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畝產千斤的秘密(八)
路小柒一頓輸出,將正在觀看仙畫的各朝各代的皇帝們都罵懵了。
豈有此理!
他們什麽時候被人指著鼻子這樣罵過?
還是當著全天下的人罵!
做個人?言下之意是他們現在不幹人事嗎?
而路小柒那句螞蟻可以讓老虎變成一具白骨的話也讓他們驚然而驚,感覺半夜都要睡不著覺了。
贏政和劉徹這樣本就是皇室出身的皇帝,直接臉色鐵青,風雨欲來。
後世到底是個什麽世道,一個區區女子竟然敢藐視王權,攻訐帝王!
他們覺得憤怒,像李世民和趙匡胤、朱元璋這樣一舉結束了亂世之後的開國皇帝就覺得委屈。
他們做得還不夠好嗎?
一登基往往都很體恤百姓,給出的政策也都是輕賦稅,輕徭役,絕對不給天下百姓太多負擔。
隻是他們不明白,他們天然站在剝削階級的這一邊。
人可能會背叛階級,但階級不會背叛階級。
更別提他們的本意其實有一大半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
魏征看著臉色不太好看的李世民,溫言道:“陛下,這路小柒之語雖然大膽之極,但她本意也隻是勸諫所有的帝王,陛下無需如此氣惱。”
反正她也不是對著你一個人說的,而且話糙理不糙。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在旁勸慰了幾句。
李世民哼哼兩聲,最後也不得不承認路小柒說的話是對的,最後臉色和緩了不少,隻歎了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而明朝,朱元璋正氣呼呼的坐在宮殿裏,罵罵咧咧老半天了。
“朕對百姓不好嗎?!胡說八道!”
他設立養濟院和漏澤園,還有惠民藥局,養濟院收容孤寡老人和乞丐,漏澤園相當於公墓讓老百姓免了亂葬崗之苦,而惠民藥局讓沒錢看病的人得到了好處。
這些措施難道還不能說明他是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憑什麽被指著鼻子罵?!
隻能說,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有一定的美化濾鏡在的。
朱元璋是從真正的底層走出來的皇帝,但當他皇帝後,他的立場和初
心就變了。一方麵他對貪官汙吏和權貴們毫不留情,也鼓勵墾荒,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還設立了很多的福利政策;但一方麵,他又懼怕自己的經曆會被複製,因此希望所有的人都成為順民,禁錮思想。
或許,這就是無解的階級對立吧。
正巧,仙畫又說起了大明。朱元璋雖然氣,但也偷偷的豎起了耳朵————
【但凡有一口飯吃,善於忍耐的農民都不會揭竿起義。】
【在土地兼並和沉重賦稅雙重壓迫下的農民過得有多苦呢?】
【以明朝為例,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之後,將自己的24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封為了藩王。這裏麵一開始是具有軍事意義的,但是後期他們的軍權逐漸被收回,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卻依然存在——這些藩王和他們的子孫,完全是由國庫裏的錢來奉養的,再簡單說,就是由從市民和農民身上抽的稅來養著的。一兩百年下來,這個階級的人口越來越多,像是滾雪球一樣,完全成為了不事生產的寄生蟲。國庫的負擔非常的重!】
隨著一聲鑼響,王府的大門被打開。
先是騎兵開道。
接下來是一隊隊衣著光鮮的伶人,有人吹著嗩呐,有人吹著笛子,還有人彈著琵琶。
伶人後是王府的長史等文武官員們,其後跟著華麗無比的八抬大轎。轎子旁邊跟著幾十位的仆從和侍衛。
這就是明代藩王出行的場景。
浩浩****,綿延了一裏有餘,陣容龐大。
與之相對應的是跪在路邊,身著單薄布衣的百姓。
【而且,這些寄生蟲們還不老實,到了中後期,他們在愈加劇烈的土地兼並中表現非常突出。比如,明神宗的兒子福王,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賜田二百萬畝,由於河南土地不足,又“並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到了明嘉宗的時候,一次性賜給桂王和惠王的土地就有三百萬畝,那時候湖廣的土地已經被兼並得差不多了,隻湊出了六十萬畝,那剩下的那兩百多萬畝怎麽辦呢?嘉宗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向各州縣的農民們分攤租銀,稱之為“無地之租”。反正我說了要賜三百萬畝,沒土地了那就用你們的土地來抵吧,當然啦,土地你們還是種著,隻是要多交一份租銀而已。】①
【是不是個大聰明?】
皇帝的Q版小人又出來了,小人叉腰大笑,頭頂依然冒
出了那行字:
“我真是個機靈鬼啊。”
隻是,之前那一次,大家隻覺得滑稽,但現在卻是覺得無比的諷刺。
的確是太機靈了!
劉徹嘖嘖嘖西聲:“本以為大漢的豪強們貪得無厭,看來這後世的皇親國戚卻也不遑多讓!”
群臣噤聲,不敢答話。
這豪強裏麵,可也有他們背後家族的份。
明朝,朱元璋呆立在了原地。
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冊封下去的那些藩王,以後居然變成了這樣子!
幾百萬畝地!
他們怎麽敢如此大膽!
一股氣血往上衝到腦袋,朱元璋眼前一黑,差點摔倒在地,被旁邊的大太監和聞訊趕來的馬皇後給扶住了。
“快叫禦醫!”一陣兵荒馬亂。
朱元璋虛弱的擺擺手。
不用叫禦醫,他自己清楚,這是被氣的!
一群不孝子孫!
他傷心的對馬皇後說:“我分封藩王,難道真的做錯了嗎?”
他之前過得太苦了,所以想讓自己的後代們活得更好一點,可以一輩子都衣食無憂,結果因為這個,居然給大明釀下了禍根。
陛下隻是出於長輩對後代的仁愛之心而已。馬皇後安慰了幾句,不過她忍不住剌了一句,“之前有大臣勸您不要這樣做,您不是還將他罵回去了嗎?”
朱元璋:……
他幽幽的瞅了一眼老妻,更覺得紮心。
馬皇後挑挑眉,不放在心上。她和朱元璋相濡以沫這麽多年,向來有什麽就說什麽。
之前,她問過朱元璋一些關於民生的事情,朱元璋不是很高興,說這些朝堂之事和她無關。馬皇後直接反問,我是一國之母,相當於天下百姓的母親,過問一下子女的生活過分嗎?將朱元璋說得是啞口無言。
她自己一生節儉,聽到仙畫裏的描述別說是朱元璋,連她都要氣得要命。
而且,她親生的兒子就那麽三個,大兒子還馬上就要死了。皇位可能要落在老四的手裏。
馬皇後現在心如止水。
【那時候除了藩王,皇帝也沒閑著,到處搶
占民田充作自己的皇莊。明神宗的皇莊占田就有二百一十四萬畝!】
【以天府之國成都的土地為例,十畝土地裏有七畝是藩王的,兩畝是軍屯用地,隻有一畝給農民們分。然後呢,藩王和大戶是不承擔賦稅和徭役的,這些也都壓在農民頭上。而且明朝還正好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氣候異常,到了後期,糧食產量大減,甚至土地絕收!】②
暴雨傾盆而下,雨幕之中天際線似乎都變得模糊了。
而田中剛被插下的秧苗被雨水衝刷得亂七八糟。農民們穿著蓑衣,臉上現出愁苦之色。
雨不知道下了多少天,河流中的水都開始慢慢的漲了上來。
洪災來了。
住在低窪處的百姓們不得不拖家帶口,來到高處或者是來到有城牆圍著的城裏麵避難。
城門的守衛們不讓進,隻能在城牆根下席地而睡。
洪災好不容易走了,農人們回到自己的家中,好不容易將田裏的淤泥全部都清理幹淨,又咬牙買了另一茬青苗種下。
結果,洪水過後往往連著大旱。
太陽就像個火球一樣在天幕上掛著,農田裏的水逐漸幹涸,土地都出現幹裂的縫隙,費勁幹辛萬苦長出來的農作物被生生的曬死在田裏。
這時候,莊園上的管家帶著奴仆前來收田租。
農民們跪在地上哀求,今年大災,田租可不可以減免一點,或者是緩一緩。
管家居高臨下,鞭子一甩,表示沒得談。
大災關他們什麽事呢?他們隻管收稅,而主家隻管結果。
於是,這些佃農隻能成為流民,被迫背井離鄉,看看能不能在遠方尋找到一線生機。
隻留下黃土建造的房屋,孤零的留在了原地。
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百姓,看到這裏都不免動容,眼中含淚。
這樣的天災,誰不害怕呢?
若是被他們撞上了,或許也隻有這一個同樣的結局。
就連帝王們之前的憤怒和情緒也都漸漸的冷卻下來,誰都不想自己治下的百姓生活如此淒慘。
但是,後麵還有更淒慘的。
【明朝後期的農民有多慘,聽過那首《菜人哀》嗎?】
【序言
是這樣的歲大饑,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日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菜人,指的不是做菜的人,而是成為菜的人!易子而食,在古代饑荒的時候也是常事。】③
【所以,我才說崇禎自盡隻能說是祖上積的德。】
路小柒將《菜人哀》宛如恐怖片一樣的內容放在了天幕上。
朱元璋隻覺得喉嚨湧起腥甜之氣,氣急之下開始劇烈的咳嗽。
馬皇後趕緊撫著他的背,然後就看到他咳出了血絲,倒是真的著急了: “禦醫呢,禦醫怎麽還沒來?”
一陣兵荒馬亂。
朱元璋拉著她的手,嗚咽嗚咽的哭起來:“妹子,我有罪啊!我是天下的罪人啊!”
如果說剛才將藩王和皇室占地隻是讓他氣憤不已的話,現在這首《菜人哀》簡直就是擊垮朱元璋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經曆過元末的亂世,自然知道亂世是什麽樣子。
“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④
卻沒想到自己建立的大明,後期竟然與元末的世間慘相不遑多讓。
他想起自己起義前,紅巾軍的一首歌謠:天遣魔軍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⑤
他也曾“殺盡不平”,並且為此熱血澎湃。
當現在調轉了個兒,當這殺盡不平的刀落到自己這一方時,才深深醒悟。
朱元璋又想要吐血了。
【有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填壤,皆為利往。這個利,放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裏,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就是糧食!從秦漢到明清,所有的爭鬥都是為了糧食。農民起義是為了土地,異族入侵也是為了搶糧。】⑥
【糧食的重要已經無需再強調,曆史已經給出答案。】
【一畝地產量一百斤,可以養活一個成年人,但當它產量到了四百斤,就可以養活四個成年人。而到了現代,一畝地的產量可以達到千斤,糧食安全總算是得到了片刻的輕鬆。我們下一期就講,從畝產四百到畝產千斤,做對了什麽。】
【十天後,下期見。】
這期視頻的內容結束了,但所有的人,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都依然仰望著天際。
是怔忡,是悵然若失,是若有所悟。
天幕無情。
向他們展示了這輩子也到不了的美好願景,倉滿糧足。還向他們揭示了未來即將到來的悲慘劇情,重稅與失地。
但天幕也有情,告訴了他們農具該是什麽樣的,土地該如何更好的耕種。
甚至像魔鬼一樣蠱惑他們,活不下去了嗎?造反吧!隻有造反,才有出路。
村民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的眼中還帶著淚,有的眼中燃起希望,有的神情閃爍,又停留了一會兒,才最終決定,各自歸家,洗洗睡吧。
誠如仙畫所言,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誰願意提著腦袋造反呢?
而各個皇城宮殿中,今夜的燭火又要徹夜長明了。一封封的奏疏呈上來,一道道的詔令從宮中發出。
仿佛昭示著,這天下即將做出改變。
漢武帝時期。
孫小羊和哥哥孫大牛終於收割完了最後一畝莊稼,疲累不堪的直接躺倒在田裏麵喘著粗氣。
不過,兄弟倆的精神卻很振奮。
不單單是因為新收獲的莊稼,還因為幾天前的仙畫。
見離日落還有一陣,孫小羊從田裏麵爬起來:“我先去王木匠那裏看一下,看他做得怎麽樣了。
孫大牛也跟著爬起來,嘟囔道:應該差不多了,大家可是幫他把他家的田全都收完了。
孫小羊知道他有點不爽,安慰道:放心吧,值得的。
他們這一亭裏有一個姓王的木匠,手藝不錯,平時大家有什麽東西需要修補都是去找他。自從看了仙畫之後,孫小羊就說服了幾家鄰居,一起湊了一點錢去找王木匠,想讓他把鞍車和曲轅犁給做出來——至於為什麽沒有選擇做耦犁,因為他們這幾戶人家家裏都沒有牛,牛太貴了。
王木匠答應了,但是說要晚一點再做,因為他們的莊稼也都還沒收割完。
孫小羊不想等太久,和鄰居們一合計,咬牙決定每天出一個人幫王木匠家收麥子,好讓他抓緊時間做。
這一做,就是七八天。
他們的麥子也終於全部收完了。
孫小羊從田裏上來,正想往王木匠家走的時候,卻看見小路盡頭跑來一個人,卻是王木匠的學徒。
那學徒氣喘籲籲的,但是卻麵帶喜色。
“快過來,快過來!你們要的東西已經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