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出東方_■ 辛亥之變

■ 辛亥之變

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鬥爭失敗後,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不僅沒有得到緩和,反而加劇了。伴隨著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社會內部初步成長起新的社會力量,這就是中國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時,由於無產階級還很弱小,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中國的資產階級分為兩個部分,即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中國的社會條件下,大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對象,隻有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階級。

進入20世紀後,中國人在進行了各種不成功的反抗之後,隻有起來革命一條路了。在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中國政治舞台後,中國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就響亮地提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振奮人心的口號。1905年,他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政治綱領和以實現資本主義工業化為目標的經濟綱領。同盟會的誓詞寫道:“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指明了近代中國急需解決的三個根本性問題。孫中山宣傳民主共和國的理想,在人們麵前樹立起一種新的目標。從這時候起,中國人民開始自覺地為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而鬥爭。孫中山察覺到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製度存在某些弊端,認為“歐美強矣,其民實困”, “社會革命其將不遠”。他受西方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企圖使他提出的綱領帶有某種社會主義的色彩,但不管他主觀上怎麽設想,按照他的“平均地權”主張實行起來,客觀上仍隻能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覺悟到改良無異於與虎謀皮,從而摒棄溫文爾雅的改良之途,努力用革命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綱領。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

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由於這一年是中國的辛亥年,所以由此引發的這場革命被稱作“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建立了以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南京臨時政府。

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它的意義首先在於打亂了原有的反動統治秩序,使它再也無法重新穩定下來,從而為此後革命鬥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後來由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可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和發展。

辛亥革命的意義還在於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試想,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麽,還有什麽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於是,中國人從這個事實中產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動曆史前進,中國的命運並不是由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任意擺布的。思想的閘門開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蕩蕩,勢不可擋。這對於推動社會進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雖然依舊黑暗,但中國人民很快又鼓起勇氣,重新開始鬥爭,先進的人們帶著憧憬,繼續尋找革命道路,勇敢地向前邁進,不正說明了這場革命的重大作用嗎?辛亥革命的成功,證明帝國主義列強畢竟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國的命運。

從這些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取得的勝利是巨大的。它是20世紀中國所發生的第一次曆史性巨大變化,孫中山因領導這場革命而成為中華民族在20世紀的一位偉大人物。

那時的中國人著實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沉醉和狂歡了一陣子,但是,現實讓他們很快地失望了。“大清帝國”的黃龍旗飄落了,中華民國的五色旗升起了,但封建統治的基礎卻依然根深蒂固。夾縫中生長起來的資產階級從娘胎裏就帶來了軟弱性,他們在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後,竟然迷惘躊躇,止步不前。於是,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幹涉下,南京臨時政府曇花一現,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轉瞬間

落到了前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手中。從此,北洋軍閥代替了清朝王室,水深火熱換成了火熱水深。袁世凱上台之後,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府。在這種局麵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國家愈發貧弱,百姓更加陷入苦難的境地。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失敗了。

辛亥革命最後以“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的結局而告失敗。嚴酷的現實說明,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麵臨的兩大任務一個也沒有解決,中國人民依舊在煎熬中痛苦地掙紮。孫中山曾沉痛地說:“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辛亥革命為什麽最後歸於這樣的結局呢?究其原因,是領導這場革命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太軟弱。它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同廣大的下層勞動群眾嚴重脫離。這使得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力量,更沒有能力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進行到底。在辛亥革命過程中,革命黨人熱切地期望中國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欺淩和蹂躪,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但又十分害怕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幹涉,小心翼翼地試圖不正麵觸動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既得利益;同樣,他們憎惡黑暗的封建專製製度,但又以為隻要把民主共和國的政體建立起來,各種問題便自然而然地解決了,根本不想也不敢觸動中國封建勢力的龐大經濟基礎,更不可能發動農民在農村進行根本性的社會大變革。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了它在這場革命中,必然不能提出明確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必然脫離中國社會最廣大的勞動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必然形不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革命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

農民鬥爭、資產階級改良以至資產階級革命,各種驚心動魄的鬥爭,都相繼畫上了痛苦的句號。一次次地反抗都失敗了,無數誌士仁人為此飲恨黃泉,許多活下來的人仰望蒼天。中國的出路在哪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