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代工廠計劃
李秀成尋聲看去,正是剛剛從興蓉市馬不停蹄趕過來的劉永剛!
“劉哥!”
李秀成上去就是一個大大的擁抱。
“秀成,我總算是找到你了!”
劉永剛也好久沒見到李秀成,加上最近興蓉市出了這麽多事情,眼下也是滿心激動。
兩個大老爺們,在一眾工人和江美華麵前,緊緊擁抱了好久。
平複下心情之後,劉永剛就開口問道:“秀成,你那麽急叫我來這裏幹什麽?胡長安那小子什麽也沒說清楚,就一個勁的叫我趕緊來這裏。”
“情況比較複雜,一時半會說不明白。”
李秀成瞥了一眼周圍的人,接著說道:“你過來一定沒顧上吃飯,這樣,咱們先去食堂吃點東西,邊吃邊說。”
“行!”
劉永剛看得出來,李秀成是有什麽顧忌,當即也沒再追問下去。
食堂裏。
趁著吃飯的功夫,李秀成把呂平南介紹給了劉永剛認識。
呂平南一個當兵的人,習慣了直來直去,正好對劉永剛這人的胃口,幾杯酒下肚,就熟絡了起來。
趁著周遭沒什麽人,李秀成接著又把最近自己忙的事情跟劉永剛托盤而出。
從剛到江市林場時吃閉門羹,到被黃興富放鴿子,再到半路被葉青龍的人伏殺,以及最後兜兜轉轉和趙氏集團達成協議,來到了五金廠。
整個過程李秀成說的輕巧。
但劉永剛聽得卻是心驚肉跳。
特別是得知李秀成居然被伏殺的事情時,簡直驚出了一身冷汗。
“這幫人真的是無法無天了!”
“還好你沒出什麽大事。”
劉永剛心有餘悸的說道:“那接下來,你準備怎麽幹?”
李秀成沉聲說道:“我現在已經接管了這家五金廠的生產工作,這次叫你過來,就是要讓你把咱們台球桌廠那一套細分流水線生產模式,教給他們。”
“沒問題,之前我們細分了生產環節,已經比較成熟。”
劉永剛臉上帶著幾分興奮,陶縣五金廠有四五百人,這規模可不算小,真要投入正常生產。
一天得造出多少張台球桌啊。
這可比之前那碼頭倉庫,十來個人兩三台機床的小作坊厲害多了。
不過興奮之餘,劉永剛也有些擔心:“秀成啊,你別怪劉哥多嘴,這五金廠說到底是國營廠,最後不管盈虧,你好像也揣不進兜裏。”
“劉哥,你擔心的這個問題,我早就想過。”
李秀成笑了笑:“我們和五金廠是互相利用的關係,這裏隻是我們錦繡的代工廠。”
“代工廠?啥意思?”
劉永剛對這些新名詞完全不懂。
“簡而言之就是,五金廠隻負責按照我們的要求,生產出台球桌各個部件,我按照一定價格,給他們酬勞。”
“然後運到外麵去拚裝,最後打上我們錦繡的品牌商標,再通過自己的渠道賣出去。”
早在當初從趙雪瑤口中聽到五金廠這件事情的時候。
李秀成就已經想出了“代工廠”這個主意。
他不是聖人,自己還半身陷在泥裏,可沒真的想過一門心思助人為樂。
隻是說,如果能解決自身難題的同時,順便又能盤活五金廠,那自然是好。
五金廠有人有機械,他有銷售渠道,還有趙雪瑤這個冤大頭送原材料,簡直完美!
按照成本來說,
之前在興蓉市他生產一張硬楓木的台球桌,需要450元的成本。
但現在直接從林場拿原材料,比起沈友亮那邊,足足可以降低100元左右。
350元的成本價,零售800元,就算刨除一些中間運輸費用等,也可以將利潤做到400元。
再給五金廠讓利100元,自己依舊還有300元的利潤空間!
假設五金廠每天能夠生產出50張台球桌部件,那麽,五金廠就能純賺5000元。
而李秀成則能日入15000元!!
乍一看,會覺得他是不是太黑了。
作為新世紀穿越重生的人,李秀成比誰都明白,在一條產業鏈上,假設分為研發、生產、銷售三個環節。
那麽利潤空間,研發占30%,生產最多20%,銷售最高50%!
君不見20年後,無數外資在中國沿海建代工廠的時候,咱們中國工人賺得可都是苦力錢,大頭早就被那些老外轉跑了。
也就是後來隨著國內經濟情況逐漸好轉,人力成本逐步提高,很多外資才逐步退出中國,跑去東南亞一帶尋找更窮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投資代工廠。
而且李秀成覺得自己也不算太狠。
就五金廠來講,即便每天隻生產五十張台球桌部件,有5000塊純利潤的收入。
一個月下來,那就是15萬啊。
近五百個工人,就按照100元一個月的超高工資算,也不過5萬元工資開支而已。
剩下10萬用於機械維護等其他,完全綽綽有餘。
對一個虧損了三年,工資都發不起的國企來說,簡直就是睡著都能笑醒的事情。
不過這些都隻是李秀成現在計劃中最好的情況。
畢竟興蓉市那邊情況複雜,蔣昌盛、葉青龍這幫人虎視眈眈,鑫鑫家具廠也來者不善。
接下來是否能如預料中這麽順利,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陶縣五金廠這張底牌,越晚打出來,越好!
在和劉永剛聊到最後時。
李秀成也再三叮囑,整個事件都必須暫時保密,就連五金廠這邊,也絕對不能透露半分消息。
“沒問題,我懂,我就隻管教怎麽生產,其他的一概不說。”
劉永剛知道五金廠這邊的事情是重中之重。
大家憋屈了這麽久,錦繡能否起死回生,就看這一遭了。
第二天一早。
李秀成就帶著劉永剛到了車間。
五金廠的工人們都知道今天就要開始正式轉型木材加工,加上昨天李秀成一番畫大餅,一眾人此刻積極性別提有多高漲。
由於之前在碼頭倉庫小作坊的時候,就已經實行了生產環節細分為多個流水線步湊。
所以現在每個環節單獨拿出來,其實並不難。
一些年輕工人和有經驗的老師傅,很快就已經初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