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火燎原_■ 萬水千山

■ 萬水千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如今已成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英雄史詩。它以磅礴的氣勢,真實而形象地再現了紅軍萬裏長征這一氣壯山河的壯舉。

中央紅軍長征在開始時是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而被迫進行的。長征開始後,中共中央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並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紅軍浴血奮戰,連續突破四道國民黨軍隊布置的封鎖線,但也遭到慘重的損失。在搶渡湘江後,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從8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在嚴酷的事實教訓下,紅軍內部明顯地滋長起懷疑、不滿和要求改換領導的情緒。一些曾支持過“左”傾錯誤的領導人,也在事實教育下逐步改變態度。

這時,蔣介石已察覺紅軍的前進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立刻調兵遣將,布置好口袋形陣勢,等候紅軍的到來。在這緊急關頭,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他的主張得到許多人的讚同。紅軍占領湖南西南邊境的通道城後,轉入貴州。1934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放棄向湘西前進的計劃,改向黔北進軍。1935年1月7日,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舉行。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問題。會議將毛澤東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會後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並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曆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的一係列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係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的。遵義會議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以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的指揮下,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迂回曲折地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在遵義以西,四川、貴州邊界反複四次渡過赤水河,使敵軍疲於奔命。3月下旬,紅軍南渡烏江,佯攻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慌忙調滇軍來

增援。滇軍一被調出,紅軍立刻奔襲雲南,直逼昆明。雲南當局急忙調集兵力固守昆明,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務。紅軍突然掉頭向北,以急行軍速度,在5月9日全部渡過金沙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繼續北上。在進入四川境內大涼山彝族地區時,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同彝族沽基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紅軍順利地通過彝族地區,趕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紅軍一部由17名勇士領頭強渡成功。接著,紅軍急行軍直奔瀘定橋。以22名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冒著敵軍密集火力,攀鐵索衝過瀘定橋,中央紅軍勝利渡過了天險大渡河。過河後,紅軍又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人跡罕至的大雪山—夾金山。6月12日,先頭部隊到達懋功東南的達維,同在此迎接的紅四方麵軍先頭部隊會合。6月25日,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舉行了紅一、紅四方麵軍會師大會。

紅軍兩大主力的會師,使集結在這個地區的兵力達到10多萬人。為確定會師後的行動方針,6月26日,中共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周恩來在會上作了目前戰略方針的報告。全體與會者包括張國燾,均表示同意新的戰略方針。6月28日,中央政治局根據會議精神作出關於紅一、紅四方麵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使中國蘇維埃運動放在更鞏固更廣大的基礎上,以爭取中國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國的勝利。”

本來,在紅軍兩大主力會師後,形勢是十分有利的。但在兩河口會議結束不久,張國燾提出了南下四川、西康的方針,給這種有利的形勢蒙上了陰影。同時,他的個人野心膨脹,謀取了紅軍總政委的職位。8月3日,紅軍分為左、右兩路軍北上。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前敵指揮部隨右路軍行動。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和總參謀長劉伯承隨左路軍行動。

8月21日,右路軍開始穿越草地。經過六天六夜的艱苦跋涉,走出草地,等待左路軍前來會合。可是,張國燾仍堅持南下。9月9日,他電令右路軍政委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毛澤東從右路軍參謀長葉劍英的報告中得知這一情況後,與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緊急磋商,決定連夜率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隨後的幾天中,中共中央多次致電張國燾,要他立即率部北上,他仍置之不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擴大會議,通過《關於

張國燾同誌的錯誤的決定》,並將北上紅軍改稱陝甘支隊。

9月17日,陝甘支隊先鋒部隊一舉突破川甘邊界的天險臘子口,占領哈達鋪。在這裏,從報紙上得知陝北根據地和紅軍的情況。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羅鎮開會,正式決定前往陝北,同徐海東、程子華、劉誌丹率領的紅十五軍團 會師。10月19日,陝甘支隊到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行程兩萬五千裏、縱橫十一個省的長征,終於以勝利而告結束。

中共中央先行北上後,張國燾於9月下旬指揮原左路軍和右路軍一部重過草地,計劃到糧食較多的寶興、蘆山、天全一帶去。10月5日,他公然另立“中央”,自任“主席”。中共中央在1936年1月22日作出《關於張國燾同誌成立第二“中央”的決定》,責令他立即撤銷另立的“中央”,停止一切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受到朱德、劉伯承等人的反對,在紅四方麵軍中也是不得人心的。南下紅軍在作戰中傷亡很大,到4月間隻剩下4萬多人,減員過半。這時,中共中央仍一再來電,催促紅四方麵軍北上。同時,紅二、紅六軍團即將到來,張浩也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名義致電張國燾,要求他取消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南局。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不得不於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

原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由任弼時、賀龍等領導的紅二、紅六軍團,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出發,曆經千難萬險,渡過金沙江,越過大雪山,在1936年7月2日同紅四方麵軍會師於甘孜。中共中央指定紅二、紅六軍團加上紅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麵軍,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

經過朱德、任弼時、賀龍等的力爭,並得到徐向前等紅四方麵軍許多幹部、戰士的支持,紅二、紅四方麵軍終於共同北上,在1936年10月間先後同紅一方麵軍會師於陝甘地區。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標誌著長征最終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一曲“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凱歌。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後保存下來的紅軍人數雖然不多,但這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極可寶貴的精華,構成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骨幹。正當抗日烽火即將在全國燃起的時候,三支主力紅軍在接近抗日前線的陝北會師,這個勝利的重大曆史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