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鹽茶雞蛋

“媽,”梅誌超直截了當地對母親說:“今年我們就要高考,等考完試之後,我會開始正式追求薛欣怡!”

梅母一聽,又驚又喜,卻又有點忐忑不安。

“我聽說她的成績很好,很有可能成為我們整個大院裏的第一個大學生,而且她爸爸是基建科的科長,她媽媽又是醫務室的醫生,就算她能看上你,可她父母能看上你嗎?”

梅誌超笑道:“放心吧,媽,我會好好努力,絕不會讓你失望的!”

梅母歎了口氣,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孩子,現在可不像前幾年,參軍也好,插隊也罷,回來後都有可能分配工作。現在又回到了從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爸爸死的早,我又沒有正式工作,你要想出人頭地,恐怕隻能考上大學才有出路。”

“媽,放心吧!”梅誌存放學回來,突然冒出一句:“我哥一定能考上大學的!”

在他眼裏,哥哥梅誌超可以說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

梅母笑了笑,等梅誌存跑到房間裏去後,梅母把炒好了的菜遞給梅誌超說道:“我也看出來了,你很想讀書,如果今年考不起的話,想辦法留一級吧?”

梅誌超笑了笑,突然調轉話題問道:“媽,我們家有多少存款?”

梅母左右看了一下,看到旁邊沒人的時候,用手指比劃了一個“1”,接著又比劃了一個“8”。

梅誌超問道:“1800?”

梅母瞪大眼睛,吃驚地看著他,心想: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

梅母歎了口氣,低聲說道:“18塊。”

天!

18塊錢也叫存款?

怪不得戶口本上家庭成分那一欄,填的是“貧農”, 這也太“貧”了一點吧?

梅誌超把菜端進屋裏,再次出門到廚房的時候,看到吳小燕下班回來,他正準備跟吳小燕打招呼的時候,一個鄰居阿姨突然從家裏出來叫住吳小燕,邀請她“來會”。

吳小燕問了一句:“多少錢一份?”

“10塊。”那位阿姨解釋道:“我女兒下個月要出嫁,她爸弄了一張蝴蝶牌縫紉機的票,要一百六十塊呢!我準備要十份。”

吳小燕點頭道:“行,算我一份!你真舍己,還陪嫁縫紉機呀?”

“可不咋的?”阿姨明顯帶有顯擺的成分:“除了縫紉機外,我還要陪自行車,四個樟木箱子,八床被子呢!”

“那你女婿家也拿出了不少彩禮錢吧?”

“才沒有呢!”阿姨不滿道:“我就是讓他給我女兒買了一塊羅馬表,另外就是拿了兩百塊錢的婚宴錢,他家可賺大了。”

吳小燕笑道:“那人家一房家具肯定少不了。”

“那是必須的,39條腿,一條都不能少,而且必須是生漆的家具,另外紅燈牌收音機,電唱機是不必可少的。這也就是我們海城,聽說大城市都開始要求男方買電視機了!”

“嗯,那結婚的時候,可別忘記了下請柬。”

“那是肯定的。”

這時梅誌超和母親端著飯菜從廚房出來,那位阿姨又邀梅母參加,梅母非常爽快就答應了。

回到房間後,梅誌超不解地問母親,“來會”是什麽意思?

梅母告訴他,所謂的“來會”,等於就是向大家借錢。

因為大家工資都偏低,一旦要辦什麽大事,或者添加什麽大的物件,就會向同事或者左右鄰居發起“來會”。

發起者被稱為邀會人,所有參加的人,第一個月每人拿十塊錢給她,如果邀到十個人,就等於借到了一百塊錢,一百塊錢可以辦很大的事。

在酒店辦婚宴,一桌酒一般都是20元一桌。

那位阿姨向男方要了兩百塊錢,等於就是要了10桌酒錢。

而且大家隨禮的話,白喜事一般都是5毛,紅喜事一般都是2塊,關係特別好的會隨3塊。

當然,更多的人會選擇送實物,比如一對枕頭套,開水瓶之類的。

其他人就抓鬮,從第二個月到第十個月,抓到哪個月,你就在那個月可以得到100塊錢。

先拿到錢的,後麵每個月都要拿出10塊錢“填會”,等於就是還錢。

說白了,所謂的來會,就是這個月大家湊齊100塊給一個人,下個月又湊齊100塊給另外一個人。

每個月都是發工資的時候湊。

梅誌超不解地問道:“媽,我們家存款才18塊錢,我們又不等著錢辦事,你為什麽要參加?”

梅母悄聲道:“人家向我邀會,那是看得起我,一般家裏太窮,或者信譽不好的,邀會的人還不會讓你參加呢!”

梅誌超明白了,真正的窮人,最怕的就是別人嫌自己窮,富人最怕的,就是別人知道自己有錢。

象梅母這樣,她之所以會答應參加“來會”,那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一份做人的尊嚴!

梅母在家屬隊,每個月20塊錢的工資。

由於梅父因公死亡,他們娘三每人每月可以領到6元,也就是18元的撫血金,而且孩子到了18歲,撫血金就沒有了。

他們娘三每個月就是靠38塊錢的總收入過日子,存折裏能有18塊錢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梅誌超不再說什麽,而是拚命回憶,80年代初期幹什麽,投資少,見效快?

問題是母親隻有18元的存款。

雖然參加了一次來會,最多一個月可以拿到100元,但之前和之後都要去“填會”,能夠讓他使用的錢也太少了。

沒一會,吳小燕又端著飯碗來到他家。

吳小燕之所以快,一來她是一個人,二來她是用煤油爐做飯的。

她中午隻是下了一碗麵,但卻煎了三個荷包蛋。

來到梅家後,她先是夾了一個荷包蛋給梅誌存,再夾了一個給梅誌超。

準備把第三個夾給梅母的時候,梅母說什麽也不要,同時還給她碗裏夾菜。

梅誌超忽然想起,80年代末期,社會上流傳著一句很廣泛的口頭禪,那就是做原子彈的,還不如賣鹽茶雞蛋的。

“小燕姐,”梅誌超問道:“這雞蛋多少錢一個?”

“五分。”

“那小吃部裏賣的鹽茶雞蛋呢?”

“小一點的八分,大一點的一毛。”

梅誌超轉而對母親說:“媽,你在家屬隊做工太辛苦了,要不你去買鹽茶雞蛋吧!”

正在喝湯的梅母,猛地一轉頭,把嘴裏的湯噴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