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盤點十大名醫,長壽的秘訣(十七)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即使你們的身體和名聲都已經消亡殆盡了,也不會阻礙《本草綱目》像長江和黃河那樣,萬古流淌!
其嘲諷與輕蔑之情躍然於紙上。
李世民脫口而出:好詩!
其餘朝臣們也都紛紛道:的確是好詩。不知道是哪位詩人所作?
有人露出痛心之色:“這麽好的詩,仙畫怎能不放出全首?”
“哎,要是我大唐也能出如此詩人就好了。”
隻能說,詩聖的詩的確是具有無窮魅力,一下子太極宮中的眾人甚至都忘記了仙畫還在播放,久久停留在這句詩帶來的意境裏。
而原本想要立刻著手去修改《本草綱目》的李時珍此時則按捺下了焦急的心思,聽完這位葉天士的故事再去也不遲。
… …
【要講葉天士,了解他的成就就必須先提到張仲景和吳有性。】
【張仲景,UP主之前也提過,大家應該也都熟悉了,他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從此成為了中醫們人手一本的寶典。在這本書裏麵,他將一切外感引起來的疾病都統稱為“傷寒”。】
【外感大家可以理解為外部的病毒侵襲。】
【但這是一個大範疇,太籠統了,所以張仲景之後的醫學家們也都在這個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細化研究。】
在坐堂的大夫,旁邊的架子上放著一本《傷寒雜病論》;在挑燈夜讀的大夫,依然在看《傷寒雜病論》;
在給弟子傳授知識的大夫,依然講的是《傷寒雜病論》。他們穿著不同朝代的服飾,在不同地域的環境中,相同的是都在研究《傷寒雜病論》。
和張仲景差不多朝代的大夫們都在感慨:“這《傷寒雜病論》在後世竟然有這麽大的影響力?”之前仙畫說的時候還不覺得,現在倒是真看出來了,不免有些羨慕。
也有年輕的大夫已經開始在打包行囊,準備前往嶺南找張仲景,希望可以學到《傷寒雜病論》裏的知識。
隻有張仲景本人,眉頭深鎖。
他的弟子有些疑惑:師父,為何還如此悶悶不樂?
張仲景緩緩道:“仙畫根據時間的早晚來
排序,我和那葉天士之間隔了差不多千年的時間。可這千年以來,居然還在看《傷寒雜病論》?
若說他不為此感到高興那肯定是假的。
但一細想,怎麽就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呢?
難道這千年的時間竟然白過了不成?就沒有醫生對自己書裏麵的觀點提出疑問?就沒有什麽典籍是可以和自己的《傷寒雜病論》相提並論甚至是有所超越的?
弟子也一驚,明白了自家師父的憂慮。
這代表著千年來,在傷寒上的研究,可能就是止步不前啊!正驚疑的時候,仙畫緩緩道——
【元末明初的時候,就有一個醫生叫王履明,就提出來“溫病不得混稱傷寒”,試圖將“溫病”從傷寒這一大類裏剝離出來。】
【到了明朝崇禎十五年,又起大疫了。】
【說句題外話,建安大瘟疫和崇禎大瘟疫,都處於曆史上的小冰河時期,氣候變得異常,整體氣溫越來越冷,所以大概率也會造成病毒的活性變強,存活時間變長。而也因為天氣變冷,糧食收成下降,容易引發各種饑荒,草原上的異族也會因為少糧而大肆進攻中原,引發戰爭。這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氣候影響朝代更替”的觀點。】
鵝毛一樣的雪慢慢悠悠的落了下來。
半夜被凍醒的老農顫顫巍巍的起來點了一個火盆,這才終於好受了些。他老伴嘟囔道:“今年下雪是不是早了點?”這幾年都越來越早了。今年感覺尤其冷。
老農有些憂愁的看了一眼外麵的田地。隻希望這個冬天不要太漫長,影響到明年的春播。而這場雪也影響到了草原上。
牲畜們被凍死,部落裏的老者和剛生下來的小孩都合上了眼睛。
在首領的王帳內,大大的火盆燃起,男人們喝起了酒,這才覺得身上暖和了些。大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部落裏的糧食已經不多了,撐不了多少時候。這幾年的鬼天氣,越來越冷!大汗,必須要想個辦法。
端坐在正中間的男人抽出彎刀,朝向中原的方向,冷冷的道:“去關內!向南走,隻有向南走才能活下來!
瘟疫!
饑荒!
這兩個詞的出現讓天幕前的氛圍都變得沉重起來,仿
佛頭頂壓下了兩座大山,陰影濃重。
仙畫投放的朝代,除了提到的主人公所在的時空,其餘時空都還算是平穩祥和,老百姓們拍拍胸口,心有餘悸:“還好咱們這兒沒瘟疫。”
“可不是嘛。哎,希望朝廷能夠好好的把仙畫裏的醫術學起來。咱們這一代人沒有瘟疫,不代表兒子孫子這一代不會遇到。
而當政者則把注意力放到了“氣候影響朝代更替”的這件事情上來。
朱元璋都忘記了要罵老四的事情,對心腹太監道:“讓欽天監和翰林院的人把建安年間關於天氣的記錄都給朕整理出來。
他倒要看看,那段時間是不是真的比往常要冷。
如果是真的……那等到他的子孫後代們,可能也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就需要早做防備。直娘賊!連個天氣都要和大明過不去。
朱元璋憤憤不平。
【繼續回到崇禎十五年的大瘟疫,有描述是“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非常慘烈。】①
【這時候的醫生們都根據《傷寒雜病論》上的方法來治,但是收效甚微,甚至越治越重。】
【當時有一個醫生叫做吳有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後就提出來,這次的瘟疫和張仲景時的瘟疫應該不是同一種,病因不同,他認為這次的瘟疫是“邪從口鼻而入”,是“溫病”,而不是“傷寒”。】
【哇,“邪從口鼻而入”這個就很科學了。現在很多傳染性疾病的確是病毒從口鼻處侵入,然後通過呼吸道來傳染的,所以才要戴口罩來預防。】
【於是,吳有性寫了大名鼎鼎的《瘟疫論》,將瘟疫從廣義的傷寒裏麵獨立出來了。】
蓄著短須的吳有性正在如豆的燭光下看醫書。
但越看越覺得不對,最終頹唐的往身後一倒,歎了口氣後又打起精神,埋首在書堆中。直到他看到前朝一個叫王履明的大夫所著的醫書。
“溫病不得混稱傷寒……”他喃喃自語,眼睛裏的神采也越來越亮。
吳有性開始背著藥箱出入在瘟疫之地,別人不敢去的地方他敢去,就這樣慢慢的積累了很多病例經驗。
鏡頭一轉,已有些蒼老的吳有性在紙上寫下幾個大字:
《瘟疫論》!
… …
清朝,蘇州。
正逢葉天士七十大壽,在家宴請自家親友和弟子們,又遇上了仙畫,廳堂之內其樂融融。
待到仙畫報出葉天士的名字時,大家紛紛向今天的主人公道喜。
葉天士笑嗬嗬的,隻覺得這是上天送給自己的壽禮,真是意外之喜。一個小童卻很疑惑:“既然要說爺爺,為什麽現在一直在提別人?”
葉天士摸了摸她的腦袋,道:“自然是因為這位吳大夫也很厲害,而且算得上是爺爺的半個老師。
《瘟疫論》他當時研究了很長的時間。
吳又可(吳有性的字)是他在溫病這條路上的啟蒙恩師。素未謀麵,但神交已久。
… …
【但是吳有性的理論也有局限性,那就是他將瘟疫簡單的全部歸類為溫病,沒有分清這兩者的界限——畢竟,瘟疫也是統稱,有很多種,隻有一部分是從口鼻傳染,還有其他也有可能是被蟲子咬或者是單純接觸就可以導致傳染。】
各種千奇百怪的病菌活躍在世間。
有的附身於動物身上,有的附身於自然之中。飛沫、接觸、叮咬,都是他們的傳播途徑,防不勝防。
【當然也可以理解,因為吳有性研究的就是崇禎大瘟疫,他認為這次的瘟疫是“溫病”,這是特指。而之後的廣義上的、被中醫一直傳承下來的“溫病”的辨別,則是由他之後的葉天士進一步來確立的!】
天幕上出現了葉天士的畫像。
清朝時期的畫像,已經不再那麽抽象,足夠清晰。
清晰到古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剃光的頭頂以及在腦後的金錢鼠尾辮。“乖乖,清朝這是什麽頭?”
有士子想起之前仙畫說清朝是遊牧民族所建,歎了口氣:北魏孝文帝,推崇漢服,學習雅歌,遷都洛陽。沒想到這後世的清朝,卻是截然相反。
漢武帝劉徹將手中杯箸一摔,冷冷的對群臣道:“看到了沒?若是被匈奴攻進來,我大漢子民都要剃頭易服!這就是例子!
嬴政感受了一下自己腦袋上的通天冠,決定讓蒙恬把匈奴再趕遠一點。匈奴:……這大清關我什麽事!!
【也就是我們最後一位上榜的主人公。葉桂,字天士,
所以一般都是叫他葉天士。】【和前一位的李時珍一樣,葉天士也是出自於醫生世家,他的爺爺和他爸都是醫生。】
【清朝有一本很有名的醫書叫《張氏醫通》,由當時的名醫張璐所著,裏麵就提到過他曾經和葉天士的爸爸一起會診,談論醫道。所以,葉爸爸的名氣肯定也是不小的。】
【葉天士,妥妥的醫三代加富三代,生活無憂無慮。】
明初。
某位有些憤世嫉俗的小郎中嗤笑一聲:“我還真沒猜錯,果然又是醫藥世家。”
看來,即使到了下個朝代,也是依然和現在一般。
能成為醫生的,無非是官宦子弟、醫藥世家。
前者隻是讓自己增加了一個可以成為談資的愛好,而後者從小耳濡目染,成為醫生隻是他們的後路。
像他這樣先成為夥計,後來被收徒但也是隻是為了能夠讓自己免費幹活的情況還是少見的。而他也隻能憑借著學到的皮毛,成為一位草頭醫。
不過即便如此,小郎中也要感謝自己的師父。
若不是他,自己隻能在地裏刨食。
【遺憾的是,葉爸爸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就死了,葉家開始家道中落。葉天士沒有辦法,隻能跟著自己老爸的徒弟,一位姓朱的醫生學習和出診,開始了自己養家糊口的日子。】
【不過,這位朱醫生可不是葉天士唯一拜過的老師。】
少年葉天士背著藥箱,和朱大夫一起出門看診。
晚上則是他溫習醫書的時光。
每當他有什麽不懂的問題就會向朱大夫求教,氛圍頗為溫馨。但漸漸的,朱大夫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回答葉天士提出來的問題了。
有一天晚上,他將葉天士叫到自己跟前。
桂兒,你從小就接受師公和師父的熏陶,天資聰穎。不過短短幾年,就已經趕上了我。如今,我已經沒什麽可以教你的了。你可以出師了。
不過,我不建議你現在就獨立出診。你還小,未來的路還長,如果想要成為和師父一樣的名醫,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我給你寫一封信,你拿著它去找張璐張大夫,他和師父是朋友,應該會收你為徒。
……
在天幕前的葉天士回顧這段往事,帶著一點歎息和一點哀傷。這位待他如兄如師的朱大夫,在幾年前已經撒手人寰。他提醒自己,過幾日要去他的墓前供上水酒。
【葉天士堪稱拜師狂魔!據統計,七年之內他拜過的師傅不下十七位!張璐、周揚俊、王晉三等等史上留名的名醫都成為過他的老師。】
【這也說明了他是個求知欲很強,也很好學的人,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貫徹成為了人生信念。傳說,後來他名氣越來越大,很多醫生一聽到是他來拜師便不收了,表示自己教不了。葉天士還會隱姓埋名,套一個馬甲去拜師。】
葉天士收回搭在病患手腕處的手:“你已經痊愈了,明天可以不用來了。”
病患高興極了:多謝葉大夫。
葉天士問他:“聽說你與山東的一位劉大夫相熟?”
病患點頭:“的確是。劉大夫醫術也高,可惜遠在山東,救不了我這近火。”
葉天士一聽卻來勁了:“診金我可以不收你的,但可不可以麻煩你把我介紹給劉大夫,我想學習他的醫術。
病患道:這個倒是沒問題。但是葉大夫,您名氣那麽大,劉大夫肯定不會收的。
這聽上去就不像話呀。
葉天士挑眉道:“那就不要說我是葉天士,換個名字和身份不就好了?”
就這樣,葉天士成功的去到山東,拜了那位劉大夫為師,在他的醫堂中一待就是半年,竟然沒有人察覺他的身份。
直到有一天,有人驚慌失措的抬著一位神智昏迷的孕婦來求診。劉大夫把過脈之後,便對家人說:這病太複雜,我治不了,你們另請高明吧。
葉天士在旁邊看孕婦的情況,心裏大概有了判斷,不忍見孕婦一屍兩命,便站了出來:不妨讓我試一試,或許能有辦法。
他在孕婦的身上紮了幾針,不出片刻,孕婦悠悠醒轉,叫起痛來。這是要發作了,趕緊回家請穩婆去吧。葉天士道。待到孕婦一家離開,劉大夫驚疑不定的看向自己的這個徒兒。
葉天士知道瞞不過了,躬身到底:“還請老師不要責怪,我的真名叫葉桂,字天士。”
“葉天士!劉大夫幾乎是跳了起來,整個人圍著他轉了好幾圈,“你的名氣連我都曾聽過,卻為何要隱姓埋名拜入我門下?
葉天士誠懇道:“老師的醫術令人歎服,尤其是針灸之術精妙非常。我不是怕我若是報出了真名,您不會收我嘛,隻能出此下策。還望老師原諒。
的確不會收你。”劉大夫想了想,笑了起來,看他的眼神愈發柔和,“你對醫道一片癡心,我也不忍心責怪你。既然你認我為師,那這針灸之術不教授給你也說不過去。
百姓們發出驚呼聲。
還能這樣?!
的確是好學。
有人提出疑問:“可這樣的話,算不算是偷師?”
要知道現在的大夫們是很忌諱這一點的,都把自己的看家功夫捂得死死的。
不算吧。”有人回答,“劉大夫本來就是要收徒,葉天士雖然隱姓埋名但也是光明正大的拜師和學習,又不是背著劉大夫偷學。
那倒也是。
那位憤世嫉俗的小郎中如遭雷擊:“拜師還能這樣?!”
有這麽容易的嗎?
葉天士的小孫女問他:“爺爺,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葉天士笑道:“的確是有這麽回事,但後麵的孕婦卻是後人編出來的故事罷了。實際上,劉大夫很快就發現了我是有基礎的。
後來,兩人很愉快的交流了很長一段時間。
劉大夫的確將自己的針灸之術教授給了自己,而他也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傳授給了劉大夫。
【就這樣,在眾多老師慷慨無私的指點之下,葉天士的醫術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在他的妙手之下,治好了很多病人。我們現在喉嚨痛經常吃的川貝枇杷膏就出自於葉天士之手。】
一位年輕人下了馬車,顧不得身上的風塵仆仆,匆匆趕到自己母親的病床前:
娘,你的肺弱咳嗽有治了,我從蘇州名醫葉天士那兒討來了一個方子,叫做川貝枇杷膏。可是傳說‘天醫星’的那位葉天士葉大夫?
對!
那趕緊熬來給我試試。
吃了幾天後,老夫人的咳嗽果然減輕了很多,歎服道:“不愧是‘天醫星',一方就治好了我多年的痼疾。
在她臨終的時候,吩咐自己的兒子:“這川貝枇杷膏,你要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方子的神妙之處,也讓世人能少受些咳嗽之苦。
已成中年的兒子含淚答應:“是。”
鏡頭一轉。
後世流行的某品牌川貝枇杷膏的包裝出現在天幕上,在最底下,赫然寫著“清代名醫葉天士秘方
而天幕前的大夫們紛紛記下:川貝枇杷膏,主治咳嗽。
鹹陽宮中。
夏無且欣喜至極。
陛下這幾天剛好有些咳嗽,或許可以熬一下這川貝枇杷膏試試。隻是,下一秒他就犯了難,苦起臉。
這川貝卻又是何物?
哎,看起來不能想著一步登天,還是要先編藥典啊!
嬴政倒也知道他的難處,並不以為忤: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你去辦。若有困難,去找……他看了看,最終還是點了扶蘇的名字。這種不涉及到權力核心的醫學範疇的事情,他不介意讓扶蘇多幹點兒,來磨礪磨礪。
【民間傳聞他是“天醫星”下凡。這個說法呢,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認為這是從他的生辰八字裏推算出來的,一個呢則頗為傳奇,認為是龍虎山的張天師親口所說。】
清朝,蘇州。
龍虎山的張天師在當地名流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簇擁下走到了萬年橋。
士紳們熱情的向張天師介紹這橋的來曆,本想一腳踏上去,卻被張天師製止了。士紳不解。張天師露出神秘的微笑,道:“天醫星經過,凡夫俗子須得避讓。”
士紳們驚訝至極。
橋下有一烏蓬小船正晃晃悠悠的經過。
張天師竟躬身,向小船行了一禮。
待這艘小船走後,他才道:“現在可以過橋了。”
有一士紳趕緊吩咐身邊小廝:“快去打聽一下,剛剛那小船上都有誰?”
小廝匆匆而去,半晌之後回來,附在主人耳邊:“那船上坐著的,正是城中葉大夫!”
【這樣的故事也為葉天士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我們都知道的古龍,在他一係列的武俠作品裏,《楚留香》、《圓月彎刀》等等,都有提到武林中有一位名醫葉天士,就是來源於此,將這份傳奇寫到了自己的書裏。】
【後來還有人覺得其實張天師的這個故事應該是葉天士自己的揚名手法。他先給張天師治好了病,然後借張天師之口宣揚自己是“天醫星”下凡,博取名聲。】
葉天士發出驚人的咳嗽聲。
他在心中慶幸,還好剛剛沒吃那顆花生,不然現在恐怕就要搶救了。旁邊的弟子和家人們都當做沒聽到仙畫裏說的:
“吃菜,吃菜。”
哎呀,這道菜味道不錯。
葉天士隻覺得又尷尬又好笑。
不過,好歹他也是七十歲的人了,什麽場麵沒有遇到過,尷尬也不過是一瞬。隻有小孫女天真無邪:“爺爺,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張天師嗎?”葉天士輕咳一聲,一臉正經:“你猜?”
【曆史真相到底是怎麽樣的,現在咱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可以確認的是,葉天士的確是不負“天醫星之名——他繼承了吳有性的思想,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的闡述了溫病的主因,還創立了“衛氣營血”的溫病理論,徹底的將溫病從傷寒中剝離開來。】
【溫病學派一舉成為了中醫裏麵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學派。】
葉天士帶著弟子泛舟於太湖之上。
弟子趁機向師父請教。
葉天士和緩的聲音在太湖上伴著清風,徐徐傳來:“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②
聊得興起的時候,有人鋪了紙張,取了筆墨開始將他的話語記錄了下來。
【葉天士認為,溫病是“邪從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也就是說,溫邪或者用咱們能理解的詞語來說就是病毒通過呼吸道攝入,然後首先侵犯的就是肺部。】
【這其實和現代醫學裏的一些理論是一致的,有著很先進的科學性。】
…
張仲景反複琢磨著這句話——&#
34;邪從口鼻入,首先犯肺
結合之前仙畫聊到瘟疫時放出來的那些景象,病毒通過人的飛沫,進入到口鼻之中。一下子這句話就有了畫麵感。
他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張仲景擊掌而笑,覺得既欣慰又滿足。
欣慰於後世終於在自己的傷寒論的基礎上開拓了新天地,又滿足於他對傷寒也有了新的理解,待會兒就又可以修一修《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隻覺得精力充沛,鬥誌昂揚。
【劃重點,這裏就闡述了中醫裏溫病的範疇——不單單是吳有性所提的瘟疫,而是通過口鼻侵入,引起肺部或者呼吸道症狀的,都算是溫病。比如風熱感冒、肺炎、支氣管炎、水痘、手足口等等。】
【而他提出來的“衛氣營血”呢,其實就是溫病的病理變化過程的四個階段。】路小柒放了圖表,將自己查到的衛氣營血的資料做了一個階梯圖。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葉天士所提出的四個過程,以及在這些過程裏會出現的症狀以及適用的藥物等等。
因為這一段的配圖其實不太好搞,她索性讓這張圖停留的時間久了點。這倒是方便了各朝代正在抄寫的筆吏們和大夫們。一個個奮筆疾書,使出了平生最快的書寫速度。
【衛是最淺表的,病毒這時候可能隻停留在體表,肌膚之內,這時候的症狀也比較輕微,大概也就是輕微發熱這樣的表麵症狀;而氣呢,是第二層,這時候的病毒已經向體內開始入侵了,開始出現類似舌苔變黃,咳嗽有痰這樣的症狀;營呢,是第三層,“邪熱內陷”,病毒已經成功的入侵到了體內,影響肺腑,開始全身都不舒服了,“心煩不寐”,“甚或神昏譫語,斑疹隱隱”。】
【到了血,這第四層,基本上就是咱們說的重症了,可能一不小心還要進ICU的那種。】
有病患忽覺不適。
一開始隻是咳嗽的症狀,本以為無事,但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卻覺得渾身發熱,虛軟無比。
到了第三天,已經神智昏迷。
葉天士診脈之後,起身搖搖頭:“溫邪已入心包。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③家人慟哭出聲。
【當然了,UP主這裏隻是簡單粗暴的做了一下科普,實際上葉天士提出來的四個階段,結合各種症
狀肯定沒那麽簡單。他這個基本上就相當於“溫病學說”的指導思想,在他之後的醫生隻要根據這個理論,就能辨認出病患的病情到了哪一個階段,然後具體該用什麽藥。】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說是將中醫治療“外感病”的水平帶入到了新的層次。】
【如果說張仲景是少林達摩,那葉天士就是武當張三豐。】
【在他之後,有一個叫吳瑭吳鞠通的醫生,全麵繼承了葉天士的理論,創立了名方銀翹散。現在我們經常用的中成藥雙黃連、蒲地藍、連花清瘟等等,都是脫胎於銀翹散!】
【可見溫病學派後來的影響力。】
【溫病學,可以說王履明是先行者,吳有性是創始人,而葉天士是真正的奠基人!】【他們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葉天士,名列華夏十大名醫榜單,實至名歸!】
【可惜的是,葉天士一生都忙碌在臨床,沒有寫書。他流傳下來的《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等等,都是由他的徒弟和後人搜集他之前的口述以及病例整理出來的。】
【可謂是中醫史上的一大遺憾。】
和葉天士完全不同,寫下兩百萬字著作的李時珍搖了搖頭,歎息道:的確是遺憾。他的徒弟們也都點頭。
和葉天士有著極大關聯的張仲景也道:“不僅是遺憾,而是損失!”
他自己是著過書的,知道有些東西自己寫下來和自己口述然後旁人記錄下來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他有的時候忙不過來也會讓弟子執筆,但往往過後自己都要檢查一遍做一些更改。
這樣才能百分百的傳遞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而且,一個用詞的不同,往往所傳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可惜呀可惜!
清朝,蘇州。
葉天士緩緩吐出一口氣。
他等於在仙畫裏回顧了自己的這一生,有驕傲,有慚愧,有歡樂也有惋惜。現在他決定不再留下遺憾。
“明天起,我下午不再出診。”他對家人和弟子吩咐道,“我要親自寫書!”
將自己這些年的心得和體會寫下來,遺澤後人。
就當大家都以為仙畫就要就此結束後,又聽到後世女子幽幽道:
【好了,十大名醫榜就到此結束了,
現在來聊點別的。】
【我們現在說中醫,好像默認它與西醫對立。但其實不是的,中醫本質上是華夏的傳統醫學,而按照這樣的說法,西醫其實應該是西方的傳統醫學。但西醫現在已經完全不存在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發展成體係,還一直停留在巫醫的階段,就隻會放血、灌腸、催吐三把斧,所以等到了現代醫學飛速發展起來之後,就已經被完全取代了,消失在了曆史裏。】
1799年,美國。
六十多歲的喬治華盛頓躺在**,等待著幾位請過來的名醫給自己製定治療方案。先生們,華盛頓先生正在發熱,你們的方案出來了嗎?華盛頓的秘書帶著壓迫感問幾位醫生
其中一位清了清嗓子:“我建議灌腸。”
另一位道:“我建議催吐。”
最後一位道:“我建議塗最新出的外用藥。”
秘書不悅的道:“克雷克博士,華盛頓先生之前塗了你的外用藥,不僅沒好,還長了水泡。”
三位醫生:“那讓我們再商量一下。”
片刻後,他們一致決定,給喬治華盛頓放血治療。
第一次放血之後,華盛頓的狀態很不好。
秘書私底下谘詢克雷克博士,克雷克博士無奈的道:“放血、催吐、發皰、止痛,這就是現在治療發熱病人最好的辦法。
秘書追問:如果沒有用呢?
博士慢吞吞的道:“那就再來一次。”
秘書沉默了:……
於是,放了三次總共占到身體總血量40%的血之後,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與世長辭。
秘書沉默的時候,天下的百姓們也沉默了。
葉天士驚訝的看了看仙畫中那位病患的臉色:“這明顯就是溫邪所至,單純放血自然沒用。灌腸……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過類似的治法,或許可以一試。他們都不吃藥的嗎?
武周。
武則天一揮袖子:“荒唐!”
她轉身對太平公主道:“昔日,你父皇犯了頭風,頭暈目眩。禦醫秦鶴鳴說要在頭上放血才能起到功效。被我狠狠的嗬斥了一番。
太平公主笑道:“但
最後,秦鶴鳴還是給父皇放血了。而且父皇的頭也不暈了,您還賜了他100匹絹。
她的語氣裏帶著淡淡的懷念。
想念父皇。
武則天點頭:“秦鶴鳴當時一力擔保放血可行。我和你父皇都選擇了相信他。但當時放的血並不多,秦鶴鳴非常謹慎。
哪像仙畫中演的,那個血量,簡直過於觸目驚心。
若是秦鶴鳴敢這樣給高宗放血,她能將他推出午門立刻斬首!貞觀民間。
孫思邈也是擰起長長的白眉:“荒唐!”
華夏也有放血治療之法,一般用於治療風眩頭暈之症,有奇效。但哪有一上來就給病患放血的?
而且還放了那麽多!
孫思邈簡直無法想象。
倒是宋慈,在斷案中養成了關注細節的習慣。他注意到了一開始的那個時間。
“1799年……”他沉思了一下,迅速算出了和現在的大約間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在幾百年之後,西醫還如此不堪,但短短的一兩百年之內,他們的發展速度卻又如此之快!
這是什麽原因?
這時候,仙畫中,後世女子不滿的聲音響了起來——【所以,UP主一直覺得西醫這個名字取得有些混淆視聽。】【現代醫學不是西醫!】
【中醫也不是巫醫!】
【雖然它裏麵是會存在一些落後的糟粕,但是它是有自己的體係的,有自己的理論的。它對於華夏文明的貢獻是不可取代的。】
【當然,回顧曆史,我們就能發現,如果沒有一些外部的因素幹擾,中醫應該還能做得更好。】【比如,假使在古代,“醫生”的地位能再高一點點,或許它吸引到的人才會更多。】
漢朝。
董仲舒用書本敲了下額頭,無奈的閉上眼。
又來了,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