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舉薦製度下的利益閉環

能得張原束手,趙信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至於這位寧先生,不過就是隨口一問罷了。

既然張原都已經束手了,也不可能再殺這麽一個庸碌的老頭了。

趙信又不是殺人魔王。

寧先生聞言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張原,神色有些掙紮,顯然是心存愧疚。

張原此時倒是看開了。

他也看出來趙信這一問純粹就是好玩。

無論如何也不會再為難寧先生了。

至於寧先生說什麽有用,他此時想來卻不由暗暗苦笑,回過神來,連他自己都很奇怪,自己當初怎麽就把這麽一個宕機老頭依為心腹呢?

見後者一臉愧疚的朝他看過來,不由微微笑道:“不要看吾,看吾有何用。

陛下問你,這是你的造化,異日你我們或可同殿為臣。

就算說錯,陛下仁慈,也不會為難你。”

他這話也就是這麽一說。

隻是心中也還是有些擔心,這位老先生別又來“主公無須憂慮”。

所以先打了個預防。

隻是老先生卻長長的出了口氣,似乎也感覺到了張原沒有怪他,心中不由愈發愧疚。

但是張原那句“同殿為臣”卻讓他有些心動了。

當即先朝張原行了一禮,算是了結這一段君臣之緣。

隨即再次朝趙信一禮道:“陛下,仆起於微末,幼時也曾遊學四方,以其一朝功成名就,能為朝廷與天下人所知。

然則當今朝廷以察舉而用人,功與德皆出於世家,吾等微末者欲得大名談何容易,欲為朝廷所知所用,更是難如登天。”

老先生說到此處,不由一聲自嘲的苦笑,趙信卻不由微微皺眉。

張原也微微皺眉,他皺眉的原因卻是有兩點,其一自然是擔心老先生說錯話,又得罪皇帝。

還有就是老先生提到的這個話題有點敏感。

那就是察舉。

什麽叫察舉,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代選拔人才的製度。

所謂的察,就是對低級官員的考察,又叫“察廉”,就是上官對低級官吏評價,然後再舉薦給朝廷。

而舉,則相對於民間的,同時由郡守、縣令等地方官,對治下的民間人才加以考評,覺得有才有德的就推薦給朝廷。

這個製度最初用的時候,其實沒問題,首先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少,需要考評的範圍很小。

另外一個王朝的最初都是朝氣蓬勃,朝廷公卿諸侯基本都還不乏有節操者,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唯才是舉。

但慢慢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讀書人的基數開始擴大,你再想被舉薦就不容易了,那麽多人,人家憑什麽要舉薦你呢,人家怎麽知道你的才德怎麽樣呢?

這就要名氣了。

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才如此好名,才會有那麽多名仕。

其根本目的很簡單,就是能進入有舉薦資格的郡守眼中。

但要出名卻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大儒,名仕點評自己。

所以才有如華夏世界漢末時,曹操那種拿著劍架人脖子上讓人評價的混賬。

也有了為了出名而到處罵人的所謂狂士。

還有一些人自己把自己整瘸了,居然把最初的目的給搞忘了,變成了為了出名而出名,甚至為了出名故意不做官。

或者自覺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所謂放浪形骸。

還有走極限的,比如什麽臥冰求鯉。

尤其在華夏世界到了兩晉時代,這種好名之風發展到了極致。

於是就有前衛酷拽的魏晉風流。

不過其中最主流的還是靠“吹牛”,所以這個時代的人總是喜歡說一些特別牛逼,特別中二的話,順帶著產生了大量的成語,極大的豐富了華夏文明的語言藝術。

其中還發展出了一個分支流派,也就是所謂的“清談”。

不過這是從人文的角度去講的,回到治政層麵,這就有大問題了,因為大家都忙著搞怪,忙著當“網紅”了,朝廷自然就很難選拔到正常的人才。

而且大家都拚命的比“高尚”,比“道德”,於是大家都不敢談實際問題,吹牛也不敢吹實際問題,不敢言利。

那不清談,還能怎麽辦?

最後就是“悠悠然而始,悠悠然而終,言者不知所指,聽者不知所雲”。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本來就是靠吹牛上位的,上位之後,他們除了吹牛還能幹什麽?

什麽都不會幹。

於是就無為而治。

這些問題是不是這個時代沒人明白呢,不,恰恰相反,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明白。

那為什麽不改呢?

因為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世家,名仕綁定的利益鏈條。

簡單就是:被大儒評價才能出名,但大儒大多都出於世家,而世家會評價寒門嗎,會評價那些連寒門都不是的平民子弟嗎?

於是慢慢就形成了一個閉環:“隻有世家才出大儒,和兩千石”和“隻有出過累世兩千石,擁有能夠研究經典的大儒的豪門才叫世家”。

其他人就算是曹操那樣能和袁紹一起搶人家新娘的人,也隻能拿劍架別人脖子上,才能得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

但這世間有幾個曹孟德?

有幾人能和袁紹、袁術從小玩到大?

每一個大儒的門外都有能拍到十年後的普通學子在等待求評。

每一個兩千石的門下也有無數因為他們舉薦而為官者,這就是他們的門生故吏。

而舉薦者就是那些被舉薦者的舉主,自動就成為了對方的人。

所以這個時代的某些權臣,世家才能動不動就說門生故吏遍天下。

這就是一個利益生態閉環。

它的基礎就是“察舉”,誰敢打破它,就等於要和這個生態圈內的所有既得利益者為敵。

如果是沒穿越之前,趙信看到這樣的問題,張口就會說出兩個字:“科舉啊,你傻呀,科舉啊!”

但是現在他還能這麽輕易的說嗎?

不能!

隻要他敢說,這天下造反的人頃刻間就會多十倍。

而且即使他事實了,科舉製度靠誰去推廣?

靠誰去主持?

要知道在華夏世界,也是一直到隋朝科舉製度才被正式提出,以及部分實施。

而後隋二世而終!

正因為如此,聽到這位寧老先生提起,他才微微皺眉。

而張原也皺眉,卻是因為他也是這閉環中的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