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一帶一路”戰略謀劃_二、“一帶一路”戰略

二、“一帶一路”戰略

20. 什麽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英文縮寫OBAOR(One Belt And One Road)。“一帶”即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則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絡基本形成,互聯互通達到新水平;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基本形成,經濟聯係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鑒共榮,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21.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怎樣逐步形成的?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要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麵,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場合公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構想。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互聯互通建設,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抓緊製定戰略規劃,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海上通道互聯互通建設,拉緊相互利益紐帶。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俄羅斯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的對接達成了共識。

2014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2014年重點工作時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

2014年5月19日,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個實體平台,中國-哈薩克斯坦(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啟用。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中強調,“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台,具有深厚曆史淵源和人文基礎,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國APEC峰會上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同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經邁出實質性一步,創始成員國不久前在北京簽署了政府間諒解備忘錄。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授權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這份願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製等方麵闡述了“一帶一路”的主張與內涵,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方向和任務。

22. “一帶一路”戰略有著怎樣的深刻含義?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全新的含義:

第一,它突出了我國內陸地區的對外開放,著眼於推動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拓展新的開放發展空間。

第二,它打破以往注重引進和出口的開放模式,強調與相關國家共同打造開放發展的經濟帶,以共同發展來拓展發展的空間,實現共同繁榮。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深化我國沿海開放,建設海路鏈接地區合作發展的新戰略。如今,海路是我國對外經濟交往的主要通道,大部分的貨物進出口,以及資源、能源進口主要通過海路。因此,保證海上航道暢通與安全對我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不過,中國倡導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有更深刻的含義:

第一,它強調開放、安全與共建,其所以冠以“21世紀”,就是要區別於以往的以追求霸權為宗旨的海權論,構建合作與共享的海洋新秩序。

第二,它強調發展、合作與共贏,把海上通道建設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說“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內陸開放的新戰略,那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要推進海路經濟帶的建設。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認識,“一帶一路”是我國作為上升大國堅持不走傳統大國爭霸、稱霸的老路,而走開放、發展、合作與共贏的新的和平發展道路的體現。

23. “一帶一路”戰略的路線是什麽,包括哪些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東北亞經濟整合,並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則是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最終可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具體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路線為:一條北線,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一條中線,北京—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一條南線,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包括東盟10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南亞(6國):東帝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裏蘭卡、馬爾代夫;西亞(8國):伊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科威特、伊拉克、阿曼、也門;東北非(7國):埃及、坦桑尼亞、肯尼亞、蘇丹、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索馬裏。

24. “一帶一路”建設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什麽?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麵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變化,以及中國發展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係和開放型經濟體係,促進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提出的戰略構想,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第一,當今世界經濟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複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麵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迫切需要秉持開放的精神,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推動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最強音。曆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當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要實現中國經濟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深化內陸和沿邊開放,實施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係。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有利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係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5. “一帶一路”在性質、組織形式等方麵有哪些特點?

“一帶一路”不論在性質、組織形式方麵,還是在推行方式等方麵,都有自身特點。

第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規劃,隻是確定一個基本的框架,之後逐步充實內容與具體化。因此,很難做到一開頭就製定詳細的係統的規劃。

第二,“一帶一路”戰略更具有開放性、靈活性與合作形式多樣性的特點,可以雙邊合作,也可以多邊合作。參與者完全本著自願原則。合作領域也不受限製,根據參與者的需要選擇合作領域與具體項目。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是通過參與國共同協商、共同努力來推進,參與國的地位是平等的。這充分體現古“絲綢之路”的“和平、合作、和諧”的精神,通過友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最後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第四,“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推動包容開放發展,包容開放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原則與特點。

26. 包容開放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內涵是什麽?

“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推動包容開放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與特點。包容開放發展,它包含著多方麵的內涵:

一是參與國不論大小、強弱,在合作過程中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享機遇、共應挑戰、共創繁榮。

二是在各個合作領域中本著政治上互信、睦鄰友好、經濟互補的精神。

三是提倡多元化、開放式發展,積極與其他國際經濟組織進行合作。

四是不搞封閉排他機製,參與國的範圍是不受限製的,隻要該國感到需要,對其有利,就可通過各種形式參與進來。在中國,也並沒有限製隻能哪個省區參與進來,各省區市亦可根據需要、可能與有利的原則來決定。

27. 平等互利建設“一帶一路”的內涵是什麽?

“一帶一路”建設是在強調國家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實現經濟上的平等互利。“一帶一路”建設突出強調的是“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不是表明我國想一家獨大,獨占海洋霸權,更不是中國經濟擴張,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和勢力範圍。中國是同中亞、南亞、東南亞、俄羅斯以及歐盟一些國家共同完成“一帶一路”的建設,形成亞歐區域經濟的發展大格局。中國同中亞、南亞等相鄰的國家,堅持互誠互信,相互扶持,合作共贏;中國同俄羅斯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積極尋找項目的開放,大大增強推進電力、通信、核能等多方麵領域的合作,堅持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和歐盟國家將中歐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結合起來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為中歐合作注入新動力,為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28. “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什麽?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積極參與21世紀全球治理和區域治理頂層設計,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體現。“一帶一路”建設就總體而言,應當有助於以下一些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安全高效的陸海空戰略通道網絡全麵形成,“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和民心相通”目標全麵實現;在產業投資、經貿合作、能源金融、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重大收獲,構建一批全麵開放的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海上戰略支點,打造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拓展我發展空間,鞏固和延長我戰略機遇期,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在全球治理結構中占據主導優勢,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建立麵向亞非歐大陸和鏈接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均衡戰略布局,將“一帶一路”發展成為同時連接亞太經濟圈、歐洲經濟圈和非洲經濟圈的世界上最長、最大、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國際政治、經濟、外交、人文、安全大走廊。

在具體目標上還應包括:經濟上促進形成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係;外交上增強我國軟實力和巧實力,提高我經略周邊的能力,擴大我安全戰略的回旋空間;文化上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全麵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的核心理念;安全上除了傳統的軍事領域之外,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努力開展國際合作。

29.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推動“走出去”政策起到什麽作用?

基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內外經濟環境,中國經濟不可能像以前一個時期一樣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增速放緩成為新常態,但是,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為此,一方麵,要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另一方麵,要通過強化實施全方位開放的新舉措,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努力推進“走出去”政策,通過輸出過剩產能等,使中國經濟從整體上完成一次新的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如能順利實施,就可以大大促進上述轉型升級的實現。特別要指出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總數達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與29%。沿線大多數是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它們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因此,通過“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實施,不僅有利於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可能使該區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極。

30. 為什麽說“一帶一路”是大戰略?

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兩千多年的交往曆史證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對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他強調,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因此,“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項僅僅著眼於中國自身發展的戰略,而是以中國的發展為契機,實現地區和世界和平發展的戰略,踐行走新型大國和平、合作與發展承諾的戰略。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擴大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實現中國發展的轉型與升級,通過合作共建,讓其他國家從中國的發展與合作中獲得發展的新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中國與合作夥伴的戰略理解、戰略共識,使這個戰略成為大家的戰略,成為共同推動新時期開放發展與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31. 重點建設“一帶一路”有哪些必要性?

“一帶一路”戰略給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為中國全麵深化改革開放規劃了美好藍圖,為亞歐區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為世界發展繁榮提供了新路徑。

第一,“

一帶一路”建設是續寫古絲綢之路輝煌的必由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他國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的通道。古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新時代背景下,亞歐國家都麵臨著各種挑戰,需要沿線各國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使這條曾經的傳奇之路重現輝煌,成為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贏之路。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中國正在推動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重大合作倡議,中國將以此為契機全麵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體係,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釋放開發開放和創新創造活力。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是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發展繁榮的必然選擇。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更好地推動沿線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促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傳統的國家之間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

32. 為什麽說“一帶一路”戰略開辟中國區域共贏合作的新局麵?

區域經濟合作正在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支柱,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為中國發展的經濟、區域合作提供新的曆史機遇。我國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互信,深化務實合作,積極主動參與到世界區域貿易經濟合作當中去,為自身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以往我國很多關於經濟的規則與格局都是被動地接收,現在的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實質上是讓我們更好地利用現在的外部環境,遵循利益規則,主動地加強各國之間的區域合作,為營造更好的經濟環境做準備。目前我國還是主要靠出口來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很好的外部環境,會降低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信任度,而“一帶一路”建設則表示我國誠心與世界其他各國展開友好合作,通過團結互助達到雙方共贏的良好局麵。

33. “一帶一路”戰略如何引領中國開放經濟新格局?

第一,大戰略承載中國對外開放新夢想。從地理位置上看,“一帶一路”發端於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歐洲和非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係歐洲經濟圈。中國不僅要打造國內經濟的升級版,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打造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實現改革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良性互動,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去新的合作機遇和發展前景。

第二,提速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已日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或將成為亞洲整體振興的“兩翼”,有助於連接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部分區域,此外,其包含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體製機製創新,亦有利於改善區域內的整體營商環境。

第三,“中國夢”聯結“世界夢”。“一帶一路”沿線多數為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產業發展滯後、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對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願望十分迫切,而“一帶一路”戰略能夠顯著帶動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目前,中國已在老撾、緬甸、尼泊爾等周邊國家實施一批公路、鐵路、港口以及航空運輸等項目,同時支持與這些國家的能源合作,電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互聯互通:立體交通網重塑“亞歐大陸橋”新觀念。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融合的不斷深入,傳統“亞歐大陸橋”的觀念將不再局限於鐵路運輸。“亞歐大陸橋”將成為全方位立體交通的代名詞,“一帶一路”區域相關經濟體將建成“海、陸、空、鐵、管”立體式綜合交通網絡體係,並在功能、載體、平台等方麵不斷突破。

第五,互惠互利: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曆史上,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絲綢之路的曆史本身就是一部貿易史。如今,秉承曆史淵源,“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中長期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

第六,合作共贏:能源領銜多領域深度合作逐步展開。中國將與沿線各國一道,著力打造中國—中亞—西亞、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三大經濟走廊,拓展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新航程,重點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金融、民生等領域互利合作。而由市場需求引發的能源合作將成為各國的首要目標和合作切入點。

34.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何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當前,中國的經濟麵臨著全麵轉型升級的重任。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既提高了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又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製轉型的需要。近年來,國際經貿機製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係的。目前我國在建的自貿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35. 為什麽說“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夢的合理延伸?

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在各國利益高度融合的時代,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正在影響著中國夢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夢體現了我國人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理想。不斷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則為中國夢新局麵、新機遇提供了新的動力與活力。“一帶一路”的建設,讓有關國家通過合作有效管理和控製某些爭端,使很多國家走上和平之路。和平穩定的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安全、戰略空間的拓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之後,經濟也在麵臨著轉型,國內對外經濟依賴性增大,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會增強。全球化不僅為我國經濟上的發展帶來機遇,也為我國文化交流與傳承創造最佳的時機。“一帶一路”將中國夢與世界夢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是相關國家人民築夢的戰略紐帶。

36. “一帶一路”戰略麵臨的障礙有哪些?

“一帶一路”戰略自提出以來受到多方積極響應,雖然前途無量,但也存在超乎想象的障礙。主要包括:

第一,情感障礙。曆史文化是遺產,也是包袱。史籍對絲路曆史的記載失真頗多。我們不可想當然地認為“一帶一路”“己所欲”,便可簡單地“施於人”,要下大力氣還原“絲綢之路”真實曆史,宣傳“一帶一路”的和平本質。

第二,溝通障礙。“一帶一路”涵蓋人口數十億,文化差異性不可低估。沿帶沿路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中國文化傳播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

第三,道路障礙。陸上絲綢之路途經地帶多雪山峻嶺、戈壁沙漠,沿線國家對跨境貿易征收高額關稅,各國邊界管理機關效率低、不作為甚至存在貪腐行為,這些都嚴重阻礙絲綢之路複興。“海上絲路”重在港口設施,較難的路段可能會成為長久“瓶頸”。這些問題需要通過頂層外交、高層對話以及雙邊或多邊協定逐一解決。

第四,人為障礙。“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境外恐怖分子對油氣管線和交通幹線等的破壞威脅不容小覷。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也使“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落實屢遭波折。

第五,國內障礙。國家援外機製和貿易投資機製之協調、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公平競爭都有待進一步依法治理;國際化人才之培訓也未跟進;海外投資保障保險機製、境外爭端解決能力、海外護商力量暫時不能為“一帶一路”漫長而脆弱的線路保駕護航。

37. “一帶一路”戰略麵臨著哪些挑戰?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主要麵臨著三大挑戰。

一是減少與消除對中國倡議的疑慮。“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中國的意圖很清楚,就是實現合作發展,共同受益,但是,有些國家不這樣看,有些人甚至把它作為中國的擴張主義戰略看待。有些國家即便口頭表示支持,實際參與上也是非常謹慎。因此,中國在繼續做工作的同時,重要的是做好一些示範工程,讓大家看到好處。

二是如何規避和化解爭端與風險。一方麵要加強對沿線國家的政治深入了解,對政局變動有預測、有對策,避免因政局變動而使建設受到影響;另一方麵,要加強與當地的安全合作,共建反恐、反極端勢力的合作機製,對大通道、大項目的安全要有常設的安全保衛機製,信息收集和通報機製。

三是算經濟賬,減少投資風險和損失。“一帶一路”是大工程,建設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大項目,比如,基礎設施網建設,需要大投資,中國的投入多,這一方麵要算大賬,即戰略賬、發展賬;同時也要算小賬,即算投資回收、投資效益等,特別是企業參與,還是要精打細算的。

38. “一帶一路”地區內存在哪些領土、島嶼爭端?

基於曆史原因,“一帶一路”地區內存在各種領土、島嶼爭端,爭端處理的結果直接影響戰略實施的安全保證。目前存在的爭端主要包括:

海洋上,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存在“南海爭端”:2014年5月,由於“中海油981”號鑽井平台引發的所謂中越“西沙主權”之爭;中國與菲律賓、越南之間愈演愈烈的“南沙主權”之爭。另外,中日之間也存在釣魚島以及東海專屬經濟區之爭。周邊海洋爭端的實質在於區域秩序主導者及其追隨者同中國崛起之間的矛盾。短期內,這些爭端難以解決,這不利於深化中國與東盟的全方位合作,進而影響中國在新一輪貿易規則製定中的話語權。

陸地上,“二戰”後印巴之間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爭端、中印邊界爭端、巴以領土爭端依然沒有解決。冷戰後,隨著蘇聯解體,“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區湧現了一批主權國家,這些國家之間的邊界劃定工作並未全部完成。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塔吉克斯坦的飛地沃魯赫,兩國邊界長911千米,劃定的隻有567千米,爭議地區超過70處。塔吉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有20%的邊界沒有劃定。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在費爾幹納的邊界也未明確劃定,吉爾吉斯斯坦在烏茲別克斯坦有飛地巴拉克村,烏茲別克斯坦在吉爾吉斯斯坦有飛地索赫和沙希馬爾丹。這些飛地與當地居民時常發生衝突。此外,三國在共享水資源問題上劍拔弩張,互不妥協。這些邊界領土、飛地之爭和水資源糾紛已經成為引發地區局勢惡化的重要顯性因素。尤其是中亞地區的爭端,直接影響到未來上海合作組織範圍內的政治互信、安全與經濟合作,不利於維持中國西部地區的穩定。

39.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1)重視合作中提供安全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區域內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涉及的主權國家眾多,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麵對並加以解決。因此,中國隻有樹立更加開放合作的理念,才能調動區域內各方積極參與這一戰略實施,最終實現互利共贏。當然,中國在安全領域內僅僅提出安全的理念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去。中國需要了解區域內國家需求,積極提供區域安全治理的公共產品。盡管目前中國在傳統安全領域的力量有限,但中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優勢明顯。此外,隨著經濟實力增強,中國可以根據“經濟讓利原則”倡導建立各種維護區域安全基金,為國家安全合作提供經濟保障,實現“命運共同體”。

(2)重視區域內各國尤其是大國的利益關切。“一帶一路”戰略麵臨的安全議題主要源於區域內相關國家,領土、島嶼爭端多基於曆史原因,政局動蕩多基於現實問題。對此,中國應重視區域內相關國家的利益關切,具體而言,中國作為領土、島嶼爭端當事國,應繼續堅持“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照顧其他爭端當事國的經濟利益,積極通過爭取雙邊磋商來加以解決;中國在麵對區域內相關國家政治動蕩時,應堅持“不幹涉內政”的原則,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相關各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維護區域穩定。

此外,區域內的安全議題都存在著大國因素,大國競爭在“一帶一路”區域將呈現常態化趨勢,其實質在於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力量之間的此消彼長。因此,中國應對區域內安全風險時,必須將大國視為“利益攸關方”,加強彼此合作,妥善協調關係。在大國因素中,美俄因素至關重要,美國作為霸權國家,在區域內有著廣泛的利益存在,而俄羅斯作為區域傳統強國,對區域內各種安全議題依然保持一定的影響力。較之於美俄而言,中俄更容易接近,雙方都麵臨民族複興的使命。此外,中國應與“歐亞聯盟”在某種程度上“對接”,共同維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安全。而目前,中美之間在傳統安全領域存在著結構性的“安全困境”,因此,中美安全合作更多應從反恐、反海盜、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等非傳統領域著手,利用現有中美之間的各種對話交流機製,逐步建立信任,共同應對挑戰。

40. “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要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

41. “五通”中政策溝通具體指哪些內容?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製,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製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各國領導支持、讓各國政府辦事、讓各國民眾參與的全方位合作關係。例如對中亞的官員培訓、教育交流、課題研究等。

42. “五通”中的設施聯通具體指哪些內容?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係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製,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範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麵合作的平台和機製,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43. “五通”中的貿易

暢通具體指哪些內容?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麵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互聯網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係,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製藥、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遊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製。

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遊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營銷體係,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44. “五通”中的資金融通具體指哪些內容?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係、投融資體係和信用體係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製。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製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係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製。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45. “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具體指哪些內容?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誌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麵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複以及艾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梁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麵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絡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46.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把握哪些原則?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要強化政府引導。未來我們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應當牢牢把握以下原則。

(1)理念先行,尋求認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要想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需要突破“獨占、獨建、獨享”的傳統思維,倡導“共商、共建、共贏”的合作理念,宣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等新的理念和價值觀,並讓外界理解、接受和認同。要在這些共同理念和價值觀的基礎上,進一步凝聚對權力、利益、責任的共識,形成各國的利益匯合點,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著眼於國內,但它不僅是中國的倡議和獨角戲,而是沿線每一個國家共同的追求,是服務於沿線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共同利益的互利共贏之路。我們是抱著開放包容的心態、本著合作共贏的目標提出和落實這個戰略的,這一戰略具有廣泛的開放性、包容性和互利性,需要得到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

(3)多輪驅動,統籌兼顧。“一帶一路”戰略涉及麵廣、相關利益者眾,要實現其宏大布局,必須經濟、外交、安全和人文多輪驅動,有效整合相關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要統籌好改革與開放,以國內的配套改革支撐對外開放,通過開放倒逼促進國內改革;要統籌好國內區域戰略布局與國際戰略,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用好,盡可能降低或減少彼此間的疑慮猜忌和戰略誤判;要統籌好中央與地方,在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的基礎上,中央要有頂層設計,規劃好戰略方向和戰略重點;要統籌好陸上“一帶”和海上“一路”建設,兩大戰略應彼此呼應、相互支撐,強化海陸結合,形成有效的戰略聯動。

(4)循序漸進,重點突破。“一帶一路”戰略在操作上,應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分類施策,重點突破。從優先合作領域來看,應聚焦於以下七個方麵: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與投資,能源資源,金融,生態環境保護,海上合作領域,以及軟性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旅遊等人文領域。從重點合作地區來看,應由近到遠,突出重點,從與我經濟往來密切、經濟利益關聯度大的相關國家開始,以加強雙邊合作為切入點,逐步建立若幹鞏固的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對於陸上“一帶”,中亞地區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以及土庫曼斯坦是重點和優先。對於海上“一路”,在布局和起步階段,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和馬來西亞應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重點國家,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孟加拉和印度應作為南亞地區的重點國家。

(5)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既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要強化政府引導,實現市場驅動與國家支持相互促進。政府的引導主要應體現在頂層設計、宏觀謀劃、政策支持、資源投入和指導服務等方麵。此外,還應以官帶民,盡可能廣泛調動政黨、智庫、媒體、非政府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在對國內外宣傳方麵,應保持低調、把握分寸,適度、適當、務實,多做、少說、慎說。在強調政府作用的同時,更要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的主體作用,通過完善市場機製和利益導向機製,以商業化原則、市場化機製和手段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6)優化存量,創造增量。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所涵蓋的廣袤區域內,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提出了多個相近或類似的計劃、戰略,已經產生和積累了大量的存量資源。為此,利用好現有政策和現有平台,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利用好沿線多個國際組織和合作平台,比如,上海合作組織,東盟框架,東北亞合作機製,博鼇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多個現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類機製、組織和論壇。在積極盤活現有存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努力創造增量。除抓緊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進入實質性運作之外,我們還應有效整合日益增強的金融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從亞洲區域和基礎設施領域繼續向縱深拓展,通過大規模金融動員,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落地實施做好金融準備。

47. “一帶一路”建設對續寫古絲綢之路輝煌有什麽積極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是續寫古絲綢之路輝煌的必由之路。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他國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遠及非洲、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等。數千年來,各國使節、商隊、遊客、學者、工匠、教徒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川流不息,沿線民眾互通有無、互學互鑒,逐漸形成了溝通中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臘文明的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古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走出來的。各國人民排除艱難險阻、跨越萬水千山,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開辟了這條道路。古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新時代背景下,亞歐國家都麵臨著轉變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戰,需要沿線各國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使這條曾經創造無數財富、凝聚各國人民友誼的傳奇之路重現輝煌,成為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贏之路。

48. 為什麽“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文化也加速了相互的交融,各種不同形式的傳遞與交流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再度弘揚創造了絕佳的時機。民族精神作為全球化傳播過程中的文化基礎,決定著人們麵對全球化的信心,也證明了一個國家應對文化全球化的實力。因此,在全球化進程中,大力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出使中亞,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其形成的“冒險、艱苦奮鬥、包容”理念成為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一帶一路”建設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精神,充分挖掘多個國家深厚的曆史文化資源,並展開積極交流與合作,促進彼此文明共同進步,為世界營造良好的和平環境。

49. 為什麽“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事,而是各國共同的事業;不是中國一家的利益獨享地帶,而是各國的利益共享地帶。“一帶一路”建設,包括前期研究都是開放的,中國歡迎其他國家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不斷豐富和完善“一帶一路”的理念、構想和規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譜寫絲綢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設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美好幸福的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中國堅持正確的義利觀,道義為先、義利並舉,向發展中國家和友好鄰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真心實意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中國不斷增大對周邊的投入,積極推進周邊互聯互通,探索搭建地區基礎設施投融資平台。中國不僅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也要通過“一帶一路”等途徑打造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

50. 為什麽“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習近平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正在推動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合作倡議,中國將以此為契機全麵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體係,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積極實施趕超戰略,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帶一路’將構築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西部地區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進一步釋放開發開放和創新創造活力。

51. “一帶一路”建設怎樣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發展繁榮?

“一帶一路”建設是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發展繁榮的必然選擇。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更好地推動沿線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促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傳統的國家之間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把中國的發展與沿線各國的發展對接起來,把中國夢與沿線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夢想對接起來,讓周邊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

52. 中國政府如何推動落實“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係統工程,涉及麵廣、跨越時間長、建設任務重,需要加強組織和領導,統籌做好對內、對外兩方麵工作。為此,中國政府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具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製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在既有雙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製框架下,通過合作研究、論壇展會、人員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促進沿線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內涵、目標、任務等方麵的進一步理解和認同;穩步推進示範項目建設,共同確定一批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項目,對各方認可、條件成熟的項目抓緊啟動實施,爭取早日開花結果,讓當地人民受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