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技校的那位

就像胡楊說的,這件事朝日美惠做不了主,所以她就沒有必要再待下去。項淩江送她離開之後,包房裏就隻剩下了胡楊和周朝先兩個人。

沉默了片刻之後,周朝先首先舉起酒杯:“大開眼界,佩服佩服。”

這個日本女人的底,周朝先動用關係查過。是在大陸出生長大,成年之後去了日本,幾年之後回來繼續為日本人工作。

這次周朝先會主動到丹東來,自然就有這個女人的“威逼利誘”。她的退場對周朝先來說,其實心裏多少是有那麽一點開心的。

胡楊舉杯回敬:“謝謝,彼此彼此。”

周朝先放下酒杯,問胡楊:“我真的很好奇,你真的認為日本人會買你們生產的刀片?”

胡楊說道:“我肯定他們一定會。降低了成本,降低了風險,他們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利潤,你給我一個拒絕的理由?”

周朝先很敏銳的說道:“按照你的說法。旋耕刀片並不是久保田主要贏利點。最大的作用還是通過旋耕刀片達到下遊壟斷,從而倒逼上遊市場。如果壟斷無法達成,那又為什麽不能直接放棄旋耕刀片的生產呢?”

胡楊說道“這不是舍不舍得的問題,而是他們必須要這麽做。”

周朝先疑惑說道:“必須?”

胡楊說道:“旋耕刀片利潤空間不大,那是因為的日本本土的人工成本高。但作為消耗品,旋耕刀片的利潤總額和成長還是非常高的,因為市場遠不止中國大陸。東南亞、中亞、美國和歐洲的市場要比他們國內大得多。”

周朝先思索了片刻,還是搖頭道:“我還是不明白,如果你說的市場那麽大,為什麽久保田公司還會在大陸耗費這麽多力氣,並且產能隻開三分之一?”

胡楊順手打開一瓶汽水,說道:“還是那個問題,成本!”

周朝先說道:“願聞其詳。”

胡楊說道:“我剛才說了,久保田的旋耕刀片都是在日本本土生產。因為人力成本過高,所以他們生產的產品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

周朝先反問胡楊:“那他們購買了你們的刀片之後就有優勢了?”

胡楊很肯定的點頭:“那是當然的。從我們這裏購買刀片的成本,最多隻相當於過去的一半,而他們的產品在國外市場,隻需要降價10%以上就會有絕對的價格優勢。”

周朝先很快便想通了胡楊的話,隨即又提出新的疑問:“那這麽好的事,為什麽要給日本人,我們不可以找更好的合作夥伴嗎?”

胡楊說道:“不是沒有,但就現在而言,久保田是最好的選擇。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日本就逐漸成為世界的加工工廠。

大量類似旋耕刀片這種低技術附加值的產品從歐美轉入日本。而這也是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隨著人力成本逐年提高,這種低技術附加值的產品的利潤開始不斷被壓縮。”

周朝先說道:“這個我聽院裏的人提過,都說日本戰後的經濟騰飛是一個奇跡。重建初期就是靠替美國代加工產品發展起來的。可既然日本已經發展起來了,為什麽他們不轉型?”

能夠說出轉型這個詞語,已經說明這個周朝先的認識要比一般人先進不少。這個時期的國人思想上大多留在過去的年月之中。即便是思想應該最前沿和先鋒的大學校園之中,恐怕能夠真正懂得“轉型”一詞重要性的也不一定能占多數。

胡楊微微搖頭說道:“不是日本不想轉,而是的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美國人也沒有準備好。所以這個下遊市場他們還不能丟,那會讓整個產業結構出問題。”

周朝先說道:“所以,當你為他們提供更低的成本,更低的風險,更高的利潤空間之後,日本人一定會選擇你。”

胡楊肯定的回答:“是的。”

周朝先沉思了片刻,好像突然發現了什麽:“這不是你的最終目的吧。”

胡楊沒有絲毫猶豫的點頭:“當然不是。就像日本人想通過壟斷下遊倒逼上遊市場。而今天隻要他們選擇成為我們的上遊,那將他們就必將被我們影響。

我的目標是讓日本人到中國大陸投資建廠,把資金和技術都帶到大陸來,幫我們發展。”

周朝先再次舉杯:“聽君一席話,真是茅塞頓開,來我敬你一杯。”

胡楊說道:“我也有一個問題,不知道你能不能也幫我解惑一下。”

周朝先說道:“請說。”

胡楊說道:“為什麽突然轉變態度?據我所知,你們與日本的合作進行的很順利。而且我也不相信你們沒有其他後招。”

周朝先說道:“當然是有原因的。上麵有一位通過我父親給了我一句話:自己人不內鬥。”

第二天一早,朝日美惠就在項淩江的陪同下,來到了郵電局。沒辦法,農機廠太小還沒有資格安裝長途電話。

在回到招待所之後,胡楊還專門去找了一趟項淩江,把昨天最後一句話告訴了他。

項淩江和他聽到時是一個反應,果然!

技校裏那位的身份幾乎可以坐實了。所以就更加不要去想,也不要改變任何事。

合作是肯定的,這方麵胡楊早已經有了決定。合作是雙贏,這一點不需要懷疑。這是生產能力和關係的結合。

胡楊裝作很不經意的問過周朝先,他們都準備了什麽後手。他也好像不經意的說了幾樣,比如從水電油三方麵卡生產企業。還比如在路上給他們運輸的車輛找麻煩。

雖然隻說了兩樣,卻都是很實在的辦法。如果真的實施起來,無論如何應付都肯定會忙亂一陣子。

當然,手段肯定不止這麽兩樣。也正是因為如此,胡楊才更看好與他們的合作前景。

至於與日本人的合作,其實胡楊要更加篤定一些。相比大院孩子,他更能抓住日本人的心理。

昨晚他和周朝先說的理由,其實隻是其中一部分。胡楊很清楚日本人最擔心的是什麽。同樣也知道日本商人最大的弱點。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未來工業領域中最大的坑是什麽。

現在想起來,胡楊是真心的感謝羅鵬程。如果沒有技校那座大佛在,胡楊現在恐怕正在和這些大院子弟鬥智鬥勇。那裏能如此輕鬆坐在辦公室裏,喝著普通的茉莉花,聊著人生和未來。

合作的內容可能會很駁雜,但方向非常明確。周朝先的關係為了胡楊他們的生產和研究保駕護航,而這種合作現在就可以開始。

原本為了胡楊他們做的後手,現在正好可以反過來為他們服務。而胡楊更是提出了一個簡化版的物流係統的概念。

雖然他已經盡量簡化概念,深入淺出的解釋,但對周朝先和項淩江來說,還是稍微超前了一些。他們很難理解一個龐大的,成係統的運輸體係,對於現代化產業的意義。

在他們的概念裏,隻是認為公路難走了一些,鐵路的運力稍微緊張一些。他們都沒有感受到那種緊迫的壓力,好像都隻是稍差一點。也就是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兩個人在這個時代中,已經算是思想和意識都走在最前麵的一批人。但時代的局限性的讓他們無法預見未來的劇烈變化。

這樣的結果坦白來說胡楊來說並不意外。他知道自己急不來,這些超前的想法,需要慢慢的,潛移默化的一點點灌輸給周圍的人。

不過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獲。雖然他們倆不能全盤接受胡楊的想法,但他們都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這其中的先進思想。

項淩江倒是時常會從胡楊身上感受到這些。但對周朝先來說,這就讓他多少有點驚訝了。原本以為已經高看胡楊,卻發現胡楊好像比他預想的還要再高一點。

這也是大多數大院孩子的共同特點之一。他們生活在大院裏,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各個部門的高級官員甚至是領導層。所以自然會養成高人一等的眼光。

像胡楊這樣的草根,當然是不會被他們看在眼裏的。胡楊需要表現出一些東西之後,才會被他們真正的接納。

胡楊問:“那麽,朝先你準備的什麽時候把你們囤積的刀片賣給我們呢?”

周朝先露出些許苦笑:“這事還真不是我能完全自主的。”

胡楊並不意外:“明白了,你們是用日本人的錢,所以這事還得日本人同意才行。沒關係,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