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_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故居

概況

周逸群故居在銅仁市區共同路12號,原街名為大公館。故居坐北朝南,呈四合大院,總占地麵積1162平方米。清道光年間,周逸群祖父始建後樓兩幢。左樓上下各三間,周逸群在此樓出生和結婚。右樓結構與左樓基本相同。1918年,周逸群建正屋一幢三間,占地麵積109平方米,現為周逸群生平事跡陳列室。正屋前有石板鋪墁院壩,兩旁辟有花圃。整個故居古樸典雅,錯落有致。

周逸群烈士故居於1984年國慶修複陳列對外開放,徐向前、廖漢生分別為故居大門和陳列室題寫了匾額。蕭克題詞:“發揚周逸群烈士奮鬥精神,開創梵淨山老區嶄新麵貌”。2009年5月,周逸群故居被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周逸群,原名周立風,1896年6月生於貴州銅仁,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19年前往日本留學,1924年初回國,與惲代英等人在上海以文章宣揚革命。當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北伐開始後,周受委派前往湖南常德聯絡賀龍部武裝,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1師政治部主任,賀龍任師長。

1927年8月1日,周逸群參與領導南昌起義,賀龍經周逸群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會昌戰鬥後,周留守潮州,組織抵抗。1928年,周逸群與賀龍等人前往湖北、湖南邊境,開拓湘鄂邊蘇區,5月,周逸群創建洪湖赤衛隊,後擔任紅六軍政委。1930年7月,紅二軍團成立,周逸群任政委。193

1年5月,周逸群在視察華容縣的工作時,途經策陽縣賈家涼亭,遭敵人伏擊,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5歲。

賀龍參加革命的引路人

周逸群是中國共產黨軍隊的早期締造者之一、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同時,周逸群還是賀龍元帥參加革命的引路人。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賀龍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高舉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旗幟,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6年夏,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成為北伐軍中著名的左派將領。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周逸群隨軍來到長沙,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宣傳隊長。根據黨的指示,他到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工作,在途經常德時與第九軍一師師長賀龍相識,並任一師政治部主任兼常德地方書記。從此,兩人並肩戰鬥,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賀龍在湖南招收新兵3000人,他按照周逸群的主張,在原隨營軍官學校的基礎上開辦“政治講習所”。由周逸群帶來的宣傳隊員擔任教官,周逸群本人則擔任講習所首任所長。這是賀龍方麵歡迎左翼宣傳隊幫助改造部隊、接受中共主張的開端。

賀龍要求參加共產黨,周逸群告訴他:隻要夠條件,一定有人找你。在周逸群的幫助下,賀龍同誌更加接近共產黨,認為共產黨的主張好,有辦法,能夠救中國,決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幹革命。

1927年春,賀龍率部脫離第九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5師,周逸群繼任政治部主任。賀龍奉命第二次北伐,開赴河南前

線。

出發前,該師參謀長——右派軍人陳圖南唆使少數人鬧事,企圖謀刺賀龍。賀龍果斷處理,交武漢公安局槍決了陳圖南,迅速平息了這場騷亂。這起當年在武漢轟動一時的政治事件,增長了賀龍政治鬥爭的經驗,也顯示出他與國民黨右派徹底決裂的決心。

獨立第15師在討伐奉係軍閥中屢建戰功,回到武漢後,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任軍長,周逸群任政治部主任,後兼任第3師師長。此時,國內革命形勢急轉直下,繼蔣介石在南京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和各地國民黨的地方勢力也開始反共。賀龍拒絕了國民黨各派的拉攏,為避開這些人,6月底,賀龍經周逸群安排從英租界搬到了俄租界。

賀龍對中國共產黨和周逸群的信任和親切感日益增加。在俄租界,賀龍結識了不少中共中央的負責人。他從思想上、政治上接近中國共產黨,進而發展到組織上的一致了。

“八一”南昌起義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當時黨內職務並不高的周逸群在“八一”南昌起義中是個關鍵人物。他最大的貢獻在於:深刻地影響了當時並不是共產黨員的賀龍跟黨走,使二十軍成為當時中國共產黨掌握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而該部後來是起義部隊的主力。

有人說,周逸群“像一滴紅水落到缸裏,正在逐漸擴散,改變著部隊的顏色。” 賀龍自己也曾感慨地說,周逸群對他的影響,是對他思想上的第三次推動,也使他真正地接近了中國共產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