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黨校物質文化

第八章

黨校物質文化

一、黨校物質文化概述

(一)黨校物質文化的內涵

黨校物質文化是黨校文化的表層或外顯層,是由黨校教職員工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各種物質設施,它們能給人以感官刺激和情感熏陶,如校園的布局設計、園林綠化景觀等。優秀的學校文化一般是通過學校標誌、學校環境、學校文化設施等物質表現形式來體現的。黨校物質文化奠定著黨校文化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它又是黨校文化“內核”(精神文化)的載體,體現著一定的價值目標、審美意向等,是富有內涵的人文環境。黨校物質文化是黨校人的對象化活動的結果。一方麵,人建設並創造了物質環境,並通過活動使物質環境打上人類思想的烙印;另一方麵,人又是物質文化的受用者,不管其自身是否意識到,人時時刻刻在特定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黨校物質文化是黨校人智慧、力量、集體感的象征,同時,它又使人進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地。

(二)黨校物質文化的功能

黨校物質文化作為黨校文化中的一個有機部分對黨校的活動與價值的影響,有著其它文化因素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這在教育學界有廣泛認同,但也引發了專家學者對其功能的不同解釋:黨校物質文化是黨校聲譽及辦學能力的首要形象;黨校物質文化是黨校文化現象延存、交融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黨校物質文化既是學員物化的家園,同時又是他們精神活動的園地……綜上所論,以上觀點是從特定角度昭示黨校物質文化的作用。我們認為,黨校物質文化的功能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去理解:

1.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物質雖然不能直接與人對話,但它以獨特的方式展示著其作用。它在作用心理學上稱之為“無意識”作用。無意識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不自覺的認識和內在的體驗,無意識不等於沒有意識、沒有認識、沒有反映,而是對客觀信息不自覺地未加注意的反映,是一種特殊的、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無意識在人的認識心理過程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無論是對個體探求知識的選擇、情感的需求和審美價值標準的判斷,還是對個體的意誌、控製和調節能力,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其作用雖沒有被意識到,但卻實實在在地參與和調節了人的行為和活動,正是因為其能給人的認識和活動提供最大可能的暗示性,才使我們常常在有意識狀態下無法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某種暗示下得到解決。學校物質文化就是在我們的心理活動有意識與無意識相統一的基礎上,利用人類無意識作用,發揮著其潛在的教育功能,教職工和學員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學校物質文化作為直觀的學校文化環境,對教育者而言,是有意識地構建優良的育人環境;對受教育者而言,融入物化的環境受其浸染的無意識作用要遠大於有意識的作用。所以,物質文化就其本質而言是具有明顯的導向性和目的性,但其存在形式乃至對人產生的影響方式則是無意識的。

2.審美功能

校園裏的各種建築,或者園林、綠化、辦公室,或教室的布置與設計等,都是黨校人一定思想結合起來的有機體,它們反映了黨校人的智慧、情感和理念。師生員工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鑒賞能力。以建築文化為例,建築是以它的造型和空間布局來體現它的藝術價值的。建築的造型是三維空間的立體造型,它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審美需求。古典建築追求“平麵風格”,講究建築形象的“立麵美”,注重對建築“外殼”進行修飾打扮;而現代建築注重增強建築的體積效果。建築的空間布局往往更凸顯了民族思想與風格。中國人講究群體或家族中心,表現在建築的布局上為“內外有別”,用圍牆把學校封閉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單元,是一種“靜態美”;而圍牆裏邊的眾多建築則是相通的,無明顯隔斷,是一種外在的“動態美”。這種“外靜內動”的審美感體現了國人外在的“儒雅、恬靜”與內在的“含蓄、深邃”。而西方建築恰好相反:外麵沒有圍牆,而裏麵有嚴格的私人空間,這也體現了西方人的合群和對個人隱私尊重的特點。無論是建築,抑或是園林,還是服飾與綠化等都是以一定的思想結合起來的有機體。它們都反映了設計者的智慧、情誌和審美。人們在對其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培養和提高了自身的審美意識、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創造美的能力。

(三)黨校物質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和諧美觀的校園建築和校園景觀

校園建築和校園景觀是黨校物質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建築是一門藝術,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在滿足使用要求基礎上,通過其空間形象,表現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的藝術。它作為景觀,影響人們的視覺感受和情緒;作為使用設施,直接影響人們的活動範圍和生活。學校建築既有滿足教學、科研、學習、生活需要的功能,同時又有審美方麵的要求。所以,校園建築既是一種物質生產,又是一種藝術創造,要求實現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的統一。

在校園的物質環境中,校園景觀建設也不容忽視,加強校園景觀建設要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師生對校園的愛校熱情,陶冶師生的情操。學校要在公共場所布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觀氛圍,同時還要增強師生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

2.規範統一的形象識別係統

學校形象識別係統,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它是借鑒“企業形象識別係統(CIS)”發展而來的,其主要思想是從戰略角度來研究豐富學校內涵和文化特征,將辦學理念、行為規範、視覺識別等要素進行係統性分類整合,並對各類組合要素單元進行整合設計、重新塑造,推動學校管理的規範化、形象的統一化,從而達到樹立學校形象、全麵推動學校發展的目的。形象識別係統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理念識別係統(MI);二是行為識別係統(BI);三是視覺識別係統(VI)。其中視覺識別係統(VI)是指學校形象的靜態表現,是從外觀上對學校的各種視覺因素進行全麵統一的規劃和設計,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特質等抽象因素轉換為具體的符號概念,配合行為識別係統來表達和傳播學校信息。視覺識別係統包括學校標誌、服裝、標準色彩等標誌性事物、平麵和多媒體宣傳品以及校園建築、景觀、布局等等,是形象識別係統中最有衝擊力和感染力的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形象識別係統中的視覺識別係統恰恰與學校物質文化相對應,並成為其有效載體。正是因為這種形象識別係統可以形成一種有形的物化表象,因此將形象識別係統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範疇。

3.便捷有效的傳播途徑

學校物質文化之所以能夠起到育人的作用,除了自身的教育意義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教育意義的傳播途徑。傳播是一種社會行為。當今社會文化信息的交流具有容量大、渠道多、周期短、頻率高的特點,要在文化交流更新過程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除依賴人這一最活躍的文化載體外,還有賴於先進的文化傳播工具和設施。在校園中傳播文化的主要工具是廣播、電視、網絡、報紙、雜誌、櫥窗、板報等媒介。還要充分運用實體讓其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從而進行文化傳播,如校服、信封、信箋、筆記本等。

(四)黨校物質文化建設的原則

古人雲:“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美好而潔淨的環境,可以促進人身心健康發展;髒亂、粗俗的環境則會讓人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優美的校園物質環境是培育教職員工及學員走向真、善、美的重要因素,也是黨校幹部培訓的有效物質資源之一。因此,在黨校文化建設工作中,我們既要抓住黨校文化建設的“內核”,從精神層麵夯實黨校的文化軟件,努力形成巴州黨校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效應,同時也絕不能忽視和削弱黨校物質層麵的文化建設。

現如今很多黨校也都十分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基本實現了“淨化、美化、綠化、靜化”的目標。但是,在建設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教育導向不強、注重校園外部環境建設,忽視建築內部氛圍創設等。

黨校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的時候更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性原則

黨校物質文化建設應該服從於“教書育人”,它應是超功利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要落實到“為了人的發展”上來,換句話說,黨校物質文化建設的首要原則,就是教育性。在黨校物質文化建設中,一定要認真做好整體規劃,精心設計,通盤考慮,將精神文化融入到物質環境中,以人性、便利、友好的方式呈現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黨校物質文化的各項教育功能,實現黨校物質文化的“教書育人”之目的。

2.統一性原則

黨校物質文化建設包含很多方麵的內容,這些內容不能相互割裂、各自獨立,要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和諧統一在黨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之下。在黨校物質文化建設中,從景觀設計到標語、口號的選擇,再到建築物內部文化氛圍的布設,都應緊緊圍繞黨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進行取舍。要通過黨校物質文化建設,讓教職工和學員時時刻刻感受到,學校辦學思想與辦學理念對自我的約束和指引。

3.實用性原則

黨校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師生創造一個優美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最大效益地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時,要根據黨校教育教學的需要,突出實用性和實效性,結合學校財力量力而行。要多做實實在在、行之有效的實際建設,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

4.藝術性原則

黨校物質文化的一項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審美怡情。要使教職工和學員在校園裏享受美、接受藝術熏陶,達到審美怡情的效果。在進行物質文化建設時,就必須遵循美學規律,講究章法布局,注重細節,強調藝術,盡可能地通過健康美好的外在形式,傳達學校的內在精神。要盡可能使校園整體布局與每一個細節都呈現出人文氣息與藝術美感,給教職工和學員以舒適和美的享受。

黨校物質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動態的係統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隨著學校的發展,它也將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各級黨校在推進物質文化建設時,除遵循以上原則外,還要講求科學方法,認真統籌安排,切忌憑想當然盲目下手,更不能朝令夕改、三分鍾熱度。

二、巴州黨校物質文化發展脈絡

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以高雅的環境教育人。10年來,巴州黨校校委班子以園林化的建設理念,傾力提高校園環境的文化品位。在巴州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巴州黨校校委班子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巧妙運作,發動全體教職工,打了一場校園基本建設的硬仗,穩步實施了基本建設與環境優化“三步走”的戰略。

(一)改善硬件條件

2002年7月初,兩個施工隊同時進駐黨校,黨校基本建設拉開序幕。用兩個月的時間,對教學辦公樓、學員公寓及學員餐廳進行了徹底的翻新改造。原有的設施除了樓房的磚牆和樓板保留以外,其他全部重新鋪設、粉刷、更換。按照肖校長十年不落伍的要求,全新的台式辦公桌,皮麵的辦公椅,三開門的玻璃書櫃構成黨校新的辦公室格局,三合板的舊門全部改為包了門套的實木門,鋼窗換成保溫防塵更好的塑鋼窗,原水磨石地麵鋪設了乳白色的地板磚,水電暖全部重新設計和改造,樓裏樓外不見電線,洗手間、衛生間設計為大理石台麵的洗手池,藝術化的牆磚,大尺寸的白鏡,不鏽鋼的水龍頭,紅外感應的自動衝水便池,充分體現了人性化。學員宿舍全部改為標準間;全新的席夢思床,帶遮光的窗簾、潔白的床上用品,更配置了電視、空調、熱水器,寬大的衛生間,24小時不間斷熱水,徹底告別了以往睡鐵板床、使用公用衛生間、冬天放暖氣水洗腳的狀況。經過改造的學員餐廳配置了全新的廚具設備和餐桌椅,可同時容納150人就餐。樓房改造更把信息化建設放在了首位,實現了黨校校園網、互聯網、監控網、中央黨校遠程教育網、程控電話網五網合一的信息網絡建設。樓房改造時,黨校迎來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王偉光來巴州黨校考察調研。當王偉光副校長走進滿地管子的樓房,很感興趣地問肖校長這是什麽,當聽到肖校長關於信息化的設計後,他很高興地對培同參觀的原區黨校常務副校長蘭校長說:“我建議明年全疆黨校信息工作會議就放在巴州黨校召開。”並欣然為巴州黨校題字“華夏民族第一州,民族地區名黨校”。第一步建設黨校投資近600萬元,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巴州黨校硬件有了質的飛越。校園網和監控網覆蓋整個校園,每個教室都能接收中央黨校遠程網直播課程,每個老師都配備了電腦,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課件。學員住宿餐飲實現了賓館化服務,房間可以利用黨校校園網登陸互聯網。此後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黨校又把學員公寓改為單人標準間,每個房間都配備了台式電腦。2012年餐廳又添置了10餘萬元的現代化設備,所有樓外門全部更換為隔音防風更強的斷橋隔熱型材門,一線的教師全部配發了筆記本電腦。2008年經過爭取,中央西部遠程教學網二期工程落戶巴州黨校,2011年又開通巴州自辦IPTV網上教室。通過第一步建設,巴州黨校教學辦公住宿餐飲條件“改頭換麵”、煥然一新。

原中央黨校副校長王偉光視察巴州黨校

(二)美化校園

完成了第一步建設思路,巴州黨校又以建校50周年為契機,大規模地開展了校園整治工程。常務副校長肖冀平帶領全校教職工對黨校進行了整體規劃,投資300餘萬元,建成帶文化長廊、水係的蘇式園林,設計建設了融廊、蒼廊、蒙古包、茶室,整體化一的不鏽鋼宣傳欄,空地全部水泥硬化,路麵鋪設彩磚,林帶路沿石貼上地磚,種植了上百棵合歡樹,實現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0%。黨校有幢家屬樓,居住者大部分為黨校離退休職工,樓前樓後垃圾成堆,刮風塵土飛揚,外牆破爛不堪,上下水長期堵塞,職工怨言不斷。在征求了住戶的意見後,學校按職工每戶隻出資2000元,黨校投資60萬元對家屬樓進行改造,修建了彩鋼警衛室,重刷了樓裏樓外牆麵,更換了全部水電暖設備,打通住房陽台,擴大使用麵積,並增加了苯板隔熱,鋼窗換成塑鋼窗,木門改成防盜門,樓後設計了帶雨棚的車棚,樓前地麵鋪上彩磚,樓前鋼製的500平方米葡萄架讓教職工有了休閑娛樂消暑的好去處。40天的裝修讓老樓煥然一新,住在家屬樓的教職工被深深感動,教職工自已動手打掃裝修帶來的垃圾,連他們的孩子都拿著清潔球擦洗樓前因刷漆而汙染的彩磚地麵。黨校的圖書館雖是新的場所,但設施老化,舊的木製書架占地多,笨重不實用,書籍擺放混亂,不易查找。2003年黨校購置了手搖全封閉鋼製密集書架,真正做到了防火、防水、防塵,並且一個指頭就能將裝有幾萬冊圖書的書架展開,同時配備了電腦,使用圖書管理係統,電腦查詢借閱圖書。隨後又建成占地300平米的閱覽室,每年投入5萬元購置新的圖書期刊和報紙,目前黨校圖書館已擁有藏書達5萬餘冊。為了更好地豐富和滿足教職工的文化生活和健康需要,黨校又投資建成150平方的健身活動室和100平方的老幹部活動中心。通過第二步的建設,黨校校園更加規範,實現了春見綠、夏見花、秋見果、冬避風、水見魚、林見鳥,實現了綠化、美化、淨化、園林化。黨校也從此成為巴州州委、州政府、庫爾勒市委、市政府安排上級來人參觀的必選場所。

(三)開發建設綜合樓

美麗的校園

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通過黨校全體教職工不懈的努力,2003底實現了黨校14層綜合大樓開發項目的施工。在開發初期,按原有的投資思路,財政支持、銀行貸款及黨校自籌各占三分之一,但銀行食言不提供貸款,而且2004年建材大幅度漲價,工程預算增加了30%,工程款出現了近1200萬元的缺口,全部都要由黨校自籌解決,當年就出現了工程因欠款將停滯的困境。綜合大樓是黨校未來發展的基礎,是黨校必須建設的重要項目,黨校教職工在肖校長的帶領下,踴躍將自家的存款借給黨校,當天就收到60萬元,有些退休的老職工因來晚沒交成錢還很遺憾。整個項目建設時期黨校開源節流,緊衣縮食,在保證教學的同時,將支出實現了最小化。舊的能用絕不買新的,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校園擺的花自已種,餐廳鹹菜自己醃。梅花香自苦寒來,黨校綜合大樓在全體黨校人的努力下,終於在2007年高標準高質量的落成並投入使用,實現了黨校確定的第三步基本建設目標。過去因庫爾勒規劃建設,黨校由初建時約80畝,分三次(修建國路、建巴音小區、拆牆透綠)從東、南、北三麵裁剪成如今的40畝。如今,綜合樓的落成使黨校建築麵積達到了2.25萬平方米,為了增加收入,償還基建欠款,學校將綜合樓部分樓層向外出租,每年有130餘萬的收入。截止2012年9月黨校徹底還清了所有工程欠款,從此巴州黨校每年開始有固定收入了。

三步走使黨校基本建設邁出了三大步,各項設施更加齊全和現代化。現在的黨校校園,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色——這裏假山流水相依,蒼廊曲廊相映,草木蔥蘢,鳥語花香,令人有步步進入新境之感。就整體說,它展示了北方,特別是融入了新疆少數民族特色元素的園林的開闊與粗獷;就細部說,它又不乏江南園林的秀麗、精巧與工整。年複一年,日積月累,如今巴州黨校的校園,自然和人文景觀更加豐富,人文氣息更加濃鬱,文化蘊涵更加深厚。

三、巴州黨校物質文化的特色標識

學校標識是把學校的辦學理念、特征、規模、曆史等要素傳達給社會公眾,以便識別和認同的視覺符號。它們是學校整體形象的濃縮和集中體現,是學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學校精神等的凝聚和載體,具有象征學校信譽、代表學校觀念和行為的作用。

(一)統一的工裝

根據現代公共關係理論,要求全體教職工身著統一式樣的工裝上班,實際上是樹立自身形象,建立一種“學校靜態識別符號係統”的常規手法之一。統一的工裝,是一所學校標誌性服裝,同時也是提升其外部形象,展示內部文化內涵的一個有效載體,在教室、會場或社會活動場所時,向社會展現的是學校的形象,表達的是教師的專業素養。

黨校不同於其他學校,它更需要用統一的著裝來表現黨校的風貌,展示黨校教職工的精神狀態、學術涵養,

而且對於工裝的樣式、顏色搭配等方麵的要求更為嚴苛。巴州黨校從2002年以來,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場合需要,先後為教職工們訂做和購買過多套工裝,有冬裝、夏裝,還有運動服。而這些工裝從布料的選擇、顏色的搭配、樣式的剪裁全部都是經過校領導精心挑選和商定的,既符合黨校樸素端莊的作風,又不呆板老氣。夏裝主要以白色襯衫,深藍色西褲或裙子為主,尤其是女教職工的工裝,為了能在簡單大方的工裝樣式中又能多體現出一份女性的秀美,特別為女同誌們設計了領口和袖口帶有荷葉邊的襯衫,以及長短適中、齊膝(髕骨)的裙子,穿起來既簡單大方又端莊合體。冬裝,男女都以平駁領、高駁頭、圓角下擺款的藏藍色西裝為主,男裝兩粒扣子,女裝一粒扣子。運動服則是白色上衣,藏藍色褲子。

同時巴州黨校也製定了嚴格的工裝穿著要求:一是要求全體教師上講台授課時必須著工裝,男同誌須佩戴領帶;二是凡黨校主體班開班期間,上班時間全體教職工必須著工裝。全體黨校人一直嚴格遵守著這兩項規定。對於每個巴州黨校人來說,當他們穿上工裝時,這一身衣服就意味著使命和責任,在講台上傳道授業,在學員公寓做後勤保障,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學員。穿上工裝,所有的個人行為不再僅僅代表自己,也代表著黨校的形象,這一身工裝對於每個黨校人來說是榮譽,也是壓力。在黨校很多年輕教師並不把這一身衣服稱為“工裝”,而是稱之為“戰袍”,因為穿上這身衣服,就意味著將要登上這三尺講台,去“披荊斬棘”,去“策馬揚鞭”。這身衣服能給人一種特別能戰鬥的軍人氣質和為勝利而奮鬥的團結力量。這一套簡簡單單的工裝凝聚著黨校的標準與規範,凝聚著黨校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而對外也傳遞著黨校的尊嚴與信心。這身與眾不同的工裝,還增強了每位教職員工的單位歸屬感,促進了單位良好秩序的建立。

工裝是傳遞黨校文化的一個載體,也是黨校文化建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帶給每個黨校人的意義已超出服裝的概念,更多的是被賦予了黨校的形象、教職員工的感情以及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穿著它,巴州黨校人就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能打硬仗的團隊。

(二)標準化的課件和文化展板

十年前,巴州黨校就在努力地打造著自己的人文標識,構建一種統一化、標準化、係統化的模式,將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精神文化內化於學校的形象中,打造巴州黨校的品牌。標準化的課件,成係列的展板,都在點點滴滴中彰顯著巴州黨校的文化精髓。

1.課件

巴州黨校的課件有著統一的要求,無論你教授什麽內容,都必須在課件PPT的第一頁上寫上“敬業認真、嚴謹科學、淡泊名利、自尊育人、言行一致、為人師表”二十四字的“師德要義”,並且在最後要落款:“爭做文明黨校人”。在上課之前,都要向學員先展示這張PPT。這二十四個字的《師德要義》就是黨校教師的行動指南、行為規範。在上課前向學員展示,既是一種很好的對外宣傳與展示,對每位老師也是一種教育和鞭策。課件製作還要求模板盡量使用白底藍字或藍底白字,這是為了讓課件上展示的文字更加突出清晰,方便學員學習。

其實黨校的這種電腦課件多媒體教學也是在摸索中慢慢形成的,電腦的迅速普及,取代了過去粉筆與黑板的傳統教學,極大改變了黨校以往的教學模式。也許現在對於很多人來說,用電腦製作PPT課件不是一件難事,但對於十年前來說,這絕對不是易事。2003年,巴州黨校給各辦公室都配備了聯想品牌電腦。2004年,學校用半年的時間對全校教師進行了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培訓,鼓勵教師學習計算機技能,大力倡導多媒體教學,並且還充分利用好“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絡”這個陣地,組織教師收看、討論、作筆記、交流、寫心得,從中央黨校的領導和專家教授的教學中汲取營養、提高自己。目前黨校教師都可以熟練地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大綱、教師的教案、學術思想都可以通過校園局域網瀏覽、交流。電腦多媒體教學讓黨校的講台變得更寬廣,讓每位學員收益更多,也讓黨校的教學更加專業、更加現代化。

2.展板

如果說標準化的課件是在課堂上對巴州黨校文化精神的一種詮釋,那麽內容係統又豐富多彩的校園展板,則是黨校文化傳遞的使者。

在巴州黨校的教學樓與圖書館樓前,整齊地排列著十塊展板,每過一段時間,展板的內容都會做一些更新,它就像窗口一樣,反映著校園的動態,也展示著校園的文化。這些展板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果你一一去翻看,它就是一部鮮活生動的黨校發展史,記錄了黨校人艱辛坎坷的努力,也見證了黨校人收獲榮譽的喜悅。

每當新學期開班,學員入學,展板中就會展示黨校的“八大文化體係”,它為學員們展示了既與時俱進又勇於創新的巴州黨校人的文化精髓。每一次外出考察學習交流歸來後,學校都會將收獲與心得變成文字與圖片,放在展板中,讓大家共享。北京市委黨校、大理、德宏黨校、蘇州大學、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阿勒泰黨校、石河子黨校、博州黨校、伊犁州黨校,可以說巴州黨校人的腳步遍布大江南北、天山內外,每一次的外出學習交流,都帶給巴州黨校人很多的收獲與思考。

展板還是巴州黨校人樹立榜樣、展示文明的一個好“地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榜樣並不是隻在電視和書裏,榜樣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巴州黨校李效華主任加入了庫爾勒市愛心順風車車隊,並且還擔任車隊隊長,用自己的私家車免費搭載有乘車需要的路人。巴州黨校的司機馬錄保見義勇為,在麵對歹徒的匕首時,他沒懼怕,而是勇鬥歹徒,還有踐行振超精神,為黨校默默奉獻的李超主任……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他們的事跡在展板中展出,不僅展示了巴州黨校人的精神風貌,更是對全體黨校人的一種教育,倡導更多的黨校人學習榜樣,爭做文明黨校人。

(三)校史陳列室

校史陳列室,是陳列學校發展曆史、展示學校辦學過程和不同時代學校麵貌的場所,是學校優良傳統與黨校文化精粹集中展現的舞台,是學校的博物館、榮譽室,是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榮譽展覽室。它是一部圖文並茂、鮮活的校史檔案,是從校史檔案中提取的精華,記載了學校發展過程中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麵的工作,它是一部生動感人又有教育意義的身邊的曆史教材。

巴州黨校校史陳列室中那一張張老舊照片、那一疊疊手寫的講稿、那一個又一個的獎狀與獎杯,都是巴州黨校風雨兼程、六十年春華秋實的縮影。進入巴州黨校校史陳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巴州黨校校園全景微縮模型,這套模型采用先進的聲光電技術手段,按1:1000的比例,將40畝美麗校園,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參觀者麵前。實際上這套微縮模型是在校園還沒建設成形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來了,那時它是黨校人對未來的具體規劃,而經過這十年艱苦的奮進與努力,這微縮模型上的一草一木,每條道路,每座樓房都變成了黨校實實在在的景致。看著這個微縮模型,再去回望如今黨校的校園,對於每一個黨校人來說,都是百感交集的感歎,這十年的艱辛探索,這十年的辛勤耕耘,才換來了黨校如今的收獲。這是黨校人一段難忘而又引以為傲的回憶。

陳列內容分為“昨天”“今天”“未來”三大部分,通過大量圖片、實物分別展現了巴州黨校的辦學曆史和現狀。校史陳列室穩沉、內斂,力求與巴州黨校的社會形象、校園精神和文化品位相吻合。

在名為“昨天”的這一部分中,我們可以看到巴州黨校在過去半個世紀裏所走過的每一步。一九五三年三月中共焉耆地委組建之初創辦了“焉耆地委幹部訓練班”,一九五四年六月巴音郭楞地委組建“巴音郭楞地委幹部學校”,一九五七年春將“巴音郭楞地委幹部學校”改名為“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校”。二○○○年十二月,巴州行政學院正式成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體製,形成了“一校一院”的辦學格局。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從學校初創到7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中,巴州黨校曆經數次搬遷,在風雨坎坷中,依然發揚“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沒有教室,原州委書記、黨校校長任仰山同誌就在露天為學員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沒有書本,學員就抄板報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學校排除極“左”路線的幹擾,堅持舉辦各種類型的幹部輪訓班、培訓班66期,訓練、培訓幹部5093人次。當你看到這一張張發黃的、見證巴州黨校曆史的照片,一定會深深地感受到創業的艱辛與自豪,由衷地產生心靈的震撼和無比的崇敬之情。經曆過那些激情歲月的許多老教師、老學員說:“在社會主義改造年代,一大批工農幹部走進黨校,學習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研究農村經濟建設和黨建的重大問題,成為巴州社會主義改造的火種;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一批批各級各類幹部走進黨校,探討主要矛盾轉變的重大課題,冷靜地進行唯物辯證法和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思考,成為巴州建設的中堅力量。”正是這些人燃起了巴州各族人民建設巴州如火的激情,讓生命閃光,為巴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大潮波推浪湧,黨校發展與時俱進。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校舍由土坯房變成了磚木結構的平房,由磚木結構的平房變成了普通型樓房,沙土地變成了水泥地。首期組織幹部業務培訓班(1986年)、首期蒙古族鄉鎮幹部培訓班(1990年)、首期婦女幹部培訓班(1996年)、首期赴溫州學習考察培訓班(1999年)等相繼開班,黨校發展呈現出喜人景象。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任接一任州委領導擔任黨校校長過程中對黨校的關心和支持,也離不開曆任常務副校長辛勤的操勞和汗水。

經過六十年的努力,今天的巴州黨校已發展成為與巴州經濟發展和黨的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享有一定社會聲譽的幹部培訓基地。在名為“今天”的這部分展板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蓬勃發展的黨校。進入新世紀以來,為適應巴州跨越式的大發展思路,巴州黨校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進行了一係列大膽的改革創新,黨校麵貌煥然一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曆程,艱苦奮進,無不凝結著巴州各族黨校人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續寫著創業者們神聖的使命和業績。在陳列室以“暢想未來”為主題的展板中,有中央黨校王偉光校長的題詞:“華夏第一州,民族名黨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常務副校長蘭其建的題詞:“提高幹部素質,鍛造理論人才”……在這些題詞中,都包含著社會各界對巴州黨校人殷切的期望,在新世紀的征途上,巴州黨校更應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誌存高遠,振翅高飛,為黨旗爭輝,為巴州騰飛添彩,為黨校事業爭光,向著“民族地區名黨校”的目標奮進,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回眸學校的發展曆程,時代所給予學校的不隻是和煦的陽光,還有風雨的考驗。校史並非是去而無返的遺跡,她在歲月流變中的種種積澱,是不可忽視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今天的辦學實踐,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和精神鼓舞的力量。

(四)象征民族團結的建築

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片48.2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居住著蒙、維、漢、回等46個少數民族,作為民族地區的一所黨校,我們巴州黨校也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大家庭,由漢、蒙、維、回四個民族組成,各族教職工團結友愛,都在為黨校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當你走入巴州黨校的校園時,就能感受到這濃濃的民族團結之情。漫步黨校校園,也許你會被它典型的蘇州園林式的風格所吸引,但當你駐足細賞時,就會發現,這錯落有致的蘇式庭院中,還蘊含著濃鬱的新疆少數民族風情。在我們的黨校校園中,有這樣三座非常特別,又很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它們分別是爾斯楞蒙古包、茉莉茶室和阿娜爾亭。

1.爾斯楞蒙古包

黨校園林中的這座名叫“爾斯楞”的蒙古包位於園林的西側,“爾斯楞”是蒙古語“獅子”的意思。傳統的蒙古包為了便於搬遷,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而我們黨校這座蒙古包是水泥混凝土結構的,外部鋪蓋了白色毛氈,然後用帶子捆紮好。進入蒙古包,就能立刻感受到濃鬱的蒙古風情,蒙古包內用黃綢子墜頂,正對門口的氈牆上掛著一幅成吉思汗的畫像,蒙古包內既莊重典麗又簡單樸素。這座蒙古包主要的作用是接待來黨校的尊貴的客人。我們巴州是一個蒙古自治州,當有重要的來賓時,校長就會在蒙古包內招待,一是能感受一番少數民族的風情,二是以示我們的尊重,既表達我們熱情的心意,又履行勤儉節約的原則。

2.茉莉茶室

在離爾斯楞蒙古包不遠的地方座落著一座具有江南韻味的茶室,它叫“茉莉”。“淡雅輕盈香韻遠,君子世人品更誇”。茉莉花以其素潔、清芬而被看做是忠貞、尊敬、清純、質樸的代表,將茶室命名為“茉莉”,可見學校領導的良苦用心。茶室整體是以中國古典木紋裝飾為主,顏色以江南傳統建築的黑、白、灰三色為主,木紋雕飾的窗欞,秀氣精細,茶室屋麵輕巧,營造了明秀輕鬆的外觀。茶室內擺放著藤條編製的茶幾與藤椅,還有幾盆錯落有致的盆景,整個茶室的布局在簡潔中透出幾分雅致。這樣一個淡雅的茶室,實際上可以算是黨校辦公室的延伸,這裏沒有了辦公室的刻板與拘謹,更多了一份淡然與平和,校長時常會和校委班子在這裏討論、研究,也會和教職工們在這裏聊聊專題課、拉拉家常。

3.阿娜爾亭

黨校的園林大部分的景致是南北走向的,在園林的北角坐落著一個非常別致的亭子,名叫阿娜爾,“阿娜爾”在維吾爾語中意為“石榴花”。這座阿娜爾亭是一座具有維吾爾風格的亭子。站在亭中,園林的所有景色盡收眼底;置身亭外,民族風情與小橋流水相得益彰。阿娜爾亭,整體以藍、白為主基色,是一座四柱平頂方形亭,裝飾主要是以鐵藝和石膏雕花為主,四根柱子上都裝飾有藍色鐵藝鏤空的植物藤條和四瓣花紋的圖案。抬頭再看阿娜爾亭的頂部,是用白色的石膏雕琢的花紋,主要是以花和卷尾草紋組成,這些圖案的上方有一排龕型的裝飾壁飾,這也是典型的維吾爾族風格的壁飾。在亭子的中間還裝有一盞浮凸式半球形的吊燈,像是為整座亭子“畫龍點睛”。每當盛夏來臨,校領導就會和各民族教職工們相約阿娜爾亭,在亭中鋪上地毯,擺上豐盛的水果,大家盤腿而坐,歡聲笑語,在歡快的樂曲中再舞一段麥西來普,再唱一曲“民族團結”之歌。

四、巴州黨校物質文化建設的理念

(一)科學合理配置校園物質文化設施

和諧的校園

與其他黨校相比,巴州黨校占地麵積不大,隻有近30畝,如何在這一不大不小的空間內進行設施建設,關鍵是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建設節約型校園。科學合理配置校園物質文化設施、建設節約型校園包含四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校園整體物質設施的配置問題,主要指教學樓、辦公樓、學員宿舍等的合理建設。對於黨校而言,在大興建設之時就要有超前眼光,從長遠規劃,精簡節約地建設校園。教學樓、辦公樓、食堂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建設都要從實際出發,使每一塊土地都體現它的使用價值,每一處建築都有用場,每一樣設備器材都盡其所長,使人覺得實用、方便,體現出實幹、實際的黨校校風和實惠的理財觀念。二是校內物質設施(主要是辦公設施)在不同人員間分配的問題。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在行政辦公方麵努力做到辦公條件現代化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這種物質設施的分配要有原則,那就是公開、公正、公平、節約的原則。巴州黨校的特色是傾向一線教師,傾向骨幹教師。每年都會根據具體情況對辦公室進行調整,骨幹教師的辦公條件越來越舒適安靜,而校長的辦公室越來越小,離教職工的辦公室越來越近,這可謂巴州黨校的一大特色了。三是校園物質設施要以教職工和學員為服務對象而設計。黨校物質設施的建設充分考慮到教職工和學員的實際情況和切身需要,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提供最可能大的便利。四是科學合理配置資源還應包括節約型校園建設理念。巴州黨校多年來咬緊牙關自籌資金搞建設,一直麵臨著資金不足的難題,因此,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始終在走節約型道路,這同我國當前政府大力提倡的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主流思想是一致的。勤儉辦校,對於黨校而言尤為重要。巴州黨校始終本著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的原則,精打細算,珍惜學校的每一寸土地;始終本著為國家節約每一分錢的思想,不搞小題大作,杜絕資源和錢財的浪費。

(二)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綜合樓大廳

巴州黨校建設始終從精簡節約的原則出發,對那些可以進一步利用的建築進行整修,在擴建、整修過程中注重各個建築的風格色彩,注重建築的整體協調性,突出黨校校園的整體美及和諧美,抓好校園的綠化,突出校園的綠化美。校園的綠化不僅僅是全體教職工和學員們生活之需要,更是他們汲取文化養分之需要。校園中的樹木、花卉、草坪等都是經過教職工共同培植的自然景觀。在綠樹成蔭、綠草如茵的環境裏學習、生活和工作,人們會感到心曠神怡,也會更加熱愛黨校,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有了60%以上的綠化麵積,巴州黨校校園裏的建築添了一份活力。學校建築屬於藝術造型之一,一方麵體現了設計者的哲學意識和文化素養,反映了使用者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另一方麵,建築也象征著一種社會群體文化。對於巴州黨校而言,精心設計和製作的校園藝術景點最能體現校園物質環境的藝術氛圍,這些景點包括園林、水榭樓台、花苑等等,他們構成了學校的標誌,反映了學校的精神,體現了學校的特色。一走進巴州黨校,就讓人油然而生端莊之態、嚴謹之意、靜心之氣,也許正如羅家倫先生所言:辦好一所學校,光蓋房子是不夠的。建築物內必須有學術的靈魂,才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

鏈接一:探索資本積累的辛路

探索資本積累的辛路

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剛到任不久的常務副校長來到家屬樓看望黨校的同誌,發現家屬樓前居然連一個坐著聊天的地方都沒有。為了迎接新來的領導,家屬阿米娜隻好把家裏最好的沙發墊子拿出來給校領導坐。這件小事深深觸動了校領導的心。麵對黨校教師的辦公條件和學員的住宿條件已到了不改不能堅持下去的現狀和黨校少

數人心中“安貧,要耐得住寂寞”的思想,新一屆校委班子深感我們的黨校如果再不變革、不發展,就無法適應時代賦予黨校的重任。為了能給學員、教職工及離退休老同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徹底改變黨校麵貌,也為了培育黨校新的財源,達到保證和促進教學、科研工作的目的,校委班子決定開展基本建設,全麵提升黨校的硬件水平。

但是,基本建設畢竟是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為此,班子成員思想上經曆了長久的、複雜的鬥爭。大家都明白,變,將遇到數不盡的難題,不變又將如何?麵對這些思想上的鬥爭,肖冀平同誌就拿蘇州人敢於負重奮進,勇於爭先的精神和“隻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大幹大困難,不幹更困難”的名言來激勵大家。最終學校決定:由小到大漸進式推進校園建設工作。2002年5月,黨校先後完成了校園道路的維修、林帶的整修和家屬樓前地麵的硬化等工作。黨校的同誌、家屬看到這些新的變化後,紛紛向校領導表達了讚賞之情。這堅定了新班子開展基本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巴州黨校按照州委的要求,對學校的基本建設進行了認真的規劃,並結合自身實際製定了基建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第一步:對學員公寓樓和教學樓進行改造,實現“五網統一”。

2002年5月,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根據州委分管領導的安排,黨校決定對學員公寓樓和教學樓進行改造。在實施兩樓改造工程前,黨校多次召開了校委會進行討論,分析論證改造方案,並將方案報送州委主管領導和州委組織部進行了審查。在征得同意後,2002年7月20日早晨,兩支身著迷彩服的施工隊同時開進黨校校園。不到一天的時間,教學樓和學員公寓樓地板、牆壁外層全部被砸開,兩座樓被施工網架所包圍,黨校的教師也開始集中到食堂二樓集體辦公。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架勢,黨校許多同誌都驚呆了,他們當中很多人在想,新改造後的辦公樓、宿舍樓會是什麽樣子?離9月的秋季主體班次開學隻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能來得及完成改造任務麽?其實,類似的這些顧慮,校委班子心中早就考慮好了。

在接下來的近兩個月時間裏,黨校的主要領導同誌基本上是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吃住在工地上,隨時檢查工程進度和質量。特別是工程臨近尾聲時,正值新的主體班次即將開學,常務副校長肖冀平同誌心裏急了,他又挑選了兩位科長把被子行李搬到施工大樓,要求他們吃住在大樓內,督促工人師傅們打掃樓內衛生,以確保新學期如期開課。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9月18日兩樓改造工程全麵完工,黨校以嶄新的姿態迎來了參加十六大培訓的數百名縣級幹部。黨校的變化得到了學員和州委主要領導廣泛好評,大家對黨校的新變化投來了讚許的目光。黨校的教職工在新改造的辦公環境中工作,心情非常喜悅和舒暢,工作積極性得以提高,工作節奏加快,效率明顯提高。

為了提升黨校信息化水平,利用好先進的現代科技,在對教學樓進行改造的同時,我們建設了黨校“五網合一”係統。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州財政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州財政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撥出了60萬專款用於黨校網絡建設。光有錢還不夠,還要有人。黨校沒有計算機的專門人才,一些同誌隻粗通一些計算機常識。怎麽辦?校委通過認真分析,認為網絡建設不能等,隻能現學現用。於是就把幾位平時喜歡鑽研計算機與網絡知識的年輕同誌,集中起來,成立了一個“四人小組”,靠集體智慧進行技術攻關。2002年5月,常務副校長肖冀平同誌親自帶領“四人小組”成員和州政府采購中心的負責人參加了網絡設備的招標工作,招標共進行了三天,三天中,同誌們除了吃飯和晚上睡覺外,幾乎沒離開過招標會議室,采購了大量先進的網絡設備,並對原設備進行了重新配置和整合,最終用二十天時間建成了中央黨校遠程教學網。接著,黨校又建設了校園寬帶局域網和校園監控網以及有線電視網和程控電話網,最後形成了總投資200餘萬元的“五網合一”的智能化辦公網絡體係。

為了建成智能化辦公網絡體係,“四人小組”的同誌經常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為解決一個技術難題、為趕製一張光盤、為製作一個課件幻燈片,經常連續幾個晚上不睡覺,加班加點工作。看到他們紅腫的眼睛、疲倦的麵容,很多同誌都感動不已。也正是有了這種忘我奉獻的精神,才有了巴州黨校今天良好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新局麵。

2002年8月2日,中央黨校副校長王偉光同誌來我校視察工作,當他看到正在改造的辦公樓內全部是各種串線頭時,關切地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都是什麽線?在得知這都是各種網絡線後,他又詳細地詢問了各種線的功能和我們信息網絡建設的構想。在聽完有關“五網合一”情況匯報後,他臉上露出了微笑。偉光校長對我們的信息化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巴州黨校的信息化建設思路是超前的、正確的。他當即指示自治區黨校常務副校長蘭其建同誌,2003年巴州黨校五十校慶的時候,一定要把全疆黨校的常務副校長都請到巴州來,在巴州黨校召開全疆黨校信息化建設工作現場會,學習巴州黨校的先進經驗。2003年11月22日,巴州黨校成功舉行了建校五十周年慶祝大會暨全疆黨校係統信息化工作會議,向全疆同行們展示了巴州黨校的風采。

第二步:進行校園整治,改善校園環境和教職工工作、生活條件。

兩樓改造,改變了黨校對外形象,提高了管理水平,促進了教學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校領導清醒地認識到,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後麵還有更多更艱巨的任務等著我們。

為了進一步提升黨校辦學質量與辦學品位,改善教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黨校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想辦法、克服困難,先後自籌資金完成了對圖書館樓、教職工住宅樓的改造及校園的道路、圍牆、安全防護設施的修建。同時,根據州委安排,在原黨校兩位主要領導的親自審查把關下,又修建了造價為132萬元、有一定品位的園林。

2005年,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階段,黨校又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進一步的校園環境整治工作,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了多項具體工作:

1.對學員食堂進行了改造;

2.完成了校園空地的草坪種植和綠化工作;

3.改造了校園道路、觀察井等設施;

4.為了解決校內因硬化麵積較大,學員學習、休閑場所不足的問題,我們又修建了有一定品位的廊道;

5.購買了幾千盆花卉擺放在校內,進一步美化我們的校園。

正是有了全校同誌們的共同努力,黨校校園麵貌才煥然一新。

第三步:抓好培訓中心建設工作。

2002年以來,黨校函授教育逐漸萎縮,學校急需拓寬治校理念,培植新的財源。在這個大背景下,黨校一直在積極醞釀修建“培訓中心”。2002年5月下旬,黨校正式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呈送了報告,提出資金籌措方案。在州委、州人民政府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2002年10月10日,一夜之間一個嶄新的、鋪滿紅地毯的工程奠基儀式主席台豎立在黨校老籃球場上,近百名頭戴安全帽、身著九州集團施工服的民工齊刷刷地站在主席台前,幾台大型挖掘機也豎立在一邊助陣。10點整,培訓中心開工的鞭炮終於點燃,一個心願,一個“夢”終於成了定局。

黨校培訓中心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從建築設計到圖紙的審定,州委、州政府、組織部的領導都親自把關,設計風格、樓房式樣、造價、用材、功能作用、資金來源、一道道手續的審批、一個個部門的做工作,黨校的培訓中心凝聚了州、市兩級領導許多的支持和關愛,能減則減,能免則免,一路綠燈。各級領導同誌們對黨校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培養幹部陣地的期望,激勵我們隻要認準了的事,就要不怕困難、努力拚搏,終歸是會有收獲的。

建築麵積14500平方米,總投資1600萬元,集商業、餐飲、娛樂、教學、辦公、會議、住宿為一體的培訓中心主體於2004年6月23日自治州大慶時舉行了落成儀式,這必將在黨校發展曆史上寫下濃抹重彩的一筆,它將為今後黨校培訓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2003年11月,原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周原同誌在州委主要領導的陪同下,視察了巴州黨校工作。他指出:“巴州黨校的工作開展得不錯,走在了全疆地州黨校的前列,黨校作為執政黨的學校,就應該這樣建設”,這給了黨校全校教職工很大的鼓舞。

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三步走”戰略,巴州黨校的校園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得到了社會各界和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黨校先後接待了五批中央黨校領導,召開了全疆黨校係統信息網絡工作會議,隆重節儉地舉行了五十年校慶。目前,巴州黨校形成了布局合理、設施齊備、春見綠、夏見花、秋見果、冬閉風、林見鳥、池現魚,鳥語花香、其樂融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校園環境。

(2005年10月)

鏈接二:堅持不懈節能降耗,創建節約型校園

堅持不懈節能降耗創建節約型校園

創建節約型校園,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重大決策的載體。巴州黨校一貫堅持勤儉節約,特別是2006年以來,更明確地提出“創建節約型校園”,校委高度重視,健全製度,領導率先垂範,加強監督管理。經過多年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工作,創建節約型校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

(一)勤儉節約是傳承文明的需要。勤儉節約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勤儉節約是民族發展代代相傳的美德和生生不息的血脈。勤儉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創造。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具備這種美德,不管環境多麽惡劣,生活多麽艱難,道路多麽曲折,都會頑強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終走向強盛;相反,奢侈腐化,鋪張浪費,坐吃山空,無論國家多麽強盛,家庭多麽殷實,個人多麽豪強,都會日漸消蝕,一步步走向衰亡。在經濟建設發展,社會急劇轉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僅不能變,而且應該更加發揚光大。

(二)厲行節約是黨中央的一貫要求。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年代,我們黨都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特別在當前,厲行節約不僅是實現中央和地方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的根本途徑,而且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三)恣意浪費將會帶來滅頂之災。隨著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確實出現了一種奢靡浪費之風。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如果任由這種風氣擴散蔓延,不僅會從物質上坐吃山空,而且會從精神上吞噬創造力,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將無從談起。

(四)勤儉節約是減輕負擔的良方。在西部,我們既是資源富集地,又是欠發達地區。無論發達還是欠發達,多掙不如少花。巴州黨校這幾年資金悉數用於基本建設,也沒有可供消耗的多餘資金。既要幹事,又要節約,這是我們在困境中探索出的一條路子。我們以接近殘酷的方式厲行節約,但為了改善幹部培訓環境條件,在基本建設上是舍得投入的,2002年以來,巴州黨校基本建設共投入2960萬元。特別是綜合大樓的建成,使黨校培訓條件大為改善。

二、厲行節約的具體做法

(一)減少日常辦公中的浪費。黨校占地麵積30畝,辦公、教學、學員公寓、餐廳建築麵積2萬多平方米。辦公、教學、後勤水電暖費用,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1.當天的工作,必須在上班8小時完成,晚上不允許加班。冬季提高工作效率,各處室提前半小時完成當天的工作任務,以減少開燈時間,盡量采用自然光照以減少水電消耗。

2.下班時各辦公室要關閉所有的電源。空調、電腦、電扇、電熱水器均關閉,並拔掉電源插頭。辦公照明一律實行分路控製,根據需要開燈;走廊、樓梯、通道等公共區域的照明燈具采用瓦數小的節能燈,並安裝聲控開關,杜絕“白晝燈”“長明燈”現象;2008年將園林草坪燈全部更換為太陽能燈。夏季氣溫32度以下時不開空調,開空調時溫度設置不低於26度,開空調時不開門窗。校領導隨時對各處室人員下班關閉電源情況進行巡查,發現不關閉電源的同誌,視情況分別給予一次性30-50元的罰款。

3.節約用水。洗手池的水龍頭隨用隨關。廁所小便池安裝了自動感應衝水裝置,大便器、水龍頭全部換成節能水閥。校園內專門設置了清洗車輛水閥,駕駛員自己動手清洗車輛,不得到有償場所清洗。園林樹木花草,根據季節變化適時適量噴灌,同時用園林魚池養魚水循環澆灌,不僅做到了良性循環,而且每年使園林樹木花草灌溉節水20%。

4.節約紙張。工作正常運轉需要印製的文件,盡量做到兩麵印刷,不浪費紙張。為堵塞日常管理中的漏洞,采取所有文件、講稿打印由辦公室統一操作的辦法,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一次打印30頁以下的,由辦公室主任審核,超過30頁的,由常務副校長把關簽字。2002年以來的7年中,除正常運轉所需文件紙張外,基本不采購筆墨紙張。同時,嚴格控製電話費,根據黨校的特點,目前全校共開通5部固定電話,中層幹部和各處室辦理公務均用這5部電話聯係,由辦公室統一管理,每月500元包死,杜絕了公私不分和電話閑聊現象。現在電話費開支是2002年每月1.1萬元的二十二分之一。在保證正常辦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辦公經費開支。

(二)寒暑假期間封閉教學樓、辦公樓。鑒於黨校教師有兩個假期,為避免假期中一些教職工隨意進出教學樓、辦公樓,增加與工作無關的水電消耗,實行了兩個假期封閉教學樓、辦公樓。教職工假期辦公集中在會議室,假期中的短訓班統一安排在報告廳。教師備課均在各自家中進行。每年的兩個假期,節約水電費2800元左右。

(三)學校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特別是常務副校長肖冀平,從自身做起,以校為家,嚴格要求自己,為全體教職工樹立了榜樣。嚴格車輛管理,從不用公車辦私事,能步行的不用車。在不出差的情況下,小車用汽油每月控製在一箱,其他車輛每2-3月一箱。出差堅持輕車簡從,能少帶一人則少帶一人,多件事一次出差都辦完。出差的花費和辦理相關事務的費用均由出差費解決,個人近7年來幾乎未領取過出差費(包括駕駛員)。跟肖校長到內地出差的同誌在路上經常是和校長一起啃幹饢、吃鹹菜。

(四)把維修費用降到最低限度。在設備資產管理中,始終堅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理念。校領導和有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跑、冒、滴、漏,辦公桌椅螺絲鬆動的小問題,當場安排修理解決,以減少損失和浪費。各種器材發現小毛病時隨壞隨修,不積累矛盾。一次性紙杯和低值易耗品,能不用則不用,能少用則少用。

(五)合理使用臨時工。根據多年摸索,臨時工均由黨校群眾公認、踏實肯幹的退休老工人來擔任,既能保證工作質量,又減少了經費開支。目前兩位警衛和清潔工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教職工和社會的一致認可。今年11月下旬正是校園合歡樹落葉紛飛的季節,一位參加培訓的單位領導說“沒想到落葉這麽多的時候,黨校校園地麵上一片落葉都看不到,清潔工打掃得太認真了”。

(六)對縣市黨校既寬又嚴,給他們傳達一種節約的理念。州黨校去縣市黨校開展的業務檢查、調研,從不要求縣市領導陪同,不講究食宿條件。召集縣市黨校領導的各種會議,不拘形式,注重實效。能發文件的不開會,能打電話的不發明傳電報,減少縣市黨校開支。但要求縣市黨校完成的工作,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絕不含糊。今年暑假前,利用州黨校教師新專題試講,將縣市的骨幹教師集中到州黨校進行全程聽課培訓,同時最後由縣市骨幹教師進行試講,作為優秀教師評選的重要依據,各縣市黨校教師踴躍報名。這種一舉多得的安排本身就體現了節約和效率。

(七)把公務接待費壓縮到最低限度。多年來,在公務接待中,堅持“熱情、周到、節儉”的原則,幾乎沒有在外麵接待過上級領導或兄弟黨校的同行。必須接待的,原則上都安排在學校食堂,用最小的開支、熱情的服務達到效果,一般100-200元就能解決問題。菜品數量少,檔次低,我們用熱情服務來彌補。

(八)自己能幹的活不雇別人幹。大到清洗校園、移栽樹木、魚池換水、草坪剪草,小到維修桌椅、栽花、製作會標橫幅,能發動教職工自己動手完成的,從不花錢雇人幹。僅製作會標橫幅一項,一年可節約開支5000元左右。

三、收到的效果

創建節約型校園,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在節約本身的層麵。黨校作為教育培訓幹部的主陣地,作為黨員領導幹部黨性鍛煉的熔爐,厲行節約所產生的效果是多方麵的:

第一,教職工養成了良好習慣。

好的習慣,要靠說教,更要靠培養。多年來黨校堅持不懈地抓創建,實際是一個教職工逐步改變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好習慣一旦養成以後,就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這是最難得的。

第二,節約了資金。

厲行節約,從眼前看,不僅在各個方麵、各個環節直接產生了經濟效益,減少了經費開支,而且從長遠看,它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三,影響和帶動了學員和其他單位。

每期培訓班的學員,對黨校這種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精神作風,都有深刻的感受。他們感到黨校的領導和教師不僅在理論上講艱苦奮鬥、厲行節約,而且在實踐上身體力行。應當說更重要的是做得如何,這對他們更有觸動,更有教育意義。這些來自不同縣市、不同層次、不同單位的學員都是單位領導成員,有的是單位黨政主要領導,他們回去後,把節約的精神和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就會帶動一個單位,一片人群,影響麵和社會效益就會成倍擴大。

第四,我們認為勤儉節約這種品質應當更多地向社會推廣。

單位與單位之間,條件各不相同。我們認為,不論單位經濟條件是好是差,在勤儉節約這一點上,都有共同的責任和義務,經濟條件好的單位責任更大。單位是社會的細胞,隻有各個單位都厲行節約,不搞鋪張浪費,才能在全社會壓倒奢靡浪費的歪風,樹立崇尚節約的正氣。

(2008年11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