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恩師,師恩

恩師,師恩

王俊博

人這一生中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遇到好的老師。

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的追求,而這一追求則直接長久地影響著他的未來。跟隨老師所學習到的,是在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每一個方麵上的求真、求善、求美。在跟隨老師編輯《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第3版)的時候,老師帶領我們一點點地梳理書稿,改正錯字,修整文句,更新注釋,力求做到文字簡潔、準確、連貫、優美。在我們眼中,老師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文稿的完善,讓我們充分意識到,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做事的認真嚴謹與做學問的高超水準是一體的。為了最好地為夏甄陶老師編輯文集、開辦學術座談會,老師精思熟慮每一個細節,並組織我們一步步地展開工作。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老師既統籌安排,又細致指導,把從全局的考慮落實到每一處,我們做學生的,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細細地了解和學習到了老師的投入和用心。正是在這裏,我們明白了,對每一件事,必須全心全意地投入,用心務實地做好每一個環節,才能把事情辦好。做事的態度來源於做人的原則,必須把嚴謹、認真和真誠奉為自己的準則,才能在做事、做學問中一以貫之地達到真、善、美。老師對自己的導師的關懷和用心,是為我們所欽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和傳承的。

做學問就是求學問道,在這條路上遇到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學生所渴求的。求學路上,良師是明燈,是溫暖的火光,是光明的大道。跟隨老師三年的博士學習,我由對學問淺薄鮮知到漸聞其詳,老師帶著我一點點進入學術之門。剛入學的時候,老師給了我為《光明日報》寫作書評的寶貴

機會,在老師仔細修改我寫的書評和每一次指導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老師寫作的嚴謹,用詞的精煉,表意的準確。閱讀老師修改後的文章,猶如春風拂麵,所言道理點滴浸潤我的心田。在開始博士論文寫作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要有條理,有秩序,以係統的方式去完成龐大的寫作計劃。我也逐漸意識到,條理、秩序和係統不僅是做論文的必要準則,更是做事的必要原則。

老師組織的讀書會也在我們的學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跟著老師,我們一點點地學習著品讀經典,耕犁著前人著作,翻找精神寶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細品前輩大師的思想蘊意,老師也慢慢向我們展開布滿精義的畫卷。讀書會不僅僅是讀書,而是老師手把手地把思想和方法教給我們。老師在不同的場合,常常告訴我們,講話要凝練,表達要到位,這對我們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講課發言,都提供了指導。

師母被我們看作是“副導師”,老師和師母既關心我們的學校生活,也關心我們的社會生活。每每遇到生活中的煩惱和迷茫,我們總是找師母傾吐心聲。師母也總是傾心盡力,為我們著想,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對於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遊子,老師和師母扮演了家中父母的角色,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使我們感受到家的關懷和溫暖。博士三年以來,在遇到自己人生的幾道關卡的時候,老師和師母全心全意地為我權衡利害,思考出路。記得博士畢業那年,博士後入站突遭變故,眼看求學之路就要受挫甚至中止,在我那段內心灰暗無助的時候,老師和師母到處為我想辦法,仔細分析,周詳考慮,力圖選擇一個最好方案。在人生的這一重大關頭,老師力

挽狂瀾,多方努力,終於給我爭取到寶貴的機會。對此,我隻能加倍珍惜現在,不辜負老師和師母的一片苦心,以期在將來能夠報答恩情於萬一。

跟著老師,我們也慢慢學習以審美的態度看待生活。我們常常能聽到老師和師母在閑暇時光外出旅遊,有時是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時則是到國外領略異域風情。老師在旅遊回來後,也常常給我們看拍的照片,介紹在旅程中新的發現。跟隨老師,我們所學習的不僅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還有如何生活。生活需要永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一顆年輕的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充實、有趣,富有意義。在跟隨老師的點滴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做人、做事、做學問是一回事,隻有恪守做人的準則,做事才能認真、完善,才能堅守自己的事業,也隻有以這樣的精神,才能在求學問道的路上不懈地和一貫地堅持自己的追求。

老師曾經贈給我們“十字箴言”:安全、健康、勤奮、平和、審美。這十字箴言為師門所熟知,並被我們奉為生活準則,這就是我們所承續的師門傳統。老師還曾寫過一首詩《時空與人生》:“時空變換,故我依然。事各宜時,急重優先。智慧運用,方寸之間。張弛有道,樂享天年。”其中我們所學習到的是堅守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不隨波逐流,注重智慧的品格。一日拜師,終生隨師,跟隨老師學習也不是短短學生生涯的幾年,而是長期地、不斷地跟隨老師學習為人處世和求學之道。對我來說,師恩不僅僅是老師之恩,也包括父母之恩、知遇之恩、前輩之恩。正是這種恩情,老師才是我們一生的恩師。

(作者係郭湛教授2010級博士,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