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打擺子的車輪(春節爆更1/5)

先把地翻鬆一遍,然後開一條小溝,把河水引進來,馬上就變成了泥巴地,但是這樣的泥巴還不能製作磚胚,必須踩成熟泥。

以前踩泥這個工作,有條件的就用牛來踩,沒有牛的就用人踩,而羅衝就比較個性了,直接用象踩。

肉肉和灰山這兩個小家夥到底是年齡小,貪玩,尤其是踩泥巴這個運動,簡直對大象這種生物有著天生的吸引力,一路在泥巴地裏打滾兒狂奔,玩得不亦樂乎,把工作直接當成了遊戲,想把它們拉出來都不容易,比野豬對泥漿的感情還要執著。

好不容易用甜樹根把它們勾引上來,這倆貨都變成了泥象,又帶著它們去河裏洗了個澡,這才把它們趕走休息。

肉肉和灰山的工作結束了,人的工作就開始了,把踩好的熟泥放到模具裏壓實,然後變成一塊一塊的磚胚,再靜置晾幹就行了。

現在還隻是製作磚胚,羅衝不準備現在燒磚,燒磚的工作可以等冬天再幹,冬天全都閑著沒有事幹,而且冬天燒磚窯會很暖和,是個幸福的工作,比夏天燒磚絕對要幸福的多。

磚很大,這一批大磚都是準備用來包裹夯土城牆的,所以沒必要弄太小。

隻是工作進度卻慢了不少,不是因為壓磚胚浪費的時間,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搬運泥料和磚胚上了。

建城的磚長40厘米,寬高都是20厘米,是一個標準的正長方體,可是自重卻極重,這麽大的一塊濕泥巴,少說也有三四十斤,一人一次用藤筐或者扁擔搬一大塊泥料,然後送到晾曬場地壓模晾幹。

人累得半死,工作效率又低,因此,一種方便快捷的運輸工具就必須馬上出來了。

想到運輸工具,自然是車這種東西了,省力,而且裝載量會翻著倍的增加,而車這種東西的靈魂,就是車輪。

以現在的條件來說,羅衝基本別無選擇,隻有木輪一條路可選,可是木輪怎麽做卻是個問題。

前世的羅衝給汽車換過輪胎,給坦克修過履帶,但是木頭車輪,他真的隻在電視上看見過。

印象中這種木輪車在國內基本找不到了,就算偶爾碰上個馬車,上麵用的也是橡膠輪胎;隻有那個大英帝國還保留了不少這種古董玩意,尤其是女王的座駕。

木頭車輪的主要結構應該是三部分,和自行車輪應該差不多,隻是少了一條輪胎而已。一個套在軸上的圓心,羅衝不知道那玩意古代叫什麽,自己就叫輪心好了,通俗易懂;輪心上麵會插上很多用於支撐的木棍,自行車輪上叫發條,羅衝也管它叫發條;最後就是外麵的那個木頭圈了,也就是輪子最難製作的部分。

語文課上學過‘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古代的車輪都是用直木彎曲,然後烘烤定型的,但是古人再牛叉,也不可能直接把直木烤成一個圈出來,所以車輪一般都是分段的。

直徑小的輪子最少用兩段木頭做外圈,或者三段,總而言之,段數越多,每一段的弧度就越小,這樣就把一個圓圈分解成多段的弓形,圓圈不好彎,弓形總沒問題了吧,要不長弓是怎麽彎成弧形的。

烤木頭車輪,羅衝沒見過,但是烤橡木酒桶羅衝是見過的,酒桶一般都是用橡木板彎曲烤製定型的,而羅衝卻拿橡木做車輪子。

新的項目啟動,找徒弟自然是第一條,而漢部落對木匠最有天賦的就得算木桶了,這家夥能想出來用燒紅的炭,在圓木樁上燒出一個桶來,自然不是普通的凡人。

另一個是木豚,木豚這人很老實,不愛和別人交流,戰鬥力也不高,沒什麽突出的特點,但就是這樣一個默不作聲的人,如果專注一件事情,那他的成就一定不低,所以羅衝把他也叫來了,以後他倆就是漢部落的專職木匠。

幫忙的小弟有了,但是主要工作還是羅衝自己幹,畢竟你讓別人來算圓周率,那也不現實,這個還要以後慢慢教。

漢部落的第一款車子,是根據現實需要而造的灰鬥車,主要用來運輸泥巴,前麵一對輪子,後麵有兩條腿,還有兩個長把手,是手推型的雙輪車,和現在工地上推水泥的車一樣,隻不過是全木質結構。

輪子不大,直徑才70厘米,和古代那種一人高的大車輪根本沒法比。輪心是直接用一截圓木做的,圓木中心用燒紅的銅棒直接燙穿,再用手工鑽擴大一下,打磨光滑就好了。

然後在輪心的外徑上平均分出發條的連接點,打孔的方式依然是燒紅的銅棒和手鑽,隻是為了提高生產速度。

輪子的外圈是用兩段橡木烤成的,也就是兩個大致的半圓形,烤橡木當然也有講究,要把樹皮的那一麵放在外麵,因為靠近樹皮的木層比較堅硬,放在外圈一是耐磨,二是樹心材質較柔軟,適合向內擠壓收縮。

先把鋸好的橡木條淋上水,在放到一節事先準備好的粗圓木上定型,然後用粗麻繩套成一個繩圈把橡木條箍緊在圓木上,最後在下麵放一個點了火的陶盆,一邊烤火加熱,一邊用木棍絞緊繩圈,使橡木條逐漸彎曲定型。

三個人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打造這款小推車,輪子的發條隻有10根,就這還是一根一根用刨刀刨出來的,速度太慢了,羅衝打算下次改進工藝。

外圈的兩段橡木,接口處用了U形銅釘來固定,車軸也是木頭的,推起來還算平穩,上麵是一個木板做的灰鬥,接縫處全部是榫鉚結構,除了車輪上用了四個銅釘,其他全木質結構。

第一輛小推車造出來,馬上交付工程隊使用,羅衝也在實驗和觀察從哪裏改進。

經過第一天的使用,族人們對於這種新出現的運輸工具很感興趣,自從羅衝搞出了編筐,漢部落才算告別了肩扛手提的模式,改成了背背簍或者挑扁擔的模式,現在出現了車,這又將是一次改革。

族人們是非常開心的,但是羅衝並不樂觀,因為工具原始簡陋,這個小推車可以說的上是粗製濫造,性能方麵隻能說是‘能走’而已,也就是推著會轉圈,但是絕對用不了多久就會散架。

發條太少了,十根發條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圓形,古代的車輪上麵都是二十多根,三十多根的,發條少了就無法支撐外圈保持圓形,載重量大了之後,外圈就會有崩開或者變形的危險。

還有就是輪心的寬度不夠,和車軸接觸的長度太短了,導致車輪滾動時左右打擺子,下次還得加長輪心才行。

求推薦,求收藏,求評論,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