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我們在冬季都能尋到屬於自己的暖意。
祝我們在冬季都能尋到屬於自己的暖意。
我覺得談戀愛,倆人能聊到一起太重要了,他總能接上你拋給他的點,並且又拋回來一個,過程中你還一直笑,能做自己,不用裝,能開玩笑,能有這種默契的另一半太幸福了,這種契合應該就是愛吧。
有些人相處起來就特別舒服,既能聊搞笑,又能聊不正經。在某些事情上也有獨到見解,可以溝通值得分享,特別是能換位思考,真心待人,不至於嚴肅呆板或者太低級趣味。
生活中若能有這樣的人相伴,真的是太幸運了。也就隻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懂你的言外之意,理解你的山河萬裏,尊重你的與眾不同
《小王子》裏有句台詞:“想要和別人製造羈絆就要承受掉眼淚的風險。”雖然說戀愛和交朋友都是喜憂參半的,但還是祝所有人都能夠遇到一個頻率相同,步調一致,且知你冷暖懂你悲歡的人。
愛與被愛同時發生才有意義,愛情裏的電光火石,熱血沸騰,大多隻是一個個細小的瞬問,生活才是構成一段確實的關係的本質。
單方麵付出的愛情,最終你一定身心疲憊,落寞離場。
所以深情且溫柔的你,希望你不隻有愛別人的能力,也希望你有被愛的能力,學會適可而止,學會保護好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疼愛了幾十年的孩子,我們沒有義務去經營一段隻會損耗自己的愛情。
兩個人在一起最好的狀態就是,你們都不要去做對方世界的中心,更不要這樣要求對方,你人生的中心,不能是任何人,隻能是你自己。
希望你也能明白,交往這件事,不是為了讓我們能在休息的時間裏有個人陪我們一起去哪裏玩,交往的本質是,互相支撐著對方的生活。
選擇愛,不如選擇被愛愛了一個又一個,傷了一次又一次。
慢慢開始,很多人不再去選擇愛,開始選擇被愛。
但被愛或許並不是愛,而隻是占有,我們占有和享受他或她給與我們的愛,因為之前的我們都習慣了去愛別人。
就像一顆糖,你吃的糖果一直都是苦澀的,當給你一顆蜜糖以後,我們終於忘記了之前的苦澀,隻想把這顆蜜糖占為己有。
但卻忘記的對方吃的還是苦澀的糖果。
為什麽我們不能一人一半呢。
愛情本是如此,沒有愛與被愛的角色,隻有相互愛的角色。
為什麽不執著的去找一個愛你的你愛的人呢。
愛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這點我相信愛過的人都不會反駁。如何去愛?等你遇見那個人,你就會從不愛變得會愛,或者變得更不會愛。
我所認為的愛,就是任何事情以他的感受為前提,當然,這種愛也是在經曆了隻關注自己的感受,和自私的愛之後才逐漸蛻變而來的。
好的戀愛。
應該是從愛裏獲得快樂和力量,而不是花光了力量和快樂去愛。
戀愛是為了讓自己更開心,變得更開朗自信,而不是消耗掉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卻連最基本的情緒穩定都做不到。
在相愛中發現各自問題去溝通理解改正,不是讓另一半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而是要她在愛你的時候活成最真實的自己。
**的坦誠相見並不可怕,害怕的是有人不誠實。好的關係一定是輕鬆又舒適的,不要在不健康的戀愛中委屈自己。
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舍棄世界。
愛要學會溝通!
愛情經不起猜疑也經不起冷戰,兩個人默默不說話隻會將感情中的我們越推越遠。
看小說時就經常想書裏的男女主是沒有長嘴嗎,就因為他們的不溝通不解釋,讓兩個相愛的人分離多年,一個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人與人都需要溝通,更別說戀人之間了,我們的愛情坦**磊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經不起兩個人的猜疑,所以溝通很有必要。
愛一個人要學會用心去聆聽對方的愛意,學會照顧對方的每一個小習慣,當我們之間出現了問題要學會及時解決,這才是談戀愛的最好方式。
學會溝通能讓愛意更長久,也會讓兩個人的心緊緊的聯係在一起。
故事1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幸福到讓我羨慕。
她是外地的,嫁到我老家這邊來,和她老公在一起五年了。
她老公黏她黏到不行,有一次她說想吃蛋糕,她老公誇張的冒雨買了八個口味送過來。
她們一起逛街,她老公主動買了一個氣球給她,遞給她的時候說:別人家的小朋友都有的玩具,我老婆怎麽能沒有呢?
她前兩天回自己老家那邊探親,才走了一天而已,她老公給她發信息:老婆我想你。她倒是一幅沒辦法的樣子說:好啦我過兩天回去。
她剛嫁過來的時候90斤,現在被她老公養到了130斤,每次她媽媽在微信群裏艾特她讓她減肥的時候,她老公都第一個在群裏發信息說:不胖,她瘦著呢!可愛著呢!
那時候她大老遠嫁過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擔心她會不會過的不幸福,但她老公雖然沒什麽錢也不太會說話,但真的好愛好愛她,有的不多但是願意全都給她。
是真的打從心底裏羨慕,她嫁給的是真正的愛情,是甜甜蜜蜜,是你儂我儂。
我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覺得整個世界都美好到在冒粉紅色的桃心,
超羨慕,好想好想好想嫁給愛情。
2.
如果有人問你:肉體出軌和精神出軌你更能接受哪個?
相信你內心立刻就會閃現一個答案。
但無疑是悲哀的。
婚姻的幸福與不幸,都是合謀。兩個人的事,往往會由第三者來終結。
可實際上,成熟的、優質的婚姻,是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對方,是一份不離不棄的義氣。
馬丁·伯格曼在《論愛與它的敵人》中,簡述了弗洛伊德對愛的理解,他將成年人的愛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分析式的愛,是我們把從早期愛的客體上所感受到的愛進行重複,在成年後的情感中,替代早年時期養育者與我們之間愛的模式。第二種愛是自戀式的愛,是我們把對方當成一麵鏡子,我們通過對方,映射出了理想中自己或者現實的自己,我們期待對方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讓對方愛自己替代自己愛自己。精神出軌或者肉體出軌也是一樣的,我們要麽在重複舊的關係,要麽在滿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不修複我們與伴侶的關係,即使和“新人”結合,也會很快回到舊的循環中。
人之所以要對婚姻忠誠,並不是因為世上隻有她一個對的人,而是即使弱水三千,我們也隻取一瓢飲。
人之所以要對婚姻負責,並不是因為我們不會愛上別的人,而是即使會對別人動心,也會先“向內求助”。
所謂對內求助,就是要反思自己,到底對伴侶哪些點有了反感,是哪個時間節點令我們生厭。
伴侶身上的這些特質,是一直存在還是在哪個特定時期,激化了我們內心的矛盾。
同時,也要問問自己,外麵的肉體或者靈魂,到底哪裏吸引我們,到底是伴侶真的做得不好,還是我們把對自己的失望投射到他們身上。
人到中年,對婚姻對事業對自我的失落感大多是存在的。伴侶身上的問題,也許隻是我們自己問題的外化表現。
解決問題的鑰匙,不在別人手裏,而在我們心裏。
我們並不排除婚後遇到今生摯愛的情況,隻是在精神或者肉體“行動”之前,先去找到自己婚姻問題的症結,治愈那個擰巴的自己。
隻有你成長為最好的你,才會遇到更好的愛情。
如果在剖析自己的內心之後,發現那個人真的是自己的今生摯愛,那麽請先給伴侶一個交代。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哪個更不能接受?
答案是,都不接受。撇開動機和需求去談行為,沒有什麽意義。
愛是一個大話題,世界上有多少人,對愛的理解就有多少種。
願你遇見你愛的那個人而那個人還剛好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