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改革探索二題

附錄:改革探索二題

“一張課表”“六個統籌” 優化資源基層受益

——新疆巴州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工作成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2010-2020年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於推進地縣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工作的意見》精神,巴州黨校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師資力量、專題擬定、教學計劃製定、資金籌措、工作流程上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保證了州、縣市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工作順利進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州黨校係統優化培訓資源、統籌教學管理、共享優質師資的良好局麵。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共有9所縣市黨校,均為正科級建製,人員編製一般在8-23名之間,教職工由3-4個民族組成。縣市黨校教職工總數165人,教師63人(包括漢、維、蒙、回),能承擔專題授課任務的教師不到30人,行政後勤人員近100人。近年來,在巴州黨委和各縣市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下,巴州州縣兩級共10所黨校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但縣市黨校在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幹部培訓主陣地作用方麵都不同程度地麵臨著種種困難:

一是師資力量不足。縣市委黨校教師中,業務熟練的一般在3至5名左右。骨幹教師數量偏少,影響著黨校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業務水平不高。大多數縣市黨校教師存在著學曆水平低,知識結構單一,基礎理論知識不夠紮實,教學內容空泛,質量層次不高等問題,從而導致學員聽課興趣不高,培訓效果弱化。

三是縣市黨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很少。各黨校之間相對比較封閉,缺乏一種經常性開展相互學習借鑒、促進共同提高的工作機製。

四是各縣市黨校辦學不規範,隨意性強。

二、主要做法——抓住機遇優化資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到巴州考察調研,他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新時期新階段,巴州要實現“三個走在前列”,巴州黨委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三個走在前列”的精神要求,大力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緊緊抓住黨校這個主陣地、主渠道,加快了推進地縣市黨校改革發展的步伐,也為巴州黨校積極探索實踐整合縣市黨校資源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台。

(一)“一張大課表”的探索。

巴州地域遼闊、點多線長,尤其是南部各縣之間行政區域跨度達700-800公裏,縣市黨校之間相對比較封閉。從2005年開始,州黨校把縣市黨校之間就近分片開展教研活動作為資源整合的切入點,將全州9個縣市黨校劃分為兩個片區,北部焉耆、和靜、和碩、博湖四縣為北片,庫爾勒、尉犁、輪台、且末、若羌五縣市為南片,成立由州黨校領導為組長,各縣市黨校常務副校長為副組長,各縣市黨校骨幹教師為成員的片區教研活動領導小組,製定教研活動方案,兩個片區分別由州黨校一名領導進行督導。每年分上下半年舉辦兩次教研活動,在各片區黨校之間巡回開展。同時,積極推行兩片區主體班次“一張課表”製度,由兩片區教研活動領導小組在征求各縣市黨校意見的基礎上分別製定南北兩片區的“一張課表”,每個黨校承擔“一張課表”2-3個專題授課任務,由各黨校安排骨幹教師在片區內各黨校巡回授課。2005年以來,各片區共安排19名骨幹教師巡回授課240次。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巴州黨校在資源整合方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種資源整合工作實際處於自發狀態,各縣市黨校各自為政,沒有真正成為一體,缺乏約束力,最終還是整而不合,條塊分割,效果不是很好。但多年的實踐積累為2011年正式推行地縣黨校辦學體製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巴州北四縣“一張課表”做法被中央黨校《學習時報》采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於推進地縣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工作的意見》的出台,使地縣黨校在資源整合中履行職責、落實任務、解決問題都有了政策依據。

(二)認真做好辦學體製改革的各項工作。

1.注重師資儲備,構築人才高地。

第一是製定培養規劃,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教法為重點,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重點抓好現有骨幹教師的培養。一是為開闊教師的視野,積極組織骨幹教師參加一些高層次的專家學術講座和各類師資培訓;二是到蘇州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國民教育高等學校進修,拓展教師的知識結構;三是近幾年來,我們先後選派骨幹教師到延安市、烏魯木齊、伊犁州等兄弟黨校進行教學交流活動。教學交流使老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起到了取長補短的積極效應。

第二是認真製定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巴州黨校要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過硬的高素質隊伍,就必須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因此,我們在引進高級講師的同時,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引進培養力度。目前,我們分三批招錄了15名碩士研究生,年輕教師的引進,大大改善了教師隊伍結構,一批富有朝氣、工作努力的年輕教師逐步承擔起到各縣市授課任務。黨校現有編製87人,在編職工74人,其中教師50人,高級講師29人,占教師總數58%;研究生學曆20人,占教師總數40%。

第三是充實兼職教師隊伍。按照專兼結合原則,學校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善於課堂講授的州直部門領導、專家、技術人員擔任黨校兼職教師,定期到黨校來授課,彌補了黨校師資知識結構單一的不足。

通過堅持不懈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大大優化了隊伍結構,迅速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為順利實施州、縣市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儲備了充足的師資力量。

2.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打造和儲備精品專題。

一是精心打造精品專題。嚴格按照“教學三原則”認真謀劃與布局,從專題主題的確立、內容的布局謀篇、領導幹部的所思所想等環節進行認真討論和研究。每一個專題設置都緊扣當前經濟社會的熱點、難點,課程內容都經過嚴格把關,力求精益求精。

二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理論聯係實際不夠的問題,增強教師授課的針對性,2011年我們以深入一線調研為突破口,組織骨幹教師,分赴各縣、庫爾勒近郊鄉、國有大型企業、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等基層一線進行深入調研。一線調研,使教師們了解到各縣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了解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確保教學專題與科研課題都能貼合縣市實際,避免空談,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三是積極構建教學專題庫。從2011年秋季首次實施地縣市黨校辦學體製改革“一張大課表”工作以來,我們組織教師借助遠程教育等傳播媒介、學習借鑒兄弟黨校的一些好專題,將其與巴州各縣市發展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使教學專題庫數量和質量都更加豐富。到目前,巴州黨校共精心準備了涵蓋“教學五部分”內容近200多個專題,作為縣市分校“一張大課表”專題庫,並且每年要增加10%的新專題。“一張大課表”要求每年專題更新率要達到30%,反映各縣市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專題要達到25%,專題庫有效保證了縣市黨校教學內容的質量和層次。

3.周密安排教學計劃,積極承擔縣市教學任務。

一是為確保州、縣市教學計劃的統籌實施和科學運作,每學期開學前,我們組織相關同誌用模擬列車運行調度方式,精心製定了周密細致的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地配置師資力量和車輛調度,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是從2011年秋季開始,對我校主體班和縣市分校主體班全部發放教材。所有在主體班教學計劃內的專題,均由承擔授課的教師撰寫3000字左右的講稿,講稿必須包含專題框架的主要內容。經教務處嚴格修訂後,編印成教材,配發所有學員。教材的使用,節省了學員記筆記的時間,使學員能更加集中精力聽課,

明顯地增強了課堂效果,學員反映良好。

三是根據各縣市黨校師資力量強弱情況及培訓需求,分別安排州黨校教師承擔各縣市黨校50-70%的專題授課任務,緩解了縣市黨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壓力。從2011年秋季正式實施辦學體製改革到現在,州黨校共安排教師完成八縣一市黨校45期主體班2500人、20多期夜校及中心組學習、近1500多場次的專題講授。

4.以良好的奉獻精神完成教學任務。

在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全體教師秉承師德要義的精神,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和外出授課紀律,表現出較強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團隊精神。我們的有些女教師被派到上千公裏外的縣分校上課,毫無怨言,一去就是20多天,無法照顧家庭和孩子,體現為人師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學校規定老師去各縣市分校上課要著統一校服,遵守“三不準”—不私自外出授課、不收代課費、不接受學員請吃。我們的老師都能嚴格遵守,到縣市授課自費解決用餐,減輕了縣市黨校的經費負擔,受到縣市黨校的好評,而且,“統一校服”、“自費用餐”成為代表州黨校教師良好形象的“兩張名片”。

5.認真評估,總結提高。

為更好按照“六個統籌”要求規範辦學體製改革工作,我們初步確定,每年底,由州委黨校組成年度黨校工作檢查考評小組,對縣市委黨校實施“六個統籌”工作,進行全麵細致的考核評估。考核內容包括組織領導、“六個統籌”的完成情況、協調服務工作、綜合工作等四個方麵。評估檢查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辦學體製改革培訓中管理與服務的規範化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鍛煉隊伍基層受益

(一)基層黨員幹部受益。

巴州地域遼闊,縣鄉的科級以下黨員幹部,尤其是且末、若羌兩縣的基層幹部,地處偏遠,工作繁重,很難有機會外出培訓。實行地縣黨校資源整合後,州黨校的教師送教上門,使縣鄉基層幹部不出縣域就能聽到州黨校教師的課程。同時,我們緊密結合各縣市實際情況,選聘優秀骨幹教師到縣市授課,按照“培訓內容專題化、課程供給菜單化”的原則,堅持以需求定專題,使培訓更切合縣市基層幹部的實際需要,增強了基層幹部的培訓效果,基層幹部反映良好。

(二)較快地提高了縣市黨校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我們在“一張大課表”工作中,實行了教學專題申報、競爭試講、優秀教師跨校授課、教學觀摩和交流、教學點評活動。另外,我們要求州黨校教師在縣市黨校授課期間,縣市黨校教師要全程聽課,相互學習借鑒。同時,每年在州黨校免費舉辦2至3期縣市黨校教師培訓班,課程內容不僅有創新理論專題,而且有教學方法研討,較快地提高了縣市黨校教師的業務素質。

(三)增強了縣市黨校辦學的規範化水平。

通過每年召開縣市黨校常務副校長座談會、縣市黨校工作巡回檢查、舉辦縣市黨校教師培訓班等各種途徑,把檢查指導黨校各方麵工作與觀摩點評教師授課結合起來,將州黨校的管理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和精品教學課件都無條件地傳授給縣市黨校,縣市黨校辦學規範化水平和教學水平都得到較快提高。

(四)地縣黨校資源整合為巴州黨校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提供了良好平台。

整合前,州黨校每年隻有四個主體班次,年輕教師缺乏上講台的機會。借著地縣市黨校資源整合的春風,學校對年輕教師敢於“壓擔子”,積極為年輕教師提供平台,讓試講中表現突出的年輕教師到縣市分校的主體班上課,年輕教師得到了迅速成長。

(五)促進縣市黨委加大支持黨校發展的力度。

辦學體製改革工作實施兩年來,對縣市黨員幹部素質提高和基層幹部教育培訓質量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受到了各縣市領導高度評價和分校參加培訓的學員一致好評。縣市黨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也極大地促進了各縣市黨委對縣市黨校發展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目前,焉耆縣和且末縣黨校都爭取到600-700萬元的財政資金,用於黨校的基礎性建設,相信不久還會有更多的縣市黨校加入到大發展的行列中。

“一張大課表”的實施,開創了黨校辦學體製的新局麵,但也需要地州一級黨校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有信心在州委的支持、縣市黨校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再接再厲、勇於創新,把巴州地縣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第206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新疆巴州黨校異地培訓之成效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提供了多樣性的發展道路,特別是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模式、蘇南模式,均在當今中國發展的不同時期創造了十分鮮活的發展建設的新經驗,從而使珠三角和長三角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為整個中國社會創造了極大的財富。作為邊疆欠發達地區,如何較快發展立足本地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後發趕超,用最小的代價贏得一個地方的繁榮發展,成了曆屆巴州黨委主要領導人思考的問題。

1992年以來,州委組織部、州委黨校積極適應幹部教育培訓渠道多元化、培訓需求多樣化、培訓運作市場化的要求,探索推行“本地+異地+本地”三段式培訓模式,先後組織縣級幹部、中青年幹部、鄉鎮幹部、婦女幹部近百期6000多人次作為黨校的主體班次進行異地培訓,巴州的科級以上幹部先後多批次赴內地學習考察、聯合辦學,在本地黨校集中培訓的同時進行異地“接力”培訓,有效提高了幹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謀劃培訓方案。

每期培訓班開班伊始,州委組織部、黨校結合自治州中心工作和培訓班學員特點,從培訓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麵入手,認真製定培訓方案,精心挑選培訓機構,確定培訓地點,選擇設置課程內容,精選最實用的培訓內容和考察線路。從一九九二年州委領導同蘇州市委領導共同商議了委托聯合培訓幹部的協議以來,根據當時州委提出的“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理念,先後與蘇州黨校、溫州黨校、煙台黨校、深圳經理進修學院、廣州市委黨校、深圳市委黨校、河北省委黨校、延安市委黨校簽訂了幹部異地培訓協議。組織學員到江蘇蘇州、浙江溫州、山東煙台、廣東深圳等地,通過學習專題、聽取介紹、現場參觀等形式,使學員們深入了解“深圳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的內容實質,並分析討論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發展迅速的原因。2013年,圍繞巴州“實踐科學發展觀,率先走在三個前列”的目標,組織學員到江陰市委黨校集中學習《科學發展民生為本——幸福江陰建設的實踐與啟示》和《江陰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驗》等專題,並到江陰市的社區街道及華西村參觀學習,實地感受幸福江陰,學習借鑒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學員們普遍反映,這種培訓方式實用性非常強,既可以對照先進找出差距,也可以找到一些現成適用的方法。

(二)科學設置培訓內容。

為增強異地培訓的針對性,我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考察路線。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縮小巴州與先進發達地區的差距,組織學員有針對性地到浙江、江蘇、上海、深圳、山東等地的企業、街道社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及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等學習考察,如參觀考察華西村、蘇州越溪旺山村、杭州市行政服務大廳、尚德電力集團、浙江奉化力邦村、娃哈哈集團、雅戈爾集團等地,學習和借鑒當地在經濟發展、社會管理創新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麵的特色做法。參訓學員對浙江、江蘇等地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全麵、客觀和較為準確的認識和把握。二是以提高參訓學員的綜合能力、開闊思想眼界為目標,緊密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安排了一係列培訓課程。分別邀請了浙江、江蘇

等地的知名專家教授,講授基層黨組織建設、危機管理、應對網絡輿情、社會管理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幹部教育培訓新理念等多個方麵的專題講座,專題內容既有理論,又緊貼浙江、江蘇等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近距離了解發達地區的最新成就和先進經驗,滿足了參訓幹部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學習培訓的成效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黨性。先後組織學員到延安、西柏坡、井岡山、南昌起義紀念館、毛澤東、劉少奇故居等革命聖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重溫入黨誓詞,重溫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曆史,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員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三)盡心打造學習平台。

帶隊教師充分利用異地培訓期間學員學習、參觀、近距離感受的有利時機,趁熱打鐵、認真組織討論、並邀請授課老師、參觀地的人員進行互動點評,打造新的學習平台。在外出學習考察期間,聽課的教室、現場教學點、參觀考察的地點,都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會場”。學員們邊看、邊聽、邊學、邊悟、邊思考,討論氣氛非常熱烈,相互交流溝通更充分。從學習的收獲感悟到參觀的切身體會,從學習別人的經驗到聯係自己的具體工作,相互取長補短,觀點越辯越明,體會越說越深,既學到了經驗,又得到了啟發。

(四)認真總結培訓體會。

每次異地培訓結束之後,都要求每名學員撰寫一篇5000字左右的心得體會,對培訓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進行認真的總結歸納,並組織參訓幹部“異地培訓學習感受交流會”,先進行小組內交流,再由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大會交流,並挑選優秀的心得體會報州委組織部《組工通訊》發表。通過撰寫心得體會、交流發言等形式,學員們達到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較好展現了我州異地培訓工作的成果,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通過異地集中培訓和外出學習考察,參訓人員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解放了思想、啟迪了思路,黨性修養不斷增強,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實踐能力不斷提高,並將異地培訓中學到的好做法、好經驗運用到了實際工作中,有力推動了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

(一)理論水平有了新提高。

在外出考察和異地培訓內容上,既注重新知識的補充、新政策的解讀,更注重新思路的借鑒、新方法的推廣。通過聆聽浙江、江蘇等地專家教授的專題集中講授,使學員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麵加深了對溫州、蘇州等地經濟社會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農村建設、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了解。此外,培訓期間,還引入了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員們深入浙江、江蘇等地的企業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示範基地,現場觀摩學習,並與當地幹部進行了座談和學習交流,吸取了大量豐富而有益的知識和信息,對發達地區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有了較為係統的理解和把握,為今後做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思想觀念有了新解放。

通過外出考察和異地培訓,使廣大幹部增強了危機感,深刻認識到巴州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人才工作、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工業化、城鎮化等方麵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是差在客觀條件上,最主要是差在思想觀念上,更使巴州的幹部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發展的差距,增強了後發趕超的動力和勇氣。我們十分清醒地記得,原蘇州市委副書記付培生同誌在回訪巴州幹部大會上講的一番話:“蘇州對巴州是有貢獻的,它並不體現在資金和項目上,而是多年來,蘇州對巴州幹部在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改革開放意識的增強及自加壓力、負重奮進、勇於創先、爭創一流的蘇州精神的確立上。”

經濟率先發展起來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思想解放,創新意識強,謀劃全局的層次和水平較高,而巴州屬於邊疆欠發達地區,幹部思想觀念相對保守,缺少創新。所以,異地培訓幹部工作之初,受觀念和體製機製的影響,參加異地培訓的學員,對深圳、蘇南、溫州模式是聽著激動、看了感動、回來想動卻不能動,有著諸多的感歎和無奈。而近年來,隨著新疆的加快發展及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重視,巴州各級幹部異地培訓積聚的能量不斷得以釋放,各級幹部在思想觀念上率先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立足巴州實際,創造性地抓好各項工作的規劃和落實,不斷創造出新的工作業績。截止2012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GDP)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8.7億元。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782元;9個縣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全部過萬元,其中若羌縣達到兩萬元以上,收入和增幅均位居新疆前列。

(三)眼界視野有了新開闊。

在異地集中培訓中,一是課程設置針對性強,既有業務技能知識和政策理論解讀,又廣泛涉及輿情應對、信訪工作、突發事件、社會管理創新等熱點難點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二是專家的講座使大家了解到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掌握了很多新知識,使廣大幹部能夠跳出巴州看巴州,進一步提高了謀劃全局的能力。

(四)工作理念有了新轉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前進的方向標。異地培訓,使大家進一步認識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能夠快速發展,關鍵在於他們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工作實踐中都展現出謀大事、幹大事的膽識和氣魄,展現出不等不靠、艱苦創業的奉獻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使廣大幹部科學發展的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民主開放的理念、綠色生態、長遠規劃的觀念明顯增強。近年來,在全州各級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巴州經濟社會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穩步前進,城市建設得到較快較好發展。巴州首府庫爾勒市,從1996年至今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CCTV—2006中國十佳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27項國家級榮譽。

三、思考與啟示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更加頻繁。因此,領導幹部必須具備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能力,“井底之蛙”、“閉門造車”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現代幹部的求知欲、求新欲十分迫切,他們不僅需要在教室學理論,還希望走出去。因此,幹部走出去接受學習培訓、提升素質已經成為當前幹部,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當務之急。

改革開放以來,在曆屆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州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州的發展還相對較慢,幹部隊伍還存在思想僵化,觀念陳舊等諸多現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異地培訓,是本地校內培訓的延伸,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優勢。通過外出培訓,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尋找工作差距,使他們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增加危機感和緊迫感。巴州近20年幹部異地培訓的實踐證明,走出去的學員都有所收獲,接觸了鮮活的現實,對更新觀念、思想互動、活躍思路大有裨益。因此,必須樹立幹部教育培訓的新理念,不斷拓寬幹部教育培訓渠道,充分借助發達地區的師資力量和培訓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為早日實現自治區黨委提出的“三個走在前列”的宏偉目標,巴州需要一支顧大局、想長遠、幹實事的高素質幹部隊伍。顧大局、想長遠、幹實事,既是我們黨對領導幹部的一貫要求,也是巴州當前幹部隊伍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更應該按照“顧大局、想長遠、幹實事”的要求,以更寬的思維、更遠的眼光、更實的作風,不斷總結多年來異地培訓、聯合辦學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借鑒內地發達地區的工作思路,做好巴州的幹部培訓工作。

(《幹部教育通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