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藥(三)
趙匡胤的酒那是徹底的醒了。
他眯著眼,看著跪在底下哭訴的弟弟趙匡義,哦不,自從他登基後,他弟弟為了避諱,主動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趙光義。當時,他還感動了一把。
他和這個弟弟的關係好啊。
一母同胞,從小一起長大。他打下這偌大的基業,他弟弟也有很大的功勞。從陳橋兵變的時候起,他們兩兄弟就是相互扶持著一起走下來的。
但他自認也對他這個弟弟不薄。
登基後,不僅加封他為晉王,還讓他當了開封府尹加中書令,這可是宰相的職權,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隻是趙匡胤,底下的老兄弟們也都在暗中隱秘的使眼色。
官家雖然來了一招“杯酒釋兵權”,把他們這些老兄弟們的權都給奪了,但是對自己這個親弟弟卻是極好的。
兄友弟恭,原以為會是難得的一段佳話。
沒想到啊!果然,這皇家就沒什麽新鮮事兒!
趙光義還在哭訴:“兄長,這仙畫所言不清不楚,臣弟實在是冤枉!你我二人一起長大,兄長難道還不了解我嗎?我豈是那等忘恩負義、貪得無厭之人?”他痛哭流涕的追憶了一下兩人的童年,情真意切,然後又道,“兄長自登基以來,臣弟受到如此厚愛,誠惶誠恐。若兄長信不過臣弟,臣弟願意掛冠而去,當一閑散家翁!”
別說,趙匡胤就吃他這一套。
被他這麽一回憶往昔,過往的那些個場景就像是走馬燈一樣的在自己眼前轉悠。
趙匡胤的臉色緩和了下來:“行了,我知道你的心,起來吧。”
這仙畫隻說自己的死和他有關,但說得也不清不楚。趙匡胤認真想了一下,倒真沒往弟弟謀害自己這方麵去想。
不能啊!他們兄弟那麽好!
趙匡胤還是有點不敢也不想相信這一點的。
趙光義爬了起來,還有些戰戰兢兢。
換到以前,他哥肯定會下來親自扶他起來,但今天卻隻是淡淡的說了一聲起來吧。看來這仙畫說的他還是放在心上了。
趙光義心中暗自叫苦。
這都是些什麽事兒啊!雖然他不敢保證自己在以後會不會幹出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畢竟他對那個位置,還是起了些念頭的。但,現在他可還什麽都沒幹呐!
這不是要逼死他麽!
他又說道:“兄長,臣弟剛才所說......”
“別想了。”趙匡胤抬手製止他,“掛什麽冠!我這兒還需要你好好的幫我治理這大宋天下呢!此事休得再提。”
旁邊跟隨他們打江山的大功臣石守信也出來打圓場:“誤會,官家,晉王,這都是誤會一場。咱們還不如繼續看仙畫。”
“對對對,看仙畫。”
看石守信站了出來,其他的臣子們也都紛紛站出來。大多都是在說晉王與官家兄弟情深,且仙畫語焉不詳,當是誤會之類。
趙匡胤頷首:“喝酒,繼續喝酒。”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剛才,祥和之極。
但趙匡胤看著天上仙畫,心裏卻冷笑了兩聲。
他性格本就多疑,不然也幹不出杯酒釋兵權的事兒來。如今看很多朝臣為趙光義說話,心中反倒逐漸的冷了下來。看樣子他這個弟弟,如今已經籠絡到了不少的人心和勢力啊。
其實,之前趙匡胤就看出來了,他又不傻。隻是今天經過仙畫這一茬,這心思就變了而已。
之前是覺得自己弟弟果然人緣好,不愧是我弟,棒!現在則是覺得,你籠絡這麽多大臣想要幹什麽?難道真的對我這個位置起了什麽心思嗎?
人性,莫過於此。
就像是他娘杜太後死的時候,曾經對他說,如果周世宗柴榮死後,他的兒子已經年長,那這天下也輪到他趙家來坐。可見,小皇帝就是招災的禍害,讓趙匡胤死後將皇位傳給他弟弟趙光義。①
趙匡胤為了讓他娘能夠安心的走,是點了頭的。
他兒子的確是還小。他娘說的也有道理。
但現在,他卻不這麽想了。
自己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他兒子難道不會長大的麽?而且,他對趙光義已經是夠好的了。
這人心,是會變的。
那自己這個弟弟,是不是也變了呢?
觥籌交錯之際,兩兄弟的眼神遙遙對上。
......
其他朝代雞飛狗跳,唯有漢朝目前還算反應良好。
劉徹隻是有點懵。
對!他有的時候的確會信一下鬼神,但他不吃丹藥啊!
他還不知道,再過一些年之後,他會一次次的掉入迷信的坑,然後一次次爬起來後又重新投入迷信的懷抱。甚至在自己晚年,因此而引發“巫蠱之亂”,還殺了自己的太子。
但現在,仙畫提醒了他。
臥槽,丹藥有毒啊。不能再吃了。
臥槽,方士不能信啊!怎麽還能把女兒嫁給他!
但劉徹轉念一想,又覺得很高興。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秦皇他知道,秦始皇嘛。雖然殘暴無道,但的確是一統天下,奠定了華夏基業,從這方麵看,“始皇帝”實至名歸。
唐宗宋祖他不知道,估計是後世的皇帝。
而漢武帝,都提名字了,那就是他自己了。
原來,自己的諡號是“武”!這個字,很得劉徹歡心。而且,這也說明自己在軍事上應該頗有建樹,說不得,就是把匈奴給趕出了漠北!
豬豬狂喜!
聽上去,包括他在內的四位皇帝,後世對其評價還是很高的。
而且,仙畫所說的事情,現在都還沒有發生,以後也避著點就行,沒什麽大損失。
至於丟臉麵這件事,嗐!其他幾位皇帝都更丟臉,他這算不上啥。
豬豬看開了!
他半躺在身後的榻上,優哉悠哉的看向了天空。
這期仙畫,很好!待會兒要再點一下那個向上的大拇指。
劉徹此時還沒有想到,仙畫待會兒會給他帶來多大的驚喜!
......
【好了,扯遠了,我們還是繼續來說火藥。煉丹術士呢,其實也可以說是古代的化學家。他們雖然經常煉些不靠譜的東西出來給皇帝和達官貴人們吃一吃,但是呢,他們誤打誤撞也發現了很多的好東西。】
【這裏麵就包括了火藥。】
【火藥有一說是由隋唐時期的著名大夫,藥王孫思邈發明的。孫思邈呢,醫術了得,不僅是藥王,還是滿級的煉丹術士。傳說是他在煉丹的時候發誤打誤撞的發明了火藥。在他的《丹經內伏硫黃法》中第一次出現了□□的配方。後來,唐朝中期一個叫清虛子的道士又改進了這個配方。不過,我覺得,孫思邈未必就是第一個發明火藥的。因為在孫思邈之前,東晉的另一位有名的煉丹大家葛洪就曾經在自己的著作《抱樸子》中記錄了火藥的原始配方。既然有了配方,就不可能沒炸過爐。】
【因為種種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這裏就不放配方了,求404大神放過。可以說,火藥的出現不過是煉丹的副產品,一開始的時候很不受重視。煉丹師們都不把它們放在眼裏。再偏個題,葛洪和孫思邈都是道士,所以說咱們中國的道教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世界進程。】
......
路小柒給這一段配的是動畫,Q版的小人在畫麵裏拚命的拿著扇子扇火,模仿煉丹的場景,倒是很有意思。
原本因為一開始的轟隆聲而被嚇到的各朝百姓們,現在總算是平靜下來了,一個個在街道上、在田間地頭看得津津有味。
唐朝的百姓們看得更有代入感。因為孫思邈他們認識啊!
“孫思邈!我見過的!真真是仙風道骨,而且可是大大的好人,上次我阿翁的病就是他治好的,還沒收診費!”
“聽說藥王已經有一百多歲了?”
“真的假的?”
太白山中一竹廬。
一個小童正拿著蒲扇扇著爐下的丹火,旁邊有一位頭發胡須皆白的老者盤坐著,正聚精會神的看著天上的仙畫。
小童張開嘴,看上去傻愣愣的:“師父!仙人提到你了哎!”
小孩子不懂事,還以為天上的女聲是仙人。
這一身仙風道骨的白頭老翁正是民間鼎鼎有名的“藥王”孫思邈。
小童忿忿不平:“仙人還說咱們的丹藥是害人之物!明明咱們煉的就是救人的藥!”
汙蔑師父,即使是仙人也不好使。
孫思邈卻灑脫之極:“金石之物,服用起來的確是要慎重。藥石相欺,人人腹中,遂相鬥爭,力甚刀劍。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能以此為藥。”②
他自個兒雖然推崇“服餌”養生之術,但絕不認為每個人都適合吃這個東西,就算是他自己服用,也都是很謹慎很慎重的。尤其他是經曆過魏晉“五石散”危害的人,認為“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所以,他在給皇室貴人診治的時候,從不進獻丹藥。
至於丹藥這東西,養生就罷了,和成仙有什麽關係?
孫思邈看著天幕,對後世之人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並不感到驚喜。
尤其是自己的名字居然是與“火藥”掛鉤在了一起。
他當然知道火藥是什麽,煉丹的時候也偶爾炸過幾次爐,從而發現了這種黑色的殘渣。隻是,孫思邈沒有想到,這些東西最後會被應用到戰爭上。
他生於亂世,見慣了戰爭對百姓的危害,對此十分厭惡。
小童有些忐忑的問:“師父,仙人既然說丹藥是有害的,那會不會有人來找咱們的麻煩呀?”
“你我尚不至於。”孫思邈撫須,歎一句,“但其餘方士們可能會遭受到無妄之災。”
他看了看四周,這地方已經隱居了幾年,眼中帶著不舍:“看樣子,咱們又得換個地方了。”
孫思邈信服道教的“天人合一”,又厭煩權貴們的打擾,平素隱居在這太白山上。如今自己的名字被天幕提及,無論是好是壞,以後是沒得清靜了。
還是走罷!
希望這火藥,以後能用在正道上!
“徒兒,收拾東西,我們立刻就走!”他站起身,揮一揮袍袖,不帶留戀。
待到有人尋上山來時,隻餘一空屋,人跡渺無。
道教向來是愛信信,不信別來打擾我修仙。
孫思邈就是其中代表。
但這天下,也還有其他亂力怪神的代表,各種巫、神婆等等。此時此刻,一個個都有些懵:
這404大神又是哪位?連仙人都如此懼怕!肯定是有大神通!
要不,咱們搞個牌位給它供上香火?
後來,這404大神竟然還秘密的流傳開了一陣子。後話,暫且不提。
......
孫思邈正在收拾東西,天上的女聲卻由輕快變成了嚴肅——
【現在我們一提到火藥,都會扼腕歎息,這明明是咱們中國人的老祖宗發明的東西,怎麽在自己國家就得不到重視,隻能用來做做煙花,反倒是西方人將它們用在了軍事上,然後滿世界耀武揚威了呢?是因為我們太不爭氣了嗎?還說是因為我們一直都是農耕民族,骨子裏就愛好和平,所以才想不到火藥的用法?】
【不是的!】
-----
①杜太後讓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但“金匱之盟”在初版《□□實錄》卻未見記載,在第二次編修的新錄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確有其事,仍是疑點重重。個人覺得應該是趙光義為自己篡位找了個正當的理由。
而且,“金匱之盟”的約定是先傳位給趙光義,再傳給他們的三弟趙廷美,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光義最後可不是這麽幹的,趙匡胤的後代也都被他搞得很慘。趙匡胤去世僅僅五年之後,他的四個兒子先後全部去世。所以,趙光義皇帝做得還行,但挺不是人的。而且還留下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這樣的後代,啊呸!
②“藥石相欺,人人腹中,遂相鬥爭,力甚刀劍”和下文中的“寧食野葛,不服五石”都是孫思邈自己說的哈,他自己雖然是服餌派,也吃丹藥養生,但是態度很慎重。
孫思邈的年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活了125歲,我覺得有點假,還有一說是101歲,這個聽上去比較真。但總之,他是很長壽了,生生的從魏晉南北朝熬到了唐高宗時期,牛逼。
ps: 昨天我把趙高寫成了李斯,估計是腦袋抽了,現在改回來了。
然後,明天開始加入名將視角,畢竟要給他們看炸炸炸了嘛。
ps:四大發明這一卷呢,大多是皇帝和上層階級的視角,因為內容大多比較宏觀一點。但下一個畝產千斤的農學卷,會更多的加入普通平民的視角。畢竟,咱們的曆史並不單單是皇室權貴的曆史,更是平民百姓的曆史。
封建時代,百姓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