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

二、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永葆活力和先進性的源泉

重視從思想上建設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保持黨的活力和先進性的根本措施之一。當今,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麵對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迫切。改革創新是當今中國最鮮明的特征。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黨就要以改革創新精神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從而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

(一)思想理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建設

思想理論是人們實踐活動的指南,科學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政黨製定行動綱領、路線方針的根據。隻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政黨,才能發揮先進戰士的作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首要任務。

1.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是我們黨的建設的基本曆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從思想上建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以農村為主要陣地,以農民為主力軍,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就使得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所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極其艱巨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共產黨的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從思想上建黨的新思路。黨把思想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強調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更要在思想上入黨,強調要加強對黨員和幹部的教育和管理,注意防患於未然和防微杜漸,要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抵製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統一全黨思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建黨思想,科學地回答了執政和改革開放背景下如何在思想上建黨的問題,特別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號召全黨“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講新話”,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執政黨建設的首位,作為黨的其他方麵建設的靈魂和基礎。江澤民指出:“我們黨曆來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這是我們黨提高自身凝聚力、戰鬥力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堅持拒腐防變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正是由於我們黨始終重視在思想上建黨,才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朝氣蓬勃的戰鬥精神,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係列偉大勝利。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說:“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麵創新。”他號召全黨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大局和現代化建設實踐,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著力用馬克思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2.思想理論建設是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從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關係來看,思想建設是組織建設的基礎。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有嚴格的組織紀律。但民主集中製和紀律的執行,必須依靠黨的理論上的正確指導,依靠全黨同誌在思想認識上達成一致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因而,隻有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才能正確地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和各項規章製度,鞏固和發展黨的團結和統一。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進行黨的組織建設,如果片麵追求黨員數量,就可能讓一些投機分子、思想動機不純的人混進黨內。黨的思想建設跟不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就

會泛濫,進而導致紀律鬆弛、組織渙散,使黨組織失去凝聚力和戰鬥力。建設一支合格的黨員隊伍,首先要解決黨員思想入黨問題。黨員隻有真正確立無產階級世界觀,才能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在黨的組織建設過程中,要著力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增強黨員意識,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係群眾的先進分子。

從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關係來看,思想建設的好壞決定著黨的作風建設的成效如何。黨風是黨的世界觀在行動中的表現,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深刻認識到黨風建設的重要性,強調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指導。1942年2月,毛澤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了《整頓黨的作風》的講演,第一次提出黨風這個概念。1946年在黨的七大上,他把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作風高度概括了我們黨的工作作風的優良傳統,為黨今後的自我建設提出了高標準和高要求,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列主義理論,對待人民群眾和對待自己的科學態度,成為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在未來黨的建設實踐中,黨的作風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繼續發揚黨的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求真務實、廉潔奉公、艱苦奮鬥等優良傳統,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反對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使黨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等真正符合黨的奮鬥目標,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要搞好黨風建設,首先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提高黨員的黨性覺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從黨的思想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關係來看,思想政治建設是影響和製約執政能力的重要變量。黨的思想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二者之間既有所區別、又是緊密關聯。相對而論,執政能力建設更帶有總體性及終極性,思想建設則帶有“局部性”和根本性。所謂“局部性”主要是指思想建設是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容和組成部分,至少也應視為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一方麵,思想建設是提高執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思想建設的根本是搞好理論武裝,進行理論創新。作為一個執政黨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至少在應用理論創新上要有所建樹。有了這個基礎和前提,才好對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提出與時俱進的思路對策。執政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在其中了。另一方麵,思想建設也是提高執政能力的動力和保證。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支柱。思想建設,核心是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在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今天,黨員幹部的追求,往往在理想信念這一點上,或明或暗地以各種形式反映出來,影響著自己思想政治素質和執政能力的提高。

黨的各個方麵的建設相互聯係、辯證統一,而思想理論建設是其中的靈魂和主線。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搞得好,全黨就能在共同的思想基礎上形成組織上和行動上的一致;就能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糾正和克服各種不正之風;就能為形成有效的製度提供可靠保障;就能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所以說,抓住了思想理論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

(二)堅持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權

意識形態與政黨是相伴相輔的。一方麵,意識形態把政黨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任何政黨的產生和存在,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前提。另一方麵,政黨將尋求意識形態認同作為自己整合社會的最根本途徑。在中國的政治體係中,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核心力量,在社會整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為了把全國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否則,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一領導,中國這樣的大國就隻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這是全國各族

人民在長期的奮鬥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中國共產黨整合社會的機製主要有兩個,“一是黨的組織體係,二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其中,意識形態工作在我國社會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共產黨以執政黨身份發揮整合作用的最主要的形式。

在新的曆史時期,共產黨要鞏固其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必須加強意識形態的建設,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發展方向。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創新能力

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經驗,以及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曲折發展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無論是向主導意識形態的發展,還是作為主導意識形態的發展,都是一個同中國曆史變革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同樣道理,在未來的發展曆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絕不是教條地固守已有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成果,而是要緊跟時代的新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要“大力推動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本質特征,就是始終保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這就決定了共產黨人在運用自己的意識形態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從這一原則出發,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行理論創新,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將其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一個豐富、具有層次性的思想體係,在這個體係中,有中心部分或核心部分,也有相對邊緣的部分。中心部分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以其鮮明的特性區別於其他意識形態。”十七大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主要包括四個組成部分: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屬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旗幟和靈魂;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屬於其價值取向和主體;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屬於其精髓;四是社會主義榮辱觀,屬於其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鬥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奠定思想基礎。

3.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社會性和包容性,朝著大眾化和多元化發展

現代社會,社會性意指個體從集體的控製中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權,政治文化具備了科學性、參與性、開發性、共識性和進步性。也可稱之為“世俗化”。在中國,黨的意識形態要想維持和鞏固它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同,就必須實現意識形態的政治社會化,避免意識形態變為純粹經院式的被束之高閣的東西,意識形態就要切實關心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回答現實生活中提出的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因而,十七大號召在全黨全社會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化必然帶來社會價值觀念的多樣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向縱深發展,中國意識形態的內容也呈現出多樣性特征。此外,全球化的曆史進程進一步推進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與之相適應,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包容性成為社會主義製度保持活力和秩序運行的內在要求。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要確保其主導地位,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發展它,擴大其包容性。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製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