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深海之下

時間流逝,當左丘從在探索艦內部的實驗室進行研究分析的同時,白殼球們已經完成了對周邊數百公裏範圍內的信號基站放置。

這些帶著長長尾部的球形信號基站被放置在遠離裂縫、相對穩定的冰殼之上,和軌道上的通訊衛星組成了一張完整的通訊網絡。

17個小時之後,左丘從離開了飛船內的無菌實驗室,在那些礦石上他總共發現了7種從未見過的氨基酸和2種全新的多肽。

氨基酸和糖類分子,具有不對稱性,也叫做“手性”,與地球上相同的是,木衛二上發現的氨基酸也都是左旋的。

這與以前的發現相符合,在對地外隕石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左旋氨基酸比右旋更多,這在宇宙中很可能是一個普遍現象。

地球上的生物體內幾乎都是左旋氨基酸和與之匹配的右旋糖類,這一結果很可能在最初就已經決定了。

在生物形成之前,地球上的左旋氨基酸就比右旋氨基酸多。

不過,這並不代表宇宙中就不存在由右旋氨基酸構成的生物。

這些手性分子會對紫外線有著不同的吸收程度,或許在某些行星係右旋氨基酸更不容易被摧毀。

李恒仔仔細細地將這份數據全部記錄下來,雖然太空中的通訊衛星會將數據不斷地傳輸給地球,但隻能傳輸很小一部分的基礎信息。

傳輸距離遙遠引起信號的極大衰減,木星與地球的距離在6~9億公裏之間,如此遙遠的距離讓兩者之間的信號傳輸速率隻有每秒零點幾kb。

不僅如此,通訊延遲也讓兩邊的溝通效率相當低下。

在後續的計劃中,為了加強行星之間的通訊,將會建立起一條聯通地球—小行星帶—木星的衛星鏈。

就像在地表建立大量信號基站一樣,在太空中通過數十萬顆通訊衛星的聯通,一級一級的保真信號,提升太空中的通信帶寬。

待到將這份數據記錄完畢之後,左丘從接著說道:

“在這些礦物中,我發現了和地球上熱泉生態係統中厭氧嗜熱菌同樣的代謝產物。毫無疑問,在這片海洋的底部存在著單細胞生命。”

“根據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太陽係中存在的生物很可能是高度相似的,這與行星的物質基礎構成有關。”

這位學者邊說邊把亂糟糟的頭發略微撫平,一個一米二的小黑人搬運著一大堆黑色蜂窩狀晶體放到了兩人附近。

李恒和左丘從將這些黑晶全部汲取儲存,這讓他們兩人看上去變成了體型高大的胖子,外麵披著一層白色的晶殼,隱隱可以看到內部透出的黑色。

既然發現了生命存在的證據,下一步自然就是深入海底尋找。

冰殼下方表麵的海水相當寒冷,嗜熱菌大規模生存的地點至少距離冰殼層十公裏以上,更大的可能是在數十公裏深的水下。

雖然木衛二的重力隻有地球的13%左右,但這片海洋比地球上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還要深十倍以上。

那裏的水壓將會超過1000個標準大氣壓,需要氧氣維持生存的普通人若是不借助深潛設備根本無法到達。

準備好足夠的黑晶作為能量供應,兩人再次來到了薄弱的冰殼裂隙處,遠離了木星之後,這裏已經再次形成了厚達數十米的冰層。

耀眼的藍色等離子氣體從手臂上噴薄而出,形成一條細長的光劍,左丘從在十幾秒內就將這片冰層切開了一個大洞,而後縱身跳入了下方隱約可見的洶湧海水。

李恒緊隨其後,儲存著黑晶的圓滾滾身體後方生出一條類似鯨魚的尾部,體表覆蓋著一層稀薄的氣體將海水隔離形成一個空泡,以接近魚雷的速度相當靈活地向深海之中遊去。

兩個長得像是鯨魚幼崽一樣胖嘟嘟的生物闖入了這片寂靜無聲、上億年沒有智慧生物造訪過的海洋,他們的頭頂有著一道淡淡的白色燈光,照亮了前方一小塊的區域。

大塊大塊的冰山漂浮在這片海洋之上,它們小的隻有幾百米,大的達到十幾公裏,在露出海麵的部分之下是龐大的水下部分。

不同於滿是浮遊生物、淺海魚和大片藻類的地球,這片巨大的海洋出奇的安靜,除了千篇一律的黑暗海水,沒有任何不同的景象。

除了他們兩個顯現出的一點點光亮,這裏幾乎沒有光芒。

幾分鍾之後,兩人穿過了最上層的冰冷海水,這裏的溫度已經接近了地球表麵的海水溫度。

到了這裏,他們放慢了前進的速度,這裏的溫度已經有可能存在某些生命。

微微擾動的水波有節奏地向著四麵八方擴散而去,就像鯨魚通過聲波溝通交流一樣,他們也用這種方式在水下說話,同時不斷用次聲波探測著這片海洋。

二十公裏、三十公裏、四十公裏,整整三天時間,兩人不斷緩緩地向下前進,遇到的隻有洶湧的暗流和零碎的泥土顆粒物質。

若不是能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水壓,他們就好像是在原地踏步一樣,比起充斥著各種生命的地球,這裏的海洋雖然更大,卻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

直到兩人深入到冰殼下方接近100公裏的海洋深處時,頭上照射出的白色光芒在前方的水中映出了一片白蒙蒙的乳白色,海水顯現出牛奶一般的光澤。

水具有液態和氣態兩種狀態,但是因為大氣壓力的不同,水的沸點也會不同。

當溫度和壓力來到一個臨界點時,液態和氣態之間的間隔消失不見,氣液兩相融合成了一相。

此時因高溫而膨脹的水的密度和因高壓而被壓縮的水蒸氣的密度正好相同,被稱為超臨界水。

而在臨界點附近,大量液滴自發凝聚和消亡,照射於介質的光束就會被介質強烈散射。

這種現象被稱為臨界乳光,本質上就是直徑小於可見光波長的粒子使得光發生了散射。

在地球上海底的某些高溫熱液噴口出就有這種超臨界水存在,它具有極強的反應活性,具有廣泛的融合能力。

出現了超臨界水,就意味著不遠處就有一個灼熱的海底火山口,這種4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高壓區域是大多數生物的生命禁區,但卻是古細菌的發育溫床。

兩人再次加速,很快就穿過了這片區域,前進了大約一百米後就看到了一個海底黑煙囪,海水滲入裂縫中遇到熾熱的岩漿,這些黑煙就是凝固的硫化物。

終於深入到了這片上百公裏深的海洋盡頭,兩人穿過那滾滾黑煙,靠近了木衛二灼熱的地幔層。

比起受到環境影響的左丘從,李恒先一步發現了那裏存在的生命跡象。

在這足以在一分鍾內煮熟人類的海底高壓鍋中,無數肉眼難以辨識的小生物正在汲取著這顆星球內核的熱量,獲取生存的能源。

來到底部之後,李恒更清楚地看到了它們,它們的體長還不到1微米,生存能力比起地球上的嗜熱細菌還要強大。

後來一步的左丘從也發現了這些小生物,他的背部變形扭曲之後就將一小塊礦石和上麵的小生物們帶走,變成了背上的一個小小包囊。

這些嗜熱細菌在常溫下會停止活動,他會在這個包囊內部保持著高溫環境,讓這些小生物保持活性。

簡單的搜尋之後,兩人又向著其他地方行去,在相對較淺、溫度更低的海底,還有可能會存在其他的生物。

這一次他們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不過在一個小時後就發現了另外一片生物聚集地,並且發現了許多不同種類原核生物的痕跡。

兩人在海洋底部的這片區域停留了大約7天時間,期間還經曆了又一次的噴泉,洶湧的洋流如同倒轉的瀑布,億萬噸的海水從海洋底部湧向頂部的冰殼層。

在探尋了方圓數十公裏的區域之後,李恒還發現了某些巨病毒的痕跡,這些介於病毒和細胞之間的生物直徑隻有100納米左右。

不過,雖然發現了如此多的生物,他們卻沒有發現多細胞生物的痕跡。

地球上最早的多細胞藻類是從原始的光合細菌發展而來,木衛二上的生命與此還有著遙遠的距離。

左丘從的背上已經載著幾十個鼓鼓囊囊的包囊,他在其中為那些小生物維持著對應的溫度,冰殼外部是零下160攝氏度的極寒世界,這些小生命在那裏將會被凍死。

略略溝通之後,兩人就向著冰殼上方前進,這一次已經有了很大的收獲,雖然這些微生物的生命形態與地球上的看上去類似,但它們內部的基因構成卻不一定相同。

最基本的氨基酸就有著相當大的區別,看似同樣的表現之下或許會蘊含著不同的內在本質。

這種原始的生命環境能夠揭示出生命是如何產生與演化的,比如病毒和細菌是如何進行基因交換、造就了巨病毒這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生物。

這還隻是位於冰殼撕裂處的一小部分地區,這裏受到引潮力的影響,海底火山密布,到處都是高溫熔岩和滾燙的海水。

在地幔層更溫和的地方,或許還有著其他不同形態的生命存在,想要把這片巨大的海洋探索完畢,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