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_一、國內“一帶一路”建設

中篇

“一帶一路”戰略推進

一、國內“一帶一路”建設

1. “一帶一路”版麵中重點圈定了哪些省市?

根據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規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在“一帶一路”終極版麵中,圈定重點涉及18個省,包括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6省,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雲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5省,內陸地區則是重慶市。此外,規劃還提及要發揮港澳台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積極作用。

2. “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中重點提及的節點城市有哪些?

規劃重點提及多個節點城市。包括西安、蘭州、西寧、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城市。內陸節點城市建設強調支持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

而沿海的節點城市更是重點。規劃強調,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3. 簡述各省市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定位。

新疆定位:新疆將依托地緣優勢,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甘肅定位: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

陝西定位: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形成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

青海定位:青海正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通道、重要支點和人文交流中心,使“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青海向西開放的主陣地和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寧夏定位:加快建設陸上、網上、空中絲綢之路,進一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將寧夏建設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平台。

重慶定位:加快建設長江上遊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將重慶建成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

雲南定位:雲南將自身定位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溝通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通道樞紐。

廣西定位:主要圍繞北部灣做文章,加快申請設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浙江定位:打造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經貿合作先行區、“海上絲綢之路”試驗區、貿易物流樞紐區,構築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開放新格局。

福建定位:打造“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樞紐、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的前沿平台和海上絲綢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

廣東定位: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和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著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

海南定位:緊緊圍繞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兩大國家定位,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戰略支點。

山東定位:“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沿線地區。

黑龍江定位:打造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東部沿海以及日、韓乃至北美提供陸海聯運跨境運輸。

河南定位:建設亞歐大宗商品商貿物流中心、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增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戰略支撐作用,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核心腹地,在支撐中部崛起、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遼寧定位:“一帶一路”構建歐亞大陸橋出海口的重要區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一環,遼寧沿海經濟帶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台。

4.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發揮國內各地方比較優勢,全麵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我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積極性和比較優勢,將“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內區域開發開放有機結合起來,以沿邊地區為前沿,以內陸重點經濟區為腹地,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引領,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麵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陝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好麵向中亞、南亞、西亞、俄羅斯的開放窗口。

西南地區。主要發揮廣西、雲南、西藏等地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麵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周邊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建設好麵向東南亞、南亞開放重要門戶。

沿海和港澳台地區。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依托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戰略支撐和成都、鄭州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遊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戰略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製,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

5. “一帶一路”建設的要點是什麽?

《願景與行動》中不容忽略的要點包括:

第一,範圍不限於古絲綢之路,堅持開放是共建原則。“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2015年4月10日,國務院推進“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歐曉理還指出,“一帶一路”是中國今後對外開放和對外經濟合作的總綱領,不存在誰在路上、誰在帶上,誰不在路上、誰不在帶上的問題,全國各個省區都覆蓋。

第二,目標是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一帶一路”承載的目標極具多元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這裏需要強調,政治可能是本,但經濟一定是源。因此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在未來合同與項目合作絡繹不絕的基礎上,摸索互利共贏的運作模式。

第三,7個資金支持平台,提出基金—貸款—債券—保險四元閉環的融資體係。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而資金的來源問題則是整個戰略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本次文件提出,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磋商上合組織融資機構;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境內境外發行債券三大類融資體係,錢的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第四,投資重點仍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首先要有設施聯通,進而才能達成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互聯互通的建設重點已得以明確,硬件方麵,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包括道路交通、口岸民航、輸油輸氣、電力電網、光纜通信,軟件方麵要促進貿易、相互投資、標準對接、監管互認。

第五,區域重點是中心城市與重點港口,“六省六港”投資重點繼續沿襲。“一帶一路”建設初期的重點,會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打造新亞歐大陸橋。在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區域上,新疆、福建分列核心區。“絲綢之路”西北五省區(新疆、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向西開放,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向北開放,西南四省區(雲南、廣西、重慶、四川)對口東盟並輻射長江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涵蓋的範圍有三個主港(泉州、廣州、寧波)和其他支線港、喂給港,及東部六省區(廣東、福建、浙江、雲南、廣西、海南)聯動整個沿海15個城市。

6.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提升我國西部城鎮化水平有什麽積極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西部人口大量向東部遷移,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東西部地區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平衡日益加劇。目前,東部地區城鎮化水平較高,人口密集,大城市和城市群發育較為完善;而西部地區大城市較少,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群發育程度較低,57%的國土麵積上僅聚集了23%的人口。城市和人口在區域之間分布不平衡,不僅會影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且不利於中國的戰略安全。

大城市和城市群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促進大城市和城市群發育,提升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這對優化中國城市和人口的區域空間布局具有重大意義。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西北地區可以重點打造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以銀川為中心的銀川平原城市群、以蘭州和西寧為雙中心的蘭白西城市群、河西走廊的酒嘉玉城市群。同時把西安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龍頭城市,把蘭州、烏魯木齊等建設成為特大城市,把西寧、銀川等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隨著上述城市群和大城市的建成,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將得到顯著提高,這一方麵可以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有力支撐,使城鎮化進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良性互動;另一方麵可以優化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提高西北地區的人口承載力,吸引其他區域的人口到西北地區就業,優化城市和人口的空間布局。

7. 為什麽“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有助於拓展我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關係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於加快西部地區發展,對於維護國防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縱深、穩定能源供應、保障經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從維護國防安全來看,西部是中國國防力量布局的重心,中國在西部地區與10多個國家接壤,存在邊界爭端等不穩定因素,通過與中亞及周邊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加強政治互信、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保障國防安全和邊疆穩定。從拓展中國戰略縱深來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使中國形成沿海、內陸、沿邊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升中國向西發展和開放水平,擴展中國的戰略空間。從穩定能源供應來看,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能源安全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國可以加強與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西亞、俄羅斯的聯係,形成以油氣管道運輸為主的地下“絲綢之路”,提高中國能源安全水平。從保障經濟安全來看,中國經濟主要集聚在東部沿海一帶,對海上交通的依賴性過大,近年來海上貨運風險不斷升高,在此背景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提升西部內陸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經濟份額,擴展陸上運輸通道,保障中國經濟安全。

8. 中國國內各地區各部門怎樣相互合作共同建設“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偉的國家戰略,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國家相關部門要製定整體規劃和具體實施藍圖,明晰沿線各省區市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資源整合等重大事項,加快形成區域產業協同融合、資源互補共享的良好發展格局。二是要加強道路互聯互通。內陸城市要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多式聯運,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同時要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三是要加強產業對接合作。西部地區要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把擴大向西開放與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結合起來,同時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推動國內產業與國外產業對接合作。

9. 建設“一帶一路”,如何避免地方政府過度競爭?

“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國內許多城市、省份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建設展開了激烈競爭。與其說是區域之爭,不如說是政府間競爭。區域合作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地方政府過度競爭很可能造成區域與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產業趨同、同質化,市場壁壘,扭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無法實現在更廣闊的空間範圍內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跨區域合作。說到底,有待解決的問題仍是界定政府職能、厘清政府與市場關係。“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沿線各省區政府職能轉變提出了迫切要求。具體表現在:建立政府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管理體製,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製,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幹預,加大對民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財政投入,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盡快轉變成服務型政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協調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台。

10. 長三角經濟圈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何優勢?

第一,地緣優勢。長三角經濟圈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向東海,南瀕杭州灣,上海、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中國最大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既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又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吞吐港所在地,其地緣優勢無可替代。

第二,機製優勢。地處長三角的上海不僅是我國第一個倡導的國際多邊合作機製上海合作組織的發祥地,而且多次成為亞信峰會、APEC等重大國際組織會議的承辦地,並正在推進國家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其機製優勢無可比擬。

第三,產業優勢。“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充分把握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機遇,努力提升現代製造業的功能與水平,已形成北麵精品鋼材及延伸產業集群,南麵世界級化工產業帶,東南麵國內微電子生產線最密集區,西北麵集產學研、檢測、展示、競技、文化於一體的汽車城,長江口造船及港口設備產業集群,臨港集裝箱、物流產業集群,新興生物醫藥和中藥產業集群等八大產業集群,其產業帶動作用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

第四,人才集聚和科技創新優勢。“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擁有數量龐大的中國最富創新意識、最有活力且最具創新能力的群體,僅留學歸國人員就約占全國的1/4。長三角還擁有若幹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技術優勢的重點學科,在若幹個重點領域擁有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領軍人物和重點行業的國際知名企業家,擁有若幹個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和研發中心以及若幹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上海已基本建成國內最完善的區域科技創新體係,形成了若幹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技術創新活躍的產業集群。

11. 浙江怎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把握新的機遇?

“一帶一路”為浙江新一輪改革開放帶來了新的曆史機遇。浙江在古絲綢之路中無論是商品產地還是集散流通都發揮著源頭作用,是“一帶一路”傳統上的源頭和起點。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作為外貿大省,是輕工、日用消費品生產和國際采購的集聚地,擁有全球知名的義烏國際采購中心(目前義烏的小商品可以輻射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貿易往來中,浙江一般貿易出口優勢明顯,是事實上“一帶一路”的新源頭和新起點。而日前“義新歐”國際集裝箱班列(從義烏出發、經新疆後通往歐洲的鐵路)正式開行,標誌著義烏小商品出口至中亞、俄羅斯乃至歐洲市場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建立。

浙江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機遇意識、開放意識、合作意識,在國家戰略總體布局中找準發展定位,以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促進浙江對內對外開放全麵升級,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排頭兵的作用,推動浙江科學發展、升級發展。

12. 浙江怎樣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第一,統籌謀劃,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要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將“一帶一路”建設納入浙江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認真加以謀劃和推進。在主動參與國家層麵的相關規劃、政策製定和落實的同時,統籌全省重大戰略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形成層次清晰、定位準確、特色鮮明、操作性強的行動綱領。

第二,龍頭帶動,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立足地緣、人緣優勢,加快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以高標準推動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加快設立寧波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為引領,確立起浙江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戰略地位。支持寧波市、義烏市和舟山群島新區“一帶一路”支點城市和先行區建設。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海陸聯動的集疏運網絡,進一步強化和凸顯浙江對國家戰略的響應和支持。

第三,發揮優勢,提升對外合作層次和水平。要進一步深化義烏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推進“中國(杭州)網上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工作,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等國際貿易平台建設,努力打造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鼓勵有條件的浙江企業大膽“走出去”。加強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等特殊功能區建設,提升各類園區的開放功能和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先導帶動效應。

13. 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定位是什麽?

(1)“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最大城市集群。上海作為龍頭,依托發達的長三角經濟圈,通過與周邊地區良好的競合關係,將成為亞太經濟圈最發達的引擎,發揮出巨大的輻射功能和最優的綜合競爭力,以有效帶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2)“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服務業中心。上海服務業的潛力巨大,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最大的國際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以促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流雙向或多向頻繁互動。

(3)“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製造業基地。上海可依托強大的製造業,對內輻射到周邊,帶動長三角的產業升級和跨越式發展,建立上中下遊一體化的生產鏈和產業集群;對外通過幫助中亞、西亞、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善產業結構,完成本地區產業轉移和改造升級,構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最大、最先進的製造業基地。

(4)“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通樞紐中心。上海正在建設四通八達、輻射“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中國最大的航空港,最密的高鐵、普鐵和公路網,最長的天然氣管道,最多的輸電線路和最快的通信網絡以及世界最大的海河港口。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上海交通樞紐的領先優勢將得到加強,將構建起立體交叉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5)“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人文合作交流中心。上海借助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眾多曆史古跡、獨特的江南吳越傳統文化與全球各地移民帶入的多樣文化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倡導的包容、尊重多樣文明的精神十分契合,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沿線最具城市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的國際都市。上海與國際接軌的文化創意、影視娛樂、教育培訓、會展、數字動漫、旅遊、媒體等諸多文化創意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上海將可能成為“兩帶一路”最具活力,最能吸納全球頂尖創意人才,能夠領導世界時尚潮流、影視潮流、新媒體潮流的國際化大都市。

14. 長三角怎樣在“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構建資源整合體係?

“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沿線的眾多省區在資源能源供需和上中下遊產業鏈等眾多方麵存在互補性,具有建立該區域資源整合方麵互補的機製、路徑和模式的潛力和基礎。

一是積極參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緬甸等“一帶一路”資源能源富集國家和地區的油氣等一次能源及其他礦產資源的招投標項目。

二是改善長三角地區的生態環境,在更多使用清潔能源、爭取西氣東輸更大份額的同時,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項目建設,積極開發中西南亞地區的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新能源,並積極參與南海和東海海上油氣開發和風能開發等項目,探索上海參與開發資源能源項目後與有關部門和地區資源分成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三是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泰國等糧、油主要出口國建立良好的技術支持、設備幫助、人員培訓、進出口方式等長效合作機製。

四是積極引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落戶上海自貿試驗區,為尚不發達的合作夥伴降低合作門檻,培育和幫助這些企業發展壯大,形成產業互補、投資相互依賴的互嵌式格局。

五是幫助中亞等內陸國家在上海建立物流基地,通過上海港走向海洋,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有效對接,發揮上海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

15. 我國西南地區發展滯後的原因有哪些?

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重慶、西藏5個省級行政區,這一地區以山地為主,地形結構十分複雜,自然資源豐富。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曆程,不難發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國經濟增長的區域分布不均衡,西南地區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經濟開放度不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西南地區經濟開放度不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家對外開放的政

策紅利分布不均衡。二是西部地區區位差異。此外,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內陸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最大的劣勢是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帶來物流成本的高昂。

16. “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南地區發展麵臨哪些新機遇?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表明,開放是促進發展的巨大動力,對發展相對滯後的西南部來說更是如此。自21世紀初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南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西部與東部的發展差距仍然很大,繼續推進西部開發戰略,解決西南部地區貧困問題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依舊任務緊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一新理念和新部署表明,中央對西部開放高度重視,對開放成果寄予厚望。特別是《願景與行動》的頒布,使西南地區的發展迎來諸多機遇。對西南地區而言,把握國家戰略布局新取向,積極融入這一戰略,對其提升開放水平、加快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17. 西南地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框架的優勢有哪些?

對西南地區而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實施開放促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而且從西南地區自身發展和地理區位分析,其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地區中也彰顯諸多優勢。具體有以下幾方麵:

第一,西南地區和古絲綢之路淵源深厚。陸上絲綢之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為“北方絲路”與“南方絲路”。西南地區在“南方絲路”中占據重要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漢朝政府開辟了從中原到緬甸、印度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西南是其中一條重要的路徑,今天仍能找到不少古驛道和古驛站的遺跡。

第二,西部地區在連接東西、貫穿南北上具有特殊優勢。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中國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為基礎,可逐步形成連接東歐、西亞和東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相關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其中,建設連接南北東西大通道、打造國際貿易投資合作和開放新平台是“一帶一路”國內段的主要著力點。而西南地區處於西南南下出海通道的交通樞紐位置,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區域,也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

第三,在發展與海上絲路國家關係上位置顯著。“一帶一路”戰略核心理念之一是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我國與東南亞各國有著共同的發展經曆,文化相通,合作基礎堅固。我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於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有助於處理好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發揮好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在推動諸邊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從西南五省的地理位置及經貿關係看,其在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以雲南為例,中國麵向東盟國家的前沿地帶有廣西、雲南、海南、廣東,雲南是我國陸地毗鄰最多東盟國家的省份,不僅與越、老、緬三國接壤,還通過瀾滄江—湄公河與五國(再加泰、柬)相連,是中國連通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在長達4060公裏的邊界線上,有23個國家級口岸,這些口岸形成了陸、水、空齊全的全方位開放格局,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同東南亞、南亞的客貨運輸和經濟大循環的發展。

18. 西南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定位是什麽?

第一,充當陸路和海路連接紐帶。從地理位置看,西南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重要和獨特的區位優勢。以雲南為例,其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東南亞、南亞的省,並通過中東連接歐洲、非洲。雲南還是南北方向貫通亞洲南北泛亞鐵路等國際大通道與東西方向聯係亞非歐三大洲、貫通三大洋的新亞歐大陸橋的交匯樞紐。為此,西南地區可充分利用其特殊的交通樞紐地位,發揮“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通道作用,實現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東西對接、南北貫通。

第二,積極探索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建設。201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台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全麵推進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打造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貴陽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在這種背景下,圍繞加快內陸地區開放型經濟建設,西南五省可借“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利用國家新的政策紅利,加快自身的開放步伐,積極探索內陸開放型經濟。

第三,進一步推進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在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上,西南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東盟國家擴大經貿合作,有區位優勢和產業結構優勢。“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就是推進與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合作。對西南地區而言,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要把握機遇,進一步拓展與東盟各國的聯係。

19. 西北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應重點建設哪些領域?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發展是實現西北地區整體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相關省份除在能源利用、節水技術、防沙治沙、旅遊開發等方麵與中亞國家開展深度合作外,還可以在如下領域重點發力:

第一,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全國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為經貿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並為全國從事“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部門和人員提供語言翻譯、信息保障和專業培訓等服務。

第二,吸引中亞國家企業和工商會駐華代表處落戶西北省會。其功能主要是向中亞國家推薦西北企業和產品,為西北企業出訪提供邀請函,並提供介紹經貿合作夥伴等方麵的服務。

第三,明確合作對象和引進重點。一方麵,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影響力大的尤其是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特別是吸引國內有意開拓絲綢之路市場的企業總部落戶西北省會。另一方麵,培養西北本土特色產業總部,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特色產業,努力提升西北本土特色產業的競爭力和研發能力。

第四,除不斷擴大農業和工業合作外,西北省份與中亞國家可逐步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如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興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其中包括現代物流、金融、會展、文化創意等,這些產業也是資金樂於流向的地方。

第五,以金融業和服務業為突破口。應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服務業試驗區的經驗,積極積累金融改革以及服務業改革的優秀做法,共同規劃“絲綢之路自貿試驗區”落戶西北。推動成立“絲綢之路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亞銀行”,前者側重跨國高鐵、高速公路、國際航空港建設,後者側重於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等。

第六,推動西北地區人才儲備庫建設。在高校學科建設上以及人才培養上開設相關專業,以培養專業人才。

第七,聯合打造中國“絲綢之路—國家形象”宣傳片。各地外宣辦應在自身定位準確、清晰的基礎上,塑造完整的絲路形象,既要突出自身優勢,更要強調地區規劃的整體框架。

20. 西北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

第一,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西部地區是生態環境脆弱區,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既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等目標,更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在經濟帶建設中,要充分保護和改善國內外共同擁有的自然環境,消除能源運輸等經濟因素造成的消極影響。嚴格避免引進國內外的淘汰落後產業,應因地製宜大力發展商務會展、商貿物流、旅遊休閑等現代服務業。

第二,突破交通物流瓶頸,建成發達的輻射狀經濟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是交通物流經濟帶,要以交通幹線和綜合運輸通道作為發展主軸,在軸線上以大中城市為依托,以發達的產業、特別是二三產業為主體,建成發達的輻射狀經濟區域。目前,中國連接中亞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條件差,物流成本高,是經濟帶建設的主要瓶頸。就產業而言,要進一步明確陝西、甘肅、新疆等省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以省會城市為軸心,逐步建立各節點城市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係和以促進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為目的的現代產業集群。

第三,補齊人才短板,加強具有國際視野的外向型人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的省區主要是西部地區、邊疆地區,人才總量相對不足,人才開發社會化、市場化的體製機製尚未完全形成,在人才培養與引進合作、人才信息與資源共享、人才自由流動等方麵,還存在著體製機製性障礙。特別是外向型人才不足,人才國際**往較少,訪問學者和留學人員互派尚未形成規模,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內外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熟悉國際規則和慣例並能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外向型人才嚴重缺乏。所以,經濟帶建設首先要補齊西部地區的人才短板。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人才就沒有推動“絲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第四,民族宗教因素複雜,絕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影響社會穩定。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主要考慮兩個方麵的原因:其一是邊疆因素,中國2.2萬公裏的陸地邊界線大部分在西部,其二是民族宗教因素,因為西部地區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少數民族。現實中,廣大民族地區依然是中國最貧困落後的地區,國際反華勢力極易利用這一點,推動中國民族問題的國際化。因此,不能“為合作而合作”,絲綢之路首先是一條和平與穩定之路。我們要未雨綢繆,對一些國際合作的負效應保持警惕,如非法移民、恐怖主義等問題。

第五,經濟帶建設要立足長遠,加強學術研究,獲得智力支持。在中國,中亞研究是被學術界長期忽視的領域,現有研究主要集中於反恐等安全議題,學術積澱和知識儲備較弱。因此,應深入研究中亞等相關國家的經濟、人文等重要情況。積極推動中國智庫同相關國家智庫的聯合研究,加強智庫以及學者的學術對接,以夯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民意基礎。

21. 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優勢?

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以下六點優勢:

(1)區位優勢:新疆臨近中亞,在其5600多公裏的漫長邊界線上,與8個國家接壤,擁有17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2)資源優勢:新疆是我國能源資源的戰略基地。

(3)政策優勢: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新一輪19省市對口支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都享受了國家的傾斜政策和照顧,擁有財稅、金融、土地、產業等諸多的優惠政策。

(4)航空優勢:目前,新疆通航機場達到22個,成為全國支線機場數量最多的地區;國際航線可通土耳其、中亞五國、阿塞拜疆、俄羅斯、巴基斯坦、中東迪拜等。

(5)平台優勢:亞歐博覽會。

(6)人文優勢:新疆與周邊國家交往便利,宗教、民族習俗相近。其中,新疆在曆史、文化、宗教等方麵與中亞國家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和關聯性,具有與其進行經貿往來的諸多優勢和便利。

22. 為什麽說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點?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的空間格局主要是北中南三條大通道,分別從我國東部經濟最發達的三個經濟圈出發,依托國內現有交通幹線,自東向西貫穿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經新疆通向中西南亞和俄羅斯等。而新疆不僅是這三大通道的交匯地,更是亞太與歐洲兩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和樞紐,占據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因此,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點,《願景與行動》對新疆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定位予以明確,要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23. 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位置的陝西有哪些優勢?

(1)金融優勢:陝西圍繞絲綢之路,建設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領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貿中心。其中,金融是重頭。

(2)旅遊資源豐富:陝西旅遊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文化積澱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的曆史博物館”,對相關國家有極大的吸引力。

(3)工業優勢:陝西工業基礎雄厚。

(4)教科文優勢:陝西擁有豐富的科研院校資源,能夠吸引中亞國家精英階層人士及其子女前來留學,把西安作為一個文化交流中心。

(5)平台優勢:歐亞經濟論壇。

24. 甘肅有哪些具體優勢?

(1)區位優勢:絲綢之路全長近7000公裏,在甘肅有1600多公裏,是世界絲綢之路的精華路段。

(2)旅遊優勢:著名景點如敦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現已舉辦了多屆。

(3)交通優勢:整個隴海線、蘭新線是經濟通道中國段的主軸,而蘭州是主軸的中心節點城市。

(4)平台優勢:申請將蘭洽會升格為“絲綢之路蘭州國家貿易洽談會”;籌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蘭州)論壇。

25. 寧夏應在哪些方麵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

(1)打造中阿金融合作示範區。寧夏應在金融市場開放、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產品創新、本幣跨境結算等方麵,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建設中阿金融合作示範區。引進阿拉伯國家金融機構在寧夏設立分支機構,並參股寧夏地方銀行,鼓勵有條件的寧夏金融機構在阿拉伯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在寧夏注冊的銀行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允許在銀川綜合保稅區注冊的企業設立人民幣離岸賬戶。推動人民幣在阿拉伯國家的跨境使用。

(2)建設對阿空中貨運集散地。跨國貿易不但要把阿拉伯國家的資金引進來,寧夏還應通過建設銀川、石嘴山、中衛三大物流樞紐,為國內外貨物東聯西出、西來東去提供全麵物流服務,提升寧夏作為戰略支點的外引內聯作用。

在空域貨運領域,寧夏應充分利用第三、第四、第五航權開放政策優勢,吸引國內外航空公司開通阿拉伯國家直飛銀川或經停銀川的國際航線。應開通銀川直航或經停烏魯木齊等地至迪拜、多哈、開羅、吉隆坡等城市的國際客運航線。推動開通飛往中東、中亞地區的國際貨運航線,逐步實現常態化運行。此外,寧夏還應開展多元化航空運輸主體,成立寧夏本地航空公司,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與組建股份製航空公司和貨運航空公司,建設區域性航空貨運集散地。

(3)搭建對阿貿易電商平台。“優百貿”中阿電商平台,是寧夏的一個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優百貿”平台在出口方麵已經獲得許可網銷的產品有30多類,主要有電子類3C產品、健康與美容、戶外用品、服裝等。進口方麵,“優百貿”上線產品涉及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美國等10多個國家,以進口食品和飲品為主。

(4)建設中阿服務外包基地。寧夏應加強與亞馬遜、阿裏巴巴等有實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建設麵向阿拉伯國家的電子商務貿易網站;打造中阿貿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結算中心。利用阿語人才優勢,加強與大連、蘇州、杭州等服務外包發達城市合作,建設中阿服務外包基地。

26. “一帶一路”給東北帶來哪些機遇?

“一帶一路”規劃全麵地考慮到了中國西北、西南和東北三個大方向上和周邊國家的聯係,東北—內蒙古—蒙古國—俄羅斯通道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根據規劃要求,下一步要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向北開放的新坐標。在這個大前提下,黑龍江提出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第七個經濟走廊—中俄經濟走廊納入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以綏芬河—滿洲裏—俄羅斯—歐洲鐵路和綏芬河—俄遠東港口陸海聯運為主,對接俄歐亞鐵路。目前,該方案已獲國務院批複。而吉林則計劃“借港出海”,利用俄羅斯的紮魯比諾萬能港,經琿春,過內蒙古阿爾山、蒙古國,到俄羅斯和歐洲。遼寧也計劃以跨境物流為引領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進巴新鐵路建設。

東北三省的規劃使東北“絲綢之路經濟帶”基本成型,東北方向海上絲綢之路也有了初步雛形,可以形成從中國經過俄羅斯和東歐地區直達歐洲市場腹地的海上戰略通道。

27. 東北的優勢在哪裏?

《願景與行動》中明確將東北三省定位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東北與俄羅斯有著3000公裏邊境線的黑龍江,擁有25個陸路、水路和航空口岸,其中15個為對俄口岸,數量居全國之首。通過紮魯比諾等港口,從東北運送至美國西海岸的貨物,交貨時間將比目前減少5天。東北三省應立足比較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優勢換資源、換資本、換市場。

此外,因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有著與俄、日、韓、蒙等國開展經濟合作的天然區位優勢,應以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為基礎,同東北亞各國開展合作,利用日、韓的資金與技術,加強與俄、朝、蒙在資源礦產領域的合作,實現與東北亞各國的共贏格局。

28. 遼寧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直接載體是什麽?

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是遼寧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最為直接的載體。2014年9月,中蒙俄三國元首會晤之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概念被首次提出,這條經濟帶將成為中蒙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載體。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提出意味著我國的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將統一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從整體經濟通道建設的角度看,遼寧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過程中,遼寧可以成為這條經濟通道的橋頭堡,發揮類似福建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作用。

29. 遼寧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加強與哪些地區開展對接?

對於遼寧省而言,可以根據實際發展情況,與相關地區開展兩個層次的對接。

(1)加強與中西部省份的對接。長期以來,中西部地區對外經貿發展水平不高,麵對即將到來的發展機遇,短期內,這些地區仍將麵臨準備不足的局麵。遼寧省可以通過加強與中西部地區對外經貿體係的對接工作,提供一些技術與產業發展方麵的幫助,同時尋找遼寧企業貿易與投資的新通道。

(2)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對接。對接廣東、福建等外貿大省既有的海外營商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開拓國際市場的時間和成本。例如,福建和廣東的海外商會、進出口商會較為發達,遼寧省在這一方麵處於劣勢。同時,培育並發揮這些中介組織的作用需要漫長的時間。為了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可以考慮“借船出海”,加強與福建和廣東的歐洲、東南亞以及非洲等海外商會和社團組織的聯係與合作,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製。

30. “一帶一路”建設中遼寧擁有哪些優勢?

遼寧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開發開放體係,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具有良好基礎。

(1)沿海經濟帶是遼寧參與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經過將近十年的努力,沿海經濟帶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沿著這條新興的經濟帶,遼寧進行了包括港口在內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未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特別是其中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沿海經濟帶可以成為“引進來”的合作平台、“走出去”的重要通道。

(2)金普新區是我國麵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2014年6月23日,大連金普新區獲國務院批複,成為我國第十個國家級新區。金普新區將構築起我國麵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成為引領東北地區全麵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從長期看,包括日本、韓國、蒙古、俄羅斯在內的東北亞各國都將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參與者,金普新區將肩負著外接日、韓,內接蒙、俄,探索合作新機製的重要任務。

(3)遼寧是中朝合作的主要通道。中國與朝鮮已在緊鄰丹東的威化島和黃金坪建立了合作區。在未來中朝經貿合作中,遼寧將是一條主要通道,這是遼寧相對於其他地區特有的區位優勢。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合作區建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從長遠看,中朝經貿合作未來還會有較大發展。遼寧省應提早布局,積極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31. 吉林與“絲綢之路”有哪些淵源?

在古代絲綢之路中還另有一條重要的絲綢之路,即東北亞絲綢之路。這是一條西連西土長安,並由它直接影響著東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的主要之路,史書稱之為北絲綢之路,或東北亞絲綢之路,也稱朝貢道。東北亞絲綢之路的朝貢道共有5條,其中撫鬆、農安、樺甸、琿春、敦化都在這些貢道上。

唐代渤海國時期是東北亞絲綢之路首度繁盛時期。公元762年渤海國王大欽茂以唐為模式,設置渤海五京。五京之一的東京龍原府,在今吉林省琿春市八連城。龍原日本道,是渤海與日本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一條要道。渤海國赴日本的交通線路,分陸、海兩路,都要由龍原府到達毛口崴(今俄羅斯克拉斯基諾南麵波謝特海灣)渤海鹽州(今俄哈桑區克拉斯基諾村東南2000至3000米古城)。所以,東京龍原府(琿春)是日本道陸路段的中樞。

自明朝開始,東北亞絲綢之路進入頂峰時期(1403—1424年)。明統一天下後,明朝永樂天子朱棣銳意進取,同時開辟了兩條絲綢之路:一條是聞名於世的“鄭和七下西洋”的海上絲綢之路;另一條便是東北亞絲綢之路。

這些史料都表明,吉林是東北亞絲綢之路的源頭和起點,也必然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而且多個城市沿邊近海,對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構成和發展將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因此,吉林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更應該融入其中,分享經貿大發展的饕餮盛宴。

32. 吉林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應秉持哪些觀念?

(1)開放的觀念。吉林作為東北亞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應該抓住新的戰略機遇,要用開放的眼光尋找絲綢之路上國內國外可供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用開放的觀念全方位設計吉林省與外界互聯互通的有效銜接點,讓更多的項目和資金走進來,讓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建立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大開放的格局。

(2)融合的觀念。首先是與政策融合。吉林要與“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對接,從交通、人才、產業、資源、科技等方麵科學規劃,具體研究,找準坐標。要用好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條件,繼續在長吉圖開發開放中先行先試,合理承接一些“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的轉移。其次是與信息融合。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吉林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要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的廣泛捕捉、收集、篩選,從中尋找商機。最後是大融合。通過多種融合方式,比如城鄉融合、產城融合、文化經濟融合、小城鎮與區域中心城市融合、產業集群的融合,彰顯融合的優勢

,打造產業高地。

(3)發展的觀念。解決問題的基礎要靠發展,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源泉和動力。吉林振興,必須把堅持發展作為根本,需要多維度的發展理念,不僅是看重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考慮文化、社會、環境、能源等諸多方麵。

33. 吉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怎樣發揮“平台效應”?

一是繼續辦好中國—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九屆東北亞博覽會對促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發揮了積極效應,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擴大吉林省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發揮東北亞博覽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讓這個技術和貿易的平台更好地推動各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是運用好“大圖們倡議”合作機製。最初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倡導和主持的“大圖們倡議”,有中國、韓國、蒙古國、俄羅斯4個成員國,現在大圖們戰略正在轉型升級為政府間的合作機製。這一區域有著豐富的資源、巨大的市場、強烈的共同開發願望,每年都會圍繞旅遊、生態、貿易與投資、基礎設施、能源建設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展開討論。吉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重要的政府間合作平台,在口岸建設、商貿投資、旅遊開發、資源進口轉化等行業尋求突破,增強互聯互通,打造東北亞交通和經濟走廊。還要發揮好中俄遠東邊境市長合作會議機製,通過區域互動,摸清各自優勢與所需,實現發展互補,合作開發,利益共享。

三是製定促進口岸經濟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設計和規劃,製定有利於口岸經濟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理順口岸經濟管理體製,同時應與各利益相關方共同研究、協調和製定便利通關的措施和辦法,加快通關速度。

四是在吉林全省範圍內推進跨行政區域產業重組或融合,圍繞汽車、化工、醫藥、林產品、礦泉水等支柱產業,進行重組、兼並、對接,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真正形成支柱更粗、核心競爭力更強、互相促進、產業結構合理、轉型升級的區域型大型產業集團。

五是在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實施網站開辟專欄,全力宣傳和推介吉林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出海通邊的通道優勢,讓域內外更多的企業和商家充分了解吉林的通道建設情況,通過通道形象宣傳,吸引更多的項目落戶相關的示範區、開發區、合作區。

34. 黑龍江在“一路一帶”建設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腹地,向北、向西陸路可經俄羅斯通往歐洲抵達波羅的海沿岸,向東可通過俄方港口經海路抵達日、韓,具有陸海聯運的特殊優勢。以哈爾濱為中心的綏芬河至滿洲裏、哈爾濱至大連構成的“丁”字型幹線鐵路,已成為聯結亞歐的重要貿易大通道,這條具有百年曆史的“中東鐵路”作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條支線從未間斷運營,並在國家實施對俄沿邊開放戰略和黑龍江省開展對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通往歐洲,經滿洲裏出境的東部鐵路通道,比經阿拉山口出境的西部通道和經二連浩特出境的中部通道的鐵路貨物運輸,可節約時間和成本,具有經濟性、便捷性、安全性等比較優勢。

35. 如何理解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意義?

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已成功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必須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

一要充分認識這是黑龍江運用世界眼光、拓展開放思維的必然要求。要用全球化的視野來謀劃和推進,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的宗旨和原則,積極拓展同沿線相關國家合作,推進雙方、多方優勢互補、互惠共贏。

二要充分認識這是黑龍江著眼國家大局、找準發展定位的必然要求。要在國家戰略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通過“龍江絲路帶”建設,把黑龍江省區位劣勢轉變為麵向世界全麵開放的區位優勢,成為真正意義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使發展峰值向龍江轉移。

三要充分認識這是黑龍江立足龍江實際、謀劃轉型路徑的必然要求。要把“龍江絲路帶”建設作為黑龍江省產業集聚和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動力源和增長點,著眼破解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開放程度不高、活力不足、發展緩慢這個主要矛盾,通過通道建設來吸引國內外產業向我省集聚,發展外向型產業,促進龍江轉型發展。

四要充分認識這是黑龍江實施“五大規劃”、實現戰略互動的必然要求。要統籌抓好“龍江絲路帶”建設與“五大規劃”實施,充分發揮“龍江絲路帶”的牽動引領作用和“五大規劃”的基礎支撐作用,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連互動、相得益彰,形成政策疊加效應,充分釋放國家政策含金量,促進黑龍江省經濟加快發展。

36. 黑龍江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應加快啟動和推進哪幾項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通道和口岸基礎設施建設。要搶抓政策機遇,圍繞哈(滿)俄歐通道、哈(綏)俄日韓陸海聯運通道和哈連日韓陸海聯運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在建鐵路項目,抓緊開工新建鐵路項目,積極做好擬建鐵路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盡快完善黑龍江省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加快推進哈爾濱陸港空一體口岸建設、綏芬河鐵路口岸改造、同江鐵路口岸開放和黑瞎子島公路口岸設立工作,完善口岸交通、倉儲配送、電子信息等基礎設施,積極參與國內外港口建設和經營,紮實推進國際航空港建設。

二是加快發展以哈俄歐跨境貨運班列為重點的商貿物流業。要加快開通哈俄歐貨運班列,組建大型商貿物流集團,建設現代化綜合商貿物流產業園,充分發揮商貿物流在建設“龍江絲路帶”中的重要紐帶作用。

三是加快推進鐵路集裝箱中心等物流集散基地建設。要加快建設哈爾濱鐵路集裝箱集散中心,將其打造成國際物流大平台,發展跨境集裝箱運輸,吸引國際大企業入駐,使其成為貿易企業的保稅和倉儲中心和製造企業的大區分撥中心。

四是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要加快哈爾濱綜合保稅區申建,盡快啟動大慶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完善提升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功能,發揮好綜合保稅區這一戰略性大平台支撐作用。

五是加快推進外向型產業發展。要爭取打造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提升放大現有產業園區功能,加快建設境外產業園區,做好產業招商工作,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集聚,承接國內外的外向型產業項目向我省轉移,形成產業聚集帶,構建發達的外向型產業體係,打造黑龍江省經濟增長極。

六是加快推進金融服務平台建設。要重點打造哈爾濱東北亞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持續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提升區域金融服務水平。

37. 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優勢是什麽?

作為我國主要麵向亞太地區開放的窗口之一,福建與東南亞、中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淵源深厚,友好往來曆史久遠,經貿關係穩固,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麵具有曆史淵源久遠、人文關係密切、海洋文化底蘊深厚、產業互補性明顯等獨特優勢。

福建是古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在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史上發揮重要作用。泉州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鄭和下西洋使“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拓展,福州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後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東盟國家2000多萬華僑華人中有近1000萬人祖籍福建,福建與東盟之間地緣相近、習俗相似、文化趨同,民間交流量大麵廣,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優勢和氛圍。台港澳地區也是福建與東盟關係發展的重要橋梁紐帶,台灣同胞80%祖籍福建,閩台之間具有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五緣”優勢,閩籍港澳同胞有120多萬。

福建是我國海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擁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曆史,具有開放包容、拚搏冒險等帶有顯著海洋特色的福建精神。地域特色鮮明的媽祖文化、船政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海洋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東南亞、台港澳等地區也得到廣泛認同。

福建產業基礎完備,資金和技術力量相對較強,產品性價比高,尤其是建材、紡織服裝等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東盟不僅是福建資源型產品的重要原料來源地,而且是擁有近6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中東、中亞是福建省石油等礦產資源的重要來源地。

38. 福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有哪些?

一是發揮海西的先行先試作用。福建一直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可以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優惠政策,發揮平潭綜合實驗區、廈門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和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幹意見等先行先試優勢,積極作為,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區。

二是發揮閩籍華僑華人深厚的人脈作用。“一帶一路”建設,核心要靠人。綜觀曆史上的“一帶一路”建設就是靠人走出來的、靠人幹出來的,其中華僑華人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見證者和實踐者。目前華僑華人已經融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麵,發揮好他們的人脈作用,既是我國實現與周邊地區全麵融合的關鍵,也是福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區別於其他地區的最重要特色。閩籍華人華僑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和最大的優勢,可以成為促進“一帶一路”社會、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紐帶。

三是發揮海西港口群的樞紐作用。整合後的廈門、福州、湄洲灣三大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均已超過億噸,其中廈門港的目標是建設成為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平潭的目標是建設國際自由港。通過進一步加大對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港口、碼頭建設管理、航線拓展等方麵的合作,福建可以建設成為境外連接內陸的綜合物流平台,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交通樞紐。

四是發揮經貿合作的前沿平台作用。企業是經貿交流最重要載體,福建擁有眾多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已成為“走出去”的生力軍。通過發揮產業互補優勢,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重點擴大與東南亞、中東、中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和勞務、技術等領域合作,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福建可以成為我國新時期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的試驗區。

39. 福建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舉措有哪些?

一是加強海洋經濟合作。推動與東盟建立長期、穩定的漁業合作會談機製,支持福建企業建設境外漁業綜合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打造海洋漁業資源市場化配置平台,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海產品產業合作暨交易平台(含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加大對東盟國家漁業人力資源培訓力度,完善國際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機製,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教育培訓等領域合作。

二是拓寬產業合作領域。實施菌草民生國際工程,推動“菌草示範基地”走進東盟國家,推動福建農林大學菌草及旱稻技術在南太平洋島國的普及推廣。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雙邊、多邊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各類貿易融資產品,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深化旅遊合作,加快廈門郵輪母港建設,開拓與東南亞、台港澳等國家和地區間的郵輪航線。推動閩台港澳產業深度對接,加強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合作。

三是加強貿易及物流合作。用好中國—東盟、中國—新加坡、中國—巴基斯坦等自貿區優惠政策,促進雙邊貿易穩定增長。辦好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福建商品展,繼續組織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在東盟國家舉辦的國際性展會,持續開拓新東盟市場。積極拓展倉儲物流等領域合作。

四是擴大雙向投資規模。主動到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宣傳海峽西岸經濟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成就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擴大雙邊投資規模。組織招商隊伍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招商活動。支持福建企業赴東盟、中東等地區投資建設資源開發、境外生產加工、營銷網絡等項目。

五是拓展能源資源合作。加強與東盟等地區能源、礦產資源供應合作,推動能源資源勘探開發領域合作,推動能源資源勘探開發領域合作,推動莆田、漳州、福清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羅源灣、湄洲灣等煤炭儲備中轉基地建設。

六是加快運輸通道及節點建設。加快推進贛龍鐵路擴能、吉永泉鐵路、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等通道建設,完善福建沿海連接中西部地區、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快速運輸大通道。加快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加強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港口航運業合作,爭取開辟若幹新航線。大力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揮海上客滾航線快捷通道作用,打造兩岸往來的重要樞紐。

七是深化人文交流。用好閩籍華僑華人網絡資源,完善溝通協調機製,構建福建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人員交往的橋梁紐帶。

八是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動福州、泉州、漳州與全國其他城市開展“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保護、詮釋和開發“海絲”文化遺產,打造“海絲”品牌。

40. 廣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優勢?

廣東特殊的曆史、地理、經貿、文化等優勢,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曆史上,廣東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和文化交往中海上通道的重要起點,比如徐聞就是曆史典籍明確記載的最早海上絲綢之路古港。很多地方因為海上絲綢之路而繁榮起來,以東莞為例,東莞的特產莞香就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香飄全球。

(2)區位上,廣東三麵臨海,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與東南亞國家隔海相望。廣東擁有5個億噸大港,是連接廣東與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的海上門戶。

(3)產業上,廣東是領先全國的經濟大省。已形成了電子信息、電器機械、汽車、石化、輕紡等為主體,各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產業發展格局。而沿線各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一,產業跨度很大,與廣東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為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空間。

(4)商貿上,近年來,廣東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2013年雙方的貿易額達1550億美元,占全省貿易總額的近15%。此外,東盟是廣東第三大經貿夥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地和第二大投資市場。

(5)血脈上,廣東現有3000多萬海外僑胞,其中在東南亞的廣東籍華僑華人占廣東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6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累計在廣東直接投資1200多億美元,創辦企業近4萬家,已經成為中國與華僑所在國經貿合作和文明對話的橋梁,成為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6)人文上,大量的廣東籍華僑華人生活在東南亞各國,他們講粵語、吃粵菜、唱粵劇,文化上的共通性和認同感,使嶺南文化在沿線各國得到很好的傳播。

41. 為什麽說“一帶一路”建設為廣東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機遇?

建設“一帶一路”,與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一道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我國麵向“亞歐世紀”而倡導的全球發展戰略。

“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為廣東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開闊視野和增量空間。可以預期,隨著沿線國家的興起,國際市場需求會持續擴大,這將為廣東帶來廣闊而縱深的市場。廣東可在這較長一段時期內,以更為穩健從容的心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放緩、外貿疲軟、產能過剩、資金過剩、用工荒等複雜問題,也可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迎刃而解。

當前,廣東依然是經濟總量最大、開放程度最高、對外貿易總量和對外投資規模居首的省份,更是中國大陸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量最大的省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無論在地緣、血緣、曆史、人文,還是在經濟實力、開放水平、製度環境、合作平台上,廣東都有著其他沿海省份無可比擬的優勢。

《願景與行動》已為廣東量身定製了戰略定位。當前,廣東自貿區方案已獲批,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成立,湛江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市被確立。更重要的是,隨著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廣東腹地的經濟基礎得以夯實,與沿海地區互聯互通得以加強,全省整體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條件已然成熟,“二次創業”機遇期已經到來。

42. 廣西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哪些優勢?

(1)海陸相連,區位優勢獨特。廣西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麵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經濟圈,同時處於西南經濟圈、中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以及東盟經濟圈,是中國西南、中南出海的大通道,起著連接東西、貫通中外的作用。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省份,海岸線長達1595公裏。

(2)經貿往來密切。廣西擁有多重政策疊加的優勢,通過不斷擴大沿邊開放、持續提高與粵港澳經濟一體化水平,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各類要素資源加快聚集。近年來,廣西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風生水起,雙方經貿關係日益緊密。東盟已連續多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利用外資來源地和廣西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雙方合作不斷加深,利益紐帶日益牢固。

(3)文化紐帶較強。廣西與東盟各國文化相近,民俗相近,文脈相通,人緣相親,且同屬於東方文化體係,價值觀相近,人文交流曆史悠久。廣西人文優勢突出,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人文基礎。

(4)曆史的傳承。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漢書·地理誌》中明確記載著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廣西合浦就已經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口。廣西還是當前中國對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門戶,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特別是與東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5)港口建設提供條件。廣西北部灣港是中國距離馬六甲海峽最近、發展潛力最大的港口。目前該灣港擁有泊位240個,泊位能力1700萬噸,港口年吞吐能力達2億噸左右。廣西北部灣畔形成了以石化、電子、新材料、造紙、有色金屬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支撐的臨港產業帶,口岸開放不斷擴大,口岸通關能力大幅提高。

(6)合作平台多樣。近年來,廣西搭建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重要區域性合作平台,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西還承建了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和關丹產業園“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國—越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柬埔寨現代農業示範中心等一係列產業合作和投資貿易的重要平台,不斷開辟共建共贏共享的國際合作新模式。

(7)政策優惠多樣。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享有相應的民族區域自治,同時又地處西部,享有西部大開發政策優惠,還是北部灣經濟區,政策優惠多樣。另外,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加強、貿易往來的繁榮,廣西將在國家發展戰略中逐漸凸顯地位,國家對於廣西的政策傾斜也將愈加明顯。

43. 廣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定位是什麽?

從廣西的區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新時期廣西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戰略定位應該是:中國西南乃至西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以及連結粵港澳與西部地區的重要通道,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聯互通的樞紐和節點,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第一平台,與東盟進行經濟技術和貿易交流的主通道,麵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支點,促進中國東部和東盟產業轉移以及承接產業轉移中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及區域性旅遊休閑目的地,全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邊疆民族特色文化與多民族和諧發展示範區等。

44. 廣西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應該重點建設哪些領域?

(1)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戰略部署,著力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設,著力優化廣西—東盟互聯互通尤其是海上互聯互通環境。

(2)以連接廣西北部灣港鐵路、高速公路線上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產業相對成型、發展後勁較足的欽州、北海、防城港、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為節點城市,大力推進節點城市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3)堅持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與發展現代服務業並舉,大力發展物流運輸、信息服務、會展旅遊、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商貿流通等現代服務業。

(4)加強基礎設施、科技教育、塊狀經濟、生態環境建設,完善投資創業的政策扶持體係、公共服務體係。

(5)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特別是臨港產業轉移,促進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提升,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45. 對廣西的“一帶一路”建設有哪些建議?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基礎性工作,廣西應優先支持中國與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以及中國-東盟海上合作等重點項目。加強港口物流合作,大力發展臨港城市,促進泛北部灣經濟地區發展成為太平洋西岸的經濟區。

(2)優先發展港口物流。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立足於中國—東盟海上合作,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和先行項目。廣西應加大北部灣港口建設力度,積極引進國際港航企業等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經營主體多元化。加大港口集疏運體係建設,打造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3)創新發展金融合作。廣西應抓住國家批準滇桂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機遇,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係,培育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保險市場發展,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跨境合作,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建立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交易中心。

(4)構建友好人文交流圈。充分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人文合作優勢,承建一批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和留學生基地,不斷增進民心相通、民間相親的良好國際關係。開展與東盟各國友城間的高層互訪、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活動,厚實廣西與東盟合作的社會基礎。推動建設一批經濟效益高、社會影響大的人文合作項目,不斷擴大與東盟國家在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以跨境旅遊業為突破口,擴大沿線各國遊客往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