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沒過多久,李娘子招待完貴客回來了。

而此時李娘子的女兒李歆也拉著傅蓉的手出來,她是一個身高接近一米六,長得很好看的女孩子,模樣跟她娘李娘子很像,是明豔那一掛的。尤其是當她穿著一身紅衣,落落大方地走進來的那一刻,讓人眼前一亮。

李歆是聽丫鬟說傅文鈺到了,才拉著傅蓉快步出來的。

因為她有一個疑惑的地方需要找傅文鈺確認,於是一等坐下她便問道:“傅大哥,我聽蓉妹妹說,這種毛茸茸,如揚州通草花一般的絨花是你從書上看到的。”

“那本書還能找到嗎?”

“是啊,”傅文鈺回籠思緒,坦然地回答,說著自己都相信了的話,“不過很可惜,那本書我上次找的時候不見了,估計是被人買走了。”

“是被誰買走了啊?”

李歆敏銳追問:“我娘說要跟周嬸嬸合作。”

“而你看到的這個絨花做法,比我學的要簡單,也比揚州通草花更容易做,不需要曬幹的通草。如此一來,不但花費的時間不長,而且還不需要用到珍貴的魚膠。可若是買走書的是柳州的人,那這門生意就要再斟酌了。”

這姑娘好聰明啊。

傅文鈺暗暗感歎,一般人在這種時候隻會想到可惜,不然就能從書裏學到更多的技術了,比如之前的

周氏和傅蓉。但她已經想到了潛在的競爭對手,並覺得如果是柳州境內的人買走的話,那麽這個絨花的合作生意就要再仔細考慮。

意思是不能投太大,免得後麵虧本。

唔,他之前一直好奇扁平版絨花上麵的那些絲線是怎麽粘在一起的,原來用的是魚膠啊。魚膠他聽說過,是一種用魚鰾熬製出來的天然膠水,廣泛應用於古代的不同領域,製作過程很複雜,價錢也不美麗。跟需要用到魚膠,製作過程也更複雜的扁平版本相比,毛茸茸版的隻需要兩根銅絲,的確更便宜。

這些思緒在傅文鈺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麵對著如此聰明,如此敏銳的李歆,他謹慎地回答:“買走的人是誰我不知道,那是去年的事了,時間實在太久。”

沒等李歆露出失望的表情,傅文鈺又說出了想好的回答,“不過我昨天送剩餘話本去書坊的時候順便問了一下,裏麵的夥計說是外鄉人。”

李歆表情一喜,“是外鄉人?”

傅文鈺點頭,“對。”

他裝作思考的樣子,“夥計說當時那人買了很多書,掌櫃的見他買得多,便把店裏一些賣不出去的打包送給那人了。他雖然不知道我說的是哪本,但那一堆書都是那個時候送出去的。因為全送出去了,所以他現在還記得。”

他說的不全都是謊話。

在原主的記憶裏,去年的確是有那麽一位外鄉人,也的確是有那麽一件關於買書和送書的故事,隻不過那堆被送出去的書裏沒有他說的那本罷了。這是他有一次去書坊的時候,聽張二閑聊般提起的。

這種事李歆再去書坊確認的概率很小,所以傅文鈺編起來毫無壓力。

賣給外鄉人,這個答案應該能打消她的顧慮。

果然,李歆聽完眼睛都亮了起來。

她轉頭看向了李娘子,高興道:“娘,傅大哥說那本書是被外鄉人買走了,那我們就不用擔心柳州城內會出現第二家賣絨花的鋪子。”

李歆站起身,歡快地走到了李娘子和周氏的身邊,“娘,周嬸嬸,中秋雖然過去了,可後麵有重陽,還有沒花的整個冬天,更有過年。我們現在開始多準備一些絨花,等到了過年的時候,定能大賺一筆!”

李娘子一囧,瞪了女兒一眼道:“就你會說。”

“周妹子莫怪,我這個女兒啊從小就被我慣壞了。別人家的小娘子喜歡的是琴棋詩書,她偏偏喜歡做生意,主意還一個接著一個。”

“委實讓我頭疼。”

周氏笑道:“我還羨慕你呢。”

“文鈺和蓉兒打小就是鋸嘴葫蘆,特別是文鈺,以前在家的時候啊整天捧著書,旁的都不理會,也就現在才好一些了。”

她說的以前,當然是傅青山還在的時候。

想到這裏,她又是一陣黯然。

好在李娘子很快就轉移了話題,“我看這門生意,就按我們剛才商量的辦吧。你們做,我來賣,不過隻有你們三個也不頂事,我看還得再找一些人來。唔,就找那些經常來鋪子裏尋活幹的繡娘吧。”

“我認識幾個,都是品行好的,嘴也嚴。”

開了家綢緞莊的她覺得,做這個東西聰明才智都是次要的,首先得品行好。不然沒兩天這個新奇絨花的做法,就傳遍大街小巷了。

見狀傅文鈺忙道:“伯母,我這有個主意。”

他把現代流水線模式說了出來,建議可以分批進行。也就是一些人負責梳理絲線,一些人則負責製作各種各樣,不同大小和顏色的小絨毛棒,最後再由幾個審美好、值得信任的人修剪拚接,固定成形。

如此便能最大程度保密。

而且除了戴在頭上的絨花之外,還可以做一些花冠、花環、擺件等等。尤其是製作得和真花一般無二的擺件,富貴人家估計會喜歡。

這也是他從現代那些紀錄片、采訪裏麵看到的。

“這個好!”

李歆最先反應過來,傅文鈺話音剛落她便道:“娘,周嬸嬸,我們就按照這個來吧。一人做一樣,不但可以做得更多,而且外頭的人也輕易看不破。冬日裏,一份絨花做的擺件,即便是擺在堂屋也不會失禮。”

李娘子覺得這樣也不錯,於是側身看向了周氏。

而周氏則點頭,“就按文鈺說的辦吧。”

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李娘子做事大氣,即便李家有恩於傅家,但也是一五一十地寫了契書,並沒有在合作上占便宜。最後雙方簽字畫押,約定利潤平分。

至於周氏和傅蓉今天帶過來,已經做好的這一部分,當然是賣掉了。再過不久重陽節就要到了,而整個九月、十月都流行簪**,這批絨花不愁賣不出去。

這時候,傅文鈺幾人才得知絨花的價格比簡單的刺繡荷包、手帕等貴。所以最後那一大包一共賣了十幾兩銀子,是她們之前刺繡的幾倍。

這些錢他們原本打算是先還給李家的,畢竟之前傅文鈺生病的時候,李家又是幫忙請大夫又是幫忙抓藥,還給過一筆銀子。無論是周氏還是傅文鈺,都做不出來欠錢不還的事情。

不過李娘子和李歆都拒絕了。

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從後麵絨花的分成裏麵扣,這些錢他們先拿回去用。考慮到後麵自家還要建房子,傅文鈺答應了下來。

離開李家的時候,三人都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