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首詠竹人前顯聖

這個老秀才除了教導他們十四五歲少年之外,還有一個教導十歲以下讀書的“啟蒙班”。

如今少年班明日便要書院大考,在院中如此大聲讀書的便隻能是啟蒙班的小子了。

他走進院子,立刻便看到了一個相熟的朋友,正在伏案書寫著什麽。

這個少年身穿一身青衫,長得有些清秀,雖然不如方子平英俊,但也有幾分自己的風采。

方子平走入院中,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除了這個伏案書寫的朋友之外,兩名少年立刻走上前來。

這兩人中,其中一人麵色有些黝黑,看起來像是經常下地幹活,另一個身材微微有些矮,比方子平足足矮了半頭,不過眼神卻是非常機靈的樣子。

“定嶽,你來了,你家中的情況我也聽說了,節哀順變!”那身材矮小的少年開口說道。

一旁伏案書寫的少年聽到這一聲定嶽,立刻抬起頭來看向這邊,看到果然是方子平來了,立刻流出喜色,站起身來,將桌子上書寫的紙張拿起走了過來。

“定嶽,你可來了,我還以為到明天才能見到你呢,來來來,你素有詩名,看看我剛剛書寫的詠竹如何?”

另一個皮膚黝黑的少年像是有些不喜歡說話,隻是對著方子平露出一個笑臉。

方子平一一跟朋友說了幾句後,才將少年手上的宣紙拿了過來,一邊閱讀,一邊心中想著:“我素有詩名嗎,我回憶一下……嗯,好像還真是如此!”

他仔細看了看這宣紙上的詠竹詩,是一篇五言絕句。

默讀了一遍後,他臉上微微露出驚訝的神情,讓盯著他神色的少年大為得意。

方子平雖然感覺這首詩跟他腦海中的名篇相差甚遠,但是卻不會表現出來,反而故意露出這樣的表情。

他也是從少年過來的,自然知道少年是什麽心性。

他若是從這首絕句中挑出一些毛病,反而會讓這少年不喜。

他開口說道:“嗯,古人說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李彌,你這首詩不像是你寫的啊,不會是你從哪兒抄來的吧?”

被稱作李彌的少年心花怒放,口上卻是說道:“哼,我可是剛剛寫出來,想破了腦袋才想出來了,怎麽樣,不錯吧,這麽長時間,你有沒有寫詩,念出來讓我聽聽。”

一邊身高有些矮小的少年卻是開口說道:“定嶽,你別聽李彌吹牛,這首詩他可是足足寫了五天了,每天都會寫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能夠流傳後世的名篇呢!”

“林明賢,給我住口,再說不要說我不客氣!”李彌被揭短,差點惱羞成怒。

方子平連忙將他拉住,那個臉色黝黑的少年也上來拉住他另一條胳膊,才將他攔了下來。

“好了好了,你不是說要聽我的詩嗎,正好有一首,我借你一張宣紙,這就寫出來讓你看看。”方子平咳嗽了一聲說道。

他們這般說話,將另一個房間中教導啟蒙班的老秀才也吸引了出來。

方子平也意識到他們的聲音有些大,這裏畢竟是私塾,連忙朝著老秀才鞠躬行禮:

“見過陳先生!”

其他幾人也都是如此。

這位老秀才名為陳如鏡,雖然隻是八品,但也十分受人尊重。

秀才跟方子平原來世界的秀才差不多,想要參加一些州郡級的科考,必須要有秀才功名才可以,而要參加京城中大衙門的科考,也必須要有舉人身份才行。

秀才和舉人,便相當於方子平了解到的本科和研究生學曆,畢竟公務員考試也是需要學曆的。

“嗯,不要喧嘩,你剛才說有一首詩,我正好看看。”

陳如鏡走上前來,想要看看方子平的新詩水平如何,是否有原本的高度。

這麽多少年中,他對方子平的觀感還算不錯,甚至可以說得上上佳,尤其是一年前那時候的方平寫了一首關於守信的詩篇,讓他大為讚賞。

方子平見這位老先生都被吸引出來了,原本想要隨便“抄”一首的心思立刻改變了。

八品的老秀才雖然身份不高,但是這麽大歲數,也有一些相交不錯的。

甚至就連書院中的一些大儒,年輕的時候都跟陳如鏡相識,可以說是交遊廣闊。

若是他能夠在這裏寫出一首上佳的詩詞,說不定通過這位陳如鏡先生的“朋友圈”,讓他的名聲先一步進入書院之中。

那時候他若是再去拜見那位喜好小說的大儒,也就不會被人攔在門外了。

大儒也不是說見就能見的。

相比於進入書院後,花費一番功夫才能見到這位大儒,在這裏寫出一首名篇的詩詞,有一個好名聲後見到這位大儒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

想到這裏,方子平立刻對陳如鏡先生行了一禮:“那好,定不負先生所望!”

他走到剛才李彌的桌案前,伸手便要磨墨,卻被李彌搶先一步拿起了墨條磨了起來。

方子平見狀,隻是微笑道謝了一句,便將一張宣紙鋪開,心中早有注意,拿起筆架上的毛筆沾了些墨汁,將王安石的那首千古名篇《詠竹》寫了起來。

眾人連忙朝著圍在他的身後,陳如鏡在他的左側,其他人自然不能跟這位老先生搶位置,隻能在方子平右側擠來擠去,爭相看去,這也說明了方子平在眾人中“素有詩名”這個名聲是真的。

隨著方子平的筆鋒,李彌一字一句的念了出來: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鬆柏到冰霜。”

所有人看了,都是驚得目瞪口呆。

這首詩直譯過來的意思是:人們憐惜竹子,有氣節但很瘦弱,本是高材,老而彌堅。曾經與其他雜草一同接受過雨露的滋潤,但也能夠像鬆柏一樣傲對冰霜。

詩中一連串的反向對比,描寫了竹子的獨特氣節,展現了方子平卓爾不群的特質和不向困難低頭的抱負,對此時父母雙亡的他來說,更表達了他堅強的意誌。

誰也沒有想到,方子平隨手一寫,竟然能寫出如此名篇來。

陳如鏡在方子平左側,看到這首詩,整個身體都有些顫抖起來,最終低聲念叨了一遍:“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鬆柏到冰霜。好詩,真是絕世好詩啊,而且是能夠流傳天下甚至,傳揚後世的名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