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民族複興_■ 外交新局

■ 外交新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進一步開創了中國外交和對外開放的新局麵,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是用“親、誠、惠、容”理念經略和塑造周邊。倡導和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強調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麵,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夥伴;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

在實踐中,提出通過堅持講信修睦、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守望相助、堅持心心相印、堅持開放包容和“2+7”合作框架發展與東盟的關係 ,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朝鮮半島,以處理推進半島無核化、維持半島穩定和維護中朝友好關係三個目標之間的關係為關鍵,將半島無核化置於首位,推動中朝關係向正常關係加強睦鄰友好發展。順勢加強中韓關係,提出中韓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堅決反對日本背信棄義、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強烈敦促日本正視當前中日關係的嚴峻局麵,承認釣魚島主權爭議,糾正侵犯中國主權的錯誤做法,回到談判解決釣魚島問題的軌道上來。同時,堅決反對日本歪曲曆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處理南海問題,讚成並倡導“雙軌思路”,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

二是積極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繼續深化中俄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重點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堅定支持對方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努力,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麵擴大務實合作,把兩國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為實際成果。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協調配合,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二戰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中俄關係的新進展為大國間和諧共處樹立了典範,在當今國際關係中為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著重要的穩定作用。

推動中美建立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強調要增進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異,平等互利、深化合作,著眼民眾、加深友誼,力爭打破大國衝突對抗的傳統規律,開創大國關係發展新模式。加強與發展中歐關係,強調中國和歐盟要做和平夥伴,帶頭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做增長夥伴,相互提供發展機遇;要做改革的夥伴,相互借鑒、相互支持;要做文明夥伴,為彼此進步提供更多營養。

三是以正確義利觀和新框架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以“真、實、親、誠”和“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以“1+2+3”合作格局深化中阿天然合作夥伴關係。以“1+3+6”合作新框架 構建中拉關係五位一體新格局,強調要堅持平等相待,始終真誠相助;堅持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鞏固世代友好;堅持國際協作,維護共同權益;堅持整體合作,促進雙邊關係。堅持同金磚國家做好朋友、好兄弟、好夥伴,發揚金磚國家獨特的合作夥伴精神,推動金磚國家形成更緊密、更全麵、更牢固的夥伴關係。強調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協調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環境保護,拓展更大經濟發展空間,開展全方位經濟合作;紮實推動務實合作,確保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盡快啟動,推動應急儲備安排盡早投入運作,更多發揮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作用;塑造有利外部發展環境;推動金磚國家在經濟總量、對外貿易、國際投資等方麵占全球比重繼續上升,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把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的有關共識和決定落到實處,加強全球宏觀經濟

政策協調,防範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變動給金磚國家帶來負麵外溢效應;做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全球安全的促進者、國際安全秩序的建設者,將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維護網絡安全作為重點合作領域,倡導新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安全合作體係。

四是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支持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係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聯合國、APEC會議、中國—東盟峰會、金磚國家峰會、上合組織會議、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機製、伊核問題國際會議機製以及博鼇亞洲論壇等各種多邊場合,中國領導人充分利用多邊機製的舞台作用,展示了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風格。

五是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重視公共外交,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麵的中國。開展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人大、政協、地方、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夯實國家關係發展社會基礎。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民間對外友好交流,廣交朋友、廣結善緣,以誠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動人,引導國外機構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

此外,還積極推動與各國合作共贏,讓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摒棄“你輸我贏,非贏即輸”的陳舊思維,在經濟上,強調尋求共同利益,主張共同發展和繁榮;在政治上,強調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安全上,強調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推動各方朝著互利共贏、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在文化上,強調包容互鑒、共生共存,主張“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利益共同體;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命運共同體;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責任共同體。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倡導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以確保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權利和義務並重,以尊重各國權益為基礎推進國際核安全進程;自主和協作並重,以互利共贏為途徑尋求普遍核安全;治標和治本並重,以消除根源為目標全麵推進核安全努力。倡導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

在對外開放方麵,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內需與外需、出口與進口、“引進來”與“走出去”、東部與中西部協調發展,對外開放再上新台階,開放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

一是貿易大國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受全球市場需求低迷、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疊加影響,國際貿易呈現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速增長態勢,我國外貿增速放緩,但仍然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1—2014年,貨物貿易年均增速為9.7%,高於全球同期4.2個百分點,貨物貿易占全球份額由2010年的10.4%上升到2014年的12.4%。服務貿易保持快速發展,服務進出口總額從2010年的3624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6043億美元,年均增長13.6%,世界排名從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二是利用外資水平不斷提高,連續23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麵對全球外國投資總體下降的形勢,中國堅持利用外資“三個不會變”,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利用外資實現穩定發展。“十二五”前四年,我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974.7億美元,年均增長2.9%,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達55.4%,高於製造業22個百分點;產業梯度轉移成效明顯,2014年中西部利用外資占比達18.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1個百分點。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等機構超過2000家, 研發、設計、物流等高端環節加快向我國轉移。

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三。2011年以來,我國走出去的層次、水平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外直接投資由2010年的688.1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2億美元,年均增長15.7%,世界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雙

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標誌著我國從輸出產品向輸出資本轉變。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速為11.5%,正從偏重工程總承包和土建施工向項目融資、設計谘詢、運營維護、後期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對外輸出勞務人員年均增速為8.1%。

四是多雙邊經貿關係取得新成果,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增強。麵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話語權和主導權爭奪更趨激烈,中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機製建設,充分利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等平台,成功舉辦了APEC北京峰會,引導國際經濟秩序朝於我有利方向發展;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製在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達成“早期收獲”協議,積極推動製定多邊投資規則;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實施,上合組織、泛北部灣、大湄公河、中亞、東盟東部增長區、大圖們倡議等區域次區域合作不斷深入,多邊、雙邊、區域開放合作齊頭並進,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有利外部環境。

自貿試驗區建設主要任務是推動體製機製創新,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為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累經驗。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以來,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以負麵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製度基本建立。截止到2015年10月,負麵清單條目數已由上海自貿試驗區2014年的139條縮減至122條,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服務、文化及社會服務領域的多項擴大開放措施全麵實施。二是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製度有效運行。創新“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監管製度,推出“先入區、後報關”等60餘項創新舉措,啟動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製度,建立貿易、運輸、加工、倉儲等業務的綜合管理服務平台。三是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製度有序推進。截至2015年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有36家機構接入分賬核算單元體係,開設2.6萬多個自由貿易賬戶,賬戶收支總額超過1萬億元。四是逐步在全國推行自貿試驗區經驗。目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一係列製度創新成果,已在全國推廣27項,將繼續在全國範圍推廣28項,在海關特殊監管區推廣6項。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東南亞期間,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倡議。近幾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緊緊圍繞“五通”,全麵推進與沿線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合作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達到1.12萬億美元,占我貿易總額的26%;對外直接投資125億美元,占我對外投資總額的12.1%,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643億美元,接近總額的一半。二是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從傳統的商品和勞務輸出為主發展到商品、服務、資本輸出“多頭並進”,從單個企業走出去發展到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集群式走出去。三是一批重大合作項目紮實推進。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匈塞鐵路等項目進展順利,中白工業園、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中印尼綜合產業園、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園區加快建設。這些項目促進了相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了就業和民生改善,展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廣闊前景。

當今世界仍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絕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絕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