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_一、黨的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

第二章

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要論摘編

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發揚勞模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堅決反對幹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以身作則帶領群眾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3年4月29日

做好群眾工作必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時時處處、切切實實關心群眾生活,緊抓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這是密切黨群關係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1年2月24日

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於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幹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從樹立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和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麵加強修養和鍛煉,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觀做事,在做好群眾工作中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1年2月24日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係,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做群眾工作,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真心為群眾著想,全力為群眾造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習近平:《在同中央黨校第48期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員座談時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1年1月6日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基層黨組織書記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黨群關係、抓好黨建基礎最直接的組織者、管理者。作為基層黨組織的“班長”,基層黨組織書記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紮實做好聯係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黨的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

(一)革命戰爭年代黨的群眾工作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著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群眾的解放和國家的繁榮富強,高舉起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真理,啟發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群眾的革命覺悟,幫助廣大人民群眾認清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基本國情,認清革命的動力、對象、任務和前途,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中,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向獨立的民族國家的偉大曆史性轉變。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曾經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後繼,轉戰南北,為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確實在為人民利益而鬥爭,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者。於是,人民群眾把黨的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因而許多基層群眾、普通工人農民能夠在危急時刻,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或者親身參加革命,或者掩護我們的黨員和戰士,形成了共產黨員同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關係,奠定了黨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堅實而雄厚的群眾基礎。這就是為什麽中國共

產黨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能夠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為什麽在延安這樣一個衣食貧乏、條件艱苦的地方,能夠聚攏那麽多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為什麽中國共產黨能夠打敗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各方麵都占明顯優勢地位的國民黨而成為中國的執政黨。

總之,我們黨過去能夠戰勝千難萬險,渡過重重難關,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幹部、黨員同人民群眾一塊苦。我們黨和黨領導的軍隊正是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依靠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依靠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才獲得了無堅不摧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國。陳毅元帥在總結淮海戰役的勝利時曾經深有感觸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不是解放軍用槍炮打出來的,而是解放區的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因此,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強奮戰取得的,是靠堅持黨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取得的。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群眾工作

黨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執政地位以後,最容易犯的錯誤,最危險、最致命的錯誤,是脫離群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幾年間,我們黨始終把黨的建設特別是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置於一切工作向前推進的中心環節。這些持續的、不間斷的努力,使所有共產黨員無時不處在外在的牽引、激勵和警覺之中,較好地保持了為民本色,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問題,脫離群眾的錯誤、背離群眾路線的事情也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其表現形式是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主觀主義,以及以權謀私的各種腐敗現象。我們黨於20世紀50年代初開展的“三反”和整黨,正是我們黨反對脫離群眾,加強執政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係的一場重大鬥爭。1956年9月,黨的八大總結了我們黨執政七年來的經驗教訓,要求全黨堅持群眾路線,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要求全黨繼續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和堅持集體領導的原則,防止個人崇拜,避免個人專斷。

然而,黨的八大的正確主張並未能堅持下去。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製改造完成以後,由於我們黨對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對執政規律缺乏深刻了解,對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生偏差,試圖把執政基礎建立在極“左”的意識形態信仰之上,把狠抓階級鬥爭作為鞏固執政基礎的主要手段,輕視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致使人民的生活20多年沒有多大提高。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違反了實事求是和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嚴重損害了黨群關係。尤其是“**”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脫離群眾、違背民心的錯誤,給黨、國家和全國各族人民造成了嚴重災難,雖然表麵上呈現出一人高呼、全民響應的局麵,但就是在這種一呼百應的現象背後正孕育著黨群關係深層上的嚴重危機。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們黨曆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經驗教訓基礎上,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盡快滿足人民群眾對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強烈願望,才能真正鞏固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因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麵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及時、果斷地結束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對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產生了十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這一戰略決策,反映了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願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在經曆了一係列“左”的政治運動特別是經曆了十年“**”之後,能否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在生產迅速發展的基礎上顯著改善人民生活,這不僅是當時全國人民最為關心的大事,而且對於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事業也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我們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麵對十年“**”造成的危難局麵,圍繞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

理論勇氣,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徹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創立鄧小平理論,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闊步前進。

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受命於重大曆史關頭,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鄧小平開創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承下來、發展下去,並成功推向21世紀。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麵前,依靠黨和人民,捍衛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製,開創全麵開放新局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對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進一步發展,而且創造性地解決了建設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繼續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

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第二代、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和解決的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麽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了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一新的重大戰略性課題,創立了“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從而使黨的群眾工作建立在與群眾關係更為直接和現實的基礎之上,使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落實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即發展為了人民群眾,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同享用。在實踐中,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越走越寬廣,使國家的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眾對黨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出發,對堅持黨的宗旨,緊緊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提出了一係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履行“重大責任”付出了極大努力,如中央政治局製定並在實踐中模範踐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研究和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參觀《複興之路》展覽、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當代中國人民最偉大的中國夢……

回顧30多年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偉大曆程不難得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這“三個最”把我們黨的群眾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新局麵。值得強調的是,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也是國際風雲變幻最為鮮明和激烈的時期。期間,許多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的口號下,黨的執政地位垮台了,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改變了。在這種國際局勢的影響下,我們國家也不是風平浪靜,但是最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中國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在世界社會主義的版圖上顯現出“風景這邊獨好”。這種鮮明的對比,更加雄辯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隻有真正地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善於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充分地尊重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才能從根本上贏得群眾,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才能保持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國際國內正反兩方麵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做好群眾工作是黨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法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