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陳誌生自然也是一萬個同意。

鄭梅向來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當下就披衣起身,在月光照見的地麵上來回踱步,思考著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如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了,不像以前一樣吃大鍋飯。國家鼓勵農民自己幹好自己的。鄭梅本來也想多租幾畝地、多養幾頭豬。一步一步地為女兒們積攢些錢財。然而這類型的方法到底太慢了些。

還是得想想其他的路子。

算一算家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嗯,陳誌生學的一身木匠本領似乎可以派上用場。

鄭梅轉頭問陳誌生:“你現在的手藝,打幾張桌子、椅子、板凳什麽的,放出去賣。能不能行?”

“我的手藝自然是沒有問題的,隻是萬一有‘打辦’的人來查……”陳誌生遲疑了一瞬,眼神堅定了,“沒關係,隻要能掙到錢,真有個萬一,我就是去學習班待一兩個月也值得了。”

“沒有萬一,也不會有萬一。”

鄭梅斬釘截鐵說:“我想想怎麽樣才能讓你名正言順地去做這門生意?如今種地的形式都改了,大鍋飯也沒有了,沒道理沒有辦法正兒八經做個生意。”

第二天一大清早,叮囑好陳誌生為陳蘭君做早飯之後,鄭梅便出了門,直奔大隊辦公室而去。雖然掛了一個生產大隊辦公室的牌子,但說白了就是一間土房子,就在村口。

鄭梅是有鑰匙的。解下腰間鑰匙,打開門。

灰白的三麵牆壁,張貼著許多具有年代記憶的宣傳畫以及紅彤彤的標語,還有一些領袖人物的畫像。

生產大隊辦公室中央擺著三四張桌椅,都是掉了漆的那種。其中的一張桌子屬於鄭梅。

她翻箱倒櫃,將近期所收到的文件指示盡數翻出來,試圖尋找到支持自己行為和想法的政策。

找了半天也沒找見。

鄭梅又跑了一趟公社。

正值周末,不是正經的上班日子,除了幾個值班的,公社沒什麽人。鄭梅著重看了看門口的宣傳欄,上麵貼的紙她一張一張地看過,還是沒有有用的信息。

沒辦法,她隻好去敲橋公社書記家的門。

公社書記叫黃龍,算是鄭梅的老領導,對她印象不錯。黃龍年輕的時候是跟著一起奮鬥過的,真心實意地想要為人民辦點實事,因此對於鄭梅這種有幹勁,有能力的幹部很喜歡。隻是這十年見過太多荒唐事,加上快要退休了,精力不濟,因此漸漸有些不管事,一切按照成例來,不出挑、不犯錯,踏踏實實的。

有這麽一份淵源在,即使鄭梅沒頭沒腦地跑過來,黃龍也沒惱,反倒仔仔細細聽她說了一遍來意。

“這種支持麽,我們公社好像沒有收到明文通知。”

黃書記抱著一個大茶杯,坐在靠近窗戶的躺椅上,悠悠地說。

鄭梅賠著笑,說:“這種事情原來不應該冒昧過來打擾,隻是我家的幾個女兒,黃書記也知道。都在讀書,而且二妹又是複讀,之後考上了大學也少不了用錢的時候。還請老領導費心想想,是不是有什麽說法?”

黃書記想了又想,說:“小鄭啊,也就是你,別人我都不搭理的。我前兩天聽收音機,好像聽到了一些,不知道有沒有用,好像是‘關於發展社隊企業若幹問題的決定’。”

“好像說的是,隻要是符合經濟原則,有部分可以在農村加工的產品,可以由社隊企業來加工。”

鄭梅聽了這話,眼前一亮。這意思,倘若有了社辦企業的牌頭,就不用擔心觸犯投機倒把的條例。

但擺在眼前的有兩個問題,第一,這消息到底準不準確?可有明文規定?總要白紙黑字寫著的,別人來找麻煩,她才能光明正大地和人對峙。

第二個問題,就是公社現在其實並沒有辦企業。而眼前這位老領導這兩年又要退休了,對於這種新的政策也不是很熱絡。真要把這事情辦成,少不了要跑東跑西,搭上各項人情。

鄭梅感謝了一番,問:“老領導這裏可有相應的公文沒有?”

黃書記隻是搖頭,說:“這個嘛。你自己去尋尋看吧。”

說著他揭開茶蓋,吹了吹嫋嫋茶煙,喝了一口茶。

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又是一番感激的話語。鄭梅告辭。

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琢磨這件事。

既然老領導都說了,他是聽廣播裏說的,提到的文件聽起來也是有板有眼,那麽這個消息大約是真的。

他們這裏天高皇帝遠的,沒有收到發文,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還是得找,那麽該往哪裏找呢?

她的腦海中忽然浮現起蘭君帶回家的那張報紙。

回到家中,已是午後,再有一兩個小時,陳蘭君就該返校了。

屋裏靜悄悄的。

陳誌生將粥、紅薯與一碟腐乳端來,鄭梅快速吃完,問:“二妹呢,未必就回學校去了,怎麽都沒聽見聲音?”

“在屋裏呢。”

鄭梅走過去看,嗬,一天一夜的功夫,這丫頭沒少印複習重點。怕油墨難幹,粘在一起,桌上地上櫃子上全平鋪滿著印好的紙張,等著太陽將油墨印子曬幹些。

“還不收拾東西,要回校了。”

陳蘭君回過頭,看著鄭梅,笑笑:“好,我就收拾。”

“也不怕遲到,別走夜路。”

“不會的,”陳蘭君解釋道,“之前和我們班的同學,叫曹紅藥的約好了,她騎自行車,會帶著我一起去。”

鄭梅本來想送陳蘭君去學校,順帶去圖書館查一查報紙,看有無社辦企業的消息。聽她說和同學約好了,騎自行車過去,便把話收回到肚子裏。

八字還沒一撇,還是別和二妹說。最好連端倪都不要透露,不然,這鬼機靈的一定又要從學習上分神。

橫豎之後她自己上縣城去,也是一樣的。

到了約定的時候,陳家屋外的禾坪上傳來自行車“叮鈴”的鈴聲。

陳蘭君忙把地上的最後兩張紙撿起,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軍綠色行李包,出門去。

鄭梅聽見聲音,從灶屋追出來,拿著一包用幹荷葉包紮的紅薯幹,說:“欸欸,把紅薯幹帶上,給紅藥和其他同學分一點。”

“好啦,知道了。”

陳蘭君接過紅薯幹,提在手上,和她道別:“那麽,我走啦,你和爸爸在家好好的。”

“你也注意休息。”

“知道了。”

曹紅藥也同鄭梅告別:“阿姨再見。”

“再見。”

陳蘭君斜坐上自行車後座,朝鄭梅擺擺手。

東西多,這自行車又不太寬敞,一見著陳蘭君的小動作,鄭梅就知道她應該坐得不太舒服。

目送自行車在鄉間小路漸行漸遠,逐漸看不見了,鄭梅才收回目光。

等著吧,不久的將來,她會給二妹和小妹各自賣一輛自行車,屬於她們自己的自行車。