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正寧帝處理政務不行, 但他因為一直生活並成長在相應的環境中,對這些人與事的容忍度較高,甚至在大多數時候, 都意識不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隱患。

就算是在朝堂上直接生氣發幾通脾氣, 看上去也隻是政見不合後的正常反應,這些人老成精的家夥都能看得出來, 正寧帝本身並不帶有什麽立場, 真就隻是對事不對人。

這麽一位皇帝的思想理念, 對他們而言,顯然是沒有威脅的。

所以這些年來,他們雖曾多次合起夥來反對些一些政令的實施,卻因沒有讓他們傷筋動骨,最後還是選擇妥協, 並沒有上升上你死我活的程度。

這場力量角逐後的結果, 以三公主主動出麵表態, 請求繼續外任,不留在朝堂上作為結局。

三公主不留在朝堂上, 就意味著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年內, 不會受到對方的威脅,所以那些大臣也終於鬆口, 一致承認三公主的功績。

對於這個結果, 正寧帝十分不滿,總有種自家女兒吃虧了的感覺。

可是不想留京, 而是選擇外任,是三公主已經提前在他與太子麵前表明過的態度,

在外多年, 三公主看了太多的人間疾苦, 深知百姓的不易,所以她很清楚自己這種背景絕對過硬,身份讓人忌憚的官員,留在地方可以發揮出的作用更大。

最後議定的結果,是三公主何欣月因功晉為三品巡按監察禦史,行代天子巡視天下之權。

這場朝議結束後,知道負責記錄本次朝議內容的官員是何昌逸,三公主態度爽朗大方的直接上前打招呼。

“昌逸堂弟,好久不見,能在這裏見到你,姐姐很高興。”

看到這位多年不見的堂姐,何昌逸的心情有些複雜,不過他能感覺得到,對方是真心為能在此見到他而感到高興。

沒有避諱,態度也不曖昧,就這麽大大方方的直接打招呼,並為重逢感到喜悅,完全就是常人遇到普通親戚的尋常反應。

“聽說樂平公主勇於擔當、一心為民的事跡,實令臣弟欽佩不已,也令臣弟深感與有榮焉。”

他們這對堂姐弟當年那有限的幾次見麵,都是在各種宮宴聚會上。

何昌逸曾是昔日深受先帝喜愛的皇孫,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反正在那些宮宴上,他都是位置被安排得十分靠前,常被先帝叫到身邊,或是抱在膝蓋上的紅人。

而何欣月則是坐在後方的角落中湊數的皇孫女之一,不僅沒有機會上前,先帝也不認識她這種沒有存在感的孫女,畢竟連她父親當時都是極少會被先帝點名的無名存在。

不過何欣月並沒有因此而留下什麽心理陰影,如今見到境遇天差地別的何昌逸,她也沒有什麽得意之類的情緒。

畢竟皇室出身,讓她打小就見慣各種曾顯赫一時的存在,在一夕之間由青雲墜入塵埃的場景。

等到長大懂事後,何欣月更加確定正寧帝當年的選擇是對的,就算沒有後來的這場大機緣,也能保全他們一家,不致於落到像瑞王等人淒慘的境地。

見這位堂弟笑容清朗,目光真誠,麵上沒什麽愁苦與抑鬱之色。

就知道對方雖曾經曆過由高處跌落的經曆,卻沒讓對方沉浸在過去,而是以坦然的態度麵對現實,這種態度讓何欣月十分欣賞。

“去年在邸報上看到你考取榜眼的消息時,我也為你感到與有榮焉,這次回來,聽到父皇與太子提起你時,對你也是讚譽有加,我就想著一定要見見你,好了,你先去忙工作吧,咱們姐弟久別重逢,晚上一起出去吃頓飯。”

聽到這自然而然,仿佛再平常不過的邀請,何昌逸看著對方欲言又止。

察覺到他的遲疑,何欣月先一步開口道。

“你不必有顧慮,過往的那些是非對錯與我們無關,對我而言,你隻是我的堂弟而已,看到有出息的堂弟,會感到欣慰,想一起聚聚,都是人之常情。”

這話讓何昌逸徹底放下心中的那點猶豫,微笑著應下。

“好,這是臣弟的榮幸!”

在他父

親還是賢名遠揚、權傾天下的瑞親王時,他不曾在家人之外的親戚身上感受過所謂血脈親情,包括經常會抱他,不吝在人前展現對他的喜愛的皇祖父先帝身上。

卻沒料到,等到他們一家跌入塵埃後,他竟能在已經登頂的皇叔、太子,還有眼前這位堂姐身上,感受到血緣關係的存在與牽連。

擱上京前,若是別人跟他這麽說,他一定不信。

可是事實證明,事情就是如此,不僅皇上與太子明確表態承認他這個侄子與堂兄,這位風頭正盛,位高權重的堂姐也不介意當眾承認他這個堂弟。

即便這種承認,並未給他帶什麽特殊照顧,他依舊是門下省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的小官一枚。

但是對何昌逸而言,越是如此,他越感到踏實沒壓力,隻是心中底氣很足,知道自己隻要努力,就能擁有前途無量的光明前程。

再沒了初上京時的忐忑與試探,也沒了之前的小心防備。

可以坦坦****的拒絕那些明裏暗裏的拉攏與邀約,可以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用去應酬,因為他們門下省的官員都不需要費心鑽營,該給的位置與待遇都會有。

就是太累了點,沒別的毛病。

將本次朝堂紀要交到上去存檔後,回到門下省時,何昌逸仍然麵帶笑容,難掩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飯時,沈卓笑著調侃道。

“昌逸兄這是遇到什麽好事了?”

何昌逸沒有瞞他,低聲講出三公主邀他一起共進晚餐的事情後,忍不住感慨道。

“陛下真是以身作則,他自己重情重義,太子與三公主也都是性情中人,這在宗室中實屬少見。”

難怪先帝晚年會選了當今繼位,正所謂是厚德載物。

不管當今的性格與能力如何,端看如今的大安能夠順利擺脫正寧初年的困境,填上先帝留下的那些坑,百姓們得以減負,國庫卻很充足,就知道先帝最後的選擇確實沒錯。

沈卓敏銳的從對方的話中聽出,陛下父子應該是在私下裏召見過對方,不是以君臣身份,而是以他們之間的親戚關係。

不過他沒有想著要賣弄自己的聰明,去追根究底的多問。

“是啊,看陛下與太子做任何決定,總將百姓的生命利益放在首位,三公主為大局,置個人名利於不顧,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做出那個決定,就能知道他們都是心懷天下的性情中人,令人欽佩。”

不像是皇室出身,甚至不像是那些大族出身的人,他們沒有選擇安享尊榮、耽於享樂,也沒有漠視人命,無視民間疾苦,而是竭盡全力的為百姓謀福祉,消除那些不平事。

聽到這話,何昌逸笑著點頭,這就是他遇到事情時,總喜歡找沈卓說兩句的原因。

對方不僅將分寸掌握得很好,不僅不會問出讓人覺得為難的問題,說出觀點也總與他的想法特別一致。

明明可以稱得上是知己,卻又保持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離,相處起來十分舒服,沒有壓力,十分難得。

聽說三公主在下朝後,直接當眾與何昌逸認親,還邀對方一起吃晚飯的消息,正寧帝不僅沒有意見,還很得意。

“真不愧是朕的女兒,跟朕一樣重情重義,當年瑞王一脈顯赫時,咱不嫉妒,如今他家沒落了,咱也不會落井下石,仍然認這門親戚。”

正在看奏報的何殊點頭道,“是啊,做人就是要厚道,父皇的人品,當然是沒得說,所以才能將我們都教得這麽優秀。”

這話讓正寧帝感到十分受用,畢竟他能拿得出手的長處實在不多,一個是文采,另一個就是品德,太子對此所表現出的推崇,總能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

畢竟他早就明白人無完人的道理,他這輩子沒有處心積慮的謀求過什麽,也就不曾用陰私手段傷害過誰,所以活得十分坦**。

至於當皇帝後處置過的那些人,他更沒有什麽好心虛的,因為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

因為借他的手處置人的太子,不僅不是嗜殺之人,還很珍惜勞動力,那些犯事的人但凡能有活下來的理

由,都會被送到大安在各地開辟的農場,接受勞動改造。

正心情很好的撚須而笑,隱約看到何殊手上的案卷上似乎寫有‘恭王’之類的字,正寧帝瞬間來了精神。

“皇兒怎麽想到要看恭王的事?他在皇陵那邊出什麽問題了嗎?”

恭王也曾是在先帝朝很活躍的皇子,比起曾給先帝帶去莫大壓力的瑞王之所以敗落,既有受手下人的牽連的原因,也有受到栽贓陷害的緣故,讓正寧帝對其抱有同情與敬佩。

同樣被先帝貶為庶人,被罰去看守皇陵的恭王,則是並不冤的那種謀嫡失敗者。

他的年齡比正寧帝大不了幾歲,母族勢大,野心也就更大,將結/黨營私、貪汙受賄、草菅人命等罪名刷了個遍。

所以他雖然不像瑞王那般,被先帝下明旨除族,永遠不準回京,正寧帝也沒有赦其回京的打算,隻是看在是兄弟的份上,派人幫其改善一下生活環境而已。

何殊攤開桌上的幾份案卷,“兒臣不僅是在看恭王,還有瑞王、慶王、平王、宣王及其後人、康郡王等人的案卷。”

聽到這些都很熟悉,隻是大多都已久違了的兄弟們的封號,正寧帝的心情頗有些唏噓。

“皇兒這是又有什麽大打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