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蘇銘的講解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又幽默詼諧,一場講座才進行了十多分鍾,就徹底把所有觀眾聽入了迷。

此時,他說了半天稍微有點口渴,押了一口茶才繼續道:

“終於,在袁紹的‘威逼利誘’下,何進這個二愣子算是徹底下定了決心,準備動手了!”

“中平六年七月,何進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

“這是項非常重要的人士任命。”

“司隸校尉,相當於首都七郡的刺史,手中有千人左右的軍隊;上監朝堂,下監司隸七郡,後勤上人家比禁軍的彈性更大,起著監控京畿要害的作用。”

為了方便這些曆史知識極度匱乏的玄國觀眾們理解,蘇銘每每提到專業詞匯時,不得不耐心的和他們做一番講解:

“啥叫“假節”呢?”

“就是可以自己做主殺犯軍令者。”

“也就是說,他袁紹的軍令下達後誰要是執行不利他當時就能砍人!”

“‘司隸校尉’可以監控京畿,而‘假節’則可以保證軍事行動的執行力,‘專命擊斷’更表示袁紹可以相時而動。”

“正是靠著這個重要任命,袁紹後麵才可以合法亂殺人。”

哦!

蘇銘這番話落地,觀眾席上頓時響起了一陣恍悟的輕歎。

就連周清源那些教育係統的大佬,也都是掛上了一副釋然的表情,頻頻點頭。

想來,如果蘇銘不和他們解釋的話,恐怕這些人一時間還真不知道“假節”等專業術語的含義。

“袁紹這邊拿下“司隸校尉假節”後,命小弟去偵察宦官動靜(紹使雒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然後又催促董卓等人繼續上書,擴大事態!(“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奏”,沒批準他們進兵)。”

“看見沒有,自始至終,都是袁導在控製節奏!”

說這番話時,蘇銘不由把眼神瞥向了VIP席的郜蕭頌三人,這些話其實就是說給他們聽的。

他們先前不是看不起袁紹,就知道瞎吹曹操嗎?

現在就讓你們知道知道,凡是能在我華夏史書中留名千古的英傑,根本就沒有一個……

是善與之輩!

“外兵又開始了鬧鬧哄哄的嚇唬人。”

“最終,何太後虛了,把中常侍、小黃門等宦官都下召罷免了。”

“諸常侍、小黃門也表示出了徹底的認慫姿態,向何進請罪,表示一切聽從他的處置。”

“何進對他們說:“天下動**不定,是因為你們太缺德老天爺生氣了,如今董卓們馬上要來了,你們為什麽還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去!”

“眼看何進居然要放宦官們了,袁紹再次拱火,大哥不能讓他們走!必須斬草除根!(袁紹勸進便於此決之,至於再三)”

“這次何進沒同意。”

“因為何進已經得到了所有的勝利果實,太監要滾蛋了。”

“既然要滾蛋了,殺不殺就兩可了。”

“但是,這並不符合袁紹的最終利益。”

“袁紹露出了最後的獠牙,你何進這個二愣子……才是我的終極目標!”

哦?

聽到這裏,觀眾席上頓時再次爆發出了一陣驚歎。

什麽?

何進才是袁紹的終極目標?

這袁紹圖謀的未免也太大了吧?

要知道,對方可是權勢滔天的大將軍啊!

他們袁家雖然有著“四世三公”的名望,但無論是兵權還是影響力,恐怕都不能跟何進正麵抗衡吧?

他憑什麽敢圖謀何進的權位?

蘇銘沒理會觀眾的質疑,自顧自分析著袁紹之後的行動:

“袁紹在何進準備放宦官返鄉的重要關頭,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進的名義,要各地逮捕宦官們的親屬。(紹又為書靠諸州郡,詐宣進意,使捕按中官親屬)”

“由此看來,袁紹還控製了何進的文書處理部門,很可能袁紹草擬的文書何進根本就不看,甚至根本就不知道!”

“袁紹靠著何進心腹的關鍵角色,把宦官們返鄉的最後可能堵死了。”

“你不是要放太監們回家嘛!”

“但我安排給太監的任務,其實是讓他們殺了你!”

“你說的不算!我才是導演!”

嘩!

此語落地,不單是觀眾們一片嘩然,就連周清源周老,都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好狠的心機,好淩厲的手段!

宣傳係統曆來是一個政權的喉舌,可如今,袁家卻居然早在不知不覺中控製了洛陽的咽喉中樞,這……

這豈不是直接從發聲渠道上,整個架空了大將軍嗎!?

不待眾人驚呼落地,蘇銘便繼續道:

“八月,戊辰,何進人生中最後一次進入長樂宮覲見太後討論太監問題,這一次,他再也沒能走出禁宮……”

“張讓帶領常侍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埋伏在禁門門前,太監們在內宮終於把何進堵住了。”

“張讓等責問何進:“天下大亂,就因為我們嗎?當年先帝曾經與太後不和,幾乎要把太後廢了,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才最終保下太後,我們隻想依托你何氏的門戶而已!(先帝嚐與太後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托卿門戶耳)。”

“你現在卻要殺滅我們的種族,太尼瑪不是東西了!你說宮中汙!穢!肮!髒,那公卿裏麵忠誠廉潔的是誰呢!”

“太監們的中心思想就一條:你何進得寸進尺忒特麽不講究了!”

“說完何進被殺,張讓、段珪等矯詔,令原來太尉樊陵為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死了?

何進這樣一位權柄滔天的權臣,居然就這麽死了!?

雖然在座所有人這幾天都把《三國》看了好幾遍,每個人都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局。

但自己看書和高人逐字逐句的幫忙分析,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悟。

大多數普通觀眾自己看書時,很多隱秘的細節,往往會因為種種原因被他們忽略。

尤其是像何進這樣,在整部作品中占比幅度不算太多的配角,一般觀眾都隻是記了個大概結局就一帶而過了。

而此刻,當蘇銘把何進、袁紹、董卓這幾個配角單獨拉出來講的時候,他們那原本在史書中平平無奇的經曆,卻驀地變得**氣回腸了起來。

尤其是何進,在蘇銘之前的講解中,他甚至能算得上是半個“主角”的戲份了。

可此刻,在蘇銘關於他人生做最後的總結時,卻隻是用了寥寥數語,就終結了他那傳奇的一生。

不由自主的,所有玄國觀眾心中都升起了一絲悵然。

但蘇銘,卻依舊用他那不著一絲感情色彩的音調,平穩的敘說著之後的事情。

或許。

這才是一個有著厚重積澱國度的子民,真正看待曆史的角度吧……

“尚書台得詔,懷疑有假,說:“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

“中黃門把何進的腦袋扔了出來,說:“何進謀反,已經被殺了。”

“這個時候,在何進大意入宮後,其實太監已經完成了逆轉。”

“匪首被誅,人家太監手裏還有皇帝與太後,你們能咋辦呢?”

“但是,袁紹最後出手了!”

“何進被太監殺了,他終於完成了這幕大戲的所有布局,該收官了……”

“袁紹手中有著當初何進官方給予的權力,人家‘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

“袁紹下達了總攻的指示,對太監的血洗開始了。”

“先是何進的部曲吳匡、張璋聽說何進被害,欲引兵入宮,結果宮門關閉。”

“不要緊,我虎賁中郎將袁術來啦!袁術對何進手下的大獎吳匡說:大將軍都被太監殺了,爺們咱得開幹啦!咱跟太監們拚啦!”

“這邊,袁術與吳匡等開始共同進攻皇宮,用刀劈砍宮門,威脅宮中交出張讓等人。(虎賁中郎將袁術與匡共斫攻之)”

“袁紹則與他叔父袁隗假傳聖旨,召來樊陵、許相,把他們處斬。(袁紹與叔父隗矯詔召樊陵、許相,斬之)”

“看見沒有,人家袁家每個人都有角色,每個步驟都安排的精妙無比!”

“這部東漢版的《教父》堪稱兩千年華夏封建史的政變巔峰之作!”

“袁紹又帶著司隸校尉武裝與何進的弟弟何苗率兵駐紮在朱譽門下,捉住趙忠等人處斬。”

“然後呢,何進的弟弟何苗現在掌兵,也得死。”

“何進的手下吳匡等人一向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被人挑唆說是何苗想搞死他哥哥自己上位。”

“誰挑唆的呢?”

“誰剛才跟吳匡攻打宮門呢?”

“袁術嘛!”

“吳匡號令全軍:“殺死大將軍的人是車騎將軍何苗,將士們能為大將軍報仇嗎?”

“全體將士們哭著說:“願致死!”

“吳匡率兵與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一起又殺了何苗,將何家的宮外勢力連根拔起。(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攻殺苗)”

“注意,這個時候袁家可沒摻和,這種下黑手的事兒,咱老袁家可不能沾,黑活兒……得讓外人去幹!”

“太監們裹脅著何太後、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劫持宮內的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

“袁紹關上北宮門開始派兵捉拿宦官,不論老少,一律殺死,共二千餘人斃命,甚至有人因為未長胡須也被誤殺了,可見,那些說袁紹幹大事而惜身的學者,明顯是對袁紹有了太深的固有印象,其實這位爺真到了摘果實的時候,那發起狠心來,也是絲毫不手軟的!”

“八月二十七日,張讓、段珪等被困宮中,無計可施,隻好帶著劉辯、劉協等數十人逃出皇宮。”

“夜裏,到達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顆禦璽都沒有帶上。”

“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裏到達黃河岸邊,閔貢厲聲斥責張讓等人:“還不快死嗎?”隨後又殺數名宦官。”

“張讓等最終向劉辯叩頭辭別:“我們這就死了,請陛下自己保重!”

“說罷,投河而死。”

“最後的告別,太監其實還挺有人情味的,還知道叩頭保個重。”

“太監可恨歸可恨,但說到底還是保皇的。”

“就這樣,一夜間,作為保衛皇權最重要的兩股力量,太監和外戚全部灰飛煙滅了。”

“袁紹完成了自己的構想,他們家馬上就要一統江湖了。”

“他叔叔袁隗是太傅錄尚書事,主管官員的任命,掌握著文官係統的最高權利。”

“他是司隸校尉,假節。”

“他兄弟袁術是虎賁中郎將。”

“真可以說的上是:大權在握,天下我有!”

“但是,袁家的一統江湖也許就差幾天而已。”

“如果再過幾天,劉家天下將在袁隗這個文擔當和他袁紹這個武擔當這裏完成對政權和軍權的消化與控製。”

“但曆史並沒有給他這幾天。”

“董卓在這個極其湊巧的時間段率兵趕到了洛陽!”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袁紹機關算盡,卻終究還是敗給了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