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黨校教學文化

第四章

黨校教學文化

一、黨校教學文化概述

(一)教學文化概述

1.教學文化的內涵

教學文化的研究是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正是因為新生事物本體特征的朦朧以及學者探究角度的不同,導致了對教學文化概念的多重界定。首先,從教學文化概念的定位來說,教學文化最先是作為學校文化的下位概念出現的。有學者把教育的組成按照要素的形式加以劃分,認為教師文化、學生文化、教學文化都是學校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學文化被看成是由學校的獨特價值、規範、行為模式等構成的學校文化的亞文化。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文化熏陶中所具有的文化性格使得教學實踐具有了相對穩定與獨特的文化品性。教學文化一旦形成,又會持續地作用於學校的教學內容以及師生的教學行為。其次,從教學文化研究的方法論角度來說,由於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化研究熱潮的興起,教學文化自提出之日起就被作為文化學與教學論學科的交叉領域中的課題加以審視。教學文化被認為是運用文化學的理論與方法來探討教學現象或教學問題。其基本內涵一是用文化學的理論來探討教學過程的本質、特性和規律,對教學所涉及的各個方麵進行文化學思考;二是用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教學,描述師生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詮釋師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實現教學研究範式的轉變。再次,從教學文化的類型和組成成分來說,國外一些學者對教學文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切割與分層。加拿大學者哈格裏夫斯(AndyHargreaves)認為:教學文化既有內容又有形式,內容包括由長期受相似支配和限製的教師群體中所共享的態度、價值觀、信念、習慣、假設以及做事的方式等;教學文化的形式是指文化成員之間的關係和交往方式。我國學者對教學文化的結構與性質進行了研究,有人認為教學文化在不同的維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課堂文化、一種活動文化、一種關係文化、一種顯性與隱**融的文化;有學者從結構層麵把教學文化的組成要素劃分為核心要素(教學生活方式)和支持性要素(教學集體無意識、教學風俗習慣、教學製度、教學思想)。

因為任何文化樣態都具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和覆蓋層麵,所以對教學文化不同維度的審查對於教學文化的概念澄明和教學實踐的理性理解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就人類社會的教學實踐來說,它從來就體現為一種活動狀態,因此,一些學者把教學理解為教育活動、認識活動、實踐活動、交往活動,教師的現實教學生活被劃分為備課、授課等不同的組成部分,這些活動都是教學文化的表現形態,是一種外顯的教學文化狀態。但是,從根本上說,師生的教學認識與教學交往並不是隨意而為、雜亂無章的,在教學行為的背後,有支撐教學活動的信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是一種內隱的但卻具有最終決定作用的教學文化狀態。我們可以將外顯的、活動狀態的教學文化稱為行為狀態的教學文化,將內隱的、思想觀念形態的教學文化稱為觀念形態的教學文化。行為狀態的教學文化是觀念形態的教學文化的外在表現,而觀念形態的教學文化是行為狀態的教學文化的思想根基。這就好比是藝術作品與其所承載的美學理念之間的關係,作品的成功在於對美的追求和體現,而美學思想也必須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來展示和成就自身。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外顯的教學活動與內隱的思想觀念並不具有絕對的對應關係,顯性的教學活動不一定能夠真正反映隱性的文化品質。某些教師出於製度的規約而表現出來的教學行為,由於缺少對教學思想和觀念的深刻洞察而流於機械操持、無理性內涵和價值承載的境地。雖然顯性的教學行為不一定能夠明確表達隱性的教學思想觀念,但隱性的教學思想觀念卻必須借助顯性的教學行為得以呈現。正是由於外顯的教學行為與內隱的教學思想觀念之間具有這樣的非對應關係,而教學文化追求的又是“形與神的統一”,要求“形具而神生”,因此,無價值承載的教學行為與無行為表征的抽象觀念都不應是教學文化的具體表現和組成部分。我們認為,教學文化應是師生群體共享的教學的價值體係及其相應的行為方式。

2.教學文化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義

(1)它標誌著教學進一步走向成熟。

通常認為,教學是傳遞文化的工具,而其自身並不構成文化。如果將教學僅作為文化的傳遞工具,那麽它隻能是依附於文化的存在。教學文化的提出意味著教學自身就有文化,甚至教學就是文化。這樣,教學就由依附性存在走向自為性的存在,而這恰是教學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

(2)它有利於教學研究的深入。

通常,人們研究教學主要是研究教學行為和教學實踐,是可以觀察到的教學。而實際上,教學除了可觀察的部分外,還存在不可直接觀察的部分,即內隱的教學文化,而這不可觀察的部分甚至還是帶有根本性和決定性的。

(3)它有利於教學的轉型。

表麵上看,教學的轉型主要是教學行為的變化,再深入一點就是教學觀念的變化;而事實上,內隱的教學文化的變化才是最根本的。真正的教學變革必須是文化、觀念、技術的整體變革,已有的教學文化越來越成為影響教學改革的重要阻力,而時代的變化,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教學論研究必須關注教學文化,必須對教學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這對於深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黨校教學文化的特殊性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了黨校的職責,即“中國共產黨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完成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任務的主途徑。黨校教學文化是黨校教學的精神引領,是黨校教學的環境塑造,是黨校教學的製度規約,是黨校教學的靈魂與核心,也是黨校教學的文化選擇、創生與建構。它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員共享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信念以及行為模式等的關係的總和。黨校教學文化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黨校教學基本要素的特殊性

黨校教學的基本要素,概括起來主要有黨校教學的主體、客體和中介三部分。

黨校教學的主體就是黨校教學活動過程中人的因素,主要由黨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黨校教育者,是一切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發揮教育作用的人,包括教師、教育管理者、課程計劃的製定者等。在黨校教育活動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就不會有教育活動的出現和存在。因此,黨校教師必須具備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等基本素質。受教育者,也稱為學習者,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在教育者的指導和影響下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作為黨校教學對象的領導幹部至少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教學對象身份的層級性。由於黨校培訓培養的領導幹部層級眾多,《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規定了從中央黨校到地市縣級黨校所培訓的領導幹部的不同級別,如“中央黨校主要輪訓省部級黨員領導幹部、正廳局級黨員領導幹部和縣(市)委書記”“省、自治區、直轄市委黨校主要輪訓副廳局級黨員領導幹部、正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和鄉(鎮)黨委書記”“市(地)委黨校主要輪訓副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和正鄉科級黨員領導幹部”“縣(市)委黨校主要輪訓副鄉科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基層黨員幹部。”這些不同層級的領導幹部,他們都身負著相應的職、權、責,代表著黨和政府行使著管理職能。二是教學對象來源的多域性。這裏的多域性,不僅包括來源地理區位上的多域性,還包括來源領域上的多域性。就黨校培養對象說,無論其職務與級別如何,他們都身負特殊職責。要保證他們履行好包括把好政治方向、端正價值取向和自覺維護大局的政治責任,做到為黨盡心;履行好領導各地各部門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文明發展與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做到為國盡力;履行好提高能力為民造福的工作責任,做到為民盡責;履行好廉潔從政的廉政責任,做到保持本色,等等。

黨校教育的客體就是黨校教學主體所認識和作用的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內容一般體現在課程計劃、專題設置和教材之中。《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黨校教學布局要堅持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為中心,著眼於提高黨員領導幹部的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以掌握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為重點夯實學員的理論基礎,以把握時代特征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為重點拓展學員的世界眼光,以強化大局意識和應對複雜局麵為重點培養學員的戰略思維,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和改進作風為重點加強學員的黨性修養。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要求,不斷充實和創新教學內容,優化黨校教學布局。”這裏,明確提出了黨校“一個中心、四個方麵”的教學定位,也明確了教學的內容、基本要求與受訓對象所要達到的目標,即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中心,著眼於提高黨員領導幹部的領導素質和執政能力;以掌握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為重點,夯實學員的理論基礎;以把握時代特征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為重點,拓展學員的世界眼光;以強化大局意識和應對複雜局麵為重點,培養學員的戰略思維;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和改進作風為重點,加強學員的黨性修養。

黨校教學主客體的中介就是教學活動中把教育主體和客體聯係起來的形式和手段,具體地說就是黨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采用的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實現教育目的的各種方式方法。教學主體、客體和中介這三個基本要素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相互作用,構成了各級黨校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2.黨校教育理念的特殊性

除了這三大要素以外,黨校教育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即黨校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看不見摸不著,卻貫穿於黨校教育的全過程,體現於黨校活動的各方麵,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黨校教育的基本理念本質上是人們對黨校教育客觀現象的反映,又反過來作用於黨校教育的實踐。教育理念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作為黨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卻是共同的,各級黨校都應遵循。

(1)黨校姓“黨”的教育方向。

黨校姓“黨”是黨校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對黨校教育政治方向的確定。黨校姓“黨”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一是信“黨”。這是對黨校教育主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最基本要求,是黨校教育的重點。人們的信念可以多種多樣,但對於黨校的廣大教職員工和參加培訓的各級黨政幹部來講,必須增強黨的觀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注重黨性鍛煉和思想改造,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水平。二是教“黨”。這是對於信“黨”的具體貫徹。黨校要想黨之所想,急黨之所急,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同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把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貫穿於黨校教育的全過程。三是學“黨”。這是對於信“黨”的具體落實。黨校要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幹部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把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充分發揮“三個陣地、一個熔爐”的作用,把培養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德才兼備的黨政幹部作為教育的主要任務。

(2)理論聯係實際的教育要求。

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是黨校教育的又一特點,也是一個帶規律性的重要問題。黨校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識傳授,而是政治教育、黨性教育、理論教育與素質培訓、能力培訓的統一,這就要求黨校教育既要注重對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又要注重理論的貫徹和應用,理論聯係實際。理論聯係實際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弄通弄懂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正確認識和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二是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理論聯係實際,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實質上就是堅持什麽樣的思想路線問題。最根本的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反對主觀主義。黨校教育必須堅持這一理念,弘揚這一學風,要求教師的“教”和“研”,學員的“學”,都要理論聯係實際。理論聯係實際的關鍵在於加強調查研究。地州級黨校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不強,但緊密結合實際的優勢突出,在地州級黨校教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其優勢,做好結合的文章。

3.黨校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黨校是培養幹部的學校,既然是學校,就要按照學校發展的內在規律辦事。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教學科研是黨校教育的第一要務。同時,“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是中央賦予黨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對黨校教育的更高要求。教學、科研、谘政是三種不同的教育形式,它們的根本區別在於,傳播真理的教學可以反複傳播;而科研必須創新,創新是科研成果的靈魂,尤其不能通篇重複論述;谘政必須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這三者又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形成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黨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因此,黨校教育必須特別注重育人與谘政相結合,堅持教研谘一體化,真正實現黨校的“主渠道”,體現黨校教育的特點。

(三)黨校教學文化建設的意義

教學文化不應被看作是一種概念,也不應被當作一種供參考的原則,而是體驗和把握教學總體問題的一種方式。唯有探明黨校教學文化建設的意義,才能從根本上找到黨校教師專業發展和黨校發展的動力源泉。

1.提升教師的教學精神境界

很多一線黨校教師都把優秀教學的標準簡化為一個“怎麽做”的問題,圍繞著教學的策略、技巧和技能展開討論,這樣的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失去心靈的力量,產生很深的職業倦怠,教學熱情逐漸缺失,甚至對黨校教師這一職業價值產生迷茫。在現實的教學實踐層麵,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教師開展本職工作最低的水準,而專業價值的認同和專業精神的感召是黨校教師專業水準提升的不竭動力,是黨校教師高質量地完成本職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價值多元、傳統道德價值失範的現代社會,尤其需要從黨校教師的精神世界引發出教育的力量。黨校教學活動的成功,需要黨校教師充分發揮自身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因素。黨校教學文化的建設在根本上立足於教師的內心世界,目的是有效激發能影響外在教學行為的教師的心靈力量。通過黨校教學文化的建設,我們可以有效提升教師主體的理想信念、文化品位和教學熱情,使教師產生對黨校教學事業的神聖感和現實責任感,從而在根本上加強教師對黨校教學職業的價值認同和對學員的精神感召,使黨校教學真正地遠離理論的灌輸和道德的說教。

2.提升黨校教學的水平檔次

黨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全體教職工和學員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有關教學原則、教學要求及規章製度的規範約束。但要使黨校教學上檔次、上水平,還需要使這些規範、原則、要求轉化並內化為教職工和學員自覺的行為習慣,真正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水準。而黨校教學文化一旦形成,就會成為這樣一種精神力量,以潛在的規範性支配著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對群體中的每個成員產生潛在的教育作用,促使處於這種教學環境中的每個成員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由此凝聚成一種奮進的力量。

3.促進黨校教學的深入變革

通常認為,教學改革主要是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變革,然而這並沒有涉及到問題的實質。因為有效的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技術層麵上的方法改革問題,精神與觀念層麵的教學文化的改革乃是教學改革的深層支撐因素。對於有效的教學改革而言,最為關鍵的是要實現教學的“深層支撐因素”,即教學文化的變革。比如**以後,各級黨校的教職工積極投身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撥亂反正,恢複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明確了黨校教學文化的方向,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與時俱進中創新教學思路,在服務大局中找準教學定位,做到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黨校的理論教學就及時跟進一步,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培育新形勢下的黨校教學文化,推動了黨校教育的大發展。

二、巴州黨校以教學文化建設推動教學改革的嚐試

2002年以來,巴州黨校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目標要求,緊緊圍繞州委的中心工作,立足於巴州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不斷創新幹部培訓的新思路、新方法,堅持把教學擺在黨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位置,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黨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增強吸引力為目標,在為巴州幹部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也探索著教學文化建設之路。巴州黨校在教學文化建設中不斷強化“與時俱進”“黨校姓黨”“以人為本”三個關鍵理念,不斷推動黨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一)“與時俱進”——認清黨校教學麵臨的形勢

黨校教學文化不是與世隔絕的烏托邦文化,也不是自我封閉的樂土,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文化。黨校教學文化與社會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聯係,黨校教學文化受到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社會、政黨的新要求、時代的變遷、幹部的變化,都會映射到黨校教學之中。教學文化如果能及時跟進,順應新變化,就會給教學改革的順利推動提供溫暖、潤澤的土壤,反之則會阻礙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1.世情國情黨情學情的變化帶來的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多樣化,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這使社會思想文化和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呈現出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的趨勢。突出表現在幹部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明顯,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不斷增強,思想活躍度大大增加,給黨校教學帶來了新的難度和挑戰。

第一,世界範圍科技進步潮流要求不斷學習創新的挑戰。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知識淘汰率逐漸加快,交叉學科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哪個人、哪個地區、哪個民族、哪個國家,不學習、不創新,就難以生存。

第二,國內經濟體製轉軌、社會轉型的深刻變化要求新的理論闡釋的挑戰。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和改革關鍵時期,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需要做出回答和闡釋的問題很多。改革發展穩定中大量熱點難點問題,需要提供理論思考,給予馬克思主義的闡釋。

第三,在意識形態領域,麵對西方所謂普世文化的碰撞和國內各種思潮衝擊,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無疑是嚴肅的挑戰。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各種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激蕩。這種變化趨勢總體上是積極的。與此同時,國際上西方敵對勢力對我搞西化、分化的圖謀從未改變,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是長期的、複雜的,如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考驗著我們黨校人。

第四,學員素質增強對教學要求日益提高的挑戰。隨著黨的幹部隊伍整體性新老交替的實現,黨校學員與過去相比,在理論基礎和文化素養方麵都有了明顯提高。由於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幹部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數量與日俱增,加之對社會轉型、機製轉換帶來的很多現實問題的不斷思考和實踐,學員在許多方麵的知識儲備並不低於老師甚至遠遠高於老師。相當多的學員不但具備了比較深厚的理論基礎,有比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而且還善於對一些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的鑽研,黨校學員中專家型、學者型的領導越來越多。麵對這樣的學員,怎樣更好地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相長和學學相長,對黨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戰。

2.黨校教學存在的問題、差距帶來的挑戰

當前,黨校整體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學員參加黨校學習培訓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但黨校教學與中央對幹部培訓的新要求,與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政黨的新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理論聯係實際方麵,如:黨校教學還存在形式主義、脫離實際的現象;深入學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夠,掌握改革發展穩定第一手材料不夠;教學案例不夠鮮活,理論聯係實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不夠;在整體上還存在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夠等問題。這些都要求對黨校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有一個新的調整。

過去,黨校教師側重於傳統理論知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授。今天,幹部培訓的需求已從加強理論修養為主,轉向以提高執政能力為主,這種需求的變化要求黨校的教學在加強幹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緊跟時代的變化,緊貼巴州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突出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理論脫離實際,就不再是理論,而隻是零碎的教條,片麵的認識,模糊的概念,割裂的文字,不能實現滿足幹部培訓需求的目的。為此,黨校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教育和引導學員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學習收獲體現到服務科學發展的實踐上,體現到高尚的精神追求上和黨性修養上,體現到關鍵時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衝得上去的實際行動上,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和行動相統一。

3.在大培訓格局中越發激烈的競爭帶來的挑戰

黨校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直是我黨幹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熔爐,但隨著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黨校麵臨著從未有過的市場競爭態勢。中共中央2007年1月頒布了《幹部教育培訓條例(試行)》,根據《條例》關於“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建設,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幹部教育培訓機構體係”的要求,在黨校充分發揮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部門和行業的幹部教育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符合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以及境外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承擔相應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從而幹部教育培訓市場多層次、多元化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幹部教育的主管部門也在比較各個教育部門的優勢,選擇幹部的培訓基地。內地的一些省市組織部門已經將部分領導幹部的培訓改成了在黨校學習一段時間,在高校學習一段時間。雖然目前看來學員對在高校的學習褒貶不一,但這已經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黨校一統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天下的格局已經被打破。同時,各類培訓機構對黨員領導幹部培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必然以最佳競技狀態與黨校爭奪這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蛋糕。他們通過不斷更新的培訓理念和不斷推出的培訓方法對黨校構成了一個客觀的競爭態勢。這些變化說明,主陣地、主渠道的地位不會天然地保證黨校有吸引力和影響力,作為幹部教育培訓主陣地、主渠道的黨校,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麵深化教學改革,使黨校教育體現出特色,顯現出優勢,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提高教育質量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已成為黨校可持續發展的不二選擇。

在這些變化的形勢任務麵前,在這些挑戰麵前,巴州黨校人意識到必須要樹立責任意識和改革意識,教學必須要能夠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變化,適應發展的需要,滿足幹部成長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保持和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進一步體現巴州黨校的辦學特色。

(二)“黨校姓黨”——保證黨校教學的正確方向

黨校教學文化的核心就是“黨校姓黨”。因此,無論如何變化、如何發展、如何改進,黨校的特色不能變、黨校的辦學方向不能變、黨校辦學的基本要求不能變。辦學方向決定辦學性質,黨校離開了正確的辦學方向,也就失去了黨校存在的意義,就更談不上教學質量了。因此,在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新形勢下,在幹部培訓格局、幹部培訓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勢下,黨校要繼續保持主渠道、主陣地的地位,要建設一流學府,就必須堅持辦學方向不動搖,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不動搖,始終把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不動搖,做到“黨校姓黨”,並積極為黨委工作大局服務。

1.教學內容布局體現“黨校姓黨”

巴州黨校教學內容布局體現“黨校姓黨”這一核心主要有兩個方麵:

第一,以黨的指導思想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作為首要教學內容,抓好以科學理論武裝和黨性教育為中心的忠誠教育。巴州黨校每學期製定教學計劃時,都將中央精神、自治區、自治州黨代會、黨委全委會精神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安排由骨幹教師組成的備課小組提前備課,常務副校長親自指導把關,從教學根本上確保“黨校姓黨”。

第二,以黨性原則統籌其他教學內容的安排,使受訓學員實現理論武裝和黨性提高這兩個參訓目的。近年來,巴州州委黨校在安排主體班次教學內容時嚴格遵循“黨校姓黨”的基本原則。以2013年幹部培訓班為例,一方麵,學校開設了《為人類幸福指明了方向——馬克思與共產主義》《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十八大後的新氣象》《解讀腐敗新特點》《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訪工作的關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巴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改善民生和管理創新為重點,加強巴州社會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巴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井岡山到瑞金建政》《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讀〈菜根譚〉體會為官之修養》等專題,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等七個方麵的內容。另一方麵,學校設計了黨性教育的四個模塊,即:廉政教育、軍事訓練、黨性專題教學和黨性分析,注重加強對學員黨性教育的力度,強化黨性教學的有效性。

2.實施全員專題競聘、全員試講,確保“黨校姓黨”

為了確保在黨校的課堂上不出現雜音,始終和中央保持一致,確保“黨校姓黨”,10年來,巴州黨校通過堅持不懈地推進全員專題競聘、全員試講的措施,很好地解決了“黨校講台有紀律”的這一審課難題,確保了“黨校姓黨”這一大的辦學方向。例如,製定了《教師競聘上專題實施辦法》,采取“競聘演說、集體備課、模擬試講、隨機抽講”這四關進行專題競聘活動。2002年8月在州委組織部的支持下,通過反複與全體教師共同研究,終於邁開了競聘上專題的步伐。在首次黨校教師全員全專題競聘活動中,共有近35位教師對32個專題分76人次進行競聘。競聘成功的教師還要參加試講,隻有通過了由資深教師組成的評委團的審定,才能確定這個專題能否進入主題班的教學計劃。自2002年秋季以來,學校每學期都根據社會發展和形勢需要,至少對教學專題三分之一的內容進行更新,所有的新專題都嚴格實行了公開競聘和全員試講,目前已經形成了比較規範的每學期末新專題競聘,學期開學前新專題試講的做法,累計競聘和試講的專題已超過300個。

通過每學期的全員專題競聘,從細處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從有的教學專題的題目設計看,標題過大,切口過寬,建議還是以“小題大做”為好;有的教師講課平鋪直敘,重點不突出,少數教師引用的數據還停留在2~3年以前,建議每堂課還是應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數據必須用最新的統計數據;一些教師照本宣科,從理論到理論,不聯係實際,或者一到實際就沒有下文,少數教師講課口氣很大,就像宣講真理,建議少空談理論、多聯係實際講道理;有些學員感覺黨校有些老師的課,反麵的、陰暗的、負麵的東西講得太多,建議堅持以正麵引導和教育為主,弘揚主旋律等等。實踐證明,巴州黨校實行的教學專題全員競聘和全員試講,一方麵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學員和社會各界普遍反映黨校教師授課水平和以前相比,有了質的提高;另一方麵對確保“黨校姓黨”,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不斷提高服務全州工作大局的水平,確保“黨校姓黨”

巴州黨校作為州委教育培訓各級領導幹部的主陣地、主渠道,在任何時候都能緊緊圍繞州黨委中心工作,堅持“黨校姓黨”,牢固樹立“培訓出生產力”的辦學理念,結合實際開創新路,不斷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培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服務全州工作大局的水平。

巴州是南疆的門戶,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穩定的任務都非常繁重。2002年以來,根據中央的要求和對幹部培訓形勢的分析判斷,結合巴州黨校主體班教學工作實際,學校以“從嚴治校”為保障,在始終堅持“三基本”“五當代”基礎理論教學不動搖的同時,注重在教學科研中緊緊圍繞中心,積極服務大局,首先在主體班培訓的教學專題設置方麵,能做到嚴格保證30%以上的專題緊緊圍繞巴州州情和州委工作實際展開,能夠做到“貼近學員”“貼近實際”,讓學員通過聽課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還能夠對自治州的具體情況和黨委近期的重點工作有所了解。同時通過定期舉辦主體班輪訓縣處級幹部和中青年幹部,舉辦組織紀檢、意識形態、群眾團體、企業管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幹部、黨外幹部、鄉鎮幹部、社區幹部等各種類型的短期培訓,充分發揮巴州幹部教育培訓主陣地的作用,為巴州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緊扣“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主題,幫助學員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樹立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理念。不管是主體班次還是短期培訓,我們始終把掌握黨和國家經濟政策、了解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疆內州內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和美好前景作為授課的重要內容,圍繞州委提出的“跨越發展、走在前列”的戰略方針設置教學專題,開設州情介紹、拉動內需、糧食安全問題等專題,把服務跨越式發展落到實處。

二是緊扣“執政為民、關注民生”這一要求,幫助學員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增強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一直把更加關注民生、創新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容放在突出位置,強調黨的要求,反映群眾意願,引導學員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更加注重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上學就業、醫療社保、住房物價、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是緊扣“穩定壓倒一切”這一主線,幫助學員進一步確立馬克思主義“五觀”和“三個離不開”思想。黨校結合巴州實際,把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列為各類班次的教學內容,注重發揮少數民族幹部在學習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論、構築牢固思想防線、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穩定的主動性和積極作用。先後與有關部門聯合,在州黨校掛牌建立了政法綜治幹部培訓、意識形態反分裂教育、法製宣傳教育培訓、反邪教610培訓、預防職務犯罪教育“五大基地”,努力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說服力,使黨校成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神聖殿堂、促進民族團結的和諧家園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堅強堡壘。

學校還承擔州委、部分縣(市)委中心組學習的導讀工作。每逢有重大學習任務,學校都會提前準備,主要領導親自安排把關,先後出色地完成了自治州黨委中心組、州人大、州政協黨組、各縣市委中心組學習的輔導和導讀任務。另外,在國家、自治區和自治州各級重大會議召開前後,學校都會積極布置,安排相關老師認真備課,為之後進行的州內宣講和各單位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10年來,州黨校老師已經成為自治州宣講團的固定成員,通過在全州範圍內的大規模宣講,使得全州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這些重大會議的主要精神,明確今後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尤其是在2008年以來,按照州黨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州黨校積極組織骨幹教師赴八縣一市和州直各部門單位、駐庫部隊進行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州委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國防教育進學校”“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黨員先進性教育”“民族團結進軍營”、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等一係列宣講活動,共選派骨幹教師數百人次,作各類宣講報告300多場,數萬名幹部群眾聽取宣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在社會各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後,全黨上下掀起了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州委安排部署了重要的學習任務。為此,州黨校承擔了全州近2000名幹部的輪訓任務,從2012年12月初到2013年1月,整整兩個月時間,黨校教職工沒有周末休息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十八大精神培訓輪訓工作中。在宣講中,做到了“研究無禁區,宣傳有紀律”,堅持科學解讀、準確宣傳,發表觀點和言論科學嚴謹,尤其是對重大政治和理論問題發表觀點和看法,做到了有利於維護黨的威信,有利於維護中央的權威,有利於維護黨校的尊嚴,有利於維護黨校教師的形象。

自治州十八大精神輪訓班開學典禮

(三)“以人為本”——提升黨校教學的質量水平

“以人為本”是巴州黨校教學改革的落腳點。在20世紀80至90年代,黨校教育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學員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麵對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黨校作為培訓黨員領導幹部的重要陣地和增強黨性鍛煉的熔爐,如何在教學中力求取得新的突破並收到實效,這是各級黨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麵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巴州黨校堅持以學員為本,轉變幹部教育培訓理念,全麵推進主體班教學改革,以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員進行創造性學習,研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警示教育等多種教學方法均取得較好效果,實現了以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為主向以“學員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教學為主的現代幹部教育培訓模式的轉型。

1.樹立教學為學員服務的思想

在巴州黨校,從校長到每一位教師在思想深處都牢固樹立了為學員服務的意識。對巴州黨校的學員而言,黨校教師既是他們知識的傳授者和思想的開導者,也是為他們服務的提供者。傳播知識、開導思想既要講究方法,更要講究態度。沒有服務意識,就很難在黨校教學改革中貫徹以學員為本的原則,也就很難做到尊重學員的個體差異性、能力異質性、背景多樣性等特點,從而影響黨校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形勢下領導幹部思維內容的廣泛性、理論思維能力和學習接受新事物的願望,決定了黨校教學內容要起點高、內容新、有深度、信息量大,否則參訓者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2005年以來巴州黨校始終堅持以學員需求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把中央關於幹部培訓和黨校工作的要求、州委對黨校幹部教育培訓的指示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幹部的具體學習需求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構建分層次、分類別的課程組合體係。一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更有高度和深度,以滿足學員學習需求,進一步加大了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步伐,黨校所有專題都盡可能加大科研含量,站在本學科的最前沿設計專題,把最新成果介紹給學員。二是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為主課前提條件下,更多開設市場經濟和現代領導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幫助學員提高各種能力。三是教學內容結合巴州實際。巴州黨校把巴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作為黨校教學和科研的重點,聚焦於某一問題深入研究,形成專題,進入課堂。四是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中央的新精神、黨的新理論、形勢的新變化、科技的新發展及時進課堂,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領導幹部駕馭時代的能力。五是黨校教學內容的設計,充分考慮幹部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幹部履行崗位職責和個人全麵發展的迫切需要,從而增強黨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州黨校統一製定全州黨校係統“一張大課表”的過程中,學校能夠在安排好州黨校教師承擔縣市分校70%教學任務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各縣市的不同特點,將縣市“十二五”規劃解讀、黨代會精神學習等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使教學培訓更符合縣市實際和基層幹部需求。在每學期的期末,州黨校會統一要求縣市分校上報下學期的教學安排計劃,內容包括擬開設的主體班次、每位教師擬講授的專題名稱和擬外請的兼職教師和縣市領導,然後根據各縣市分校上報的內容,來合理安排下學期的教學計劃。其中對於縣市分校教師的合適專題會優先安排,對於州黨校教師的專題內容會緊密聯係所到縣市的情況和特點合理安排,比如說,在且末分校安排《玉緣國粹》,在若羌分校安排《不朽的樓蘭》等等和當地關係密切的專題。另外,在每學期末的赴縣市檢查工作和與學員座談過程中,會認真聽取縣市分校學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地更新專題庫的內容。比如說,有學員提出希望能給基層的領導幹部講講巴州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八縣一市的具體情況,好讓各縣的領導們能對其他縣市的發展情況有所了解。學校就增設了《騰飛的巴州》這一專題課,專門在各縣市分校上,受到了學員們的熱烈歡迎。還有學員反映希望能提高基層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學校就立即開設了《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修養》這一專題,也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肯定。這些都是按照縣市分校的需要所進行的內容設計,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六是教學內容快速更新。黨校的性質決定其教學內容要經常處於更新、變動狀態,不僅要隨著時代和實踐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充實新內容,而且需針對中央和地方黨委的發展大局和中心工作,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解讀宣傳。教學內容的快速更新已成為巴州黨校教學的一大亮點,專題更新率每年都在40%以上。

2.著力打造精品專題

十年來,巴州黨校為確保培訓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在精心打造精品專題上狠下功夫。校主要領導每年為新專題的設置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認真謀劃與布局,與每位老師進行麵對麵的交流切磋,從專題主題的確立、內容的布局謀篇、領導幹部的所思所想等環節進行認真討論和研究。每一個專題設置都緊扣當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熱點、難點,課程內容都經過嚴格把關,力求精益求精。為了多出教學精品,學校製定和實行了“教學三原則”,為全麵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則一:備課“五程序”。即:學習文件;社會調研;突出主題,搭建框架;吸收專

家觀點;了解民意。具體內容包括:1.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2.進行社會調研、了解社情民意、廣泛征求意見;3.形成備課思路、突出講授主題、搭建合理框架;4.吸收和參考領導和專家的觀點;5.廣泛收集媒體、群眾的反映。

原則二:教學“五部分”。即:基礎理論;解讀政策;拓展知識;廉政教育;外出考察。具體內容包括:1.突出黨校姓黨,學好馬列、毛澤東、鄧小平的重要著作;2.解讀政策,抓住重點難點,圍繞中心開展教學;3.拓寬領域,提高素質,增強吸引力;4.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反腐倡廉;5.理論聯係實際,州省內外調研。

原則三:專題過“四關”。即:專題競聘;集體備課;集中試講;教評活動。具體內容包括:1.專題競聘。每學期結束前,對下一學期所有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全員競聘。2.集體備課。重要專題成立備課小組,其它專題由校領導與每位教師共同商議,征求大家意見,形成專題備課思路和內容。3.集中試講。開學前10天,所有承擔專題課的教師都要進行彩排式專題試講。4.教評活動。每年開展4次教評活動,一是集中試講之後進行點評,二是學期結束之後根據學員的打分和各方麵反映進行評議。

為鞏固在教學工作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經驗,校委做出了《巴州黨校堅持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教評活動的決定》,成立了由常務副校長肖冀平同誌任組長的“教評”領導小組,對教評活動進行全麵部署、實施。每年學校分上、下半年四次進行教評活動。州黨校、縣市分校每位教師的專題都經過學員打分、教師自評、相互點評、校領導和督導最後把關。教評的內容涉及專題結構的設置、內容的把握、舉例是否得當、觀點是否正確、邏輯是否嚴密、板書的工整和規範、教姿教態及教學技巧等各個方麵。“教評”活動通過學員打分、教師自評、相互點評、校領導和督導最後把關等形式,使教師們深深感受到了“評”和“不評”就是不一樣,達到了“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增進團結、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鍛煉隊伍”的目的。一方麵總結了前一階段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麵,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及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增進了團結,鍛煉了隊伍,提高了水平,彰顯了正氣。教評活動成為保證專題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教師參加專題競聘感到了壓力,在評教活動中受到了啟發,很多青年教師教學水平迅速提高,已經成為黨校的教學骨幹。目前學校已把教評活動作為一項製度長期堅持,對評教活動中的優勝者給以相應的獎勵,並將此活動作為產生品牌教師的基礎條件,分數滾動累計。

同時還對教師教學現場進行測評,及時掌握授課情況。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測評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課前給學員發放《教師專題測評表》,課後由學員測評打分,同時對教師授課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教務處安排教學督導和高級講師聽課,並填寫《教師聽課記錄表》,涉及講課是否有新觀點、新內容及授課建議等方麵。教務處將意見和建議整理歸納後報校領導並及時向老師反饋,而測評成績都記入教師工作檔案,作為年底考核的基本依據。

備課“五程序”提高了專題質量,教學“五部分”這種布局更適合基層幹部進黨校培訓的需要。教學內容確定後,通過專題過“四關”,嚴把教學質量關。每個教學專題都必須經過以上嚴格的“工藝流程”進行精心的“打磨雕琢”,在不斷創造出優質教學專題的同時,也逐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準和科研能力。近年來黨校教學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得到了學員的積極評價和社會各界廣泛讚譽。有多名骨幹教師的優秀專題被州委組織部錄製成專題電教片在昆侖網上展播。

學校在此基礎上初步構建了優質教學專題體係。2012年常務副校長適時提出對全體教師的優秀調研成果進行整合,分類初步形成6個專題體係框架,每個體係由8~15個專題組成,每個體係由一名骨幹教師帶兩名年輕教師熟悉掌握專題,以增強州、縣市黨校幹部培訓專題庫功能,培養學科帶頭人。近兩年,州委黨校立足學員實際,緊密結合區情州情和領導幹部現實需要,為進一步提升領導幹部素質、能力,開拓視野,深入思考,開設了《近代明士曾國藩》《西域古道的文明》《偉人筆下的28年》《從拉動內需看三架馬車》《菜籃子、米袋子的重要性》《“難”與“貴”的醫療還要走多遠》《打破體製障礙,惠及廣大百姓》《從高壓嚴管看房價》《用軟實力推進文化繁榮》《文學欣賞——品》《王震與新疆》《新疆轉折時期的人物——包爾漢與麥斯伍德》等內容新穎、深受學員和社會各界歡迎的課程。

在打造精品化專題的過程中,巴州黨校走了一條科研與教學一體化道路,科研與教學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通過科研提高教學水平。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媒體空前發達,人們除了從報紙、雜誌、影視等傳統媒體渠道獲取信息之外,還可以從互聯網上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黨校教師講授專題課,如果隻是從報紙、互聯網等媒體渠道獲取與授課專題有關的信息,而不對專題做深入地研究,這樣的專題課學員是不會滿意的,因為教師講授的信息學員從媒體渠道同樣可以獲得。因此,教師必須對所講授的專題進行深入研究,除了需要從報紙、網站等媒體渠道獲取與專題有關的信息外,還需要從專門數據庫(如中國知網)中獲取與專題有關的資料,並深入研究有益於專題講授的資料;此外,還應研讀與專題有關的專著;隻有這樣才能對專題信息有比較清晰、深入、係統的掌握。另外,教師還需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掌握一手資料,因為從媒體渠道、專門數據庫及專著中獲得的信息可能是過時的信息或者是其它地區的信息,現在的情況未必與過去的信息相符,本地區的情況與其它地區的情況也未必完全相同,現有的理論也未必能夠解釋當今的現象。因此,深入實際進行調研並對調研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顯得非常必要。對二手及一手資料同時進行深入分析,往往能夠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想、新觀點,無論是新問題還是新思想、新觀點,都能給學員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使學員從中受益。二是通過教學提高科研水平。教師通過將問題以案例或課堂交流的形式讓學員討論,不僅可以加深學員對問題的認識,而且能夠產生教師與學員之間的科研合力;不少學員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而且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員想到的教師未必都有思考。因此,從學員的討論中,教師往往可以得到啟發,使自己對問題的研究有新的視角或可彌補自己對問題研究的片麵性。

3.不斷創新教學形式

近幾年我們在教學形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嚐試了軍訓、入學理論摸底測試、專家團集體答疑、情景模擬教學、案例教學、學員論壇、科研成果上講台、體驗式教學、異地培訓和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變傳統的以課堂傳授為主為以自學研討、互動共享、溝通交流、反思體驗、考察調查、解決問題為主,教學過程不再是你講我聽的以教師為主,而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組織和管理,充分調動起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員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學過程成為學員主動、獨立地開展思維的過程,成為教與學、學與學之間開展思維互動的過程,使學員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理論、知識等素質和能力的轉化。

現場教學是我校今年推進研究式教學的一個重點。校領導經過反複思考調研,選取了九個現場教學點,它們都是新疆,特別是巴州人文曆史、經濟社會、國防軍事、生態文明的活教材。

情景模擬教學

◎庫爾勒“三河貫通”工程。

1.在幹旱的西北建“東方威尼斯水城”在全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三河貫通”工程的規劃設計整體思路?

3.三河貫通”工程對提高庫爾勒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擴大經濟效益的作用和意義?

4.如何將市民的擔憂與合理化建議予以考慮和妥善解決?

◎尉犁縣達西村。

1.近20年州委和尉犁縣委如何持之以恒地把達西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全村脫貧致富典型的?2.胡錦濤總書記兩次複信體現了中央領導怎樣關心重視達西村的?3.達西村在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的先進經驗。

◎若羌棗業富民。

1.若羌縣縣委如何創造性地提出並持之以恒地堅持紅棗產業這一發展戰略的?

2.紅棗產業對帶動若羌縣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發揮怎樣的作用?

3.如何理性地看待若羌縣紅棗產業的發展?

◎羅布泊鉀鹽和礦產資源開發。

1.在羅布泊亙古荒原專修哈羅鐵路的意義何在?

2.羅布泊鉀鹽開發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3.羅布泊鉀鹽開發對中國經濟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4.對若羌縣縣域經濟發展有何帶動作用?

◎哈密星星峽重走解放軍進軍新疆路。

1.徒步五公裏重走解放軍進疆路。

2.西路軍進疆的悲壯曆史及意義。

3.王震帶領十萬解放軍進疆的意義?和平解放新疆的曆史意義?

4.如何學習先烈們為了祖國的解放、民族的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新時期如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吐魯番坎兒井。

1.為什麽說沒有坎兒井就沒有吐魯番綠洲文明?(為什麽說坎兒井是地下長城?)

2.勤勞和智慧的新疆少數民族的先民們如何開鑿灌溉綠洲的人間奇跡——坎兒井這一水利工程的?

3.了解坎兒井的曆史、文化及其在幹旱區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馬蘭核試驗基地。

1.如何理解馬蘭的曆史就是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曆史?

2.如何理解“兩彈一星”在軍事國防建設的曆史功勳?

3.如何深刻理解“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馬蘭精神?

◎北部山區的環境保護。

1.如何理解北部山區對新疆和巴州如同“三江源”一樣的重要意義?

2.如何在發展的前提下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

3.如何加快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減少環境汙染?

◎十八團大渠渠首。

1.了解人民解放軍進疆屯墾戍邊的曆史及意義?

2.農墾精神的內涵,以及對新疆現代農業、工業、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

3.如何傳承和發揚新農墾精神,突出抓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4.新疆屯墾戍邊的布點及鐵門關市建市的意義。

組織學員在實地觀摩實踐基礎上進行現場教學,在啟迪思維、拓展視野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養,提高培訓的效果,形成學員和教師、學員和實踐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通過實施一係列教改措施,黨校教學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得到了學員的積極評價和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總之,深化黨校教學改革,事關黨校的生存和發展,事關黨校在多元化幹部培訓大格局中的“主陣地”競爭力。隻有運用教學文化中的戰略思維去謀劃黨校教學改革全局,才能在實踐中破解黨校教育發展的種種難題,從而使黨校教育在“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偉氣勢中永葆活力。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黨校教學的認識主要是作為傳遞思想文化的工具,其研究對象局限於影響教學發生發展的外部因素,而我們在研究黨校文化管理過程中,從教學發生發展的特質入手,把黨校教學本身作為一種文化來研究,試圖深入黨校教學的內部來揭示影響黨校教學發生發展的根本因素和整體過程。這些研究尚處於探索的階段,加之對於黨校教學文化的研究資料十分稀少,參考資料的有限,更是加大了研究的難度,無論是對黨校教學文化內涵的界定,還是黨校教學文化的意義探討基本上屬於我們初步的探索和嚐試。黨校教學文化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以巴州黨校教學改革為研究點,隻是涉及到了教學文化建設中的一點,對於諸如黨校教學文化的傳播、黨校教學文化的衝突、黨校教學文化發展的環境、黨校教學文化係統的結構運動等等問題還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的勇氣,這些有待以後進一步的研究與完善。

鏈接:巴州黨校現場教學紀實

巴州黨校在2013年秋季主體班次中組織開展現場教學活動把課堂搬到基層現場

圖為沙吾爾·芒力克向學員們介紹達西村的變遷史。(記者何俊攝)

為了使我州將要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理論氛圍更濃、教學吸引力更強,巴州黨校在2013年秋季主體班次中組織開展了現場教學活動,把課堂搬到基層現場。

9月17日,巴州黨校組織第37期縣處級幹部培訓班學員赴馬蘭核試驗基地開展現場教學,課堂設在馬蘭革命烈士碑前。黨校老師對“兩彈一星”精神進行講解,對學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學員們還瞻仰了烈士陵園,參觀馬蘭核試驗基地展覽館,並到和碩縣實地參觀葡萄產業、石材產業、城市建設等。

9月18日,巴州黨校主要領導又帶領第37期縣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第38期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的學員們,來到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開展現場教學。

在“胡錦濤總書記複信紀念碑”前,80多名學員坐著自帶的小板凳,聆聽老村支書沙吾爾·芒力克講述達西村的變遷史。三十多年來,在村黨支部這個“火車頭”的帶領下,達西村由昔日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965元。目前,村民享受著“雙語”學生補助、取暖補助、合作醫療補助、生活消費補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補助等18項優惠政策。

黨校老師用生動的事例分析總結了達西村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典型經驗。學員們還參觀了達西村陳列館和村民們居住的小二樓,真切地感受到了達西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各族村民的幸福生活。

當天下午,黨校又組織學員來到位於庫爾勒市的第二師十八團渠紀念碑,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現場教學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的豐功偉績。

通過實地、實情、實景的參觀、聽講解和感悟,學員們邊考察、邊思考、邊研討。大家普遍反映,這種到基層一線的現場教學活動好,接到了“地氣”,增強了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達到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目的。

巴州黨校常務副校長肖冀平說,這次現場教學活動,既是黨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步驟,又是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突出實踐特色、改進工作作風的實際舉措。巴州黨校將繼續探索,把現場教學活動推向深入。

(《巴音郭楞日報》記者何俊)

巴州黨校在且末縣河東治沙站開展現場教學黨校學員治沙站學習且末精神

圖為10月19日上午,學員們在認真聆聽黨校老師講述且末昔日沙進人退、今朝人逼沙退的變遷史。(特約記者陳雪茹攝)

10月18日,巴州黨校老師帶領自治州第38期中青班和博湖縣第26期科幹班共60名學員,乘車12小時抵達且末縣,拉開了長達11天的現場教學活動的序幕。

10月19日上午,學員們來到且末縣河東治沙站,接受了一次且末精神的洗禮,勤勞智慧的且末人堅持不懈與風沙作鬥爭的傳奇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學員的心。

站在沙塵飛揚、車輛穿梭的治沙現場,指著茫茫沙山上呈網格狀種植的梭梭,黨校老師飽含深情地講述著且末昔日沙進人退、今朝人逼沙退的變遷史,學員們坐在自帶的小板凳上認真聆聽並記著筆記。教學現場氣氛活躍,大家對各族幹群身上“團結、實幹、開放、超越”的且末精神充滿了敬意,為且末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跡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讓萬畝黃沙變成萬兩黃金”,這是且末人治理沙漠喊出的豪邁口號。全縣總麵積14.025萬平方公裏,其中沙漠麵積5.38萬平方公裏,綠洲麵積5945平方公裏。綠洲四麵環沙,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從1998年以來,且末縣每年在車爾臣河東岸植樹造林,截至去年底,累計種植防風固沙林6萬畝,形成了一道長12公裏、寬4公裏的綠色長廊。與10年前相比,且末年平均沙塵暴天氣已由16.6天下降到9天,年平均浮塵天氣由163天下降到97天,人們的生存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且末縣加快沙產業發展步伐,在種植治沙植物梭梭的同時,還套種一些經濟植物,如打瓜、酸棗、枸杞、肉蓯蓉等。2003年,且末縣在河東治沙基地試種500畝肉蓯蓉喜獲成功,隨即,肉蓯蓉種植麵積達到2600畝。今年,且末縣在2011年種植的2250畝梭梭和2012年新種的16000畝梭梭上繼續接種肉蓯蓉,全縣肉蓯蓉接種麵積預計突破2萬畝。目前,每公斤鮮肉蓯蓉市場價為20元,一畝肉蓯蓉就能收入6000元,經濟效益可觀。

學員們表示,這種實地、實情、實景的現場教學效果非常好,深受教育,今後要將且末精神發揚光大,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巴州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自己的貢獻。

(《巴音郭楞日報》記者何俊)

踏著先輩足跡凝鑄堅強黨性 黨校學員重走解放軍進疆路

10月24日,巴州黨校老師帶領自治州第38期中青班和博湖縣第26期科幹班的學員,驅車來到新疆最東端——戰略要塞哈密星星峽,開展體驗式現場教學。

踏在這片有著輝煌曆史的熱土上,身穿紅軍服的學員們麵向“西路軍魂”石碑敬軍禮。黨校老師在現場激情講述了無數革命先烈為和平解放新疆拋頭顱灑熱血的光榮曆史。這是巴州首批學員來星星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圖為學員們開展解放軍進疆路五公裏徒步行。(記者何俊攝)

星星峽,距離哈密市210公裏,是哈密東部星星山的一條峽穀,這個重要的隘口是新疆和甘肅的分水嶺。1937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西路軍英勇奮戰,用鮮血和生命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彪炳千秋的悲壯篇章;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二軍、六軍,從這裏揮師西進,踏上漫漫征途。

在怪石嶙峋、崎嶇不平的峽穀中,學員們自帶幹糧,展開了解放軍進疆路五公裏徒步行。踏著先輩的足跡,尋覽曆史的軌跡,追憶悲壯的曆史,大家氣喘籲籲,汗流浹背,深切體會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在一個多小時的行進中,學員們還舉行了投擲手榴彈、百米衝山頂、穿越封鎖線等活動。

學員們表示,星星峽的曆史,展示了新疆和平解放的艱難曆程。今後要進一步增強維護穩定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繃緊反分裂這根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各級黨委關於維護穩定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努力工作,讓各族人民切切實實享受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發展的成果。要發揚光大革命先輩不怕艱險、不畏困苦、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為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曆史使命作出應有的貢獻。

(《巴音郭楞日報》記者何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