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黨校製度文化

第七章

黨校製度文化

一、黨校製度文化概述

(一)黨校製度文化的內涵

製度在我國古代是禮俗的總稱,《辭源》中記載:“節以製度,不傷才,不害民”;《漢書·元帝紀》中言“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在英文中,“製度”含有建立、設立、製定風俗慣例、公共機構等意思。《現代漢語詞典》中“製”有“擬定、規定”的涵義,也有“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的意思;“度”是“達到某種質的規定性”,“製度”的涵義包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和“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體係”。

軍訓匯操

正所謂“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黨校管理製度是黨校在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幹部的實踐和探索黨校教育規律中製定的各種規定和條例,包括黨校的人事製度、教學科研管理製度、學員管理製度、後勤管理製度等。製度管理可以說是黨校管理的基本形式。而黨校製度文化,簡言之,即由黨校製度所承載、表達、衍生和推動的文化,它是滲透在黨校的體係架構、辦學宗旨、規章製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中的價值觀念和風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執行各類製度過程中折射出來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它是有形的製度與無形的價值的有機結合,一方麵以有形的製度作載體,一方麵以無形的價值在黨校的諸多領域體現出來,不僅體現在製度本身,而且通過製度實施,體現在一切結構、組織、形式、過程、方法、行為方式、人際關係、心理氛圍之中。黨校製度文化越發展完善,無形價值在上述各領域的體現與製度所承載和推動的文化越趨同。

(二)黨校製度文化的特征

1.共性和個性統一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對各級黨校製度文化做了質的規定性,規定了黨校作為各級黨委舉辦的學校,是在黨委的直接領導下,以培養忠誠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德才兼備的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人才為教育目的。體現在辦學宗旨上,就是要堅持“黨校姓黨”,要把黨校作為培訓黨員幹部的陣地,培養黨的理論隊伍的陣地,領導幹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體現在理想信念上,就是各級黨校的幹部、教師都要牢固樹立黨的意識、黨性意識和黨校意識,堅定政治立場,自覺地宣傳、貫徹和實踐黨的理論和政策;體現在教學科研上,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既要積極探索,又要遵守黨的紀律,自覺地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級黨校任何時候、任何個人都不能背離“黨校姓黨”這一原則,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和問題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更應強調這一點,始終繃緊“黨校姓黨”這根弦,始終保證正確的辦學方向。同時為了保證“黨校姓黨”,各級黨校都必須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的治校理念。可以說,“黨校姓黨”,規定了黨校製度文化的特質和共性,是黨校製度文化的核心內容和靈魂。黨校製度文化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各級黨校製度文化的共性。但另一方麵我們還要看到黨校製度文化的個性,由於各黨校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比如曆史沿革、教職工隊伍狀況、精神麵貌、領導風格等等不盡相同,因此表現出各自鮮明的製度特色。每個黨校的製度都是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摸索、選擇、積澱下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充分展示了每個黨校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當黨校的製度和黨校文化高度融合之後,就形成了每一個黨校的製度文化。這種製度文化能夠把黨校的價值理念外化為教職工的自覺行為,如此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其他學校難以模仿的精神風貌和風格特色。

2.強製性和自覺性統一

黨校製度是一種規範,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一定的強製性。所有黨校教職工都必須毫無例外地遵循這些規範。比如作為一名黨校教師,要嚴格執行“科學研究無禁區,黨校講台有紀律”這一規範,在理論宣講中,尤其是在黨的每次代表大會精神宣講中,一定要講政治、講黨性、講紀律,此時,我們的宣講就代表了黨的聲音,我們的形象就代表了黨的形象,因此政治性、原則性是第一位的。在宣講中要緊扣報告原文,講透精神實質,而不能根據自己的個人想法和觀點任意發揮,隨意講解,要真正做到解讀報告不走調,宣講精神不變味。這是每一個黨校教師必須自覺遵守的規範。黨校這種強製性的要求過程是一個統一行動的過程,對於每一個黨校教師而言,也是強製性向自覺性過渡的一種過程,製度文化本身就是外在製度向個體內化的一種動態過程。黨校製度文化的強製性並非終極目標,黨校製度文化的自覺性才是我們追求的文化結果。強製性僅是達到高度自覺性的一種手段,沒有強製性很難實現我們所希望的自覺性,黨校製度文化的辯證統一過程即是它產生文化效應的過程。巴州黨校的一些特色製度,都經曆了這樣一個從強製性要求到自覺性遵守並認同的過程,也許正是因為能做到這一點,才使很多來考察學習的兄弟黨校認為“巴州黨校的經驗不可複製”。

3.繼承性和創新性統一

黨校在長期的發展曆程中,形成了許多寶貴的優良傳統,由此而形成的製度文化傳統也成為黨校的無形財富並影響一代又一代黨校人的精神風貌。在新世紀新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校工作積累了許多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鮮經驗。這些優良傳統和新鮮經驗,都是我們推進黨校事業值得珍惜的財富。《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既繼承了黨校的優良傳統,又把新鮮經驗轉化為製度和規章,體現了繼承和發展的統一。在繼承優良傳統方麵,《條例》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並將這一原則鮮明的體現和貫穿在各章各條:堅持黨校的定位,並明確黨校在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中的主渠道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課;堅持黨委對黨校的領導;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基礎;堅持黨性教育是黨校的必修課,並貫穿於黨校教學全過程等等。對於黨校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體現黨校性質並長期管用的優良傳統,《條例》都給以很好的繼承,而且結合新的形勢作了新的表述,並形成科學規範的製度。在總結新鮮經驗並轉化為製度和規章方麵:比如在對黨校的定位上,新增“黨校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在黨校的基本任務、科學研究工作中,都強調黨校肩負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任務;把學風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總則,並明確要求“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在加強黨委對黨校的領導上,要求“把黨校工作納入黨委整體工作部署和黨的建設總體安排”;重視管理在黨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增一章“學員管理”,而且明確要求加強教學的組織管理,並對行政管理提出要求等等。這些新的內容,總結了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校工作的新探索和新做法,並加以提升和概括,形成了製度化的新規範,表明我黨對黨校工作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誌著黨校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三)黨校製度文化的功能

黨校製度文化是黨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校文化的內在機製,是維係黨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黨校製度文化具有導向功能。管理者以《條例》為指南,通過製定本學校的製度、條文,來體現黨校的辦學目標、辦學宗旨、對黨校教職工和學員的要求等,使管理對象的行為納入特定的軌道,用以保證黨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和良好的秩序。健全、成熟的黨校製度文化能給予成員正確的發展目標,使教職工和學員自覺地向製度文化所要求和體現的目標努力。

其次,黨校製度文化具有規範功能。由於製度文化的規章設置、儀式和傳統的形成都滲透著黨校的道德要求與教育意誌,因此,黨校製度文化能對那些不符合黨校健康發展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進行糾正和懲罰,以使黨校成員形成對違背黨校職業道德、社會道德、社會規則的思想和行為的判斷力、自控力,自覺抵製各種醜惡現象的侵蝕;也可以通過暗示、輿論、從眾等對教職工、學員產生潛在的心理壓力和動力,規範教職工、學員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進而把外在文化轉化為內在文化,從而主動接受學校的製度規範。

最後,黨校製度文化具有陶冶功能。黨校製度文化是剛柔並濟的管理,規章製度的製定、執行、反饋、監督等應更多地考慮到教職工、學員的感情和接受力,時刻關注教職工、學員的思想動態,賦予製度“人情味”的色彩,使生硬的、簡單的條文具有文化色彩、人文色彩,健康的製度文化的陶冶功能就體現在這裏。

當然,黨校製度文化的功能遠不止這些,還有教育功能、整合功能、社會化功能等等,理論上的巨大作用都需要實踐中的努力來實現,隻有在黨校製度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職工的感情和需要、充分理解製度文化的深刻內涵、認真設計黨校發展的計劃和目標,才能真正發揮黨校製度文化的相關功能。

二、巴州黨校製度文化建設的實踐

(一)巴州黨校製度文化建設的特點

製度是學校一切行動的依據,隻有有了完善的製度保障,各項工作才能正常開展。巴州黨校和其他黨校一樣,有一套完整的學校規章製度。隨著黨校改革發展的步伐加快,學校的規章製度也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完備,逐漸形成了科學規範、剛柔相濟的製度文化。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

1.製度的規範化

巴州黨校製度的規範化主要體現在製度製定過程的規範化和已生成製度的規範性。

(1)製度製定過程的規範化。

提及製度文化,很多管理者往往立即想到的就是“建章立製”,而且越細越好。所以,今天走進任何一所學校,都可以看到一本本厚厚的學校章程。但在這些名目繁多、要求嚴格的規章製度背後,又凸顯出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與問題。主要有:一是剛性有餘,柔性不足。很多製度大都以規定、標準、紀律、指標等形式出現,要求人們必須怎樣和不得怎樣,是明確的強製性的“規矩”。二是理想化程度高,操作性不足。很多規定看似嚴格,但不合理,所以也就難以很好地得以執行。三是時效性有限,不與時俱進。有些製度是多年前製訂的,符合當時的狀況。但時至今日,早己物是人非,這些製度己無法滿足現今需要。四是專製型有餘,民主性不足。過去製訂製度時,基本是領導決定,群眾服從,沒有自下而上的尊重民意的過程,這些製度當然也很難得到群眾的自覺擁護。

十年間,巴州黨校先後兩次集中修訂了黨校的規章製度。第一次修訂是在2004年,經過之前兩年的大力改造,黨校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過去自由散漫的作風和思想依然存在,並且有進一步滋長的苗頭,而且當時的製度不完善,有些已經過時,在整理中發現,各種製度倒是不少,但就是“麵孔”老了些,有的竟是十幾年前製訂的,從內容上看顯然已經沒有什麽針對性了。在這種背景下,經校委會研究決定開始重新製定、整理、修改巴州黨校的製度。從此,黨校的製度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第二次是在2009年,又根據新的形勢和黨校實際工作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對學校的規章製度進行了重新的梳理與整編。作為學校文化管理的改革之一,學校在此次製度修編中,將製度的優質生成作為工作重點。具體表現在:一是廣集意見,參考同行。即廣泛征集各科室、各部門教職工的意見,由各處室負責人召集本部門人員集體討論,並向校委會提交討論稿,再由校委會集體商定;同時還適當參考其他兄弟黨校的製度建構體係。二是考量舊製,實現創新。在現階段正在形成的管理理念

指導下,對學校已有的製度進行考量,深入剖析其現實可行性,與時俱進,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三是整體構思,形成體係。從當前校情出發,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各方麵的意見,形成學校製度完備的體係,做到各項製度指向明確、層次分明。四是實踐檢驗,動態更新。學校在修訂製度以後,還會多次征求各部門的意見,在反複改進中不斷完善提升。

(2)製度執行的規範化。

在規範的製定程序下,學校生成了一套完備的製度係統,包括願景規劃體係、行政管理體係、人事管理體係、教學科研管理體係、學員管理體係、後勤管理體係、黨群組織管理體係等,真正做到了學校管理的有序進行。比如:

體現在行政管理方麵的有:校委會議製度、校委會成員工作分工及崗位職責、會議製度、教職工考勤製度、財務管理製度、公車管理製度、文印工作製度、醫務室工作製度、計劃生育管理製度、衛生管理製度等。

體現在教學科研方麵的有:教學常規管理、教學質量評估、教學質量監控、教學工作量管理辦法、教師外出授課管理規定、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科研工作獎勵辦法等。

體現在學員管理方麵的有:學籍管理、考勤製度、學員守則、學習管理、學員自學管理辦法、黨性鍛煉等。

體現在人事管理方麵的有:績效考核管理、突出貢獻獎勵製度、師資培訓培養、職稱評聘、評優等。

體現在後勤管理方麵的有:校產管理、采購管理、食堂管理、校園環境建設、水電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維修管理、網絡信息財產管理等。

體現在黨群組織管理方麵的有:黨風建設、支部生活製度、老幹部黨支部工作製度、老幹部閱文製度、老幹部工作製度、走訪慰問離退休老幹部製度、向老幹部通報情況製度、老幹部工作人員學習製度、領導聯係老幹部製度、老幹部外出考察製度、工會活動製度等。

巴州黨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從嚴治校”的要求,對製定出的規章製度,在執行中做到了規範有序。

常務副校長經常講:“黨校的教職工絕不能講有悖於黨的話,更不能罵黨,否則就別想在黨校待。”這話很直白,卻把黨校規章製度中最基本最本質的內涵點了出來——“黨校姓黨”,這是每一個黨校人應該堅守的第一原則。對教師隊伍,從遵守最基本的作息紀律抓起,從教師應具備的外在形象抓起,從巴州黨校“師德要義”入腦入心抓起。要求教師自覺遵守作息時間;要求每個老師必須穿校服才能上講台,不遵守的老師給予相應的處罰;要求男教師頭發不能過長,也不能理得過短,女教師不得穿過短的裙子,不得燙染頭發、過度化妝,做到整潔、樸素、大方。常務副校長平時非常注意教師的儀表,發現不符合規定的就立即提醒、立即糾正。他經常會在會議上點老師的名提問巴州黨校“師德要義”的內容,看是不是記在了心裏,並且要求每位老師都要把“師德要義”放在授課課件幻燈片最前麵,講授每個專題前都要向學員展示,接受學員的監督。

在新時期、新目標、新定位、新任務的要求下,巴州黨校不但完善了“黨校製度”匯編,還不斷探索黨校學員管理的規律性,不斷完善校紀校規,重新修訂完善了學員管理製度,將學員守則匯編到主體班教材中,學員入校當天,每人發一冊,讓學員入校就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為公開、公平、公正的服務性管理提供保障。

2.製度的精細化

所謂“精細”,就是精密細致之意。中國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複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複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巴州黨校管理製度無微不至,周密而合理。學校管理的方方麵麵,都有相應的規定可以參照執行。這些製度包括黨校各部門人員的崗位職責、黨校各項工作的流程及規範、教師的激勵製度、教職工的考核製度等等,使黨校的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巴州黨校的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這就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按照崗位職責把本職工作做到位、盡到職,對工作負責,對崗位負責,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如《巴州黨校走訪慰問離退休老幹部製度》中有一條規定:離退休老同誌80高齡以上者,及時送上生日蛋糕及賀卡,長期居住在外地的應提前寄生日條幅與賀信。2005年至今,全體教職工已為黨校今天依然健在的老紅軍慶祝了90歲壽辰,為黨校的老八路隆重慶賀了80歲生日,為80歲的李丁貴老人全校慶壽。2010年為李子富、餘汝威兩位80歲的老人祝壽時,常務副校長還精心為他們撰寫了一副祝壽聯:桃李不言安康屬子富,桑榆唱晚授業歸汝威。橫批:耄耋雙星。這幅對聯充分表達了全體教職工對兩位老同誌真誠的祝福,同時也體現了巴州黨校製度對教職工細致入微的關照與體貼。像這樣的老壽星在黨校越來越多,這些為黨校發展建設做出過貢獻的老同誌是黨校的寶貴財富,老幹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細不細,事關和諧黨校的建設,正如老同誌所說“文明社會人長壽,和諧校園壽星多。”

這些事情對學校管理來說,都是很小的事,但是“能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就是巴州黨校製度管理的精細化體現出來的真諦。在製度管理中堅持把細節做到位,是增強執行力的強大後盾。在常務副校長的眼裏,要做到製度管理的精細化就是事無巨細,事事到位,隻有到位了,才會出精品。這種精細化的管理,說到底,就是從打掃衛生這樣的小事做起,從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做起。你走在巴州黨校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會覺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甚至在深秋落葉飄飛的季節裏也是如此,黨校人常感歎“黨校的校園比自己家都要幹淨”。我國有句古語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西方有句諺語講,魔鬼藏在細節中。這兩句話其實共同指向一個道理,那就是“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一個在管理中關注細節的學校,一個連環境衛生都做到極致的學校管理者,想不成功都難。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窺探到巴州黨校製度精細化管理的魅力。製度的精細化管理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模式,更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

3.製度的人文化

巴州黨校在管理製度建設過程中從充分尊重、信賴、依靠、激勵組織成員的角度和原則出發,將強製的、外在的約束逐漸變成自覺、自主的自律管理。在這種製度文化的管理下,學校的製度逐漸變成了無形的精神力量。

(1)製定目的的人本化。

巴州黨校始終堅持製定製度的目的不是為了對教職工的“管、卡、壓”,而是為了讓教職工有章可循,為了讓敬業認真、埋頭苦幹的人不吃虧。在製度文化建設中,學校基本達到了製度管理的最高境界即“不需要製度的製度管理”“製度從不掛在牆上,而是在每一個教職工的心裏”。在這種製度文化的引導下,一方麵,黨校教職工已經形成了依照製度行動的習慣,製度對於他們已不再是一種外力的約束;另一方麵,當教職工利益衝突時,依照製度行事已經是全體成員自然而然的習慣。

(2)建設過程的人文化。

巴州黨校不僅在製定目的上堅持人文化,更注重在製度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民主參與。巴州黨校在製度建設中充分尊重各部門教職工的意願,吸納教職工的意見,切實做到了維護教職工在製定製度過程中的平等參與權和發言權。經曆這樣一個民主參與的過程,教職工對製度的認可度大大提高,並且逐漸做到了在思維、言語和行為上與製度保持一致。二是價值認同。在製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巴州黨校教職工對黨校管理製度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校再也不是像一開始那樣通過使用校規這一“高壓”強製教職工服從製度,或者通過不斷地強化訓練使其養成習慣,而是對教職工實行了價值認知層麵的導向,從中教職工明白了為什麽要遵守規定以及遵守規定對自身成長的意義何在,進而在內心認同學校的規章製度,真正認識到自己身為黨校人的形象應該是怎樣的、自己的言行舉止應該符合什麽樣的規範。

(3)製度實施的人性化。

嚴格的管理、剛性的管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硬”管理,而依靠精神要素進行的管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軟”管理。在建立基本的製度保障之基礎上,巴州黨校挖掘蘊涵其中的文化因子,嚴格按照科學性、先進性、有效性的標準建立與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充分展示黨校“以人為本”“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意識、行為特色,既保證了學校實施規範化管理與標準化管理,又充分立足於黨校工作的現實發展需要和教職工的客觀現狀。比如在製度的執行上,巴州黨校做到了“金剛怒目”,敢管、善管;在執行獎勵製度時,又實施了“菩薩善目”,會獎、善獎。再比如巴州黨校要求所有教師必須坐班,嚴格考勤紀律,打造一支紀律嚴明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在具體實施中又對那些年齡在50歲以上的督導以及45歲以上的女高級講師給予不坐班的人性化照顧,但同時又輔以嚴格的教育教學任務、參加會議、重要活動等的考勤紀律要求。類似的情形很多,既保證製度執行的嚴肅性,也體現執行製度的人文性。巴州黨校建立的黨校製度文化正是以“軟”管理為精髓,以鑄造學校自身的“內功”為核心,實現了辦學理念、治校精神到黨校的社會形象的內外部互動。

(二)巴州黨校製度文化建設中的理念

1.精神重於形式

巴州黨校製度的奧秘並不在於規章製度條文本身,而在於滲透在其中的學校發展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等精神文化方麵的因素,正是這些內容賦予製度以靈魂,讓規章製度的影響能深入到教職工的心理層麵並發揮作用。比如在2003年學校製定了關於教師外出授課的相關規定:教師外出授課要積極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得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教師應邀外出講課(包括節假日),應以不影響校內工作為前提,事先應由邀請單位與校領導聯係,經學校黨組織或主要領導批準後,到教務處填寫《教師外出授課登記表》備案,授課結束後將回執單及時交教務處保存,計入工作量;未經學校黨組織或主要領導批準,教師一律不得私自外出授課,否則,將嚴肅處理;教務處對外派授課教師進行把關,選派那些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且專業對口的教師承擔校外授課任務,外出授課教師,必須認真備課,保證授課質量,維護黨校聲譽;教師外出授課期間,必須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注意自身形象,不能出現不健康的言行,特別要杜絕索要錢物的不良現象等等。這一製度產生的初衷是為了規範教師外出授課的言行,維護黨校的形象。在此基礎上,2008年學校又推出了“三不準”——不準私自外出授課、不準私自收取講課費、不準無故接受學員請吃。這一製度落腳在“嚴”字上,是“從嚴治校”的具體體現。我們來看此製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一個真實畫麵:

醫院,病房裏。

“你們,這次吃了幾次飯呀?”生病住院的肖校長翻了個身,冷不丁地問了句。剛從且末上完課,來向校長匯報的幾個老師瞪大了眼睛,很納悶:什麽意思?每天都在吃飯啊?看著大家迷茫的眼神,校長補充了一句:“你們這次在且末講課,學員請你們吃了幾次飯?”

頓時,大家都明白了,這是校長在考驗他們。大家相視看了一下,最後組長雷老師還是如實地說:“有一次。”

校長臉色一沉:“該如何處理

?”

“自願接受學校的處罰。”

“盡管你們這個組是時間最長、去得最遠、也是最辛苦的組,但是違反了學校的規定,處罰也是不能免的。”

這是巴州黨校實施縣市黨校辦學體製改革,州黨校教師赴縣市上課的第一學期。這個小組也是第一個受到處罰的小組。

“三不準”隻是形式,其精神內核是“從嚴治校”,“從嚴治校”是滲透在其中的指導思想、文化理念,是黨校上下應該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在“三不準”的約束下,巴州黨校教職工嚴守紀律,自覺性、自律意識及思想境界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基礎上,2013年巴州黨校又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即“要多講馬列原著,不要標新立異;要服從學校教學安排,不要私自外出授課;要多與學員交流,不要吃吃喝喝。”這一規定中注入了更具體更人性化的製度因子,將“三不準”這一“約束製度”軟化,讓教職工在嚴要求中能感受到學校管理製度對教師專業成長及生活的關照,其內蘊的精神因素也更加豐富。

再比如巴州黨校的激勵機製。常務副校長經常說:我們樹正氣,構建風清氣正的和諧黨校,就是要讓踏實做事的人有麵子,讓撥弄是非的人沒有市場。怎麽做?這就需要建立健全激勵機製。巴州黨校建立了包括教學、科研、行政、後勤各方麵的獎勵製度,所有製度的導向就是兩個字—“實幹”,以實幹論英雄。黨校教職工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是:說得多不如幹得多。教學、科研工作都是按照每個人完成年度工作量來定奪。2008年建立了按照完成年度教學工作量表彰優秀教師製度,每年優秀教師按照完成當年教學工作量排名確定,排名前十位的就是年度優秀教師,不需要教職工投票評選,大家都十分認同,沒有人提出異議。從2012年起,對縣市分校優秀教師的評選也開始采取按完成工作量確定的辦法。獎勵的原則是: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精神文明創建、黨建工作都建立了相關的獎勵製度,如每年評選表彰文明創建先進個人、文明科室、和諧家庭、文明老人、敬老模範、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讓每一個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工作的同誌,不論在什麽崗位工作,都有機會受到表彰獎勵。黨校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製度,就是常務副校長提名獎勵製度,有時一些特殊崗位工作出色的同誌,由於按照正常的教職工民主推薦程序推薦時被大家疏漏了,常務副校長可以提出推薦意見,經校委會或黨總支會議研究通過後進行表彰獎勵。近幾年在文明創建先進個人推薦過程中,有3名返聘的負責大門警衛、校園清潔的工人,2名負責室內保潔的工人都是由常務副校長提名表彰的。因為這些同誌平時工作踏踏實實、默默無聞,所以大家心服口服。另外校主要領導在日常工作中,還會及時對工作進步、境界提高、表現突出的同誌給予肯定。

可見,巴州黨校製度的生成與實施精神重於形式,通過不斷的製度創新來促進黨校發展的關鍵不是求取製度的形式,而是催生內在的製度精神與黨校價值觀形成共振合力,推動黨校的發展。

2.管理就是服務

在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美國馬裏蘭大學教授來華講學時談到,到中國來,最為欣賞的一條標語就是為人民服務。他認為管理就是服務,領導就是服務。這讓大家感到新鮮,在當時,一般人多認為,管理就是領導,而服務就是被領導。三十多年過去,“管理就是服務”的觀點已被人們普遍認可和接受,甚至成為很多單位的工作宗旨。巴州黨校也是這樣理解並實踐的:領導的工作是為教師服務,教師的工作是為學員服務。因此,黨校的製度不是管製著教師和學員,而是服務於教師和學員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一種公正化、效率化的服務。

要實踐“管理就是服務”,關鍵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要理解“權力就是責任”,才能理解“管理就是服務”。責任心反映了一個人的工作品質,是一個人的人格再現。具有責任心的人,會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在組織中的重要性,把實現組織的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目標。教師工作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教學管理人員的責任主要針對學員和教師,要主動關注教學工作的運轉情況,對教學工作負責,還應主動關注教師與學員的思想動態,想老師和學員之所需。在巴州黨校,衡量一個人的尺度,不是職位的高低,也不是崗位的差別,而在於是否有責任心,是否盡職盡責。在平凡而具體的工作中,每一個教職工隻要做得盡職盡責,就會使學員受到愛崗敬業的教育,就發揮了教職工在黨校幹部教育中的率先垂範作用。

3.“軟”“硬”結合

近年來,巴州黨校在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之餘,根據巴州黨校的特點與品質優勢,結合當前黨校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以及時代對黨校人的要求,提煉並規劃了“厚德方能載物、教書重在育人”的校風、“腳踏實地、小事做起”的作風、“嚴謹科學、傳承創新”的學風“三風”建設工程以及和諧班子、和諧隊伍、和諧校園的“三和諧”創建。在這樣的學校氛圍中,教職工堅定了實現黨校發展目標的信心,同時,巴州黨校管理製度本身也逐漸出現了軟硬結合的趨勢。規章製度是冷的,是生硬的,可是執行製度的和受製度製約的都是人,因此有必要給“硬”的製度以“軟”的支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巴州黨校,“管理規範化”和“服務人性化”才能並行不悖,和諧有序統一於黨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之中。比如在嚴格管理學員的同時,通過現場教學、異地教學和各類文體活動等,把“以人為本”與教學管理結合起來,堅持對學員的學習管理工作張馳有度,寬嚴相濟,堅持把對學員的服務和管理結合起來,做到嚴之有理、嚴之有情,充分體現人本管理、民主管理的原則,不斷提高師生之間的凝聚力,建立黨校學員的“精神家園”。

從巴州黨校管理實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對待管理製度的軟化,至少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並不是說任何學校都應采取軟製度。在製度文化尚未確立,學校教職工還沒有形成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時候,在製定製度時就不能一味追求寬鬆,否則不僅製度不能建立起來,反而是對管理製度的一種破壞;以前建立的製度體係不僅可能土崩瓦解,甚至還會讓學校呈現出一盤散沙、無人管理的局麵。因此,關鍵還在於學校硬性製度之中所蘊含的文化。有了這種精神或文化,硬梆梆的管理製度也會變得有血有肉,“死”的製度條文也會升華為“活”的生活哲學,並外化為教職工的生活方式。

第二,製度軟化,並不是說要脫離硬性的科學管理,硬性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前提。科學管理理論是有一定的弊端,它過於忽視人本身的感受,但是如果拋開科學管理僅談“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無異於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樓,其結果不言而喻。即使是在軟化製度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硬性製度的有效作用。

(三)巴州黨校製度文化建設成果

1.學校製度得到較普遍的認同

黨校的常規管理製度從出台到執行,教職工們都是認同並遵照執行的。但對於巴州黨校的一些特色製度,一些教職工還是經曆了從抵觸到認同的轉變。比如巴州黨校人穿校服這一製度,學校明確規定黨校教師上講台授課、參加重要活動、外出集體活動以及有學員在學校時都必須統一著校服。這一製度始於2003年,一開始完全是靠強製執行,一些黨校老師內心很不情願,尤其是個別愛美的女老師甚至對這身衣服厭煩至極,一有機會就要換上自己漂亮的連衣裙。隨著黨校教學改革的深入,隨著巴州黨校在社會上、在黨校係統的形象逐漸樹立,隨著這一製度長時間的堅持,這一身校服竟然成為巴州黨校人的形象名片。在巴州各縣市、在新疆黨校係統,一看穿著,一看言行舉止就知道是巴州黨校的。從這一點也足以看出這一小小的製度帶來的社會影響。巴州黨校人開始慢慢以“此身行頭”為榮了。以前,每逢重要活動,辦公室都要挨個打電話,一個一個叮囑要穿校服;現在,不用通知,每一個人都自覺地穿著校服參加各種活動。再如,“不準隨意接受學員請吃”。開始時很多老師都不以為然:有那麽誇張嗎?如今,當“不準隨意接受學員請吃”成為巴州黨校教師的一張形象名片時,大家再理解這些話的時候,都深感其用意之深。對這些特色製度的認同其實就是對作為一名巴州黨校人應該有什麽樣的形象的一種價值認同,產生了價值認同,這一製度就富有了人文性,提升了境界。

主體班學員軍訓

2.學校文化得到優化

十年的不斷實踐,巴州黨校各項管理製度越來越規範,各項工作程序越來越周嚴,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巴州黨校八大文化體係,真正做到了“事事有指南,處處有規範,人人都參與”,凝結在八大文化體係中的學校精神已深深鐫刻在教職工的心裏。在巴州黨校,“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不是口號,而是落實在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裏,落實在建設“風清氣正和諧黨校”的目標中,落實在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的行動中。教室裏嚴肅活潑,紀律嚴明;食堂裏飯菜飄香,井然有序;公寓裏人來人往,安靜整潔;美麗的校園裏沒有任何標示,卻沒有人亂扔垃圾,沒有人踐踏草坪,沒有人大聲喧嘩。這就是學校製度文化管理的力量。

3.學校形象漸得提升

通過多年的製度管理和教育培養,教職工隊伍政治素質、精神麵貌顯著提高。學校以“師德要義”為標準,來塑造巴州黨校教師形象,大到職業道德、思想境界、工作紀律,小到教師著裝、課件標準、文明用語,在嚴格要求下,“敬業認真、嚴謹科學、淡泊名利、自尊育人、言行一致、為人師表”在黨校教師隊伍中已經蔚然成風。特別在2011年秋季開始進行的州縣市辦學體製改革工作中,全體教職工在各自崗位表現出較強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團隊精神,積極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尤其是中層幹部發揮了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全體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每天清晨提前一個半小時著裝整齊、精神煥發地來到校園,統一乘車前往縣市分校,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沒有一人請假耽誤上課,一些女教師被派到上千公裏外的縣分校上課,一出去就是一周,孩子、家庭都沒法照顧,但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為了給單位減輕經費壓力,很多中層幹部都主動開著自家的車接送老師上課。學校規定老師去各縣分校上課自費解決用餐,大家都嚴格遵守紀律,不給縣市的同誌增加負擔,圓滿完成了州黨委交給的各項培訓任務,受到縣市黨校和領導的好評。通過十年不鬆懈的努力,嚴要求、高標準,今天的巴州黨校已經今非昔比:優美的校園環境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是巴州黨校、巴州黨校教職工的社會形象已經明顯不同。近五年來,州委黨校連續被州直機關工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巴州黨校的快速發展也得到了中央黨校、自治區黨委、自治區黨校、巴州黨委的肯定,得到了學員和同行的認可。

巴州黨校製度文化建設的實踐表明,建設學校製度文化主要應做好三方麵的工作:一是塑造共同的價值體係,沒有一種適宜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係作為製度生長的環境,任何製度都不能存續下去。製度本質上是源於教職工的選擇,如果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可,那麽該製度就無從實施。二是確保製度的優質生成,此項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對於製度文本的完善,打造的是靜態的“文本化”的製度文化。三是確保製度的高效執行,此項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對人的行為的規範,打造的是動態的“人化”的製度文化。製度生成是基礎,製度執行是重點也是難點,製度執行的目的就是促進“文本化”製度文化向“人化”製度文化的遷移,並通過實踐的檢驗和反饋,不斷修正和完善製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