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交流與總結
這時一位農業方麵的專家有些結巴的說道:“那、那這不就實現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了嗎?”眾人聽到也是一驚,還真有點這種意思。
李昭這時也是笑著說道:“那還是遠遠達不到的,就說人家敢空口白話說畝產十一萬斤這事,咱們就不可能達到,就說人家的產值吧,那可是到了畝產兩萬多塊。咱們隻是畝產值通過科學的利用有機質,達到了畝產值的最大化,最後算下來咱們也不過是畝產值達到了三到五百塊,把原來不足一百的產值翻了五倍而已。但人們不能隻吃肉啊,糧食也不能都用來養豬不是嗎?”
“我的目標是通過生態農業,將全國的平均畝產值翻一到兩倍就不錯了,而且,這還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隻是有想法,但實現這些的知識卻並不充分。所以以後能實現到什麽程度,隻能靠諸位專家了,生態農業方麵我的想法已經基本全部都說出來了。”
“我是把蚯蚓養殖作為了核心,但還有沒有其他模式,我也不清楚,采用蚯蚓也僅僅是蚯蚓分布實在是太廣了,而且很多動物都吃這個。我想通過蚯蚓將盡可能多的項目給串進來而已,有沒有其他模式也隻能靠諸位專家摸索了。”
其實李昭還不知道,他已經把所有人給鎮住了,首先是他的一整套農機,基本彌補了動力機械不足的問題,給農村積累財富提供了最好的輔助。如果能解決化肥和農藥的問題,那糧食種植麵積一起來,糧食總產量上三億噸那也是不難實現的。
而想實現化肥自給自足,這又牽扯到基礎工業能力,在基礎工業升級沒有完成之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渺茫,因為大型的氫氮壓縮機解決不了,那大型化肥廠就很難實現,要知道六十年後的大型化肥廠,都是奔著年產百萬噸去的,少的也要年產三五十萬噸,十萬噸以下的都取締了。
而合成氨的條件就是高溫高壓,當然六十年後壓力已經降到了十二兆帕,但李昭又不知道十二兆帕壓力下的催化劑是什麽,隻能按現在的工藝,搞三十一點四兆帕下的生產工藝。那大型氫氮壓縮機就是繞不開的坎,要知道全國化肥需求量可是超過三千萬噸,而從老大哥那裏引進的化肥廠總產能才三十多萬噸!
隻能滿足需求量的1%,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實現化肥的自給自足,隻能自己想辦法搞自己的設備,而基礎工業能力不足,那麽生產這種大型設備,就力有不逮。而農藥李昭就更是兩眼一抹黑了,他隻記得有個666的農藥,但那玩意兒殘留太嚴重,而且現在也已經有了。
所以農藥隻能靠這時的人才自己想辦法了,李昭畢竟不是什麽都行的,也就多了些見識,腦海裏機械圖紙比較多罷了,學的也是鋼鐵、機械方麵的。
這時的眾人也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討論,看來這一次下來,會有不少研究項目形成,也將給農業方麵帶來不一樣的道路,也許真的能實現李昭全國範圍內的生態農業構想,那麽,未來的農業方麵,絕對比前世更加輝煌。
第一是生態農業解決了很多的汙染問題,一個是化肥使用量肯定會下降很多,顯而易見的,生態農業形成規模化之後,那麽農學這一塊肯定會成為一個研究的重點方向,那麽施肥的管理肯定不會像前世一樣粗狂,再加上蚓土的大量應用,基本化肥過量使用的問題會解決。這樣農村水溝的富營養化基本被杜絕了,那麽到處都是清澈的水麵這不再是幻想。
第二個就是秸稈問題,一直困擾未來的秸稈問題將不會出現,以後可能出現秸稈不夠用的情況,到時候很可能有些土地會專門用來種植牧草,利用牧草的高產來養殖牲畜、蚯蚓等。
第三就是糧食產量肯定會進一步增加,糧食生產成本也勢必下降。未來的農村如果都是以公社甚至更大規模的農場形式存在,那麽糧食種植的技術也將迎來變革,大型機械化生產將成為必然,這樣種植成本將降低。同時由於形成了大規模種植,那麽農技人員的參與成為可能,那麽解決病蟲害的能力勢必增強,那麽糧食產量增加也成為必然。
第四就是未來如果都是農場模式,那麽房屋管理肯定不會是六十年後那種粗放式的,每個村子肯定都是統一建房,到時候農村的麵貌也將徹底改變,這也能解決農村亂占耕地的情況。
總之好處多多,這裏的眾人都能從中看到好處。比如農業部的領導就說這就是他們想達到的理想,老大哥的模式隻是考慮了糧食產量,沒有考慮農民的將來,而李昭的模式考慮到了將來農民的問題,就是將原有的農民轉變成了農場工人,而這樣的好處是,農民的收入勢必增加,而形成規模化的農場後,各種保障措施就都能引進了,學校、診所、供銷社等都能開到村裏來。
而一起來的特派員也是滿臉喜色的和兩位部長聊著,顯然他也對李昭的未來計劃非常滿意,最重要的是,李昭給出的數據都是有理有據的,是可以通過管理、科學技術、人民的努力實現的,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給了一係列的解決方案,更是把這些計劃會遇到的問題也大致做了說明。
之所以不能成為確定的方案,隻是第一這些設想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第二需要國家製定合理的發展計劃,同時根據供需設置合理的生產任務,不能一味追求某一樣的產量。正如李昭所說的,我們不能將所有的糧食都喂豬一樣。
幾位記者也是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這一次的采訪絕對有足夠的重量成為頭版頭條,這基本可以看成未來農業發展的終極方向,而且這裏也給出了實現方法。
張師長兩人也是無比震驚,參加隊伍是為了什麽,這不就是嗎?李昭直接給出了未來解決吃飯問題的方法,不僅如此,還進一步給出了解決貧困的方法,一旦這些成為現實,參加隊伍的目標就實現了。
現在有了實現目標的辦法,那更要有保護目標的實力,想到這裏,張師長不禁湊近李昭,問道:“你這裏還有沒有能盡快提升軍隊實力的辦法?”
看著張師長看向自己的熱切目光,李昭也很無奈:“現在想提升實力很難,都需要基礎工業實力的提升才行,我們現在應該有能力生產如白磷彈、鋁熱彈這些武器吧?那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肯定會用吧?”
看到張師長點頭,李昭繼續說道:“這些武器的威力已經很強,甚至到被禁止使用,所以大威力武器我們並不缺,我們缺的是投送這些武器的能力,而投送這些武器的平台是坦克、飛機、艦艇甚至是導彈,而實現這些平台需要的是基礎工業的升級。”
“我們需要的絕不僅僅是某一種武器,更是這些武器的搭載平台。村裏的生態農業計劃現在已經交給了村裏,我想以後幾所大學的專家也肯定能給予充分的指導,後麵我基本不需要怎麽過問了。下一步我的計劃就是大力提升我們的基礎工業能力,所以張師長你放心,五到十年之後,你會發現,你現在的擔憂都能看到解決的希望。”
其實這也是這些軍人的執念,雖然在北棒打贏了立國之戰,但總體上來說,國家的實力還很弱小。海軍就不說了,都是淚。空軍雖有六爺,但並不先進,比起同時代的F4以及米格21都差了不少,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研發能力跟不上。坦克現在量產也困難重重,這也是基礎工業的問題,也是下一步李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