破臉皮了,當然要做好情報工作。姬悟生作為質子應該還在王都吧?”
太後歎了口氣說道“在的,他偶爾會進宮給我請安。”
畢竟太後是鄭國公長子姬悟生的姨母同時又是伯母。
“姬悟生聰明伶俐又快成年,他名義上是在周國做質子。其實他是替他父親鄭國公料理在周國的政務,太子才是真正人質。”周建國說到此處麵帶怒色。
太後聽到周建國如此一說,再次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悟生,為人謙和敦厚。又不像他父親那般跋扈,很受人敬愛。”
周建國聽到母後如此說來,更是驚出一身冷汗。
曆史上的鄭莊公可是稱霸一方的雄主,而且十來歲就說出了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千古名句。
能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有何等有城府?又是有何等的心胸?
就怕他謙和低調,這可是收買人心的最好方式。
周建國隨即問道“悟生為何不被小姨母喜愛?王兒聽聞,小姨母對他十分苛刻。”
太後沉思了片刻,似乎在回憶往事。又整理了一下思緒娓娓道來,
“這個裏麵的故事鮮為人知,悟生並不是你姨母的親生兒子。當初鄭國公迎娶你姨母的時候,悟生已經兩歲,他生母早就因難產而死。鄭國公當初跟你外公有過約定,就算迎娶你姨母為正夫人,也必須立悟生為世子。而且對外宣稱悟生為你姨母嫡長子。這件事恐怕至今連悟生自己都不知曉。”
周建國一聽這個內幕,一下子就懂了。
這下就什麽都說的通了。沒想到鄭國公看上去莽夫一個,還粗中有細啊。
如果將來姬叔段做了鄭國國君,鄭國朝政難免會被申國左右。
鄭國公看來是吸取了周天子家的教訓啊。不想走他堂哥周幽王的老路。
“鄭國公,這是以我們家的悲慘教訓為戒啊?”周建國吐槽了一下。
太後聽到兒子如此吐槽,內心突然一揪。想起了自己的悲慘人生,
無奈的說道“你父親娶我,是因為無奈被逼迫,你父王沒得選。鄭國公娶你小姨母,那是政治聯姻!不一樣。”
周建國感覺到自己言語有失,趕忙說道“兒失言。母後見諒!”
“你說的也沒錯,望你以史為鑒吧。可是你知道這些陳年舊事又有何用?”太後問道。
“大有用處,母後時常跟姨母有書信往來吧?”周建國情緒顯得激動起來。
“書信倒是有些,也隻是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兩個女人訴說訴說家常而已”
周建國立刻追問道“那小姨母有沒有跟你流露出,想讓叔段成為世子的?”
“這種心思哪個國君夫人沒有呢?何況是我們爭強好勝的申國之女。隻是她沒有明說過罷了,母後也從她的書信言語裏感覺出她的不滿。隻是鄭國公強勢,她無處訴說而已”太後回憶著答道。
“寡人立刻親自手書一封。還煩請母後夾在你的書信裏一同遞給小姨母”說罷,周建國就走到書案,展開錦帛開始書寫。
太後的思緒完全沒有跟上周建國。
皺著眉頭整理一下思緒,還是沒弄明白,“你為何突然要聯絡你小姨母?”
周建國邊寫邊說道“小姨母因為外公勢力撐腰的原由,也讓鄭國公有些忌憚吧?兒當然是要跟小姨母結盟”
“結盟?她現在雖然有些話語權,但不足以幫助到你吧?”太後反問道。
周建國捏著嘴笑了笑“母後勿憂,寡人隻是想提早引爆鄭國本身就有的大位之爭”
周建國如此一說,再次讓太後背後發涼。
“王兒,你這樣有可能會讓你姨母跟她兒子叔段身陷險境”
“母後這何嚐不是宿命?生在王侯家,誰能逃脫如此命運?”周建國並沒有理會太後的顧慮,繼續寫著書信。
周建國心裏知道,反正鄭國公的兩個兒子將來也會在戰場兵戎相見的。
那就更早的誘發這個隱患,讓自己趁機從中周旋,順勢奪回周國政權。
再者說來周建國內心更明白的是,如果姬悟生繼位那鄭國會變得更加強大。
根據後世記載鄭莊公姬悟生可是曆史上第一個用箭射天子的人,比他父親野心更大。
在太後的唉聲歎息中,周建國很快就寫好了這封書信遞給太後。
太後拿起書簡瀏覽起內容:‘姨母大人福啟:侄兒百拜。時下侄兒淪為諸侯之玩物,本無意再圖權術。隻想空耗時日了此一生。
但頹廢日久,深感無顏再麵姬氏先祖。今偶然得知悟生之身世,令侄兒驚訝不已。姨母既貴為正室,為何叔段不應為嫡子乎?
雖姨母視悟生為己出,然姨母可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侄兒思緒良久,叔段甚幸之結局乃與侄兒相同,皆為他人之玩物。叔段不幸之結局,侄兒萬不敢設想。
侄兒雖身處萬難仍有天子之頭銜佑之,叔段有何身份護之?
況且侄兒早有耳聞,姨母待悟生刻薄寡恩,常有無端責罰,悟生時時忍之。悟生繼位如若得知真相,姨母與叔段該如何自處?
侄兒設想屆時,姨母與叔段皆為魚肉他人為刀俎矣。侄兒設想至此早已冷汗濕身,不知姨母作何感想?
今侄兒意欲重奪朝政,望姨母助之。若侄兒重掌周國朝政,必力扶叔段繼承鄭國君位。姨母慎重思之慮之,期盼回言。’
太後讀完後陷入了更深的思緒,她仿佛看到了另一場即將發生腥風血雨,另一場手足相殘。
周建國完全是想用這封信徹底放大鄭國夫人內心的欲望。
就算鄭國夫人看到此信不願意跟他合作,此信的目的也是達成了。
人的內心最怕被植入一個想法,哪怕一開始他是不在乎的,但是這個想法會生根發芽總有一天會長成一棵大樹。
最終引導他需實現自己內心的那個想法。
“王兒,這真的是王室的宿命嗎?”太後說著抹起了眼淚。
“可能吧,也許我最後能結束這些宿命”周建國說著話,繼續在竹簡裏翻找著一些史料。
太後還是顯得非常不安“就算你要重奪朝政,為何非要在這個時候斬殺韓山武呢?這個風險太大了”
周建國剛要再說些什麽,突然侍從在外通報
“大王,太後。西伯卿士求見”
“請他進來”周建國說道。
太後見周建國要忙公務,便帶著書信準備離開了。
周建國趕緊行禮恭送“母後費心了,這封書信望母後盡早送給姨母。”
其中周建國本想告訴太後,現在殺這個韓山武還多了一個好處,就是向自己姨母表明心誌啊!可是沒說出口。
太後歎了口氣“知道了”便走了出去。
西伯進門碰到太後,立刻向太後行禮。
太後都沒有理會帶著點情緒,徑直的走掉了。
西伯很是詫異。
剛要進門,發現大王已經迎了出來。西伯趕忙彎腰作揖行禮。
“快快快,進來坐。以後私下我們就不要這麽多繁文縟節了”周建國說道。
西伯趕緊再次行禮說道“君臣之禮豈可亂之,周以德治天下,無禮豈能有德乎?大王萬不能亂廢之”
周建國突然苦笑一聲“哈哈哈,寡人弑君弑父之徒,何敢言德?天子力衰,天下諸侯混戰誰還知德也?”
“大王切不可自責,大王也隻是被裹挾於此”西伯趕緊安慰道。
“卿士不用太在意,寡人並不在意這些罵名。寡人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丹國人接受情況如何?”周建國問道。
西伯拿了筒竹簡呈奏給周建國。
周建國接過竹簡,兩人分別坐下,周建國快速的瀏覽了一遍。
“卿士覺得丹國人還有多少沒有被贖回?”周建國邊看邊問道。
“據臣下派人秘密調查的情況來看,一些地方小貴族手上還有不少丹國人。其餘零散賣在富農手上的都已經被贖回”西伯回答道。
“未贖回的有大概統計嗎?”
西伯顯得很為難“無法統計,有些人已經被販賣到他國,恐難以追回。有些人已經失蹤或者殉葬。再者當初鄭國公到底賣了多少丹國人在鄭國,不得而知”
周建國歎了口氣“盡人事,聽天命吧。畢竟寡人已經不是真正的九州之主了”
“大王,臣下有一問,還請大王誠心告之”西伯再次行禮。
“卿士,但說無妨”周建國見西伯如此嚴肅,立刻收拾衣冠,正襟危坐。
“臣下昨日思慮再三,想再跟大王確認一件事。大王為何會突然性情大變?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想重奪朝政,而且幾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大王與臣下相交之前,大王就已經與鄭國公在朝堂交惡。臣下想知大王這幾日做的事情是有預謀為之,還是全憑心性?”西伯把他的顧慮全盤托出,順勢捋了捋黑色胡須。
周建國聽西伯如此一說,也突然理解了太後為何會如此焦慮。
因為自己在開始做這些事情之前的確有些魯莽,而且毫無計劃。
這些能在曆史上留下名號的君主哪個不是人中龍鳳?
自己如此冒失不做預案必定會吃的大虧。
可能是自己穿越過來以後,認為自己知曉曆史,又有未來人的知識,故而輕視了古人的權謀。
周建國想到這裏,突然背後發涼,讓自己突然清醒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