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明危機

附和著說,總歸是沒錯的。

皇明祖訓是不可更改的,最起碼不是現在可以去更改的。

本來朱棣就得位不正,要是在去隨意更改皇明祖訓的話,隻會讓外界的流言蜚語更上一層樓。

“那如果說出這個計策的人,又說了大明眼下危機四伏,爾等又應該怎麽看呢?”

朱棣見朱高熾附和言語,索性也沒在追問,而是轉移著話題。

回想起陳淵在詔獄中的那一番話,眼下的大明危機四伏,這是真的嗎?

起碼朱棣自己沒看出來,之前雖然姚廣孝提過,但也沒明說。

永樂初創,百廢待興。

建文帝消失不見,這在朱棣看來是一件危機的事情,但也不至於到危機四伏的地步。

更何況,他才剛剛北征歸來,將草原部落惡狠狠的教訓了一通。

不管從那方麵來看,都不似有危機的樣子。

“那此人當斬!”

楊榮聽見朱棣這話,第一時間站出來說道。

“大明有萬世之基,皇上更是北征歸來,讓草原部族膽寒,一切都在欣欣向榮,何來的危機四伏?”

楊榮慷慨激昂的說道,對於危機四伏這一說,根本不當真的樣子。

其餘的大學士同樣也是連聲附和著,唯獨隻有楊士奇的神色凝重,並沒有主動附和眾多大學士的態度,但他好像也在顧忌著什麽,也沒有站出來進行反對。

朱棣坐在龍椅上,自然是可以一覽全局,第一時間也是發現了楊士奇和他人的不同。

眉頭一挑,眼中也多了幾分玩味的神色。

難不成,楊士奇有不同的見解?也認為大明現在的處境下危機四伏?

“楊士奇,你有不同的看法嗎?”

朱棣主動開口詢問楊士奇,大殿中眾人的目光也在這個時候凝聚到了楊士奇的身上。

“回稟陛下,臣有一些愚見,鬥膽在陛下的麵前說出。”

見朱棣主動問起,楊士奇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後跪拜在地上說道。

朱棣一聽這話,眉頭再度一挑,然後大手一擺道:“有什麽見解就都說出來吧。”

大明的危機究竟是什麽,朱棣很想知道這一個問題的答案。

“製定這一個政策的人絕非凡人,而他能夠說出眼下的大明危機四伏,這一點並不是妖言惑眾,也不是無稽之談。”

楊士奇幽幽說道,語氣非常的嚴肅和凝重。

“接下來我所說的這一番話,陛下可能不愛聽,但這也是將來有可能會麵臨的問題,他們隻是暫時發生,但一直在暗中積蓄。”

大殿中回響著楊士奇的話語,眾人也都鴉雀無聲。

仔細一想,他所說的話不無道理,眼下的大明雖然一副欣欣向榮之態,但暗中積蓄的問題也特別的多。

再加上近些年來的氣候,老是導致各地的百姓流離失所。

這也是朱棣為什麽要急著對草原動兵的緣故,一是為了掠奪草原上的一些牛羊資源,二是要先草原部族一步,將他們打殘,避免他們南下劫掠。

每當氣候不好的時候,草原上的那些遊牧民族都會選擇南下劫掠。

朱棣也算是經過蒙元統治的人,孩童時期的時候對這些事情可都是見多了的,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再度發生,所以他才會提前北伐。

但這樣做,對於整個大明的經濟體係都是極大的負擔,國庫裏的銀子和錢糧都已經空虛到極致了。

要不是朱高熾治國有道,知道開源節流,可還真的沒有那麽多錢給朱棣折騰。

朱棣選中朱高熾做太子,一是因為他是長子,二也是因為他的才能。

老二朱高煦,雖然最受朱棣的喜愛,但他的性格也和朱棣一樣,喜歡對外進行戰爭。

“比如說,眼下最關鍵的一個危機,就是消失的建文帝,還有傳國玉璽。”

在楊士奇說話的時候,太監也是將朱瞻基帶了過來。

而朱瞻基討論的議題後,臉色也是一變,然後垂手站在一旁。

本來他還想得個空,跟朱棣提一下這方麵的事情,沒成想已經是在討論這些了。

楊思琪提起建文帝,頓時是讓大殿中的氣氛再度低沉了幾分。

攻破南京城的那一天,他們並沒能夠活捉建文帝,這也就導致民間有很多賊子打著建文帝的旗號。

那些針對朱棣的流言蜚語,正是因為這一點的緣故。

平日裏可沒有哪一個大臣敢當著朱棣的麵提建文帝這個名字,今天的楊思琪卻這樣做了。

站在朱棣身旁的朱高熾,下意識的咽了咽自己的口水。

“楊思琪,你是活膩歪了!在陛下的麵前提這件事情。”

朱高熾心中暗自想到,要不是朱棣本人在場,他現在早就揪著楊思琪的耳朵破口大罵。

要知道,楊思琪在進文淵閣之前,那可是實打實的太子府屬官,在朝堂上算是鐵杆的太子一派。

他要是惹怒了朱棣,朱高熾又不能不出麵保下他,到那個時候一直在旁邊虎視眈眈的朱高煦,可不會善罷甘休。

太子和漢王的鬥爭,早就已經在朝堂上不斷的展開,在軍隊和武將當中朱高煦的威望較高,朱高熾隻能夠保住自己在文官中的地位。

“楊思琪,看樣子你有高見,建文帝和傳國玉璽的事情,你有什麽看法?”

朱棣將身子坐直,目光嚴肅的看著楊士奇。

他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今天這頓罰肯定是逃不了的,但如果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那獎勵也是不會少的。

朱棣的性格就是如此,賞罰分明。

同時,朱棣也覺得朱高煦那邊最近風頭太盛了,需要壓一壓。

北征剛歸來,朱高煦在軍隊中的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提升,而朱高熾這邊因為留守的緣故,並沒有得到多大的功勞。

權衡之道,是一個帝王必須要學習的技能。

即使是在麵對自己兒子的時候,也例外不了。

漢王和太子,已然是在朝堂上形成了和當年朱元璋時期的劉伯溫,李善長一樣。

一個是浙東,一個是淮西。

太子黨和漢王黨,可不是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