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層黨組織書記必須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

五、基層黨組織書記必須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

在新時期新階段,黨執政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方式也應當隨之而改變。基層黨組織書記要科學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必須正視新的曆史起點上的各種新問題和新矛盾,豐富黨的群眾路線的內涵,探索黨的群眾路線新的實踐方法,使黨的群眾路線能更適應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一)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的必要性

(1)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力量之源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群眾創造嶄新生活的壯麗事業,是推動曆史前進的偉大實踐,也是人民群眾為自身謀利益的事業。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麵臨“重要戰略機遇期”,又麵臨“矛盾凸顯期”。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條件下,能否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取決於我們能否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製訂出合乎實際、順乎民意,反映群眾利益的正確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重要保障,是保證黨的決策正確和決策有效執行的重要條件。隻有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聯係群眾,又領導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億萬人民的創造活力,讓其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2)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一個政黨能否奪取政權,能否鞏固執政地位,關鍵在於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和支持,在於是否有穩固的階級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惟其如此,執政黨權力的持續合法性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推翻“三座大山”,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執政黨,就是因為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和信任。但在改革開放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新形勢下,社會發生了一係列的重大變化,黨員幹部所麵對的思想和現實誘惑越來越多,與群眾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日益複雜。要適應這些新變化,黨隻有力行群眾路線,密切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才能不斷增強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鞏固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這也是從世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曆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3)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迫切需要

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對於我們黨來說,不是一般的方法問題,而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是一個黨性原則問題,是一個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能不能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團結和帶領群眾前進的關鍵問題。首先,貫徹群眾路線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其次,貫徹群眾路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最後,貫徹群眾路線是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內在要求。隻有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把實現黨的奮鬥目標與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統一起來,把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與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統一起來,我們黨才能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4)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

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不斷發展的科學。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不僅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更是我們黨總結多年曆史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在我們黨的曆史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生動實踐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曆史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而每一次的理論飛躍,無不是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尊重和保護群眾的首創精神,對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及時積極地進行理論概括取得的。

(二)新時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麵臨的挑戰

在新時期新階段,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受到來自社會環境和黨的自身兩個方麵變化的影響。

(1)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是社會階層發生較大分化。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廣大群眾由於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麵的不同,形成了若幹不同層次的群體。這使得群眾無論作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主體還是客體,都增加了其對象的複雜性。社會階層的分化也必然導致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社會利益代表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不同社會群體從市場經濟中得到的利益的差異、獲取利益的道德評價尺度的分歧以及地域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利益發展在多種利益分配方式下呈現出利益結構複雜化、利益差距擴大化、利益衝突明顯化的態勢。

二是民間組織大量出現。改革開放後,民間組織開始大量湧出,給我黨的執政活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麵,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政府組織的補充,是一種有組織的政治力量,為人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另一方麵,“官民二重性”,不僅是政府組織的有益補充,同時二者也存在緊張與不協調的一麵,越來越多的民間組織開始追逐自主的利益表達和自由活動的空間,不斷向政黨組織和政府施加各種壓力。

三是以網絡為特征的信息化迅猛發展。一方麵,信息化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信息可以方便地獲取和迅速地傳播。另一方麵,在這樣相應開放的社會狀態下,黨能否及時、公正、客觀地回應就顯得更迫切、更突出了。可見,黨一直強調的“密切聯係群眾”“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工作方式,正通過全新的途徑和方式——互聯網絡的渠道來補充實現,以實現更廣泛的群眾聯係和“零距離”與群眾接觸。

四是群眾思想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結構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種巨大變化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係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導致了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並存,這是社會曆史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但是,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也同時產生了社會價值的失範,對人們價值觀的統合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麵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盛行,貪汙、腐敗的蔓延和泛濫,社會醜惡現象的沉渣泛起,這些不僅意味著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與碰撞,甚至會帶來整個社會價值體係的混亂和行為的失範,引發各種社會矛盾,給新時期黨群關係帶來新的挑戰。

(2)黨的自身發生了很大變

第一,存在思想觀念和體製性障礙。在思想觀念上,群眾路線主要是以群眾觀作為思想基礎和觀念性前提。然而,一種信念的樹立,既依附於現實社會所倡導的政治觀念,也受社會現實及複雜的具體的社會政治文化的影響。在方法和途徑上,僅僅依靠傳統教育和黨性要求的方式已明顯不能保證群眾路線得到很好貫徹。黨如何聯係群眾,除了多黨合作製和政治協商製度外,並無更具體更廣泛的製度上的規定。群眾路線對於共產黨與其說是一種製度,還不如說是一種作風。所以,一方麵,群眾路線的貫徹執行需要製度和機製這種剛性的約束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麵,群眾路線的執行不僅僅需要黨這個貫徹主體,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但現行的體製中並沒有一種有效的機製改變群眾的這種被動地位,使其有效地參與其中。

第二,黨的幹部隊伍新老交替的影響。我們黨從誕生到現在已經90多個年頭,伴隨著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大批新走上崗位的年輕幹部,他們一方麵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朝氣蓬勃、思想解放、幹勁十足;另一方麵,他們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係統學習,缺乏嚴格的黨內生活、艱苦環境和基層群眾工作的鍛煉,對黨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感受不深、缺乏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經驗,群眾觀念差,對於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和堅持存在一些誤區。

第三,黨的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新的曆史條件下,由於群眾利益的差異和多樣化,加之黨群、幹群溝通機製不完善、溝通渠道不通暢,黨群之間在許多問題上出現了認識上的差異和分歧。黨群、幹群之間的思想情感隔閡在不斷加深。一些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強,有的軟弱渙散,有的領域黨組織覆蓋麵不廣,部分黨員黨員意識淡化、先鋒模範作用不明顯;有些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薄,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講原則、不負責任,言行不一、弄虛作假,鋪張浪費、奢靡享樂,個人主義突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黨群、幹群矛盾日益複雜化。加之一些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邊緣化,使得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係的紐帶不夠順暢。這一切都導致了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所下降。

第四,黨群互動方式的新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地位關係發生了變化。二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利益關係發生了變化。三是黨群關係的核心和紐帶發生了變化。四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係渠道發生了變化。五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作用機製發生了變化。黨群相互關係和作用方式的新變化對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服務方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第五,群眾工作方法的滯後。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群眾工作的好機製、好方法還沒有被廣大黨員幹部所掌握,部分同誌至今未能改變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未能充分認識群眾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取強迫命令的方式,甚至出現隨意訓人罵人、要挾人的情況。這些過激的工作方法,不僅不利於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反而還會引發新矛盾,激起新事端,形成新對抗。這是當前黨的群眾路線貫徹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