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成華蓋!
入春的開梁城,輕風一吹便有無數的花香飄**。
因為地下暗渠把生活汙水匯流排入遠處的大江,另外幾條人工小河環繞開梁城顯得格外的清澈。
加上趙無憂早就意識到了環保和煉鐵的汙染,把那些專門劃分為工業區,也是為了保密考慮,除了一些不用太麻煩的加工,其餘的設備都落到了更遠的山區裏,更是讓開梁城顯得格外幹淨整潔。
青磚壘城,第一次從其他地方進入到開梁城的人首先驚歎的不是這座大城厚重的曆史感,反而是一種嶄新的朝氣,令人驚歎。
這也是得益於新皇對於工部改革後,不斷的於外城牆的修繕加固,否則光憑一些製造工匠,怎麽可能在貢院專開一門學科?
對於客觀事物的研究,尤其是某些已經被打壓得不見天日的學說被翻出,更新,名為工科其實乃是集合了百家當中的農家,墨家,公輸家的學說,隻是他們更加重視言行合一罷了。
這種畫皮重生之法,別說儒家了就連很多其他人也看得出來,偏生在趙無憂的彈壓下誰人都說不出一個不字。
畢竟他們開設學科,可是有著實打實的功績,而且是落實於百姓當中去的,雖說這天下口舌被儒家把持,卻也並非所有儒家學脈都是排斥其他幾家的,有一些兼容並包,也並不是全都是打壓。
加上這幾家人都已經改換了麵皮,也沒有重塑自家學說的意思,隻是在工科培養天子門生,儒家哪怕有人看不過眼又能怎麽樣?
這才是有了之前一些儒家門生投入了工科門下的原因,潛力已經展露出來,趙無憂明擺著要發展扶持一個新的學說來和儒家打對台。
不少有些賭性的人都選擇加入這一邊,也讓開梁城工科學子的聲勢赫然不下於儒家子弟,甚至整個城市的風貌精神也和大宋王朝的其他各地有所不同,展露出了革新的一麵。
上有所好,下必趨之。
當開梁城這個大宋中樞展現出了革新的麵貌之時,整個大宋的各大州城也紛紛開始大刀闊斧,進行了改革。
這也是為何初春時節,偏生這一次來參加春闈的考生大多數都極為年輕,甚至很多是新晉的舉人了。
大宋開國之後,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一級推一級的取士製度,意在網羅天下人才,雖然很多頂尖人物都被儒道佛三家給截胡了,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不少俊才。
五年一度春闈很好的控製了這些人的數量,讓後代有著足夠的利益和空隙給新的官僚們填補。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另外一點,利益是會熏製人心的東西,就算擔任官吏的時候清廉,退下來後不為父母官那就要為自己考慮了。
不斷兼並的土地,盤恒在縣城的鄉紳勢力,這才是每個王朝身上難以剝離的毒瘤。
而趙無憂對於工部的改革便是針對這一點,隻是如今卻還沒有誰人能夠看到這一點,唯有察覺到大宋百姓似乎日子好過起來了,但是根由是什麽,為什麽會好過起來,卻難以說明白。
也不是沒有儒家的學脈察覺到這一點,開始到處遊曆查看,隻是一時間想要得出結論恐怕還遠遠不夠。
這才是儒家這個幾乎算是人間最大顯學的勢力,任由趙無憂發展的原因。
新生的事物先不看其優劣,隻想著扼殺,在其他的世界或許還能如此施為,可是在仙佛皆在的世界當中,王朝龍庭的力量,人間民心的反撲這種實實在在的反噬,他們是不能無視的。
所以這一次春闈科考,盡皆都是新人的麵孔,也是察覺到了這是工部改革大成後的第一次會考,很顯然能夠從考題當中看出一些有關接下來朝局變化的東西。
這也是為何哪怕是許多道脈和儒家的隱學都派人出馬,奪取了幾州的舉人名額來參與這次春闈的原因。
在大宋王朝越發強盛的現在,如今開梁城內幾乎成為了一個仙佛境地,神通道術幾乎都無用,唯有少數人有著龍庭的職位在身才能自由的施法。
很多消息的傳遞也就變得格外的麻煩,再加上這種氣運甚至還在不斷的分發出去,籠罩其餘的州縣大城,乃至下入鄉村。
已經有不少神祗都不敢外顯神力,隻能夜晚入夢了,就是怕被這些龍庭人道之力擊傷。
唯有少數有著朝廷封正的山水神靈不但無礙,更是加入了這次氣運暴漲的大潮當中,神威竟然一漲再漲。
好不叫人羨慕,可惜朝廷封正不是那麽好得的,以至於許多神祗求都求不來,隻能投資在附近城鄉的讀書種子上。
這麽幾年來,得遇天授的開竅讀書人可不知凡幾。
一屆匯聚了諸多道脈種子,儒家隱脈,乃至是有奇遇的讀書人的春闈,隻是剛剛開考便是異像連連。
作為供奉諸為人道聖賢的貢院,本就是天地間人道靈機最為濃厚的地方。
也不用什麽搜身之類的東西,稍有夾帶,就連供香這一關都過不去,心存僥幸者絕無僥幸。
這也是為何每每春闈開始,鮮少有人言不公平的原因。
而這一次貢院上香的時候,讓聖賢象震動的讀書真種子就有好幾位,其餘人等也是毫不遜色,各有出彩的地方。
隻是剛剛開始書寫默讀的試題,便有濃厚的墨香飄散出來。
而當到了第三日開始進行策論的時候,更是震動了當今主考的方顧軒,方尚書!
不但有人下筆當時就有書香飄散,更是還有另外一人以字為氣,撼動聖賢象,形成五彩華蓋籠罩考試的書舍之上。
就連同場的考生也是驚歎不已。
作為仙佛存在的世界,雖然佛道之人離百姓遠,可是能夠成為舉人便已經不算百姓了,自然也知道一些東西。
加上儒家作為顯學,也是有一套蘊養浩然氣的法門,不說有什麽神通,強身健體,壯大精神卻是十分的簡單。
所以在場的舉人大多數都可以看到那書成華蓋的異像,少頃之後待得書舍內人文章寫完,這才異像收斂。
主考官方顧軒不敢怠慢,直接進入書舍將那考生的試卷封存,直接就送上了皇宮。
這種時候已經沒有人在意什麽規矩了,更何況能夠撼動聖賢象的文章就是最大的規矩,這也是從古自今傳下來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