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層黨組織書記聯係服務群眾的要求_一、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第四章

基層黨組織書記聯係服務群眾的要求

要論摘編

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4年1月9日

為民服務,黨的幹部必須做人民公仆,忠誠於人民,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清正廉潔,黨的幹部必須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習近平:《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 《黨建研究》2013年第8期

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

——習近平:《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

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六項基本條件,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經常檢查和彌補自身不足。特別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推動科學發展、密切聯係群眾、加強道德修養、嚴守黨的紀律等方麵為廣大黨員作出表率。

——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2012年11月20日

十八大報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也指出,要突出服務群眾這個著力點,在增強服務群眾意識、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上下功夫,運用駐村聯戶、結對幫扶等有效載體,把聯係服務群眾工作做紮實,在直接聯係服務群眾中受教育、轉作風。基層黨組織書記要始終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要求落實到基層黨建工作的各方麵,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黨的一切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一、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要堅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製,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製、訴求表達機製、矛盾調處機製、權益保障機製,統籌協調各方麵利益關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樹立“服務人民群眾”的觀念。黨的領導從本質上講,就是服務,領導寓於服務之中。在當前深層次的社會矛盾突出和社會問題凸顯的情況下,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基層黨組織書記更要把服務人民群眾作為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度問題,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確立服務意識;要把服務群眾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主要任務,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當前

尤其要解決好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困難,特別要關注和切實幫助困難群眾。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解憂。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地方出現了困難群體,主要是失業人員,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是改革中的相對利益受損者,失去了可靠的生活保障,又缺少就業競爭力,生活水準處在社會底層。雖然總體上人數不多,但問題突出,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隻有切實解決他們的問題,才能在化解民憂中增強黨的凝聚力,才談得到把科學發展觀和群眾路線落到實處。

對待人民群眾要有真心、愛心和細心。一是要有真心。基層黨組織書記要做到真心為群眾服務,就要把他們的安危冷暖記在心上。切實關心他們的疾苦,做到認認真真辦小事,千方百計解難事,一絲不苟辦好具體事,千方百計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建立和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維護社會和諧發展穩定。二是要有愛心。愛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永恒條件。基層黨組織書記在與群眾的朝夕相處中,要積極與群眾交朋友,在繁雜、瑣碎的生活中解決群眾的每一件小事。要懷有一顆愛心,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在與廣大人民群眾接觸的過程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切實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要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掛記在心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三是要有細心。要多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要多關心、勤慰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真抓實幹,把對自己工作的評價權交給人民群眾,並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