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

陳瓊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建設是當前我國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對社會主義價值理論的高度總結,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富強”位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其他價值首尾相連、邏輯一貫,是其他價值實現的基礎。“富強”作為社會主義價值,有其深刻的必要性。當前,必須大力樹立和踐行科學的社會主義富強觀,走中國特色富強之路。

一、“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範疇解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中,“富強”從一個經濟和政治的規定性概念上升為全民性的價值共識,轉化為一種基於社會主義價值關係的價值立場和價值追求,其內在規定性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富強”概念內涵能夠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屬性,也更能反映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內容。

富強——民富國強方為富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綜合國力顯著提升,國內生產總值51.9萬億元,躍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財政收入11.7萬億元。中國富了,然而,國富不等同民富,隻有人民富強,國家才稱得上真正富強。國家與人民息息相關,沒有人民的富強,也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富強”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一社會集團特殊利益的實現,增加國家財富的總量也不是“富強”價值的唯一追求。它應該包括全社會與全體人民的普遍利益的實現。因此,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平衡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避免與民爭利,實現雙方共贏,成為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政府既是富強社會的建設者,也是“富強”價值觀的引領者。因而,政府一方麵要保障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體製的良性運作,另一方麵也要尊重、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為人民富裕創造良好的條件。確立富強社會、富強價值觀的規範性、製度性基礎,並最終確保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這是政府對社會、對人民的職責所在。

富強——共同富裕方為富強。“富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充分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價值在於“共同富裕”。“富裕”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擁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財富的占有方式,是社會生產關係性質的集中體現。共同富裕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方麵的特質,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鬥目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價值取向。鄧小平將是否造成兩極分化看作衡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他認為,“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當然,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不是毫無差別的“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時富裕”。由於地理環境、曆史傳統、自然的生理條件和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造成人的天然的社會差別,不可能有平均的物質生活和統一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實上,也隻有承認富裕程度上的差別性,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以“富強”為核心價值,最大限度地來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凝集人民群眾的力量。

富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富強方為富強。在價值關係上,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整個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然而,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似乎始終總是一對矛盾體。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人們過分追求經濟效益,恣意破壞自然生態來實現經濟增長的現象屢見不鮮。正如恩格斯告誡說:“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複。”社會主義的“富強”核心價值的確立,意味著人與自然新的價值關係的定位。過去以犧牲自然生態和人的生存環境為代價發展不再提倡,轉而提出科學發展觀,倡導可持續發展。十八大報告增加“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富強”體現了我們黨致力於用最佳方式來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關係、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等等。在以“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作為最終價值導向的社會主義社會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富強——人民物質、精神的共同繁榮方為富強。在社會財富得到極大增長的同時,我們也進入到了一個精神文化相對空虛的時代。庸俗、低俗和媚俗之風大行其道,精神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倡導“富強”價值,絕不僅僅是追求物質生活資料的充裕,它還包括精神生活的多樣化和文化品質的提高。如果僅僅注重眼前的物質利益,而不關心人的精神麵貌的改善,那麽,我們就無法造就真正富有而又強大的社會。當前,精神文化生活領域出現價值觀念多元化的局麵,其中,對一切危害社會發展的人、事以及價值觀,我們必須與之進行堅決的鬥爭。麵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的輸入,我們一方麵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揭示其虛假的本質;另一

方麵,我們必須積極應對資本主義價值理念的衝擊和挑戰,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擴大社會主義文化與價值觀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

富強——和平崛起下的富強方為富強。中國政府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獨立自主和和平發展的原則,表示永不稱霸,與其他國家一道建設和平發展的世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沉滓泛起,擔心中國會對其構成威脅。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社會性質都決定了,中國永不稱霸。和平崛起、不稱霸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地區一起共同努力,促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共同推動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革和建設。和平崛起是中國一項帶有根本意義的國家戰略,在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上,和平崛起是中華民族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貢獻。

“富強”作為基礎性的價值關係的定位,在更深的層麵上預示著各類主體具有在更強的獨立精神的條件下和更大的自由空間裏所得出的價值共識。

二、“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必要性

“富強”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仁人誌士和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今天所講的“富強”跟以往“富強”價值存在本質的不同,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富強”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判斷時代特征、認真總結曆史經驗和牢牢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結合起來,提出的新觀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將“富強”上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其深刻的必要性。

首先,“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準確理解。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片麵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導致探索的曲折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馬克思說,“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 ‘創造曆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曆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物質生活本身。”如果離開生產力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那就隻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選擇爭取必需品的鬥爭,全部陳腐汙濁的東西又要死灰複燃”。社會主義作為先進於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必須與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水平相匹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語境中,“富強”彰顯了一種對不同於“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社會發展道路的價值認同,是對“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革命就是發展生產力”傳統價值定位的超越。而“富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

其次,“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時代特征的科學判斷。中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生產力依然落後,國家還不富強,離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就沒有生存,更談不上自由民主平等。當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原因,在於落後的社會生產。然而,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其客觀規律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模式就能解決的,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不斷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這就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所在。

當前,我國最大的國情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正是這樣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富強”必然要上升為當前我國社會的核心價值。“富強”是指向改變積貧積弱、超越不富不強的現實的價值追求。在這個曆史過程中,需要我們全社會不斷地增強綜合國力、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在本質上的超越,並為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創造物質條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訴求,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發展的根本要求。倡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們黨的基本主張。在當代,實現國家昌盛和人民幸福,符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尋求民族複興的共同願景,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美好前景,作為一種價值理想始終鼓舞著中華兒女的人心、振奮中華民族的精神,是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宏偉目標。

再次,“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中國共產黨人認真總結曆史經驗得出的結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作為文明古國,曾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出現“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舉世聞名的富強時期。到了近代

,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遠遠落後於新興的工業經濟,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往日的富強盛世不在,淪落到被列強宰割的悲慘境地。社會曆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鄧小平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得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偉大結論。隻有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最後,“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牢牢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國家是具體的、現實的個人的集合體,沒有個人也就沒有國家,沒有國家的個人也談不上發展。正如歌曲《國家》唱到的那樣,“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富強”價值,是包含了共同富裕的內涵,很好地在國家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個人利益之間找到了恰當的結合點,讓每個個體感受到國家富強給人民到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才能夠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自覺自願地認同和履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三、“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現之路

“富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提出“富強”價值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以及現實狀況的高度凝練和總結,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核心主題,而它的落實和實現也就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富強”價值觀的實現需要我們當代人乃至數代人的勤奮開拓,也需要各個領域的通力合作。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社會主義價值立場、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任務。隻有在此基礎上,“富強”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有機體良性運轉的內在驅動力,也才能內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進而也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整體發展趨向,最終成為凝聚全國各民族人民力量的鮮明旗幟。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條要求:

第一,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踐行“富強”價值觀的關鍵在於落實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人類曆史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鄧小平說過,“發展是硬道理”,對當前中國而言,發展是解決當前中國兩極分化、社會矛盾、生態危機等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大做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影響力,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逐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由於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該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而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以人為本、全麵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堅定社會主義的價值立場,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思想文化領域,強調“富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絕非毫無原則地提倡任何方式的“發家致富”,而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所規定的根本任務與根本目標。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就是共同富裕,因此,踐行富強觀,走中國特色的富強之路,必須堅定社會主義價值立場,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反對少數人或群體將自身的利益建立在對大多數人的剝削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這也說明,隻有將經濟發展的成果落實到每一個百姓身上,才能真正顯示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全體人民共同富強的物質基礎,然而它並不必然保證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強,實現它還必須靠社會主義製度的保障。因此,一方麵,我們需要不斷鞏固和增強公有製的主體地位,為共同富裕提供製度保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建設仍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基本經濟製度,不斷發展壯大公有製經濟,為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麵,我們還需要改革分配製度,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切實有效地解決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和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問題。

第三,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促進經濟富強的同時,國家建設需要把維護社會的公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於當前我國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頻發,住房、醫療、教育、就業、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為繁多,因此我們需要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時,也要把蛋糕切好,努力維護和實現收入分配的平衡和貧富差距的縮小,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有尊嚴的生活。由此可見,富強與民主、文明、和諧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在實現富強的同時,社會發展也要將民主、文明、和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政府需要以民主、文明、和諧為價值取向進行製度設計並以之為實踐原則,最終實現政治民主、製度文明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身與心的和諧、生產與消費的和諧等目標,使得“富強”成為中國現代文明的集中體現,並與“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原則達成內在的統一。

(作者係郭湛教授2011級在讀博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