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民族複興_■ 發展成就

■ 發展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勇於實踐、善於創新,繼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係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特別是要求積極適應和把握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實施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新理念。在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再展新畫卷,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等一係列重大風險挑戰,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形成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的良好態勢。2013—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3%,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明顯快於同期世界經濟2.4%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經濟體量持續擴大,增量尤為可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現在經濟每增長1%,相當於5年前增長1.5%、10年前增長2.5%。新舊動力有序轉換,創新驅動後勁增強。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奮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實施“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創業創新熱潮湧動。從2014年3月商事製度改革以來,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萬家。2015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25.6萬件,比2012年增長78%左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方興未艾。2013—2015年,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超過40%;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超過50%;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光電子器件等高新技術產品高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2015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6978元/人,比2012年提高22.2%,年均提高6.9%。

結構調整穩中有進,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結構優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黨中央把穩增長的壓力轉化為調結構的動力,既利用市場倒逼機製,又加強政策引導,既堅決淘汰化解過剩產能,又力促服務業和消費加快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占比持續提高,服務業主導特征更加突出。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0.5%,比2012年提高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0個百分點。消費貢獻進一步上升。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4%,比2012年提高9.9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總額高30.3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2015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0%,比2012年提高3.53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1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業連續增產增收,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

基礎設施水平全麵躍升,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高效、便捷的鐵路網、公路網、航空運輸網、城際鐵路網、航道網逐漸形成。2014年年末,鐵路營業裏程、公路裏程、高速公路裏程、定期航班航線裏程分別達到11.2萬公裏、446.4萬公裏、11.2萬公裏、463.7萬公裏,分別比2010年末增長22.6%、11.4%、51%、67.7%。特別是高速鐵路運營裏程突破1.6萬公裏,居世界首位。建設了一批跨流域調水和骨幹水源工程。信息化水平全麵提高,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衛星通信等設施建設加快,逐步形成了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幹線傳輸網絡;推動了三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整體水平加速提升。科技體製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開展。據初步統計,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支出達到1.3萬億元,其中企業支出占76%;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數上升至第4位;發明專利連續三年世界第一;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經費管理、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等重點領域改革正在全麵推進,高溫超導、量子理論、幹細胞研究等基礎科研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載人航天和探月、載人深潛、高性能計算、移動通信和新能源汽車等工程技術領域取得驕人成就,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眾創空間發展勢頭強勁。

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黨中央堅持民生優先,不斷深化養老、醫療、教育等領域改革,民生事業持續改善,民生保障網越織越牢。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13—2015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6.8%和8.7%,農民工月均收入年均名義增長10.3%。減貧成績突出。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超過4000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有力推進。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建成超過1800萬套。此外,國家統一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全麵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製度改革,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健全,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新增就業持續增加,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十二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數量在經濟增速下降的情況下持續增加,2013—2015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均超過1300萬人,與此同時,物價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均在2%左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8%,快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位次不斷提高。對於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講,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建立、覆蓋麵持續擴大,教育水平明顯提升,全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一是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健全。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的財政支出逐年增大,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為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實現製度全覆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年均增長10%以上。2011—2015年貧困人口數量累計減少1億多人。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提速,2011—2015年9月底,累計開工3920萬套,基本建成2695萬套,保障性住房覆蓋麵明顯擴大。二是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各項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提前實現“十二五”目標,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文化產業快速增長,文化市場繁榮活躍,國際傳播能力顯著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文化體製改革紮實推進,有利於文化創新創造的體製機製初步形成。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加鞏固。三是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全麵普及,鞏固率從89.7%增至92.6%。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學率從82.5%增至86.5%。現代職業教育體係框架基本形成,新增勞動力大部分受過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毛入學率從26.5%提高到37.5%。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全方位推展。以管辦評分離為導向的教育管理體製和辦學體製改革出現新的格局。四是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績。醫療保障製度得到完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基本醫保參保(合)人數達到13.3億,參保(合)率年均穩定在95%以上。三項基本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70%和75%。到2015年底,大病醫保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大病保險支付比例將達50%以上。疾病應急救助製度全麵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不斷完善。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6%的村衛生室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麵推開,醫改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進展。實施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惠及近2億人。國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已達76歲左右。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主體功能區製度逐步健全,主要汙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節能環保水平明顯提升。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麵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黨中央著力改變過去高汙染、高排放、高消耗的發展方式,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我國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能源消費結構深刻變化。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64%,比2012年下降4.5個百分點;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7.9%,提高3.4個百分點。能源利用效率整體提升。2013—2015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3.5%。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低於整體。2013—2015年,高耗能行業投資年均增長10.1%,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年均增速低4.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生態文明製度、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相關的體製機製改革和重點建設任務全麵推進。

全麵深化改革

有力推進,經濟體製繼續完善。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最大程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造力。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隻有尊重市場、依靠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才能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為“先手棋”,不斷推進行政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注重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能做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主要是製定規則、維護公平、優化服務。主動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極大地釋放了改革紅利,激發了微觀主體活力,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重要的體製機製保障。2015年,全國新登記企業444萬戶,比上年增長21.6%。此外,國家積極穩妥地推進財稅、金融、國有企業等重點領域改革,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更好地助力轉型升級。瞄準體製性、結構性問題,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從供給側實現新躍升,這是宏觀調控思路與時俱進的一次重大變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就是從供給側改善資源配置、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舉措。

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近年來,我國傳統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麵臨巨大挑戰,尤其需要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開放的主動贏得了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進出口貿易規模穩步擴大。2015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4.6萬億元,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仍在上升。服務貿易加快發展。2013—2015年,服務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4.9%,計算機、保險、金融、谘詢等高附加值服務出口增長勢頭強勁。利用外資穩居世界前列。2013—2015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634億美元,年均增長4.2%。對外投資加速發展,“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2013—2015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3111億美元,年均增長15.2%,2015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發掘潛在的合作機會,釋放沿線各國的發展潛力,也有利於拓展國際市場,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2015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總額6.2萬億元,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1/4;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達1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不少企業覓機抱團出海,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2015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中,投向交通運輸、電力、通訊等優勢產業直接投資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0.2%,裝備製造業對外投資70億美元,增長154.2%。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民主製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麵、深入、紮實推進。憲法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和加強。將每年12月4日確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弘揚憲法精神。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不斷完善。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深入推進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製改革,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案件;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冤假錯案預防和糾正機製不斷健全。深入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製,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法律服務體係建設日趨完備,法律援助製度不斷完善,依法維權和矛盾糾紛解決機製不斷健全。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的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

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顯著。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強軍興軍邁出新步伐。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軍,實現軍事戰略指導新飛躍,軍隊現代化戰略轉型成果豐碩。部隊信息化綜合集成建設加快推進,全麵建設現代後勤不斷深化,航空母艦、大型運輸機、新型戰略導彈等高新技術武器研製取得重要突破。國防和軍隊改革有序推進。軍民融合體製機製日趨完善,國防科技工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嚴密組織海洋維權和重大軍事行動,有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積極開展國際軍事合作,成功進行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和上合組織聯合軍事演習,積極參加亞丁灣護航和利比亞、也門撤僑,支援西非抗擊埃博拉疫情,為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這些成就表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從各方麵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