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忠臣不事二主

“張昶!該殺!該殺!該殺!”朱元璋看完供狀後大怒不已,一連說了三個“該殺”。他對張昶之前有多信任,現在就有多恨。

馬秀英從朱元璋手裏接過供狀看了看:“想不到竟然是他!自從他來了應天,你要官位給官位,要財帛給財帛。又是賜府邸,又是賜小妾的。中書省的政務,你事事垂詢於他。到頭來養了一頭白眼狼。”

朱元璋問常四:“常四,你認為本王現在該不該直接殺掉張昶?”

常四這老頭一向愛揣著明白裝糊塗,他道:“屬下愚鈍,這等大事屬下不敢妄言。”

朱元璋冷哼一聲:“滑頭。”轉頭他又問常歌:“你覺得呢?”

常歌城府沒有他四叔那麽深,他將自己所想和盤托出:“殺是肯定要殺的。但不能以偽元暗樁的身份殺他。”

朱元璋問:“哦?為何?”

常歌答道:“張昶是上位一手提拔的。正如王妃剛才所說,您對他極盡恩寵。如果將他偽元暗樁的身份公布於眾,那應天城裏的悠悠眾口會如何評價上位?會說您沒有識人之明。到那時,您的威望必定受損。”

朱元璋對這個答案很滿意,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常四,你該多跟你的侄子學學。”

常四叩首道:“是,屬下年老昏聵又好酒。腦筋比不上年輕人靈光。”

朱元璋歎了一聲:“唉,一場盜銀案,竟然牽出一個做到參知政事高位的偽元暗樁。雲奇,你去把楊憲叫進來吧。”

片刻之後,楊憲進得臥房。一進臥房他便主動叩首請罪:“上位,屬下失職,還請上位責罰。”

朱元璋給雲奇使了個眼色,雲奇會意,從馬皇後手中接過供狀,遞給了楊憲。

楊憲看後大為驚詫:“竟然是張參政!”

楊憲本來對常家叔侄恨得牙根癢,得知他們查出的夜狼會首領是張昶後恨意立馬消了三分。應天城中皆知,張昶已經投靠了淮西黨。如今查出張昶是應天城裏最大的內奸,對浙東黨來說是大好事。

朱元璋吩咐楊憲:“你的失職之罪日後再說。你立刻加派耳目,看死張昶。這人是頭老狐狸,本王怕他察覺到危險逃出應天城。”

朱元璋說的是“加派”,說明本來就有耳目監視張昶,隻不過沒有察覺他的真實身份。

朱元璋忽然對馬秀英說:“秀英,你是出去還是捂上耳朵?”

朱元璋曾對馬秀英允諾,不在她麵前下令殺人。馬秀英知道今日她的丈夫非殺人不可,就算佛祖來了也攔不住。於是她識趣的走了出去。

朱元璋問:“常歌,法才和尚現在何處?”

常歌答道:“就押在王府門前。”

朱元璋憤然道:“我本來隻知他目光短淺,卻不知他是個膽大包天之人,竟敢勾結偽元暗樁。楊憲,你把他押到拱衛司淩遲處死。三千三百一十八刀,一刀不準少,否則拿你是問。”

朱元璋用後世的詞形容是個“兩麵人”。他有善的一麵,比如對待百姓廣施仁政。同時他又有惡的一麵,比如對待那些阻礙他成就大業的人狠毒無比。自五代時有了淩遲之刑,行刑就是一百二十刀。朱元璋稱王之後,將刀數提高到了三千三百一十八刀。

楊憲拱手:“是,屬下謹遵王命。”

朱元璋道:“常四,常歌,你二人查清盜銀案始末,將夜狼會連根拔起,揪出張昶這個內女幹,功勞甚大。本王向來是賞罰分明的,你們想要什麽賞賜?”

常四道:“上位,屬下跟常歌一個是年老昏聵的老廢物,一個是莽撞的愣頭青。拱衛司的差事實在當不了。這回這案子能查清全靠運氣。懇請上位開恩,讓我們離開拱衛司,到王府做護衛親兵。”

朱元璋沒有同意:“全靠運氣?那你們算得上是本王的兩員福將了。常四你久在軍中,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福將即名將!這樣吧,常歌提兩級,升為拱衛司小旗。至於常四你嘛,你現在已經是總旗,再升就要取代楊憲了......”

楊憲聽到這話,心中忐忑不已。

朱元璋頓了頓,繼續說道:“常四,你上回說過,不想統領拱衛司。這樣吧,這回本王不升你的官,隻賞你錢。法才聚斂的錢財統統歸你。”

楊憲鬆了一口氣。常四見朱元璋心意已決,不會讓他和侄子離開拱衛司,隻得叩首道:“屬下謝過上位恩賜。”

常歌附和:“屬下謝過上位恩賜。”

朱元璋道:“好了,你們叔侄二人先下去吧。楊憲,你留一下。”

常家叔侄離開臥房。朱元璋訓斥楊憲:“你替本王辦了這麽多年的差事,還趕不上兩個新入拱衛司的生頭。”

楊憲連忙叩首:“上位說的是。屬下無地自容。”

朱元璋又道:“今後你要好好親近這兩個人。常四剛才的態度你也看到了,他根本無意取代你。”

參知政事張昶府邸。

張昶在書房裏來回踱著步子。夜狼會已被連根拔起,他這個首領成了光杆。他敏銳的嗅到了危險即將來臨。

張昶是壞人麽?不見得。他隻是恪守著忠臣不事二主的古訓。他寒窗苦讀十年,參加元廷科舉屢試不地。一直到四十歲時,至正帝妥懽帖睦爾即位開恩科,他人生的轉機才來。至正帝對他的應考文章讚不絕口,欽點他為金榜頭名。元襲宋製,進士金榜題名,皇帝要禦賜瓊林宴。瓊林宴上,至正帝與他相談甚歡。宴罷,竟與他同榻徹夜長談。

至正帝頗為欣賞張昶,破例授了他正五品右司職位。後來又一路提拔到戶部尚書高位。至正十年,至正帝更是頂著蒙古貴族的壓力,采納了張昶提出的以君臣大義取代華夷之辯的建議。

為報知遇之恩,他在任上勤勤懇懇,著實製定了一些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元廷的德政。奈何元廷已經腐爛到了骨子裏,德政出了大都就變了味,被腐敗的官員們把德政變了花樣,當成了壓榨百姓的工具。張昶雖有造福百姓,報效帝恩之心,卻無法力挽狂瀾。千裏餓殍、民不聊生,各地舉義者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